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無聊的元日朝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四章 無聊的元日朝會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正月初一,卯時兩刻,元日大朝會。

唐朝最隆重朝會,有元日大朝會,和冬至大朝會。元日又稱三元,即所謂的春節,又稱元正或元旦,代表新年的開始。所謂大朝會,即百官朝見天子,周禮給出解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通俗的講,是京城百官,外國使臣,皇親國戚;都督府都督,都護府都護、副都護,諸州刺史等,共聚太極殿,給皇帝拜年。可能不會到齊,種種客觀原因,有禮到人不到的。

其政治意義,分對內和對外。對內,明確君臣關係,加強對地方官的控制,從而加強中央政府,對各州縣的控制。維護等級秩序,鞏固李家統治。

對外,明確諸蕃國,與唐朝的宗主關係,明確與少數民族關係。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絡,宣示唐王朝強盛國力。加強對邊疆的統治,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威懾,保持國家長治久安。

今日的長安城,特級警戒狀態,各街道交通管制。南衙諸衛和北衙禁軍,全部的不良人,幾乎傾巢而出。各坊牆周圍,衛士頂盔貫甲,背強弓提長刀,武裝到牙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皇城橫街以北,旌旗遮天蔽日,儀仗星羅棋佈,遍布整個皇宮。從承天門到太極殿,沿著主道兩側,共有十二方陣。分佈在左右廣場,稱之為左右廂,類似大閱兵。

在昨天下午,左右領左右府,奉命到太極殿,配合禮部官員,佈置朝會御帳。御座後面架黼扆,就是斧形花紋屏風;大殿裡鋪紅地毯,美其名曰躡席;擺燻爐和香案,按照官職和番臣,規劃賓客區域。

天不亮賓客聚集,御史大夫帶領屬官,太極殿西廡房等候,眾御史安排佇列。等到天亮,嘉德門開啟,監察御史帶人進門。左右監門校尉,拿名冊點名,被點者大聲喊“在”。

幾百個名字,全部點過來,也是體力活兒。好容易點完名,監察御史帶領,文官東閣門入,武官西閣門入,列陣太極廣場。中書門下宰相,以門下省侍中為首,在香案後祈禱。

李義府和杜正倫被貶,許敬宗接任中書令,原大理卿辛茂將,升任門下省侍中。老辛客串司儀,朗誦完開幕詞,宣佈中庭內辦。御史臺官員,根據百官品級,安排賓客就位,靜等李九駕臨。

賓客各就各位,辛茂將吩咐鴻臚寺,去西門請正主,稱之為外辦。正主身穿袞冕,十二玉珠冠冕,十二紋章袞袍。

十二備身抬御輿,十二宮人持儀扇,跟在御輿兩邊。儀扇是長柄木扇,酷似芭蕉扇,鑲金嵌玉很奢華,用來障風蔽日。

二十四備身左右,背強弓箭囊,列隊御輿後。二十四千牛備身,身披明光鐵鎧,舉修長千牛刀,護衛御輿兩側。武康披黃金戰甲,走在左隊最前列,鶴立雞群金光燦,亮瞎眾人狗眼。

到太極殿西側,御輿緩緩下落,武康靠近御輿,右臂擺出鈍角,右手攥緊拳頭。大佬摁他手腕,慢慢走下御輿,酷似太監李蓮英,伺候慈禧老佛爺。瞬間被噁心到,媚娘的餿主意,害人不淺啊。

落後半個身位,與千牛備身李洋,共護君王左右。全部千牛備身,全部備身左右,跟在兩人身後。十二芭蕉扇開路,交叉成扇陣,遮擋君王容顏,貌似見不得人。

進入太極殿,眾賓客起立,皇帝升御座。左右各留三扇,武康和李洋兩人,左右守在臺階下。能站這個位置,表明聖眷正隆,是皇帝的心腹。李洋他爹李義府,武康他姐武媚娘,倒也說的過去。

左武候衛大將軍,出列高聲奏報:左右廂內外平安。通事舍人點名,辛茂將帶領賓客,稽首禮跪拜君王。連著拜兩次,大概意思是:今天新春佳節,臣等恭祝陛下,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稽首禮完畢,老辛上前請旨,李九淡說:制可。老辛走到東北,面朝西大聲宣佈:有制。百官再次稽首,老辛宣佈旨意: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大概意思是,辭舊迎新之際,諸位同喜同喜。

伴隨音樂響,嚴肅場景,畫風突變。太極殿秒變舞會,賓客手舞足蹈,甩胳膊吊屁股,衝李九搔首弄姿,齜牙咧嘴的笑。武康瞠目結舌,傳說中群魔亂舞,終於見識到了。

長孫無忌和李勣等,上了年紀的官員,舞的令人揪心。武康真擔心他們,把老骨頭跳散架;胖成球的許敬宗,渾身肥肉亂抖。各種辣眼睛,簡直不忍直視,想笑死乃翁嗎?

能歌善舞的牧民,更是不甘示弱,衣袂飄飄頭髮散。有酋長跳著靠近,是想上御臺,武康眉頭微蹙,挪步擋他身前。酋長略微錯愕,繼續扭動肥腰,舞到李洋跟前,還是繼續上臺。

御臺腳步響,李九走下臺,到李洋身前。絡腮鬍酋長,跪李九腳下,雙手抱靴子,低頭嗅吻靴鼻。傳說中捧足嗅靴,遊牧部落最高禮節,只對可汗行使。武康都懵了,傳說中的捧臭腳,大開眼界嘍。

李九開懷大笑,酋長笑逐顏開,扭屁股回舞池。又有酋長靠近,武康也靠近些,死盯捧臭腳酋長。繃肌肉蓄勢待發,若有半分異常,抬腳踹飛酋長,千牛

刀劈成兩半。殺千刀的李九,呆在上面不好嗎,非增加工作難度?

足足二十五使臣,捧臭腳嗅靴子,也不嫌噁心。然後百官靠近,在三尺外停下,展示優美舞姿。李九心情很好,不斷擺手致意,領導派頭十足。

樂器聲越來越小,很快鄰近尾聲,李九轉身回御座。途徑武康身邊,湊耳邊小聲說:“愛卿不必緊張,那是他們的禮節。”

武康輕應諾,心裡卻吐槽,你站著說話不腰疼。若有人心懷叵測,來個荊軻刺秦王,倒黴的肯定是我。音樂終於停歇,群魔亂舞結束,百官再次稽首。三拜大禮完成,元日拜君結束,氣氛推向高潮。

辛茂將主持大典,御史手捧名冊,傳喚儀仗進殿,接受聖人檢閱。左右領軍衛,負責黃麾仗,二十人開路,十人斷後。穿紅色大氅,雙手持長戟,懸掛赤色絳引旛。

左右衛黃旗仗,左右驍衛赤旗仗,左右武衛白旗仗,左右屯衛黑旗仗,左右武侯衛青旗仗。不同的儀仗顏色,不同的衛士大氅,不同的刀柄劍戟;相同的軍容,相同的氣勢,相同的威嚴。番邦諸使臣,確實被震撼,個個瞠目結舌。

半個時辰後,儀仗檢閱完畢,辛茂將繼續主持。各州官員,各藩屬國,進獻土特產。通事舍人捧禮單,先宣讀各屬國,諸如西突厥某部,送了多少牛羊,回鶻送多少戰馬,新羅送多少新羅婢...

接著是大唐諸州府,宣佈到哪個,哪個起身行禮。什麼玩意兒嘛,諸如涼蓆、酸棗、桑葚,後世都爛大街,現在卻是供品。武康興致缺缺,對金錢的慾望,降到歷史最低,有錢買不到好東西。

輪到婺州時,堪堪打起精神。狄仁傑穿紅袍,好像胖了不少,別人豎著長,你卻橫著長,肥頭大耳的,快成肉球了。投以不屑眼神,這麼好的伙食,沒少貪汙吧?

老狄目不斜視,微不可查撇嘴,回應大佬的鄙夷。婺州土貢很多,有葛跟和葛粉,香粳和黃連,紵布和藤紙,白蠟和黃蠟,赤松澗米和佔城甜米,各種螢石珠寶。李九很滿意,讚賞老狄幾句,說婺州物華天寶。

武康也很欣慰,昨日聽媚娘說,婺官政績很好,經濟蒸蒸日上。媚娘吹枕邊風,撤越州都督府,設婺州都督府,被李九拒絕。再吹枕邊風,提拔狄仁傑進京,補缺辛茂將,接任大理寺卿。

李九還是拒絕,給出兩個選擇,要麼婺州刺史,要麼大理寺丞。婺州刺史從三品,大理丞從六品上,相差十一級啊。唯一的好處,是成為京官,靠近政治中心。

貌似他對媚娘,生活言聽計從,政治不為所動。武康甚至覺得,李九打壓婺系,是在限制媚娘。貶武家兄弟,只是順水推舟,其根本目的,還是限制媚娘。

西突厥戰役,我屢立戰功,只給千牛備身。左右領左右府,千牛大將軍,聽起來高大上,實則保鏢頭子,沒有軍權與政權。獻治噎秘術,救公主性命,只賞賜刀盔。殺千刀的混蛋,故意打壓我,也為限制媚娘?

不禁頭皮發麻,若果真如此,李九太可怕了。必須提醒媚娘,不要過分參政,我也必須確定,李九對武家的戒心,到了什麼程度?

微不可查嘆氣,等大朝會結束,找狄仁傑敘舊。留婺州做刺史,進京做大理丞,給個準話吧。

又臭又長的禮單,終於宣讀完畢,接下來開始搞笑。各州和藩屬國,進獻所謂的祥瑞。各種稀奇古怪,各種驢蹄馬掌,武康哭笑不得,什麼玩意兒嘛。

怪異的石頭,上面的紋路,看起來像文字,被列為上等祥瑞,進獻者賞萬金。直角天然小石條,確實是好東西,地殼運動的證明。不過很可惜,唐朝沒地質學。

可愛的小白鼠,變成上等祥瑞,它們在後世,是倒黴試驗品。還有更快樂的,幷州有個婦人,一胎生產四男嬰。李九十分激動,宣婦人進殿,大肆勉勵許久,挨個抱四男嬰。

四胞胎不常見,可也不算祥瑞,少見多怪啊你們。李九貌似魔障了,宮人把孃兒五個,帶後宮見皇后。讓皇后沾沾瑞氣,也來個四胞胎,把媚娘當母豬了。

歡樂時光過的很快,祥瑞進獻完畢,戶部尚書出列,各地貢品歸我了。禮部尚書不示弱,藩屬國貢品我拿走。李九表示同意,尚書找來小弟,拉東西入倉庫,除了四胞胎婦人。

進入最後流程,聖人賜宴賓客,都是儀式吃食。諸如喝屠蘇酒,由大黃、花椒等藥材,浸泡成的藥酒。能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經孫思邈推廣,漸漸流傳開來,並成為習俗。

喝普通的酒,年長者先飲,屠蘇酒正好相反。年少者先喝,年齡升序排列,最年長者最後喝。蘇軾曾有詩篇,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是此風俗的寫照。

蔥蒜韭芥和蓼蒿,切絲成五辛盤,寓意辭舊迎新,可疏通髒氣,預防流感。桃木熬成湯,據說能驅鬼辟邪。武康不置可否,真實性先不論,味道肯定不好。

賓客大快朵頤,武康嗤之以鼻。你們三五成群,嘰喳聊天,我抱著千牛刀,站崗值班。你們坐著我站著,

你們吃著我看著,那是相當鬱悶。為排解鬱悶,悄悄打量人群,儘量記住面孔,以備不時之需。

直通殿門的地毯,分賓客東西兩半。東邊靠近御座,是最尊貴的區域,坐三品以上文官。長孫無忌、李勣為首,個個都是大佬,必須銘記於心。

大佬團隊末尾,坐個白髮老叟,穿最正式儒袍。他是褒聖侯,孔子的後裔,有幸參加大會。文官對面坐兩人,是介公和酅公,介公是北周皇族,酅公是隋朝皇族。

在他們後面,是三品以上武官,諸如十六衛大將軍,蘇定方也在其中。三品文武官南邊,是藩屬國使節,其餘是地方官員。各都督府的都督,各都護府的都護、副都護,各州的刺史。

上述是主區域,副區域在大殿東,包括四五品文官,六品以下文官。靠近殿門的,是皇室宗親,很不受待見。大殿外還有,各州的長史,芝麻綠豆京官等。

感覺被人注視,陡然轉動眼珠,是太尉長孫無忌。無忌猝不及防,遲疑數秒收目光,繼續喝桃湯。這個老家夥,應該恨我入骨,不過沒關係,馬上收拾你。

武康收回目光,努力記住相貌,確定哪些可爭取,哪些必須弄死。不禁湧起惡趣味兒,如果發生恐怖襲擊,往大殿丟手雷。大唐王朝,精英喪失殆盡,會土崩瓦解吧?

不知過多久,和諧的氛圍,出現不和諧。吐蕃副相達延.莽布支,向李九行禮,操破鑼般嗓門:“尊敬的唐國陛下,今日元正大朝會,智者濟濟一堂。外臣有個謎語,百思不得其解,懇請諸位釋疑。”

賓客視線聚焦,大殿鴉雀無聲,吐蕃又作妖了。武康目光掃過,差點樂出聲,他長的太喜感。腦袋像把梭子,出生時沒少遭罪,滿臉的雀斑,三角眼鯰魚嘴。

看著桀驁不順,感覺是在挑釁,去年和親被拒,所以懷恨在心嗎。得李九應允,莽布支掃視大殿,大聲說謎面:“能發出某種聲音,早晨四條腿走路,中午兩條腿走路,晚上三條腿走路,請問是什麼?”

眾人聽罷,眉頭緊蹙;武康聽罷,瞠目結舌。這是胡夫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的傳說,很經典的謎語。因為喜歡歷史,十五歲讀世界史,知道這個傳說。吐蕃和埃及,相距十萬八千,他如何知道的。

大殿鴉雀無聲,大唐的精英們,有的冥思苦想,有的交頭接耳,貌似都不知道。半刻鐘左右,莽布支很囂張:“不怪諸位郎君,此迷確實很難,大相苦想一日,才解開了謎面。”

意思很明顯,你們答不出來,都是虛有其表,精英們捆一起,不如大相祿東贊。赤裸裸的挑釁,群臣臉色難看,李九也生氣了,掃視文武百官:“諸位愛卿,儘快回答。”

十分鐘過去了,包括無忌和李勣,都在皺眉沉思,沒人猜到謎底。莽布支嗤之以鼻,李九臉上無光,話語有了怒氣:“儘快給出解答,最先解答者,朕重重有賞。”

武康真想問,您老賞什麼,能打動我嗎。再等幾分鐘,無奈嘆口氣,還是我來答吧。不為裝逼,只為獎勵,也不慣吐蕃囂張。輕咳兩聲,吸引目光,轉身望李九,給他提醒:“早晨、中午和晚上,可以理解為,幼年、成年和暮年。”

李九驚愕數秒,龍顏露出淺笑,他已經明白了。百官都是精英,也都心知肚明,不過沒人開口,要讓大佬裝逼。李九當仁不讓,淡淡說道:“幼年爬著走路,成年雙腳走路,暮年拄拐走路,謎底就是人。”

百官全部起身,齊呼陛下聖明,我等自愧不如。莽布支瞪雙眼,很是不可思議,大相也沒猜出,是昆侖奴給出的。此侍衛不簡單,據說是個外戚,還是武后的胞弟。

李九心情不錯,煞有介事道:“祿東贊苦想整日,朕的不中用侍衛,只用了兩刻鐘,我大唐承讓。武康做的不錯,沒給皇后丟臉,想要什麼賞賜,朕無不應允。”

你丫才不中用,還是這種說辭,明顯不想給。武康吐槽完,配合他演戲:“此等謎語解答,只是茶餘飯後,玩的無聊遊戲,難登大雅之堂。臣不敢居功,請陛下收回成命。”

眾人臉色各異,蘇定方和狄仁傑,有淡淡的憂愁。李九相當滿意,端著酒杯起身,邀請群臣共飲:“眾愛卿眾使臣,與朕滿飲此杯,共慶元日朝會。”

賓客紛紛起身,與君王共飲。武康敏銳捕捉到,恩師和老狄的憂愁,長孫無忌的戲謔,李勣的幸災樂禍。很快如遭雷擊,看來所料不差,李九這個龜孫子,確實在打壓限制我。

雄才大略的李九,被黑成無能昏君,萬惡的輿論啊。我在大唐的日子,要步步驚心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