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鐵勒九姓叛大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一章 鐵勒九姓叛大唐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夏四月二十,卯時三刻。

本是顯慶六年,二月三十晦日,改元龍朔元年,理由相當奇葩。二月中旬開始,益、綿等二十州,紛紛上疏朝廷。奏疏內容相同,朔日真龍見世,翱翔西天之上。

持續半個時辰,見首不見尾的,西天赤光萬丈,是為真龍祥瑞。迷信頭子李九,召集眾迷信徒,商議大半個月。決定順應天命,改顯慶六年,為龍朔元年。

武康很想勸諫,屁的真龍祥瑞,那是大片火燒雲,咱別大驚小怪。大氣變化的現象,天空赤色雲霞,形狀千奇百怪。估計有片大雲,長相酷似帶魚,被誤以為真龍。想想還是算了,出力不討好,還會惹身騷。

改元之後,普天同慶,賜民酺三日,赦洛州人民。三月丙申朔日,東都洛城門外,舉行慶祝活動。邀請文武百官,各國駐唐使臣,欣賞屯營新舞,並命名《一戎大定樂》。

李義府隨即上疏,既然祥瑞相西天,陛下應前往西方,沐浴祥瑞的恩澤。李九欣然同意,再次召集迷信徒,決定公主下嫁後,巡幸西邊上林苑。既不勞師動眾,還離祥瑞更近,可謂一舉兩得。

群臣歡度改元,武康可憐兮兮,自從狎妓歸來,生活水深火熱。小晴愁眉苦臉,邊數落邊安慰:別的同僚狎妓,回家容光煥發,你卻如喪考妣,以後不要去了。新城折騰咱家,咱們無計可施,默默的承受吧。

武康心中的鬱悶,首先因為李淳風,老家夥危言聳聽。他信誓旦旦表示:鄭仁泰有厄運,會牽連武將軍。給的八字真言:隨禮而走,隨遇而安。冥思苦想到如今,幾乎想破腦袋,仍勘不破奧妙。

其次因為新城,她竟然請求李九,左千牛府大將軍,出任送嫁大將軍。把情人和女兒,親自送嫁韋家,煉獄般的折磨。當日婚禮現場,新城各種刁難,武康下不來臺。

狠心的小娘們,揭傷疤撒粗鹽,令他無言以對。婚禮結束之後,有了人生格言:寧得罪魔鬼,不得罪女人。處理完糟心事,率麾下千牛衛,隨駕扈從上林苑。

所謂上林苑,最大的皇家園林,在洛陽宮城西,佔地三十萬畝。東臨宮城,西至孝河,北背邙山,南拒非山,谷水洛水,匯合其間。名花仙草,修竹垂柳,奇山異石,珍禽古獸,充斥其間。

聖駕幸上林苑,下榻在合璧宮,園林的最西邊。合璧宮是主建築,內有連壁殿,齊聖殿和綺雲殿。由司農少卿田仁汪,徵發洛州工匠,去年六月建成。

今天雞鳴時分,太監匆匆來報,聖人召開朝會。武康身穿睡衣,賄賂德官太監,得到驚人訊息,燕然都護府告急。打發走李德官,傳黑齒玉更衣,著千牛綠鈿袍。

剛正好衣冠,皇后心腹來報:聖人特別交代,今日護衛工作,右千牛府擔任,將軍請換朝服。意思不言而喻,今日作為朝官,與文武大臣們,共議軍國大事。

不祥預感更盛,讓我參議朝會,必有大事發生。換三品朝服:黑色的幞頭,三梁進賢冠,紫色的官袍。腰系金玉帶,左佩金魚袋,掛各種零碎,諸如短劍、打火石等。

拎著象牙笏板,帶著錢順平郎,駕馭鬥驄戰馬,去上林苑遊義門。想到燕然都護府,快速搜尋腦海,很快皺起眉頭。那裡稱為漠北,蒙古沙漠以北,鐵勒九姓的牧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貞觀二十一年,鐵勒內附大唐,太宗在陰山之麓,設定燕然都護府。轄境東到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到蒙古戈壁,北到貝加爾湖,囊括整個蒙古高原。

鐵勒九大姓中,回紇部落最強,也是大唐友邦。兩次西征突厥,皆派回紇勇士,協助唐軍作戰。首次討伐賀魯,可汗藥羅葛婆閏,親自率軍參與。二次討伐都曼,婆閏身體欠佳,王子僕骨將兵。

武康認識他們,關係也很親密,稱婆閏為老頭兒。討伐突厥都曼,在帕米爾高原,曾與僕骨摔跤。差點被摔死,最後反敗為勝,收了他的禮物,也算結為兄弟。

鐵勒其餘八姓,分別為僕固氏,渾氏和拔曳固氏,同羅氏和思結氏,阿布思氏,骨侖屋骨氏,以及契苾氏。左驍衛大將軍,郕國公契苾何力,就是鐵勒契苾氏。

武康百思不解,燕然都護府告急,鐵勒九姓犯邊嗎?按理說不應該,鐵勒的九姓聯盟,回紇部是總盟主。回紇可汗和王子,是大唐鐵桿粉絲,不會侵犯大唐。

實在想不明白,還是到上林苑,找李義府打聽吧。於是加快馬速,到了遊義門外,見黑壓壓人頭。三五成群閒聊,都穿紫紅色官袍,官級四品以上,大概四十多個。

鬥驄交給錢順,快步加入人群,直奔最大的團隊。老李如日中天,身邊小弟眾多,所以最大幫派,絕對是他的。沿途互相見禮,站在大幫派外,嘴角扯出詭笑。

站在圈外行禮,衝李義府點頭,加入李氏聊天群。說幾句廢話,老李拉著他,來到僻靜處,壓低聲音說:“賢弟與劉仁願,交情不錯吧,能否修書給他?”

確實有些交情,

百濟並肩作戰,共同登陸熊津灣。武康沉吟片刻,點點頭說道:“我與劉老將軍,共同砍過百濟人,有些袍澤情義,修書應該可以。不過老李啊,老劉鎮守百濟,找他做什麼,能幫你忙嗎?”

李義府掃視左右,鬼鬼祟祟的樣子,再次遠離人群。確定四下安全,附在武康耳邊:“勞煩賢弟修書,通知劉老將軍,秘敲劉正則。愚兄這裡,感激不盡。”

武康不明所以,“秘敲”是哥倆黑話,意為秘密殺害。劉正則就是劉仁軌,前不久剛倒大黴,他拖東征的後腿。去年臘月中旬,重啟遼東戰役,李九調兵遣將。

左驍衛大將軍,郕國公契苾何力,浿江道行軍大總管。左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蒲州刺史程名振,鏤方道行軍總管。各率本部府兵,三路討伐高句麗。

浿江道糧草輜重,海路運抵高句麗,青州刺史劉仁軌,負責船隊的押送。也該著他倒黴,船隊在茫茫黃海,遭遇特大海風。摧毀糧船無數,百姓死傷數百,可謂損失慘重。

訊息傳到洛陽,如何處罰劉仁軌,成為最熱門話題。吏部尚書李義府,極力建議李九,判劉仁軌死刑。東征衛士缺糧,勢必影響軍心,破壞東征大局。必須明正典刑,給將士們交代,給罹難百姓交代。

李義府的政敵們,諸如中舍人袁直心,極力給仁軌開脫。海風的暴起,是自然災害,是不可預料。數十官員求情,建議從輕處罰,許他戴罪立功。

當時武康在場,很想落井下石,把劉仁軌弄死。浿江道沒了輜重,無法投入戰鬥,影響遼東戰局。不過袁直心說的,確實有些道理,自然災害不可控。最後的處理結果,李九革除他官職,以白衣身份隨軍。

就在三天前,朝廷發出公文,重新啟用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王文度暴病而亡,熊津兵群龍無首,劉仁軌接替他,鎮壓百濟叛亂,會師劉仁願將軍。

老李這孫子,竟讓劉仁願,秘殺劉仁軌,忒不是東西。斟酌片刻,小聲說道:“百濟遺民在叛亂,黑齒常之圍真都,劉仁願處境危險。咱們痛下殺手,不利百濟局勢,希望李兄三思。”

李義府冷笑,壓低聲音說:“我考慮的很清楚,他是我們的政敵,必須趕盡殺絕。那日求見皇后,皇后不置可否,指點我來找你。我們同時修書,劉仁願肯定動手,誰不想獨掌百濟?”

你可拉倒吧,他是你的眼中釘,不是我的肉中刺。媚娘保持沉默,就是置身事外,不便直接拒絕,才讓你找我商量。李義府這孫子,心胸太過狹隘,典型的睚眥必報。

想當年劉仁軌,是右領軍衛將軍。貌似顯慶四年,處理畢正義案,得罪了你小子,被貶青州刺史。上次督海覆船,你沒能弄死他,此刻再謀詭計,意圖借刀殺人。

劉仁願老將軍,脾氣臭卻有節操,不會同流合汙的。武康有心拒絕,又不想交惡他,畢竟他幫媚娘。斟酌片刻,小聲說道:“李兄請放心,回去就寫信。”

老李眉開眼笑,輕拍武康肩膀,信誓旦旦保證:“賢弟這份人情,愚兄銘記於心,等到事成之後,定有厚禮奉上。據說水仙小哥,非常心儀賢弟,包在愚兄身上,咱不怕鄭仁泰。”

這福利很不錯,小哥多才多藝,精通琴棋書畫。當個家庭教師,教授我閨女吧。我是答應寫信,但是信的內容,只與劉仁願敘舊,不提謀殺之事。

我討厭劉仁軌,但我顧全大局,他有真才實學,能鎮百濟叛亂。忽然想到什麼,小聲問李義府:“咱們收拾劉仁軌,應該秘密商議,為何此時提出?到處是同僚,不怕被聽到?”

老李怡然自得,也不直接回覆,而是搖頭晃腦:“變之是大將軍,我是當朝宰相,訊息比你靈通。燕然都護劉審禮,八百裡加急公文,鐵勒九姓犯邊。集結數萬賊兵,劫掠殺戮漢人,漠北亂局已起。”

武康瞠目結舌,鐵勒九姓犯邊,貌似很不科學。凝視李義府,急不可耐道:“回紇婆閏可汗,向來親近我朝,為何突然反叛。是不是劉審禮,犯了什麼錯誤,惹怒婆閏可汗?”

老李嗤之以鼻:“你的眼線太少,回紇婆閏可汗,已經是老黃歷。你出征百濟時,婆閏可汗病逝,僕骨繼任汗位。然好景不長,不到三個月,僕骨也病逝。其弟比粟繼位,向來敵視大唐,方有今日之亂。”

武康如遭雷擊,婆閏僕骨父子,都是老戰友啊。突然間都沒了,心裡不是滋味。不禁喟然長嘆,忽然瞪大雙眼:“僕骨強壯如牛,曾與我角力摔跤,怎麼可能病逝?是不是比粟,謀殺了僕骨?”

李義府淺笑:“比粟殺兄篡位,劉審禮奏疏中,也是這種猜測。鐵勒九姓反叛,比粟敵視我朝,不是主要原因。都護府的官吏,包括都護劉審禮,都是士族出身。他們鄙夷外族,欺壓鐵勒九姓,早已積怨頗深。”

武康啞然失笑,李義府這孫子,確有真才實學。大唐朝廷不排外,士家大族卻排外。那些儒家官僚,大多蔑視外族,導致鐵勒不滿。

外加比粟敵視,推波助瀾之下,終於釀成大禍。

消化完資訊,慢慢抬起頭,鷹眼掃四周。確定沒人注意,壓低聲音說:“李兄答非所問,咱們剛才說的,不能作為解釋。你老實交代,秘敲劉仁軌,為何現在討論?”

李義府賣關子,手捏鷹鉤鼻子,搖頭晃腦道:“恐怕早朝過後,我沒機會開口,你也沒有時間,給劉仁願修書。以賢弟的聰明,定能揣摩原因,仔細想想吧。”

武康嗤之以鼻,撲街還賣關子,乃翁猜猜看。手捏著下巴,開始發散思維,很快找到切入點。劉仁軌督海翻船,朝廷緊急處理,招募民兵入營。

今年正月上旬,招募河南、淮南道,共六十七州民兵。共計四萬四千人,大部分入平壤道,小部分入鏤方道。李九還嫌不夠,再次傳下詔書,鴻臚卿蕭嗣業,扶余道行軍總管。率領突厥胡兵,編入平壤道軍營。

然而戰局不利,大軍推進緩慢,武康知道原因。首先天氣寒冷,其次耽誤春耕,外加翻船效應,軍隊士氣不高。朝廷沒有辦法,熬到春耕之後,再次大舉增兵,同時改變部署。

恩師蘇定方,平壤道行軍總管;郕國公契苾何力,遼東道行軍總管;右驍衛將軍程名振,鏤方道行軍總管;鴻臚卿蕭嗣業,扶余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劉伯英,新城道行軍總管。

左驍衛將軍龐孝泰,沃沮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任雅相,浿江道行軍總管。三十五路大軍,水陸並進,南北夾擊,欲平高句麗。調兵遣將後,李九再次添亂,還想御駕親征,誰勸他都不聽。

惹得媚娘發火,抗表怒諫親征,最後不了了之。武康表示不屑,不要再作妖啦,就你那爛身體,是給東征添亂。遼東苦寒之地,你老子李世民,曾在遼東染病。

朝廷精銳部隊,能征善戰的將軍,全部派去遼東。老戰友任雅相,兵部尚書加宰相,也變成行軍總管。那麼問題來了,鐵勒九兄反叛,誰能率軍討伐?

想到這裡,看向老李,呵呵笑道:“李兄的意思,鐵勒九姓叛亂,朝廷無將可用。所以我武某人,可能掛帥出征?鐵勒道行軍大總管,平息漠北叛亂?”

李義府拍手稱讚:“你很聰明,不是可能,而是必然。變之兩徵西域,渡海蕩平百濟,無論功勳資歷,都能勝任總管。我會找許相公,聯手保舉賢弟,可保萬無一失。兵馬大元帥,行軍大總管,可喜可賀呀。”

你可拉倒吧,以李九的尿性,不會讓我領軍。李義府美滋滋,繼續搖頭晃腦:“變之任大總管,軍務千頭萬緒,愚兄哪有臉面,再提秘敲之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武康苦笑道:“李兄如此興奮,必須潑盆冷水,大總管之位,還輪不到我。別人暫且不說,左武衛將軍薛仁貴,沒有出征遼東。”

輕嘆口氣,無奈說道:“戰功不遜我,資歷比我老,年齡比我大。鐵勒道行軍總管,絕對非他莫屬,我沒絲毫沒機會。謝謝您好意,別找許相公了,聖人不會批准。”

身後有腳步聲,應該是許敬宗,武康轉身見禮。見他衣衫單薄,解開裘皮大氅,披在他身上,嘿嘿調笑道:“這麼冷的天,可別凍著嘍,最近手頭緊,沒有份子錢。”

許敬宗翻白眼,系上裘皮大氅,瞪著眼笑罵道:“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乃翁這把老骨頭,再熬十年沒問題。你們在談什麼,老朽湊個熱鬧,李相公介意嗎?”

李義府笑呵呵,三人交頭接耳,講述剛才話題。許敬宗搖頭,看著武康說:“變之不要想了,你有這個能力,卻沒這個年紀。我朝開國以來,除了皇族本家,所有行軍大總管,年齡必超四十歲。”

很現實的問題,年齡就是硬傷,武康啞然失笑。李義府仔細打量,白臉湧上詭異:“變之馬上三十,為何不生鬍鬚?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可不能剃掉啊。”

兩人嘿嘿賤笑,武康滿臉鄙夷:“你們不要想歪,我是正常男人,各方面都正常。可能遺傳問題,幾乎不生鬍鬚,我很很發愁。兩個老家夥,別討論這個。你們仔細考慮,此次誰會掛帥,我會不會出征?”

談到了正事,兩人表情嚴肅,開始皺眉沉思。不到半刻鐘,老許開口道:“如果所料不差,鐵勒道行軍大總管,會落鄭仁泰頭上。他是右武衛大將軍,年齡和資歷足夠。”

武康面露鄙夷,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李義府也贊同,忽然想到什麼,看向武康說道:“鄭仁泰此人,出身滎陽鄭氏,門第觀念極重。據我所知,他討厭你。所以平定漠北,你無法出征啦。”

貌似很有道理,隨軍出征的副將,會徵求主帥意見。鄭撲街不同意,我無法出征,也不想跟他。這時想到李淳風,陡然瞪大雙眼,不祥的預感,縈繞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