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章 猜測預言皆應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三章 猜測預言皆應驗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冬十月初十,辰時兩刻。

洛陽宮紫薇城,四品以上官員,齊聚乾陽殿內,召開批鬥大會,李九親自主持。右武衛大將軍,同安郡公鄭仁泰,在漠北全軍覆沒。此為開國以來,打的最大敗仗,必須嚴肅處理。

御史大夫楊德裔,嘴炮火力全開,列數仁泰罪過。根據唐律推科,理應判處絞刑,至少革職查辦。杜君綽李孟嘗,聯合玄武朋黨,與其針鋒相對。漠北突降雪暴,並非人力可控,仁泰何罪之有?

李勣和許圉師,顯然置身事外;許敬宗和李義府,表示事不關己;武康興致缺缺,你們愛咋咋地。今天該他執勤,身著明光鐵鎧,手拄千牛長刀,站在臺階左側。

神情異常嚴肅,兩耳遮蔽噪音,雙眼目不斜視。你們隨便懟,不演全武行,我就不會管。反正敬宗、義府,已收到皇后指示,關於仁泰的事,不發表意見。

昨天去找皇后,彙報顏賓樓情況,樂的她眉開眼笑。鄭仁泰的效忠,猶如雪中送炭,有了軍方支援,屁股更加穩固。這些玄武朋黨,各個身居要位,個個舉足輕重。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老了,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駕鶴西歸。爭吵還在繼續,餘光掃視宮殿,思緒飄去九霄,開始冥思苦想:屁股和腦袋,誰決定著誰?

昔日項羽破秦,見阿房宮宏偉,大罵始皇奢靡,防火焚燒阿房。然而沒過多久,他也建座大宮,規模不輸阿房。心思轉變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腳下的乾陽殿,是隋煬帝建造,李二攻破洛陽,也是頗為震驚。圍著轉了兩圈兒,指著大殿罵楊廣:顯耀自己的奢靡,窮盡人世的慾望,國家能不滅亡嗎。

於是命令屈突通,放火焚燒乾陽殿。向老百姓表示,偉大的李世民,比隋煬帝高尚。然而貞觀三年,他就自打自臉,想重修乾陽殿,被眾大臣阻止。

貞觀十一年,他始幸紫微城,聽說武家二孃,芳齡只有十四,生的花容月貌。於是起了色心,收媚娘入後宮,封了個武才人。

得到美人後,又想修乾陽,又被人阻止。直到顯慶元年,其接班人李九,幫他完成夙願,重建造乾陽殿。由此得出結論,屁股決定腦袋,古往今來如是。燒前朝的宮,是引以為戒;建自己的殿,是理所當然。

時間匆匆溜走,批鬥大會結束,李九力排眾議,下詔法外開恩。老狐狸鄭仁泰,從右武衛大將軍,降為左武衛將軍。勳級爵位不變,再罰半年俸祿,在家閉門思過。

正三品變從三品,上將變成中將,還是太便宜他。一萬四千精銳,因他貪功冒進,死於自相殘殺,倖存的八百人,靠吃人肉求生。這種酒囊飯袋,就該一擼到底,省的害人害己。

處理完鄭仁泰,朝會繼續進行,商討鐵勒問題。最終中樞決定,左驍衛大將軍,郕國公契苾何力,為鐵勒道安撫使;左衛將軍姜恪,鐵勒道安撫副使,再次行軍漠北,安撫鐵勒九姓。

宰相起草詔書,李九御筆硃批,當場下發兵部。禮部選擇吉日,太廟禱告之後,兵部授予黃鉞。將軍拿到公文,領取相應裝備,走完全部程式,就能徵發府兵。

軍國大事結束,李九想去狩獵,大殿反對如潮。文官紛紛勸諫,狩獵勞民傷財,陛下身體欠佳,懇請三思後行。武康恨的牙疼,我姐肚裡有球,跑出去浪什麼,待在家不好嗎?

況且臨近年關,冬至日大朝會,元日的大朝會,各種祭祀盛會,還有上元佳節。大大小小活動,我要貼身護衛,已經累成二哈。現在又想打獵,增加額外工作,難道我累成京巴,你才心滿意足?

李九力排眾議,所有反對無效,群臣無計可施。經過商議決定,十月二十出發,地點選在陸渾,就是河南嵩縣。可他還嫌不夠,難得出去狩獵,必須梅開二度,再加上非山吧。

非山就是嵩山,也在嵩縣境內。群臣唉聲嘆氣,朝會結束之後,三五成群離開。武康追上劉審禮,給他偃月刀圖紙,您是將作監大匠,給兄弟開個小灶,打造幾把偃月刀。

劉審禮翻白眼,圖紙裝進算袋,直接拂袖而去。武康渾不在意,咱倆可是獄友,不要這麼高冷。這時發現前方,有人大步流星,身材異常魁梧,只有一隻耳朵。知道此人是誰,立刻邁步追趕。

契苾腳步匆匆,走到則天門外,聽到身後呼喊。聲音不太熟悉,於是轉身檢視,是個鐵甲大漢。錯愕片刻,拱手見禮,聲音粗獷:“左驍衛契苾何力,見過武大將軍,不知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當,我挺稀罕你,咱倆嘮嘮嗑。武康躬身還禮,笑容人畜無害:“你我半年未見,甚是想念將軍,可否結伴而行?關於鐵勒九姓,有些問題請教,還請不吝賜教。”

契苾欣然應允,兩人聯袂而行,邊散步邊閒聊。半刻鐘過去了,氣氛依舊和諧,武康暗鬆口氣。上次行軍燕然,天山坑俘甚眾,其中包括契苾族人。怕他心生芥蒂,特意緩和關係。

對於契苾何力,武康心

有好感,他作戰勇猛,且忠心耿耿。那是貞觀時期,他被鐵勒俘虜,自割左耳明誓,永不背叛大唐。李二為贖回他,與薛延陀和親,下嫁新興公主。

契苾得以回朝,拜右驍衛大將軍,更加忠心不二,為大唐征戰四方。等到李二駕崩,他和阿史那杜爾,竟想自殺殉葬,永遠侍衛陵寢。李九派人告知,太宗有遺旨,不許他們殉葬,二人這才作罷。

契苾對於武康,同樣也有好感,許州連敗眾將,令人擊節讚賞。平時作風低調,一旦上了戰場,秒變頭號瘋子,既能統帥三軍,又能前線拼殺。他們是同類人,自然惺惺相惜。

離開紫薇城,開始談正事,武康淡淡道:“事實已經證明,單靠鐵血鎮壓,不能解決叛亂。請恕武康冒昧,關於鐵勒九姓,將軍有何看法?此次漠北行軍,採用什麼策略?”

契苾考慮良久,說出心中想法:“鐵勒人反叛,酋長是禍首。不用大動干戈,我選五百精騎,直接進入天山,告知九姓部落:國家知汝皆脅從,赦汝之罪,罪在酋長,得之則已。”

武康瞠目結舌,這是單刀赴會,你的膽子真大。深思熟慮許久,點點頭說道:“有七成可能,部落臨陣倒戈,自發擒拿酋長,交給將軍處理。砍了老酋長,選舉新酋長,迎來暫時安定。”

著重強調暫時,武康言辭鑿鑿:“大唐突厥爭鋒,鐵勒夾在中間,必須做出選擇。他們選擇正確,出兵協助大唐,共同打擊突厥。他們勞苦功高,可朝廷賞賜少,都護府還剋扣,他們肯定不滿。”

兩人停下腳步,契苾何力沉思,武康滔滔不絕:去年十月上旬,思結遭遇雪災,葉護前來借糧。燕然都護府長史,不僅不借糧,還百般嘲諷。劉審禮得知,立刻報告朝廷,所幸處理及時,沒有釀成大禍。

將軍你也知道,九姓的生存手段,是遊牧和狩獵。都護府的官員,在交易過程中,壓價九姓貨物,提價漢民貨物。交易的不公平,九姓人被壓迫,才是叛亂根源。

武康竊以為,本朝對外策略,相比太宗時期,明顯強硬很多。若想徹底解決,必須把都護府,遷去九姓境內。保障他們利益,讓其高度自治,才能長治久安,將軍以為然否?

契苾不置可否,良久淡淡說道:“遷徙都護府,牽涉的太多,恐怕很艱難。變之的意思,是讓我上書,這個可以考慮。此去漠北安撫,我會仔細調查,班師後再說吧。”

武康欣然道謝,離開紫薇城,各回自己家。按照史書記載,明年或者後年,九姓會不斷叛亂。直到燕然都護府,遷徙到回紇牙帳,改名瀚海都護府,漠北才徹底安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著急也沒用,順其自然吧,歷史的程序,不因人改變。接下來的日子,享受腐敗生活,白天練武工作,晚上投喂妻妾。計算好安全期,仗著身強力壯,儘量雨露均沾。

十月十七日,契苾何力出發;十月二十日,武康陪皇伴駕,嵩縣參與狩獵;十月三十日,聖駕回洛陽。十一月中旬,各種祭祀活動,忙的腳不沾地。

渾渾噩噩過日子,送走元日上元,迎來龍朔二年,期間有喜有憂。喜的是經常進宮,帶著妻女陪皇后,看著她的肚子凸起。憂的是武順作妖,所有證據表情,她和李九勾搭了。

他們很放肆,偷情的地點,轉移到後宮。武康萬分糾結,數次拜訪武順,言語旁敲側擊,就差直接挑明。可惜沒有卵用,偷情還在繼續,她是不安分的。實在搞不明白,她是沒有聽懂,還是裝作不懂。

無可奈何之下,決定暫時保密,媚娘挺著肚子,不能影響心情。等產下李旦,坐完了月子,再商量對策。實在不敢去想,她得知真相後,會傷心到什麼程度。

龍朔二年正月,波斯都督卑路斯,被立為波斯王。李九再次秀逗,召集百官商議,決定大改官名。群臣每天開會,商量半個多月,終於確定官名,詔書頒佈天下。

門下省為東臺,中書省為西臺,尚書省為中臺,御史臺為憲臺;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僕射為匡政,左右丞為肅機;尚書為太常伯,侍郎為少常伯,御史大夫為司憲大夫。其餘二十四司,九寺和七監,全部改名號。

南衙十六衛中,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監門衛,名字保持不變。左右武侯衛,改左右金吾衛;左右驍騎衛,改左右驍衛;左右千牛府,改左右奉辰衛;左右屯衛,改左右武威衛;左右領軍衛,改左右戎衛。

就拿武康來說,從左千牛大將軍,變左奉辰大將軍,職能和俸祿不變。有時不禁會想,貞觀年的金吾衛,永徽年的千牛衛,都是來搞笑的,根本查無此名。

北門左右屯營,有了正式編制,為左右羽林軍。等到三月初二,天上掉了餡餅,李九頒下詔書,武康檢校左羽林。既管左奉辰衛,又掌左羽林軍,淪為保鏢頭目。

定個小目標,掌握左羽林,拉攏右羽林,以後搞政變,幫媚娘上位。轉念想一想,覺的不可能,檢校右羽林的,就是契苾何力。他是李九的擁躉,不會聽我的,不會

幫媚娘。

興奮不到三天,噩耗從天而降:浿江道大總管,司戎太常伯,同東西臺三品,老戰友任雅相,病逝於遼東。武康心如刀割,首次西征突厥,與他並肩作戰。

曾聽老師說過,雅相擔任大將,從不推薦親戚、故吏從軍,而是讓朝廷補授。他常常對人說,官職不論大小,都是國家公器,豈可私相受用。賣官鬻爵的李義府,應該像他學習啊。

李九賜諡號敬,追贈荊州都督,同時罷朝三日,命令百官哭喪。去他的靈堂前,哭著朗誦悼詞,緬懷任老先生。武康找到楊炯,給兩貫潤筆費,請他操刀寫詞。

不禁暗自慶幸,同僚們都知道,我的文才不高,找人代寫祭文,誰都不會在意。當初穿越大唐,若走剽竊路線,此刻肯定露餡。能寫千古名篇,卻不能寫祭文,忽悠二傻子嗎。

雅相喪事結束,又有噩耗傳來:沃沮道大總管,左驍衛將軍,白州刺史龐孝泰,戰死在平壤蛇水。龐孝泰老將軍,他十三個兒子,五千白州衛士,全部以身殉國。

昔日在顏賓樓,武康和行儉預測,此刻得到應驗。李淳風的預言,也全部應驗了,兩員大將死遼東。契苾何力班師,任雅相病逝,龐孝泰戰死。剩下劉伯英將軍,已然獨木難支,北線土崩瓦解。

而上個月初六,豬隊友新羅人,才把軍糧送到。我老師蘇定方,就算本領再大,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克平壤。解除平壤包圍,南線班師回國,已經板上釘釘。

此次東征戰役,不僅損兵折將,還沒達到目的。雖然斬獲很多,卻已宣告失敗,高句麗逃過一劫。其根本原因,是鐵勒叛變,是天山坑俘。武康恨的牙疼,如果我是主帥,就算住在漠北,也要穩住鐵勒。

武康再花兩貫,找楊炯買祭文,去弔孝龐將軍,哭的稀里嘩啦。將軍戰死沙場,兒子全部陣亡,值得三跪九叩。等到喪事結束,接到朝廷命令,完成將軍遺願:泰生於白州,死當歸白州。

派千牛備身三人,備身侍衛二十人,楊再思為隊長,護送孝泰頭顱。前往廣西白州,遵守他的遺願,葬顱在雲飛嶂。武康查詢輿圖,所謂的雲飛嶂,在廣西博白縣,海拔八百多米。

送部下離洛陽,千叮嚀萬囑咐,此行路途遙遠,警惕嶺南瘴氣,千萬注意安全。目送隊伍離開,回道政坊家裡,喝上幾杯水酒,開始唉聲嘆氣。

設身處地想想,也能理解孝泰。如果五千家鄉兵,跟我征戰沙場,假如全軍覆沒,我也沒臉獨活。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再也沒有面目,去見家鄉父老。

處理完糟心事,三十二十上午,宰相李義府上書,建議返回長安,離開的太久了。當日下朝後,武康集合親衛,各自收拾行囊。錢順平郎領隊,護衛小晴母女,以及各自家眷,即刻返回長安。

自己帶著趙聲,跟著李九旅遊,先去河北縣,再幸蒲州城。儀仗繼續西行,四月初一,回到長安。沒消停幾天,再次召開朝會,商議重建蓬萊宮,也就是大明宮。

李九犯有風疾,太極宮地勢低,空氣十分潮溼。洛陽呆到舒服,回長安頭就疼,這個真不能忍。大明宮的修建,再次提上日程,準備舉全國之力,大興土木建宮殿。

司稼少卿梁孝仁,將作大匠劉審禮,全權負責監造。首先要確定,蓬萊宮諸門,各殿亭的名字。群臣各抒己見,武康繼續沉默,這些瑣碎小事,懶得發表意見。

熬到朝會結束,騎馬回修真坊。來到永安衚衕,看見自家門外,停著皇后馬車。不禁皺起眉頭,再有三個多月,就要生孩子看。挺著個大肚子,不在宮裡休息,亂跑什麼呀你?

大門敞開著,氣氛很壓抑,錢順接韁繩,趙聲去彙報。小晴匆匆而來,神色頗為慌張,拉武康去後院,壓低聲音問:“阿姊突然來訪,看著心事重重,發生了什麼事?”

不祥預感縈繞,難道那件事,東窗事發了,應該不會吧。武康微微搖頭,不再胡思亂想,跟媳婦去後院。宮人八兩作揖,柔聲細語的說:“皇后有吩咐,將軍一人進屋。”

武康心頭更沉,投以安心眼神,邁步走進廂房。見到皇后起身,趕緊過去攙扶,兩人四目相對。不到半分鐘,她突然變了臉,貝齒緊咬朱唇,淚水簌簌滑落。

這可如何是好,正要開口安慰,媚娘開始哭訴:“昨日元姊入宮,卻沒有來找我。李德官彙報說,她去了淑景殿,聖人也在那裡。整整半個時辰,她才離開寢宮,他們幹了什麼?康郎你告訴我,他們幹了什麼?”

媚娘情緒崩潰,伏在他的懷裡,哭的泣不成聲。武康苦笑連連,輕輕拍她後背,一時啞口無言。他們在幹什麼,傻子都會知道。這倆殺千刀的,就不能隱蔽些,會不會偷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