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我爹是王羲之最新章節列表 > 第 218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 218 章

第兩百一十八章逍遙快活

王獻之帶著燕王世子的親筆奏表入宮面聖。

時隔大半年未見,小皇帝再見王獻之時,變得有些拘謹了。

王獻之感受到了小皇帝的變化,他淡笑著問道:“許久未見,陛下近來可好?”

司馬聃打量著王獻之,他輕輕點頭,回應道:“朕在宮中平安無事,一切安好。王七郎在燕國可平安?”

王獻之倏然一笑,在司馬聃面前轉了一個圈:“獻之亦是平安無事。”

司馬聃問道:“會稽王世子在那邊可平安?”

王獻之頷首,他回答道:“世子一切安好。”

司馬聃請王獻之坐下。王獻之坐下後,拿出了燕王世子親筆所書的奏表,遞給司馬聃。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陛下,燕王世子主動尋獻之,與獻之談成協議。如今燕王‘抱恙’,燕王世子請求朝廷派兵助其平亂。”

司馬聃接過奏表,仔細瀏覽內容。完之後,他笑起來:“從此之後,燕國不會再生亂了!”

王獻之頷首,他說道:“晉軍可以正大光明的進入燕地,長期駐紮在當地。”

司馬聃低聲念道:“正大光明。是也,晉軍能堂堂正正的進入燕地了!”

司馬聃轉而問道:“當地百姓情況如何?”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去歲燕地糧食被毀,世子及時送糧救濟當地百姓,穩住大局,故而餓死之人不足十人。”

司馬聃驚訝:“當真?”

王獻之點頭。每一步,都是王獻之精心算計的。當初,王獻之啟程前去見燕王時,便做足了應對準備。所以,哪怕燕王不簽下協議,王獻之也會讓司馬道生及時趕到燕國發糧救濟百姓。

司馬聃高興起來,他將奏表放下,問王獻之:“秦國求和一事,王七郎如何看?”

王獻之緩緩言道:“晉國應當答應秦國求和。天下百姓苦於戰亂久矣。連年征戰,百姓顛沛流離,民不聊生。是時候該止戈休養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司馬聃告訴王獻之:“阿孃與一些世家,都反對止戈。諸位公卿,希望儘快收復山河。民間亦是如此。”

繼王獻之逼燕王降服之後,桓溫收復中原的訊息也傳開了,還有褚裒與謝艾聯手奪回長安、上洛兩地的勝利訊息。接二連三的勝利,讓晉國上下皆大歡喜。眾人激動不已,恨不得立馬一統江山!

晉國百姓恨不得朝廷立刻將所有失地收復回來。在這種時候,秦國跑來求和,若是朝廷答應秦國的求和,只怕會被百姓唾罵。

“陛下放心,獻之已經修書給褚公、桓大將軍。只要幾位願意返京。屆時,百姓自然能理解朝廷的決策。”王獻之告訴司馬聃。

司馬聃心裡瞬間輕鬆了,他告訴王獻之:“王七郎,此番歸京,你會在京城待多久?”

王獻之想了想,告訴司馬聃:“歲暮前,獻之都會留在京城。”

司馬聃聽到這話,高興地伸出手,握住王獻之的手:“朕想與王七郎暢飲一夕!”

一開始的生疏與拘謹,不知何時漸漸消失。司馬聃與王獻之找回了以前的感覺。

王獻之笑著頷首:“好!”

顧和與武陵王得知王獻之回京了,兩人結伴跑去烏衣巷,打算找王獻之聚會。沒想到,兩人等了一下午,等到的卻是王獻之留在宮中陪小皇帝喝酒的訊息。

“這小子!”顧和搖頭。

武陵王笑著言道:“看來官奴會留在建康一段時日。”

這幾年,王獻之來去匆匆。每次來京城辦完事,便匆忙離去。極少抽出空,與朋友們聚會飲酒。如今,王獻之留在宮裡與小皇帝飲酒。看來,王獻之並不急著離開建康。

顧和也想到了這一點,他起身說道:“明日再來尋他!”

武陵王也起身,兩人結伴離開王家。

王獻之在宮裡陪著司馬聃喝酒喝到大半夜,司馬聃想聽王獻之操琴。王獻之便操琴。司馬聃想看王獻之跳舞,王獻之便跳舞。司馬聃覺得王獻之跳得不好看,親自教王獻之跳舞。

“陛下的舞,跳得甚好。不知師從何人?”王獻之笑眯眯地望著司馬聃。

喝了幾百杯酒,司馬聃已經有些微醺了,他趴在案几上,告訴王獻之:“是尚書令。尚書令下朝後,時常留下來,教朕學習。文章之外,尚書令會教朕跳舞。”

原來是顧和。

王獻之頷首,他望著夜空,笑著言道:“許久未見顧公了。”

司馬聃伸手拉著王獻之的衣袖,說道:“尚書令說,年後他想辭官,前往會稽學無止境學堂授課。朕不想讓他離開。”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顧公畢生所學都傳授給陛下了,再無其他,可以傳授陛下。所以,顧公要離開了。”

司馬聃把手收回來,捂著臉說道:“為何賢才,個個離去?”

殷浩辭官離京。

會稽王也不管事了。

就連王羲之,也辭去了會稽內史的官職。

蔡謨雖然還是司徒,但是早就跑去會稽那邊當了授課先生。

劉惔身為丹陽尹,卻時常不上朝,不知道在忙什麼。

謝尚升為驃騎將軍後,便跑去會稽搞起了服裝設計,現在還要開辦服裝廠。

司馬道生與王獻之時常不在京中。

曾經,這些人在建康時,建康是多麼的熱鬧。哪怕身在宮中,沒有親身參與宮外的熱鬧,司馬聃在宮內聽到宮外發生的事情時,也能高興許久。

然而,當這些人漸漸離開建康後。司馬聃覺得,建康越來越沒意思。

越長大,司馬聃越覺得孤單。

難道,這就是帝王之路?

王獻之感受到了司馬聃的落寞,他伸出手,摸了摸司馬聃的頭。放輕聲音說道:“陛下。諸君雖然離京,卻沒有停下努力的腳步。每個人,都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不斷地前進,為晉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努力。”

司馬聃把手拿開,眼睛紅紅地望著王獻之,聲音委屈地說道:“可是,朕覺得好沒趣。”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陛下,帝王之路,本就是獨木橋。”

司馬聃忍不住了,他小聲抽泣起來:“有時候,朕希望自己並非皇帝。而是普通世家子弟。”

王獻之嘆了口氣,柔聲說道:“人生沒有如果。只能向前看。陛下身為一國之君,身兼重擔。晉國的千千萬萬子民,都依靠陛下。陛下若不堅強,百姓怎麼辦?”

司馬聃將臉埋進臂彎裡。

王獻之沒有再說話。

這一回,王獻之在建康呆了三個月。

期間,桓溫率大軍返回京城。

桓溫與大軍歸京,百姓手捧瓜果鮮花,早早來到城外,迎接大軍歸來。

小皇帝率領百官,親自出宮,到城門口迎接桓溫與大軍。

王獻之與桓溫許久沒見面了。在城門口見面時,桓溫盯著王獻之看了許久。

小皇帝叫了桓溫好幾聲,桓溫才回過神。他向小皇帝行禮:“臣不負眾望,收復中原!”

小皇帝高興地點頭,將桓溫扶起來。“徵西大將軍免禮!卿收復中原,立下大功,朕已在宮中擺宴,慶祝諸君凱旋歸來!”

“謝陛下!”桓溫頷首。

一場觥籌交錯後,桓溫與王獻之出宮。

桓溫開口言道:“官奴長大矣。”

王獻之笑著回應道:“足下風采依舊。”

桓溫說道:“此番入京,朝廷公卿必定會逼問桓某火|藥筒之事。”

王獻之頷首,他緩緩言道:“此時,足下不必多慮。獻之早已與陳郡謝氏談好。”

墨眉挑起,桓溫靜看王獻之。他問道:“陳郡謝氏?”

王獻之告訴桓溫:“由足下徵西大將軍府的謝司馬家謝七郎接管火|藥廠。”

“謝七郎?”桓溫仔細回想,謝奕家的謝七,好像跟王獻之差不多年紀吧?上回謝玄帶著司馬道生乘天燈跑來找王獻之,讓桓溫印象深刻。在桓溫的印象當中,謝玄是個英勇有膽有義的孩子。

王獻之說道:“陳郡謝氏只在明面上接管火|藥廠。”

桓溫瞭然。王獻之還不想將自己暴露出來。

王獻之忽然轉身,朝桓溫作揖:“請足下助獻之!”

桓溫詫異,他問道:“官奴有話不妨直言。”

王獻之保持作揖的姿勢,告訴桓溫:“獻之要進位三公。”

自從尋回傳國玉璽後,王獻之接二連三的立下大功,本該得到封賞。但是朝中各大世家聯合起來阻撓王獻之升遷。這件事,一直拖著,至今王獻之升遷不了。

如今,桓溫回來了。有了桓溫的支援,再加上武陵王、琅琊王氏、吳郡顧氏、潁川庾氏、陳郡謝氏的支援。王獻之必定能進位三公!

桓溫若有所思,他問道:“官奴為何如此著急?”

以往,王獻之可不在意這些功勞權勢。如今,卻急切的往上爬。讓桓溫深思好奇。

王獻之抬眼看向桓溫,他認真地說道:“獻之想在五年之內,平定天下。”

桓溫問道:“平定天下之後,官奴意欲何為?”

王獻之莞爾一笑,告訴桓溫:“逍遙快活。此生,獻之還未逍遙快活。”

聞言,桓溫一怔。

倏然才想到,王獻之還是個孩子!身為琅琊王氏的嫡子,王獻之還未好好逍遙過。一直以來,都在為晉國大業忙碌!

作者有話要說:  王獻之:我要娶老婆養兒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