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婺州刺史 第五十一章 武皇后首出前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婺州刺史 第五十一章 武皇后首出前臺

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十月十五,下元節,巳時三刻。

婺州城都督府,院子裡坐滿道士,正在祭祀水官。道家有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下一切眾生,天地水三官統攝,下元是水官誕辰,對其誠心祭祀,便可消災解厄。

武康虔誠祈禱,之前不信宗教,現在有敬畏之心。無奈嘆口氣,手掐三清指,開始神遊天外。十月初一,武賓林遺體火化,帶著小晴和鬧鬧,趕去雉山縣梨園坡。

山坳中間蓮花廟,三清寶殿後面,有兩座無碑墳。前面那座大的,墳頭被青草覆蓋,安葬著繼母的骨灰。小心翼翼鍬刨開,與阿爹骨灰合葬,讓老兩口同穴相伴。

後面那座墳頭,是好兄弟秀才的,請他永遠陪伴爹孃。墳頭添把土,清理完雜草,再種兩棵樹。燃三柱清香,燒三斤紙錢,磕三個響頭,祭三壇美酒。從此了卻心願,世上再無長輩,肩頭再無大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小晴無絲毫悲傷,抱著鬧鬧站旁邊,全程冷眼旁觀,且只給秀才作揖。武康表示理解,她就是這樣的人,敢愛敢恨,愛憎分明。恨武賓林夫婦,他們禍害夫君,不肯認這對舅姑。

十月初二,夜裡做夢,夢到爹孃,還有三郎和小妹。一家人在武家村,圍著圓桌吃晚餐,歡聲笑語,溫馨和諧。阿孃恢復原樣,剛穿越時的美麗、溫柔;阿爹和藹可親,爺倆推杯換盞。

十月初三,睡到自然醒,醒來不見小晴。書房裡找到她,聚精會神的翻書,是《唐律疏議》和《永徽律》。很揪心也很無奈,板上釘釘的鐵案,這次恐怕在劫難逃。安靜坐她身邊,見凌亂白紙,以及蠅頭小字,一時感慨萬千。

十月初四,夢到兄弟秀才,哥倆言笑晏晏。都是不良人打扮,腰裡掛著橫刀,在東明市巡邏,在花滿樓喝酒。秀才臨走時說,無不散之宴席,祝大佬官運亨通、武運昌隆。

那日以後,再無噩夢,每天自然醒。從永徽五年起,終於體會輕鬆,終於解開心結。他現在的狀況,就像癌症患者,保持輕鬆愉悅,靜等死神降臨。

十月初八,救濟糧到婺,連綿不絕的糧車,來得不是時候。與同僚決議,集合所有括民,狄仁傑率領婺兵,押送救濟糧隊,送他們離開婺州。在括蒼縣括州城,和括州刺史交接,流民事件告一段落。

十月初九,小晴不再翻書,有了新的工作。婺州白蠟商會、佔城稻糧商會、藥商聯合會、梨園扶持會,以及婺州孵化中心,送來兩包碎布。是他們自發收購,被剪成碎片的聖袍。

破鏡不能重圓,碎片縫補沒用,可這份情得領。武康原價收購,商人堅決不要,推遲兩刻鐘,最後不了了之。夫妻向眾人鞠躬,對他們的真心,表達最誠摯謝意。

小晴躲進書房,玩起拼圖遊戲,針線縫補碎片。武康沒制止,就當給她希望,哪怕無濟於事。她是堅強的女孩,從出事那天起,沒掉過一滴淚。翻遍所有法律,尋找解救辦法;縫合片片碎布,縫成龜殼布塊兒。

十月初十,再被感動,得到訊息的百姓,紛紛前來都督府,送還手裡碎布。不讓他們吃虧,武康撂下狠話,你不收錢,我不要布。很快散盡家財,白天購買碎布,夜裡縫合成片。

出售所有產業,由婺州首富,淪為家徒四壁。遣散家中奴婢,包括三個妾室,給足夠錢財,全部趕出家門。武元夫婦不離不棄,說什麼也不走,擔心都督、夫人病倒。

庫房裡全部積蓄,分發給盛世保安,打發他們各回各家。然而很不順利,他們既不接錢,也不離開。副團長趙聲,當著老狄、老張和老駱的面,口口聲聲吐反言。甚至全團暴動,挾持大佬佔山為王,這是開玩笑。

武康聲色俱厲,狠狠訓斥他們,老狄等三大心腹,則是苦苦勸說,總算打發了保安。不過有強烈預感,他們不會善罷甘休,可能會做傻事。譬如截殺朝廷欽差,途中劫囚車,京城劫法場等。

若真是這樣,就捅破天啦,徹底無法挽回。很快幾天過去,他們風平浪靜,便稍微放下心。大門空蕩蕩,堂堂婺州刺史,淪為孤家寡人。真實體會到,何為樹倒猢猻散。

今天下元節,狄仁傑組織,全婺州道士,齊聚都督府。武康麻木了,你們愛咋咋地,現在身無分文,只能準備齋飯。等祭祀完水官,與道長們見禮,再次收到祝福,以及蒲州來信。

讀完信很糾結,屋漏偏逢連夜雨,天大的壞消息。小晴參加完親蠶禮,帶回了老崔的訊息,因為身體原因,請求告老還鄉。李九不同意,收回御史大夫,令其出任蒲州刺史(山西省永濟市)。

拿著信來到後院,元嫂抱著鬧鬧,小晴還在拼圖。給元嫂使眼色,讓她帶著女兒,去遊樂房玩耍。坐媳婦對面,糾結三分鐘,勉強開口道:“有個壞消息,上月十六日,阿翁在蒲州逝世,五兄寄來報喪信。”

小晴肩膀猛顫,停下手中針線。武康輕嘆,淡淡說道:“聖人賜諡號‘貞’,追贈大子少傅,贈益州都督。阿翁他老人家,今年八十一歲,還是無疾而終。絕對是喜喪,小晴別太難過,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咽聲響,她掩面而泣。武康坐過去,輕輕攬懷裡。對於岳父崔義玄,是非常尊重的,是自己的引路人。我本寒門子弟,若非老崔幫助,根本不可能做官,更做不到婺州刺史。

李九重感情,親寫祭文悼念,令崔五承襲清丘縣公,追贈益州都督。保崔家後人,數代衣食無憂。

益州都督了不起,在整個大唐,真正的大都督,只有區區四個:揚州都督(江蘇省揚州市)、益州都督(四川省成都市)、幷州都督(山西省太原市)、荊州都督(湖北省荊州市)。

輕嘆一聲,溫言軟語:“夫人別傷心,岳父無疾而終,多少人求之不得。別再縫碎布了,根本沒有用,縫成袍也沒用。收拾下東西,我讓趙聲護衛,你帶著鬧鬧,去蒲州奔喪吧。”

小晴泣不成聲,對著老天控訴:“我到底做錯什麼,為何如此對我?最疼我的男人,一個已經沒了,一個即將斬首。我的老天爺,為何這樣對我?”

聲嘶力竭,惹人淚下,可惜沒辦法。武康柔聲安慰,小晴連連搖頭,語氣異常堅決:“我不去奔喪,五兄會處理,我是武家媳婦。大師之前說,只有我能救你,我要留下來。”

這又何必呢,武康長吁短嘆,婁子捅的太大,你救不了我的。緩緩仰頭,強壓淚水,看向西北方。半個月過去了,錢順和林平郎,應該到達京城。有沒有見到新城,媚娘收到信了嗎,她能幫我脫險嗎?

此刻的長安城,金碧輝煌的紫薇宮,巨幅水官神像前,有道士作法解厄。道士是洞玄真人,頭戴蓮花冠,橫插子午簪。手中白色拂塵,口中唸唸有詞,祈求水官解厄。

約莫兩刻鐘,祭祀禮完畢,媚娘由婢女攙扶,與道士殷勤見禮。紫竹搖籃邊,仔細檢查襁褓,輕蓋紫色小被,露出慈祥笑容。這是三子李哲,還不到一個月,胖乎乎很是可愛。

帶真人去外堂,分賓主落座,吩咐婢女打賞,和顏悅色道:“清風道長親至,是哲兒的福氣,本宮感激不盡。請問趙道長,你師兄李太史,最近忙些什麼?本宮最近心神不寧,想去拜會解惑。”

清風道人微笑:“半個月前,師兄沐浴皇恩,被封昌樂縣男。聖人頒下詔令,與國子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審定並註釋《十部算經》。下衙回到家中,與諸位師兄弟,共研秘密武器。”

見皇后疑慮,繼續解釋:“大概在一年前,師兄駕臨靜雲觀,邀請五位師弟,進京研究秘物。據說威力巨大,可平地起驚雷,能瞬間摧毀城池。皇后有所不知,此秘密武器,也是武都督提出。”

媚娘啞然失笑,那個小混蛋,總是不靠譜。我說夢到貓,他送兩隻虎,要是夢到狗,會送兩隻獅嗎?微微搖頭,忽然心痛,柳眉倒豎:“最近心神不寧,勞煩道長帶話,明天午時,拜會李道長。”

吩咐婢女送客,緩緩站起身,胸口再次絞痛。頹然坐下,不住揉胸,還是請太醫吧。轉頭吩咐婢女,八兩匆匆進來,手裡拿著信封,恭敬的見禮:“奴婢參見皇后,韓國夫人來信,關於武都督的,託都官郎中轉交。”

媚娘接過信,緩解心口疼,良久睜開眼。沒著急看信,略微思量片刻,決定向聖人請求,允許阿姊出入皇宮。康郎從婺州來信,需要幾經轉手,才能到我手上,確實太麻煩。

忽然間覺的,都官郎中耳熟,略微思量片刻,很快想了起來。幾天前聽聖人說,都官郎中劉廣宗,上書為父親劉洎伸冤。劉洎是太宗的宰相,因褚遂良進讒言,被太宗賜死家中。

李義府請求重審,本想以此為藉口,徹底收拾褚遂良,卻被樂彥瑋攪黃。仔細想想也對,劉洎案是太宗辦的,蒙冤也不能伸。如果聖人平反,那表示太宗有錯,不可能沉冤昭雪的。

略微沉吟片刻,吩咐八兩去內庫,取十顆紫色螢石珠,賞賜給劉廣宗。一來表達謝意,二來拉攏人心,這個人以後有用。都官郎中,隸屬刑部,掌管公私良賤,為錯案伸冤等。

開啟信閱讀,臉色瞬間煞白,胸口急劇起伏。突然站起身,雙手開始顫抖,信紙緩緩飄落。拿起桌上茶杯,狠狠摔在地上,聲嘶力竭咆哮:“殺千刀的混蛋,天下最大的傻子,你都做了什麼?”

奴婢全部跪倒,頭顱埋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出。皇后好像瘋了,開啟拆家模式,瓷器不斷破碎,碎片到處亂飛。宮人被劃傷,任憑鮮血流淌,不敢動彈分毫。

臥室傳嬰兒啼哭,皇后終於不砸花瓶,轉身離開宮門。四錢趕緊跟隨,吩咐眾人收拾,讓八兩哄皇子。同時心如油烹,都督到底怎麼了,惹皇后大發雷霆,皇子啼哭都不顧。

一路打探得知,聖人在含元後殿,與重臣商議要事。不禁心頭劇痛,肯定關於康郎,一時雙眼噙淚,不斷加快腳步。千牛衛不敢阻攔,來到含元殿後,凝神傾聽談話。

侍中韓瑗,大放厥詞:“婺州刺史武康,剪聖袍為碎片,詛咒陛下粉身碎骨,實屬大不敬。臣懇請陛下,即刻頒佈聖旨,將武佞押解入京,交由大理寺會審。”

御史中丞袁公瑜,馬上出列反駁:“啟奏陛下,韓侍中所言,臣以為有失公

允。五萬災民圍婺州,由於斷糧已久,暴亂即將發生。武都督剪聖袍,雖有不妥之處,卻挽救數萬百姓。臣認為,罪不至死,罷免官職即可。”

中書令來濟,針鋒相對:“袁中丞謬矣,陛下以舊衣為料,皇后親手所縫,那是天大殊榮。武佞非但不珍惜,反而剪成碎片,著實大不敬,按律當斬。臣請陛下,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中書侍郎李義府,見聖人臉色難看,趕緊出列說話:“災民圍困婺州,百姓家中有糧,武都督沒強徵。災民暴亂在即,被逼無奈之下,剪聖袍分發。災民進城後,百姓為聖袍,爭相安置。兵災消弭於無形,百姓得以活命,實乃大功一件。”

韓瑗馬上陳情:“李侍郎所言,臣亦深以為然,確實大功一件。然剪碎聖袍,就是大不敬,就是彌天大罪。些許微末寸功,不足消弭罪孽,臣請陛下,按律行事。”

許敬宗微笑:“韓公言‘微末寸功’,本官不敢苟同。永徽四年,剿滅叛軍,為平叛之功;永徽五年,萬年宮救駕,為救駕之功;引進佔城稻,稻米大增產,為活萬民之功。武康功勳卓著,卻因年歲過小,衝動釀成大禍,請陛下從輕發落。”

李義府接話:“武都督之功勳,可謂多不勝數。改良耕犁,耕牛善用,果樹增產,發現白蠟,郵政快遞,火山水泥等,皆利國利民。在婺州廣施仁政,婺民感恩戴德,自發立武生祠。敢問韓侍中,如此忠臣良官,為何趕盡殺絕?”

韓瑗冷哼,直視李義府:“武康的生死,本官無權決定,李侍郎也無權決定,只有法律能決定。大不敬,十惡不赦之六,按律當判斬刑。李侍郎要明白,置武康於死地的,不是陛下與朝臣,而是大唐鐵律。”

來濟幫腔:“有功要賞,有過要罰,賞罰分明,治國之道。試問在場諸位,能立足朝堂者,誰無些許功勞?若人人恃功而驕,置法律於不顧,則政將不正,國將不國。臣請陛下,按律行事,處斬武康。”

李九臉更黑,李義府趕緊發言:“武康有功於社稷,剪聖袍是一時衝動,理應從輕處罰。是以臣建議,罷黜其越州都督,婺州刺史,檢校右武衛大將軍;滎陽夫人崔氏,罷黜誥命;金華縣君武氏,罷黜誥命,解除與潞王婚約;一家三口,流放嶺南。”

短暫的安靜,懲罰確實不輕,眾人不再言語。忽然長孫無忌輕咳,韓瑗來濟倒吸涼氣,這是要趕盡殺絕啊。仔細想想也對,武康膽大包天,為了立武氏為後,竟算計李勣和無忌,報應來了呀。

同時也覺有道理,李義府施的緩兵計。武佞是武氏堂弟,深得陛下器重,只要有命在,很快東山再起。兩人交換眼神,接長孫無忌示意,暗自嘆口氣,繼續痛打落水狗。

總之一句話,必須藉此良機,徹底弄死武佞。李義府與許敬宗,開始針鋒相對,現場一片混亂。李九很頭疼,武康啊武愛卿,朕不想你死。你救朕的性命,推動廢王立武,幫朕開啟局面,朕想保你。

打定主意,看向李勣,希望他挺身而出。很快失望透頂,老家夥緊閉雙眼,再次置身事外。無奈之下,看向長孫無忌,和顏悅色道:“如何處罰武康,舅舅有何意見?”

氣氛再次寂靜,聖人稱呼舅舅,是要保下武康。眾人心知肚明,能一錘定音的,只有李勣、長孫無忌。任何一人點頭,就能順水推舟,武康就能活命。李勣置身事外,長孫無忌痛恨,結果不言而喻。

老家夥睜開眼,乾咳兩聲說:“謀反與大不敬,皆十惡不赦,是唐律規定。親王與公主,是陛下兄妹,謀反亦伏誅。難道皇后的堂弟,能凌駕法律嗎?老臣懇請陛下,依律行事。”

徹底宣判死刑,韓瑗、來濟馬上聲援,請求依律行事。李九的臉,黑成鍋底,許敬宗等立刻求情。突聽砰砰兩聲,簾後閃出身影,長孫無忌瞳孔緊縮,李勣微微睜眼,李九當場懵逼。

媚娘怒氣勃發,瞪著長孫無忌:“當年水淹萬年宮,康郎奮不顧身,進入內宮救駕。喊醒陛下時,洪水已淹臺階,後果不堪設想。他用繩索,捆陛下腰身,用力拉到房頂,方逃過一劫。”

伸出纖纖玉手,直指長孫無忌:“若按唐律所言,繩索捆束陛下,比起剪碎聖袍,更加大不敬。請問長孫太尉,為何不依律行事,為何不判康郎斬刑?”

全員繼續懵逼,眾人噤若寒蟬,長孫無忌閉眼,胸脯劇烈起伏。媚娘撲通跪倒,俏臉淚流滿面,苦苦哀求李九:“康郎年輕氣盛,為救萬民剪聖袍,實屬有情可原。法律不外人情,求陛下開恩啊...”

李九終於回神,趕緊下殿攙扶。朕的皇后誒,怎麼跑前面了,於理不合啊。見舅舅怒氣勃發,拉媚娘趕緊走,留下一句話:關於武康的處理,明日大朝會,百官共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