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婺州刺史 第七章 公主殿下的刁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婺州刺史 第七章 公主殿下的刁難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正月十五,上元佳節,古時稱夜為宵,此夜又稱元宵。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別是春、夏、冬首個月圓夜,故有三元之稱,即上元、中元、下元。皆是唐朝法定節假日,所有公務員,帶薪休假三天。

關於上元節起源,據說漢武帝時,採納方士奏請,通宵達旦祭祀太一神,形成夜裡張燈習俗。東漢佛教入中土,又與佛教“聚集觀燈”習俗結合,形成獨具風采的傳統節日。

此節在大唐最火,甚至超過春節,得益於宵禁制度。黃昏三聲鑼響,百姓回家坊門關閉,外出是犯罪行為。沒本坊出具公事、疾病文牒證明,先挨二十鞭,再關大牢過夜。全年只有上元,解除宵禁三日,是以彌足珍貴,是以萬人空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酉時兩刻刺史府,大院裡立個箕帚,穿絲綢衣戴著花。崔小晴虔誠祈禱,請紫姑神降附,並訴說美好願望。紫姑神又叫廁神,能預知未來,婦人說心事給她聽,有助於願望達成。

這也是上元節舊俗,廁神並不管茅廁,只是取了個倒黴名字。小晴願望太多,叨咕半天沒完,能把廁神鬱悶哭。道出最後心願,把武康鬱悶哭,就您這小身板,還想生龍鳳胎?可拉倒吧!做人別貪心,平安生單胎,俺燒高香慶祝。

祈禱完出刺史府,十幾名保安開路,前往東明道、花滿樓聚會。剛出大門,節日氣息撲面,放眼望車水馬龍。東明大道路口,不良人設路障,禁止馬車駛入。交通管制勢在必行,馬車禁入東明道,萬一驚了馬就是悲劇。

穿擁擠人群,費九牛二虎力,到花滿樓外。送媳婦兒到女賓部,和狄仁傑、張柬之匯合,察訪負責區域。這也是開會決定的,東明道劃分責任區,歸不同官員負責。

各家各戶掛花燈,繡各種圖案,包括花鳥景觀、人物動物等。其中最大的,是校場點將臺上,兩丈多高的朱雀。婺州地處京城南方,要供奉南方之神,只是造型不咋地。孔雀不像孔雀,鳳凰不像鳳凰,沒絲毫美感,純粹浪費公款。

最小的燈,是孩童提的燈籠,只有拳頭大小,卻精美明亮。放眼望四周,花市燈如晝,儼然不夜城。人群比肩接踵,絡繹不絕,三人有時被推出很遠。不時遇便衣衙役,向大佬比劃OK,表示盡在掌握中。

擠的太難受,巡視完東明道,從衙門口西行,進入婺州道。人流稀疏許多,心情更難受,兩邊漆黑衚衕裡,不時傳出曖昧聲。次日也是情人節,是情人私奔、少婦出軌的好日子。有詩為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入婺州道不足百步,二十多面具少婦搭訕,羞答答送繡鴦荷包。鴛鴦本是一對兒,雄性為鴛、雌性為鴦,鴦荷意為求鴛,也就是露水野鴛鴦。狄仁傑瞠目結舌,婺州婦人的奔放,絲毫不遜長安。

大佬成為最大目標,畢竟是最高長官,生的偉岸壯碩。張柬之暗暗計算,如果鴦包全收,十三蹀躞的金玉腰帶,絕對不夠掛的。不過大佬高風亮節,文質彬彬的道謝,以公務繁忙拒絕。

狄仁傑覺的,此刻需轉移話題,於是強改曖昧畫風:“昨天收加急公文,朝廷撤銷婺威府,恐影響三月抗災。要不武公上書,闡述鼠災的嚴峻,請求押後解散?”

張柬之接話:“此舉恐有不妥,文官、軍隊互不干涉,貿然上書會惹爭議。至於三月鼠災,狄公不必擔心,徵發金華、義烏民兵即可。咱們婺州的民兵,作戰悍不畏死,不比府兵差。武公可命令於洪志,提早徵...”

話語戛然而止,畫風強改失敗,鬼面具婦人來,口吐“張公有禮”,遞出精美鴦包。張柬之老臉微紅,武康添油加醋:“孟將兄先去忙吧,我和懷英巡察,別耽誤戌時聚會。”

狄仁傑憋不住笑,張柬之很尷尬,乾咳兩聲施禮:“承蒙娘子錯愛,柬之感激不盡,然公務纏身,還請娘子恕罪。”

婦人作揖還禮,收起荷包坦然離去。為緩解尷尬,柬之趕緊轉移話題:“朝廷撤婺州折衝府,是不是秋後算賬?下官聽說睦州叛亂時,折衝府因耽誤行程,沒能及時回婺,確有失職之處。”

狄仁傑怪笑:“孟將兄多慮了,府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折衝府亦隨時增減。然婺威折衝府是上府,衛士身經百戰的,解散太過可惜。下官昨天聽說,崔行風都尉、左右果毅都尉,對此怨念頗深。”

武康表示贊同,不理解朝廷命令,認為是秋後算賬。不過這樣也好,不再受軍隊掣肘,可以隻手遮天。

不討論此問題,提出新問題:“我有不祥預感,三月鼠災很大,比想象中更大。打算動員百姓,待鼠災來臨,以銅錢換百姓抗災。”

兩人皺眉思考,前方傳來爭吵,抬頭望過去,眉頭皺的更緊。不知不覺間,竟來到華冠廟,爭吵就在廟門口。此為婺州最大道觀,也是最高級獵豔場所,觀裡都是女冠。

女冠是女道士,多為不願嫁人,或逃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少女,借出家入道躲婚姻。同時,也是文人騷客的最愛,狗仔隊的最愛,風韻緋聞從不間斷。

比較典型的,唐代三大女詩人:薜濤、魚玄機和李冶,與李白、王維、陸羽等有緋聞。武康覺的很遺憾,她們是盛唐中唐的,這輩子見識不到。自嘲撇撇嘴,和兩人說:“聽爭吵內容,是拐賣兒童,咱過去看看。”

三人加快腳步,武康剎那停住,目光鎖定老乞丐,久久不能回神。兩個花枝招展的婦人,正衝老乞丐撒潑,指責他拐騙男童。圍觀者指指點點,更有甚者破口大罵,老乞丐閉口不言,死抓男童袖子,男童嚎啕大哭。

眉頭越皺越緊,目光越凝越銳,牙關越咬越實。直到爭執現場,發現狄仁傑身影,才堪堪回神兒。覺察身邊異樣,陡然轉身怒目,嚇的女冠回退兩步。

青布相間道袍,曼妙玲瓏身姿,姣好清秀面容。撫胸緩驚嚇,微躬身施禮,落落大方道:“奴奴魚玉貞,見過武刺史。您凝望兩刻,眼神悽苦無奈,有不甘憤懣。不知有何心結,可否與奴家敘說?”

武康不置可否,您當道士可惜了,去當心理醫生吧,輕嘆息淡回覆:“我心中的想法,不喜與人分享,更不喜被洞悉。你若無事,保持安靜,陪我靜觀其變。”

轉頭繼續凝望,魚玉貞自討沒趣,嘴角卻露出莞爾,與他並排而站。又過半刻鐘,急促腳步身邊過,年輕夫婦奔現場。幾分鐘後,夫婦對狄仁傑千恩萬謝,婦人跪下磕頭,被張柬之虛扶。

不良人得到訊息,見到大佬身邊女冠,遠遠行禮識趣離開。橫刀架嫌犯脖頸,強行帶走她們。武康等狄仁傑、張柬之來到,從老乞丐身上收回目光,輕聲問怎麼回事?

狄仁傑回話:“男童和父母走散,兩婦人起歹念,以找父母為由,企圖拐賣人口。老丈覺察異常,緊緊跟後面,及時搶奪孩童。嫌犯賊喊捉賊,反過來汙衊老丈,現已水落石出。”

武康輕輕點頭,魚玉貞口誦法號,衝兩人行禮:“奴奴觀兩位面相,天庭飽滿地頜方圓,官運亨通大富大貴。將來定官拜宰相,位極人臣,恭喜兩位。”

兩人禮貌還禮,不失禮數的敷衍,看來對女冠沒好感。武康卻來了興趣,瞅著魚玉貞微笑:“給你指條明路,去當算命先生,比道士掙錢...時辰快到了,懷英兄、孟將兄,咱回花滿樓。”

說罷再次眺望,道觀外仍在推搡,夫婦給乞丐報酬,乞丐擺手不接。姜大牛匆匆跑來,瞟了眼魚玉真,結巴的彙報:“武公容稟,九娘子讓您回去,說同僚到齊了。”

氣氛瞬間尷尬,魚玉貞噗嗤樂了,美豔不可方物,眾人片刻失神。武康表示無奈,自己一切行蹤,都被媳婦兒監視了。姜大牛這孫子被收買,唯崔小晴馬首是瞻。當即懶得廢話,又看了眼廟門口,轉身大步離開。

魚玉貞饒有興趣,傳聞果然不假,武公果然懼內,不過挺有意思。此刻爭執停止,她款步走到廟門,探究望向老乞丐。衣衫襤褸披頭散髮,左肩掛著大布袋,看起來沉甸甸。

待青色開啟布袋,透過燈光看,竟是白花花稻米。乞丐拿出一粒,放進嘴裡咀嚼,慢慢咽下去。待看清蒼老的臉,魚玉貞不禁驚愕,這張臉為何...

老乞丐路過她跟前,淡淡說了句:他不適合你,好自為之...

東明道花滿樓門外,狄仁傑拉住大佬袖子,拽到馬廄附近,神秘兮兮拿出幾張紙。張柬之有樣學樣,也拿出一沓,塞到大佬手中,壓低聲音說:“這是我們作的上元詩,武公...拿去應急。”

這就尷尬了,兩張醒目的嘲諷臉,真想大巴掌甩過去。兩個未來宰相當槍手,咋就這麼彆扭?飆出兩個眼刀,把紙丟在馬廄裡,黑著臉進花滿樓。

男賓全部到齊,武康一聲招呼,眾人上二樓,拜訪新城公主。公主官階一品,自己只是四品,必須去行禮。浩浩蕩蕩上樓,小心翼翼敲門,找到正主行禮:“婺州刺史武康,攜全體同仁,拜見公主殿下。”

眾小弟齊喊口號,包括長史長孫詮。新城示意免禮,掃了眼鶯鶯燕燕,清咳兩聲吟起詩來:“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武刺史這首佳作,眾姐妹以為如何?”

眾家眷沉默幾秒,爆發鬨堂大笑,有的笑彎了腰。老狄老張繃著臉,其餘同僚憋著笑,崔小晴直接黑臉,武康被結實打臉。心中卻有不同意見,張大帥這首詩,在長安和婺州火的很。

婺州城南門外,有片兩畝荷花塘,本來叫“千里荷塘”,現在跟風改叫“大明湖”,可惜沒有容嬤嬤。這娘們小心眼兒,武康尷尬賠笑,訕訕說道:“公主謬讚,臣愧不敢當。”

又是鬨堂大笑,崔小晴臉黑如墨,武康趕緊使眼色,媳婦兒咱不和她一般見識,咱懷著孩子嘞。

崔小晴也識大體,知道撕不過公主,委屈的像受氣小媳婦兒。

長孫詮不屑的同時,心中滿是疑惑,新城平時不是這樣,無論對公婆還是外臣,皆謙卑不失禮儀。為何對待武康,如此咄咄逼人...想必心有怨恨吧,那種事若放烈女身上,早投河自盡了。

笑聲逐漸停歇,新城瞟了眼武康,淡淡說道:“我記得你們今日,要把酒言歡,吟詩弄月吧?奴也想聽刺史佳作...不如這樣吧,就以上元為題,刺史詩賦詩一首,好讓我等學習借鑑。”

嬉笑聲再起,不過聲音很小,女眷們覺的過分了。特別是老狄、老張的媳婦兒,正襟危坐緘口不言。武康胸有成竹,乾咳兩聲醞釀情緒,決定搬運辛棄疾的“一夜魚龍舞”。

哪知不待開口,公主又出新花樣,葡萄串上擰下一粒,淡淡說道:“以武刺史的才華,上元為題太過簡單,還是換一個吧。勞煩武刺史,以葡萄為題...”

“要得要得”,武康滿口答應。葡萄美酒夜光杯,比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簡單很多,好背很多。再次醞釀情緒,還是來不及開口,新城一句“話沒說完”,成功讓他閉嘴。

公主殿下呵呵,注視手中葡萄說:“昔日上元節,九兄賜群臣食物,以示皇恩浩蕩。奴也賜你食物,就這顆葡萄吧,你和你的同僚,共享此葡萄...都說你運籌帷幄,難不住你吧?”

現場寂靜無聲,這是明目張膽的為難,一顆葡萄不夠一人塞牙縫。眾人不禁納悶兒,武公因何得罪了公主?所有人面露擔憂,唯獨崔小晴、長孫詮,露出怪異神情。

長孫詮的怪異:公主的自稱不對,哪怕在聖人面前,都是自稱“我”。可在武康面前,卻自稱“奴”;崔小晴的怪異:康郎講過狗血愛情故事,男主角深愛女主角,卻一個勁兒的欺負她...有點兒意思啊!

武康臉色難看,我說大妹子,有點兒過分啦。不就是給你接生嘛,至於這麼為難人?乾咳兩聲,訕訕道:“稟公主殿下,您是說一串葡萄,還是一顆葡萄...要不咱還作詩吧,要不作兩首,一首葡萄一首上元?”

陰陽怪氣兒響:“皇兄賜臣子吃食,臣子感恩戴德;奴賜婺州官員吃食,卻遭刺史推脫。看來奴這個公主,很沒威信呀,等回答長安,找皇兄評評理。”

得嘞,您老厲害,小弟甘拜下風。武康恨的咬牙,臉上風輕雲淡,慢慢過去伸手,任由葡萄落下。所有同僚分享,到底怎麼吃,每人舔一口...被自己噁心到了。

同僚明白大佬想法,紛紛扭頭作噁心狀,女眷也皺起眉頭。唯獨崔小晴,眼中滿是興奮,曖昧的看著新城。武康無計可施,心裡暗暗咒罵。

百姓有句俗話,娶親尚公主,平地起官府,說的就是你們。不僅招蜂引蝶,還囂張放肆,不就仗著你哥是李九嗎?李九那個龜孫...

登時茅塞頓開,想到李九某個典故,他封禪泰山時,用蘿蔔刁難某大家族。那個家族九百多口,一直沒有分家,族長說只要治家有方,再多九百口也沒問題。

李九刁難族長,給他兩根蘿蔔,要求全族分著吃。武康暗暗腹誹,不愧一奶同胞,刁難手段如出一轍。來到崔小晴身前,葡萄放她手心:“拿著這顆葡萄,請最好的廚子,做一鍋葡萄汁,本官與諸君共飲。”

此言一出滿堂喝彩,狄仁傑忍不住叫好,高喊“謝公主賜果汁”。張柬之緊隨其後,其他人呆愣片刻,捏著鼻子附和。崔小晴眉開眼笑,喜滋滋下樓去。

新城皮笑肉不笑,吩咐貼身侍婢:“德冠啊,照顧好九娘子,懷著身子嘞。要是伺候不好,將來早產、難產的,武刺史又該用產鉗啦。順便吩咐廚房,給武刺史他們,每人兩碗葡萄汁,用本店最大的碗...”

俗話說的好,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寧得罪小人,莫得罪女人。花滿樓男賓包廂,婺州全體官員,圍著熱氣騰騰大鍋。看水面葡萄皮兒,端大海碗,喝清澈葡萄汁...

此情此景,沒吟詩雅興。那小娘們兒,赤裸裸報復。貼身婢女來傳話,俺家公主說了,駙馬排斥葡萄汁,另賜紅高粱半斤。諸位上官別愣著,趕緊喝果汁啊。

這是葡萄汁嗎?排斥個毛啊,眾人敢怒不敢言。長孫詮很得意,拿高粱酒坐旁邊,自斟自飲起來。武康更鄙夷,如果我是你,肯定陪同僚喝白開水。你的所作所為,會引來不滿。

新城也沒心眼兒,整蠱羞辱我們,我們會把不滿,轉移到長孫詮身上。實力坑夫,都是孩兒他娘了,還這麼幼稚。果然,眾人臉色難看。

兩碗白水下肚,排隊去茅房。熬到深夜行人散去,大牛過來彙報,除了那起拐騙案,又抓七名盜賊,沒發生火災。

武康很滿意,對眾人說:“治安良好,諸君辛苦,都回去睡覺吧...把鍋裡葡萄汁分走,明天接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