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婺州刺史 第五十三章 髮妻跪求萬民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婺州刺史 第五十三章 髮妻跪求萬民書

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十月二十三,辰時三刻。

崔小晴身穿保安黑袍,後背大匹玉帛布,左手提著食盒,右臂抱著女兒,匆匆跑出書房。朝廷沒委任新刺史,暫由錄事參軍主政,所以能暫住刺史府。

跑到大門外,剎那停住腳步,門外站數十人。狄仁傑、長孫詮領頭,婺州同僚全員到齊,還有下轄五縣令。他們都是叔伯輩兒,都是父親的老部下,小晴悲從心來。

眾人紛紛見禮,參見滎陽夫人,參見金華縣君。義烏縣令秦禮,上前兩步說:“萬民書集萬民名,以夫人一人之力,很難及時完成。我和老魏他們商量,每人拿走幾丈布,走訪縣裡百姓,請他們幫忙簽名。”

小晴眼角噙淚,喉嚨陣陣哽咽,不住點頭道謝。放下手中食盒,狄嫂抱走鬧鬧,駱嫂和張嫂幫忙,取下沉甸甸玉帛。平鋪金華大道,三尺寬、二十多丈長,狄仁傑拿出剪刀,剪掉幾丈疊起來。

秦禮接過玉帛,貼身收入懷中,安慰夫人幾句,轉身上馬離開。信安縣令王林睿,龍丘縣令孫茂,勇康縣令孫應元,金華縣令魏定州,全部收起布匹,說些安慰的話,騎馬匆匆離開。

長孫詮開啟食盒,取出筆墨紙硯,毛筆輕蘸墨水。來到布匹前,沒有絲毫猶豫,籤上自己名字。老狄和老張微怔,大佬與公主有染,他已心知肚明,為何還會簽名?

小晴看著名字,走到長孫詮面前,作揖誠懇道謝。長孫詮拈毛筆,遞給狄仁傑,風輕雲淡道:“我恨他的人,卻敬他的行,以及愛民如子的心。當時那種情況,我做不到捨己為民,他值得我簽名。”

說完轉身離開,嘴角扯出苦笑,李淳風說的對,只有他能救我。萬民書首個簽名,以後長孫家遭難,我被流放嶺南,武皇后不會趕盡殺絕。新城那個傻女人,還是太心急了,簽名能解決的問題,為何犧牲肉體?

狄仁傑望他背影,明白他的想法,也承這份人情。撩起衣袍蹲下,籤上自己名字,毛筆交給張柬之。如此傳遞毛筆,眾官員都簽名。小晴走上前,作揖一躬到底:“今日之恩,定有後報,謝謝諸位。”

眾官員還禮,安慰幾句,與她告別。駱賓王拿出紙卷,遞給崔小晴:“我寫的陳情表,為大佬求情,希望能幫到他。夫人暫且收下,與萬民書一起,呈與朝堂之上。”

小晴接過文章,小心翼翼收起,眼裡閃出淚光。張柬之說道:“大佬對狄公,有救命之恩,對我和觀光,有知遇之恩。若夫人不嫌棄,我們三個隨您一起,請求百姓簽名。”

終於抑不住淚水,小晴不能言語,不斷點頭道謝。三人收拾萬民表,狄嫂交還鬧鬧,收拾筆墨紙硯。眾人離開金華道,來到東明市集,商量片刻,分頭行事。

小晴走進糧店,掌櫃趕緊迎接。放下懷中女兒,衝他抱拳行禮:“劉掌櫃您好,我是武康的妻子,請求萬民上書,進京救我夫君。求您行行好,籤上大名行嗎,奴感激不盡。”

劉掌櫃呆愣,很快點頭如搗蒜,拍拍胸脯說:“夫人您太客氣,武公待奴不薄,上次地痞勒索,都督親自解決。不要說簽名,就是去告御狀,我也不含糊。”

樸實話語,最動人心。小晴開啟食盒,取出筆墨紙硯,攤開萬民表,雙手遞出筆。劉掌櫃不含糊,直接籤上姓名,吩咐妻子去後院,喊來兩個兒子,分別簽上名。鬧鬧雙手合十,稚聲稚氣說:“謝謝阿伯,謝謝兩位兄長。”

掌櫃連說不敢,縣君如此純真,心裡直喊造孽,好人沒好報呀。抹掉眼角淚水,大步跑出門,扯喉嚨大喊:“各位掌櫃的,夫人集萬民書,進京給都督伸冤,趕緊過來簽名。我說朱大頭,別做縮頭烏龜,做人不能忘本。”

朱掌櫃衝出店,邊疾走邊叫罵:“你才縮頭烏龜,去年梨園大豐收,婺梨堆積如山,可把我愁懷了。都督得知此事,安排我們去杭州,很快賣的精光。我說老秦和老黃,你們也承了恩情,可不能做瓜慫。”

兩中年罵罵咧咧,罵朱大頭是瓜慫,快步往這邊來。店老板紛紛出門,嚷嚷著簽名,湧進劉記米糧鋪。朱掌櫃握筆,突然苦臉,撓撓頭尷尬道:“我不會寫字,我叫朱二全,全部的全,夫人您代簽吧。”

崔小晴搖頭,拿起備用紙墨,桌上鋪張白紙。寫出他的名字,陳懇的解釋:“萬民書由萬民寫,別人代寫心不誠,也是欺瞞聖人和朝廷。勞煩朱掌櫃,按照紙上書寫,給您添麻煩啦。”

朱掌櫃連說不敢,大手握毛筆,參照紙上痕跡,寫一筆看一眼,良久寫全姓名。不堪入目的字,猶如狗刨一般,卻能打動人心。小晴拉著鬧鬧,向朱掌櫃作揖,表達誠摯謝意。

老朱連連擺手:“都督幫我們,我們幫都督,天經地義的,當不得謝字。夫人請稍待,我現在回家,叫四個瓜慫過來。託都督的福,他們讀了私塾,必須過來簽名。”

說罷轉身跑,人群紛紛叫好,踴躍靠近簽名。七嘴八舌,歌功頌德,群情激奮。都督在婺四

年,從不巧立名目,咱們除了商稅,沒多交半文錢,大恩必須要還。

人越擠越多,劉掌櫃喊話:“今天不做生意,大郎和二郎,桌子搬出去,放咱家店門口。再去咱們坊,通知坊正和坊民,請他們都來簽名。早日集齊萬民書,讓夫人早日進京,咱們早日迎回都督。”

群眾無不叫好,潮水般湧出,街上拉出場地。百姓得到訊息,放下手中活計,全部跑向這邊。東明道水洩不通,小晴緊咬嘴唇,拉鬧鬧跪下:“救命之恩,奴家無以為報,給鄉親們磕頭。”

百姓瞬間炸鍋,紛紛大叫不可,幾個婦人跑來,把孃兒倆攙起。劉掌櫃抹淚,衝人群大喊:“夫人和縣君是命婦,我們承受不起;讓都督妻女跪拜,老天爺要折壽。”

梨店黃掌櫃幫腔:“都督愛民如子,大夥心知肚明,如今被奸人所害,不能坐視不理。大夥趕緊簽名,簽完也別閒著,各自奔走相告,通知更多人過來。我還就不信了,婺州城幾萬人,寫不出萬民書?”

喊聲震耳欲聾,百姓圍攏木桌,爭先恐後簽名。老狄、老張得到訊息,火速過來幫忙,駱賓王帶來不良人,現場維持秩序。搬出許多桌子,路中間圍成圈,萬民書分成數份,幾人各自負責。

會寫字的直接籤,不會寫的說名字,狄仁傑先寫紙上,讓他們照著寫。文學博士也來了,帶來州學全部學子,幫助不識字百姓。教他們握筆,不厭其煩的講解,指導他們簽名。

小晴緊咬嘴唇,雙手合十,抬頭望天。大師說的對,種善因得善果,施仁政得反哺。眼望向西北方,向佛祖虔誠祈禱,夫君要堅強,我一定救你脫險。

收集萬民書,需要時間,押解武康進京,也需要時間。進入淮南道,終於放下心,錢順平郎沒出現。真擔心他們犯渾,帶弟兄們劫囚車,那是作死行為。可惜他不知道,三百保安入長安,正緊鑼密鼓的謀劃,比劫囚車更可怕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勣和李元嘉,一路不為難他,好吃好喝好招待。趕路時坐囚車,進驛館開囚車,準備豐富吃食,頓頓不離酒肉。睡覺單獨房間,外面沒人把守,倒是非常放心。

李元嘉是個妙人,每天拎著酒壺,找他喝酒聊天。武康對他知之甚詳,曾是重點監控物件,因為他的兒子李撰,將來會與越王李貞,李衝父子等,糾合李氏宗室,起兵反對媚娘。

後來造反失敗,全被媚娘賜死,還被改姓虺氏。神探狄仁裡,蛇靈的閃靈虺文忠,就是他的後人。更讓武康感興趣的,是他靈巧的雙手,左手畫圓,右手畫方,適合修煉左右互搏。他還博學多才,是個大畫家,娶房玄齡的女兒。

同時也是大孝子,他媽媽宇文太妃,犯重病臥床不起,他痛哭絕食,差點走他媽前面。實在想不明白,這樣完美的人,為何參與謀反?媚娘待你不薄啊,封你一品太尉,外加定州刺史(河北省定州市),為何不知感恩?

十一月初三,隊伍進入河南道,距長安越來越近。十一月二十,來到洛陽驛館,酉時兩刻左右,李元嘉提壺拜訪。三杯酒下肚,煞有介事笑道:“最近長安城裡,有你的訊息,要不要聽啊?”

武康懶得理他,知道他藏不住話,索性自斟自飲。韓王也不在意,咂咂嘴感嘆:“皇后為了你,到處託關系,各處走門路。甚至拜訪太尉,被嚴詞拒絕,病急亂投醫啊。”

這話很有道理,最想弄死我的,就是長孫無忌。我推動廢王立武,為取李勣支援,算計長孫衝,他肯定知道真相。也該著我倒黴,成了關隴與李九,政治 鬥爭的幌子。

你們拿我做文章,打壓媚娘的勢力,剪除媚娘的羽翼。不過很可惜,你們不會得逞。喝完杯中酒,酒壺拿過來,淡淡說道:“沒有其他的,大王回去吧,我要休息了。”

李元嘉搶回酒壺,再給兩人滿上,眨著眼笑道:“話還沒說完,還是關於皇后,你肯定有興趣。你這次捅破天,武家的三兄弟,全部受你牽連,全被貶黜出京。”

見武康疑惑,李元嘉科普:“你阿姊登後位,聖人大封武家,你伯母封代國夫人,你元姊封韓國夫人。武元慶任宗正少卿,武元爽任少府少監,武惟良任衛尉少卿。”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很正常。媚娘討厭他們,但為了穩固後位,必須靠他們支援。選擇冰釋前嫌,安排他們為官,也安排我進京,任左千牛衛大將軍。可我不爭氣,犯下滔天大罪,辜負她的好意。

李元嘉繼續:“就是因為你,武元慶貶龍州刺史,武元爽貶豪州刺史,武惟良貶始州刺史。武皇后和他們,關係很不好。當年周國公身死,代國夫人去投奔,被他們趕出家門,那時有了嫌隙吧?”

武康冥思苦想,其實不怪武家兄弟,根本原因是武士彠。他先娶相里氏,傍上李淵的大腿,拋棄糟糠之妻。武元慶和武元爽,文水老家陪伴母親,後來相里氏病死,他也不回家葬妻。

續絃弘農楊氏,生下三個閨女,寵成手心寶。武氏兄弟很慘,娘死了

爹不疼,失去母愛和父愛,自然敵視楊氏。武士彠死後,楊氏去投靠,被哥倆趕出家門。

感覺情有可原,如果換位思考,我也不待見楊氏。但會收留她們,因為妹妹們太漂亮,留下來養眼也行。不過這鍋我不背,武元慶三人被貶,是被楊氏算計了。

遮蔽李元嘉的聒噪,努力回憶史書,眉心漸漸皺起。根據史書記載,楊氏宴請三兄弟,告知他們即將升官,說下這樣的話:媚娘想與你們,翻過往日恩怨,再給你們升官,以後要多幫襯媚娘。

聽說要升官,他們很感激,信誓旦旦保證。然而楊氏作妖,開始翻舊賬:當年趕我們出門,我們不計前嫌,還給你們升官。所以好好想想,是享了誰的福,得了誰的勢。

這話很過分,如果換成是我,也會婉言謝絕。武家三兄弟,也是這樣做的,不食嗟來之食,拒絕再次升官。楊氏打小報告,媚娘大發雷霆,一怒之下,全部貶出中央,造成武元慶身死。

忽然意識到不對,武康唰的起身,眼中閃過殺機。李元嘉頭皮發麻,眼神太嚇人了,下意識起身跑路。就在這時候,酒桌風平浪靜,老李長舒口氣,撇著嘴抱怨:“別一驚一乍的,叔父膽子小。”

武康慢慢坐下,眉心凝成疙瘩,開始歸納總結。我出事以後,媚娘肯定倚重他們,想給他們升官。她是個孝順的孩子,兄長與母親有齷齪,便徵詢楊氏的同意。

楊氏拿雞毛當令箭,那番話是故意說的,目的就是激怒媚娘,趕走武家兄弟。不僅報當年仇,還有更深目的,老太婆不簡單啊。媚娘成為皇后,為了穩固地位,必須依靠娘家人。

現在我和武氏兄弟,全部倒了血黴,她只能倚重舅家人,即楊氏的娘家人。嫁出去的女人,她的娘家人,永遠比舅家人親。仔細回憶歷史,貌似真是這樣,弘農楊氏東山再起。後來媚娘醒悟,知道被母親坑了,便重用武承嗣、武三思。

楊氏既報一箭之仇,又讓孃家佔便宜,可謂一箭雙鵰。想到這裡,武康冷笑更甚,她是一石三鳥。現在誰都認為,武家兄弟被貶,是被我牽連。楊氏成功甩鍋,武家人會恨我,她能置身事外。

這個老妖婆子,我是將死之人,你還狠心算計?感覺很煩躁,奪過酒壺仰起頭,喝幹壺中酒,躺床上矇頭睡。李元嘉自討沒趣,無奈安慰幾句,唉聲嘆氣離開。

到了三更半夜,感覺床邊有動靜,武康唰的坐起。探手摸腰間,早已沒橫刀,注視床邊人影,很快長舒口氣:“你可嚇死我了,這裡很危險,你趕緊走吧。”

錢順抱拳道:“大佬您別擔心,弟兄們潛伏京城,已做好萬全準備。您若無事,皆大歡喜;您若出事,我們潛入大理寺,砸開牢門,救您出來,逃亡西突厥。”

武康登時暴走,瞪著眼訓斥:“你胡說什麼,劫大理寺獄,等同於造反,會連累皇后。叛逃西突厥,虧你想的出來,祖宗都不要啦?順子我警告你,不要亂來啊。”

氣氛異常壓抑,錢順兩行清淚,壓抑喉中哽咽:“那個女人有什麼好,值得您這樣付出?為了不連累她,甘願引頸受戮?他是宮裡的皇后,和您沒任何關係,您永遠得不到她。”

“你給我閉嘴”,武康沉聲怒喝,漸漸放軟語氣:“叛國是十惡不赦,我的家人會死,你的家人也會死,弟兄們都會被牽連。順子聽我說,做人不能自私,不能只為自己活。”

錢順搖頭:“這次進京,您必死無疑,太多人想您死。弟兄們進京前,全部脫離家譜,都是沒家的人。夫人和縣君,狄仁傑會安排,您沒有後顧之憂。聽我一句勸,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武康呆愣當場,良久緩緩搖頭,走到錢順跟前,盯著他雙眼說:“長安北有北衙禁軍,南有南衙十六衛,都不是酒囊飯袋。咱們能離開大理寺,卻走不出長安城,更離不開大唐帝國。不要做傻事,帶兄弟們回婺州,過平靜的生活。”

錢順再次搖頭,轉身大步離開。武康目眥盡裂,兩步追上去,拽出他的橫刀,架在他脖子上。手腕不住顫抖,一時悲從心來,苦口婆心勸解:“昔日的好兄弟,我失去文若和二牛,秀才也離我而去,不想再失去你。”

輕聲嘆息,橫刀入鞘,近乎哀求:“普天之下,能保護我妻女的,只有武皇后。她活的好,小晴和鬧鬧,才能無憂無慮。順子我求你,帶著兄弟們,回家去吧。”

錢順轉身,一躬到底:“我的預感很準,能害您的只有兩個,武賓林已經死了,只剩下武媚娘。一直以來,錢順對您言聽計從,可這次我不會聽。既然您不殺我,也不要干涉我,請保重身體。”

說完轉身出門,消失在夜色裡,武康頹然癱坐,緊緊揪住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