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我爹是王羲之最新章節列表 > 92、第 92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2、第 92 章

第九十二章奪權

春水泱泱, 春花綻放,枝頭冒出嫩綠新芽。

王家的隊伍進入皇城。

小皇帝司馬聃特地派了一個宦官到烏衣巷守著,若是得知王獻之的訊息,便回宮稟告。

宦官看到王羲之一房進入了烏衣巷,立馬跑回宮裡稟告小皇帝。

小皇帝再派宦官到烏衣巷,把王獻之請入宮。

王獻之剛下車, 還沒與族人說話, 就被小皇帝召見了。

一段時日不見, 小皇帝司馬聃甚是想念王獻之。他拉著王獻之的小手,眉飛色舞的跟王獻之訴說思念之情,並且將這陣子宮中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王獻之。

王獻之也把這陣子在會稽發生的趣事告訴了司馬聃。

司馬聃聽得專注,眼中流露出羨慕的神色, 他感嘆道:“朕也想去會稽。”

王獻之打量小皇帝, 低聲言道:“等陛下年長一些,臣帶陛下出宮。”

聞言, 司馬聃心情喜悅起來, 眼眸明亮的望著王獻之,他歡喜的問道:“當真?”

王獻之點頭, 他笑著回應道:“君子一諾。”

司馬聃心情高興,他握緊王獻之的小手, 激動的說道:“你我何時出宮?朕只想與你出宮, 不想與百官出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司馬聃出宮的機會不多,只有迎四季的時候他才能出宮。而且每次出宮,都是率領百官到郊外完成祭典。一點都不自由。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等修建完運河後。”

司馬聃詫異了, 他疑惑的問道:“修建運河?”

王獻之立馬將自己的打算告訴司馬聃。

與小皇帝聊了一日,天色漸暗,王獻之才離開皇宮。

回到王家,僕人轉告王獻之,王彪之讓他去宗祠。

王獻之覺得,應該是發生了什麼大事,王彪之才會尋他到宗祠商議。

來到宗祠,獨自走進暗道裡。走了一段路,來到密室裡。王獻之看到王彪之坐在案前,正在提筆書寫。

聽到腳步聲,王彪之抬眼瞥向王獻之,語氣平靜的言道:“坐。”

說完,王彪之繼續書寫。

王獻之從容的走過去,在案前坐下,他靜靜地看著王彪之。

片刻後,王彪之放下筆,他抬眼看向王獻之,語氣沉重的言道:“有兩件大事。自從趙國秦公被趙太子謀害後,趙王的身體日漸衰弱。細作傳來訊息,據醫官所言,趙王時日無多,他的身體最多能支撐半載。另一件事,燕王去歲季秋駕薨,王太子慕容儁繼承了王位。”

王獻之覺得王彪之說的話有意思。燕王慕容皝去世,王彪之用駕薨,而不是駕崩。說明晉國還認燕王為臣子。可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圈地為燕國,目前燕國已經擁有了絕對的治國權!這種情況,就像東周時期,諸侯國勢力壯大,東周名存實亡。晉國朝廷,如今根本約束不了燕國!與晉國脫不脫離關係,全看燕王的心情!

王獻之抬眼看向王彪之,輕聲問道:“叔父有何想法?”

王彪之直勾勾的盯著王獻之,他找王獻之來,就是想聽聽王獻之的想法!

大眼對小眼,兩人沉默片刻。王彪之緩緩開口言道:“趙王身子支撐不了多久了。這幾個月,晉國可以做準備。並且聯絡燕王,來個前後夾擊!定能收回失地!”

王獻之出聲問王彪之:“叔父覺得,新燕王會聽從晉朝廷的命令嗎?”

王彪之沉默,其實這一點他也沒有把握。燕國與晉國之間隔著一個趙國,有趙國攔路,晉國想要與燕國保持聯絡,需要繞道仇池國,再經過梁國,代國,最後才能到達燕國!燕國亦是如此!天高皇帝遠,燕國那邊是什麼情況,晉國鞭長莫及。若是燕國有心要脫離晉國,那晉國也拿燕國沒辦法!

想了想,王彪之回答王獻之:“此等好事,燕王必定會願意協助晉國攻打趙國!”

哪怕不是為了晉國,燕國必定也想擴大自己的疆土!所以趙國這塊肉,燕國必定會跟著搶!

王獻之告訴王彪之:“新燕王剛接手政務,必定要穩住內部。如何願意騰出手,幫晉國攻打趙國?叔父換其位思考,哪怕燕王願意出兵,助晉國攻打趙國。燕國必定會有人反對!若有人勸燕王,代國會趁燕國出兵伐趙時,攻打燕國。那燕王必定會有所顧慮!不敢輕易出兵攻打趙國!到時候豈不是只剩下晉國孤軍作戰,挑戰趙國?不知道有多少豺狼虎豹在等待機會對晉國下手。晉國絕不能出兵!”

王彪之沉默不語,蹙眉思索。他的雙手從案几上抬起,緩緩放到腿上。

少頃,王彪之目光深邃的凝視著王獻之,他開口問道:“不知七郎有何高見?”

王獻之不疾不徐的說道:“我的意見與先前一樣。先強國富民,再考慮戰事。”

雙手攥成拳頭,王彪之沉聲言道:“究竟到何時才能攻打趙國!趙王病危,正是攻打趙國的絕好機會!哪怕我晉國不出兵伐趙,其他國家也會出兵伐趙!”

王獻之淡定的說道:“叔父之心,無非是擔心其他國家伐趙成功,趙國這塊大肉會被其他國家奪走,晉國什麼也分不到。我可以告訴叔父,無論是代國,亦或是燕國,梁國。哪怕這些國家能伐趙成功,也只是一時的勝利!取勝的同時,那個國家的國力已經被軍事消耗弱了。弱國終將會被其他國家取而代之!唯有強國,才耗得起戰事!”

手抓住下裳,王彪之面色複雜的看著王獻之,他語氣沉重的說道:“七郎有何打算?”

王獻之點頭:“的確有打算。正準備與叔父商議。”

王彪之一聽,頓時精神起來,他詢問道:“速速道來!”

王獻之便把修建運河的計劃告訴了王彪之。

聽完這個計劃,王彪之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料到王獻之竟然會有這麼大膽的想法!

“效仿昔日吳王夫差修建運河,此舉可行?”王彪之猶豫。畢竟修建運河是大工程,這種大工程需耗費大量的財力與人力。若是此時趙國攻打晉國,那晉國必定會大亂!

王獻之見王彪之眉目猶豫,他開口言道:“若是叔父擔心趙國伺機攻打晉國,可先修建長江到淝水這一段運河!淮水上游與中游這兩個位置,一直以來難守難攻。趙國攻打晉國,勢必會從這兩個地方進攻。若是晉國修建運河到淝水,方便運輸糧草與輜重,這兩個地方立馬變成易守難攻了!晉國今後不懼怕趙國來犯了!”

王彪之雖然沒有領兵打過仗,但是他也清楚這一點。若是真能修建一段運河,通到淝水那邊,那晉國就不怕與趙國打仗了!若是攻不過,晉國就直接退兵回淮水。哪怕趙國追過來,也攻不下淮水一帶!

打不過就跑,反正損失不大。趙國也無可奈何!

“倒是可行。只是如今國庫空虛,何來財物修建運河?”王彪之發愁起來。

王獻之笑了笑,告訴王彪之:“等朝廷同意此事,自然會有錢修建運河!”

“你想到辦法了?”王彪之驚訝的打量著王獻之。這小人,怎麼會如此機智?

王獻之神秘一笑:“叔父且等著吧!到時候,自然會有錢修建運河!”

見王獻之將事情算計得如此精細,王彪之相信了他。

王彪之感嘆道:“小兒輩大器也!”

王獻之正準備在朝堂上大展手腳,不料,族內有位親人突然去世了。

去世者為王胡之。王胡之是王廙次子。王廙是王羲之的親叔父。王羲之幼時,父親在北上戰役中失蹤,全靠叔父王廙教導他。王羲之幼時與王廙的孩子關係十分要好。

太后之父,褚裒曾任衛將軍。自從王胡之入衛將軍府為長史起,就一直跟隨褚裒辦事。王胡之去世,褚裒親自將他的遺體送回建康。

王羲之聽聞這個訊息,十分悲傷。王羲之一房,全都穿上了熟麻布做成的喪服。服喪九個月,期間不得參與朝政!

王獻之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只能將修建運河的事情轉交給武陵王與桓溫來辦。由武陵王上表提議修建運河,桓溫力挺這個建議。

王徽之也關了髮廊,回到琅琊王氏老老實實的服喪。王肅之自然也離開了衛將軍府,歸家服喪。

按照《晉律》,琅琊王氏中但凡與王胡之有嫡親關係的人,五服之內都需要服喪,不得參與朝政。所以,琅琊王氏的官員大多數都沒有上朝。

當武陵王在朝堂上提出要修建運河時,會稽王大吃一驚。他立馬反駁這個建議。

武陵王與會稽王,兄弟二人在朝堂上撕逼起來了。最後由小皇帝司馬聃開口勸這兩人,並且司馬聃表態要支援修建運河。

眾人哪裡想到小皇帝會開口表態,參與朝政!百官們紛紛望向幕簾後面的女人,要求褚太后做決定。

褚太后正為難之際,桓溫突然站出來表態要支援修建運河。

司馬道生也站出來表態支援修建運河。

會稽王氣得要吐血,這幾個人竟然狼狽為奸,組成一團對抗他!

豈有此理!

會稽王氣得面色鐵青,下朝後,他前去拜訪褚裒,打算與褚裒組團對抗武陵王等人。

褚裒不願參與黨爭,他拒絕了會稽王。

隨後,劉惔親自登門拜訪褚裒。

翌日,褚裒立馬上朝,要求暫代衛將軍一職。

自己的父親主動要官,褚太后自然同意此事!

於是,王獻之就暫時被奪權了。

事情發生後,桓溫與武陵王還有司馬道生,紛紛前往烏衣巷尋王獻之商議事情。

服喪期間,不得參與朝政,為防止被其他官員彈劾,王獻之讓阿陌遞訊息給這些人,另約地點見面。

天黑之後,王獻之與王肅之穿著黑色的斗篷,走宗祠的暗道,來到王家宗塾。

從王家宗塾下山,前往逍遙山莊。

在王徽之的髮廊裡,王獻之與眾人見面。

來者不單有武陵王、司馬道生、桓溫,郗超與謝道韞也來了。

王獻之與王肅之先向眾人行禮,眾人紛紛起身回禮。

建康的貴族子弟們喜歡夜裡來逍遙山莊蹦迪,為防止被人發現異樣,屋內沒有燃燭火。

大家只能藉著月色,打量對方。

司馬道生憋不住,他最先開口說話,語氣惱怒的罵道:“真是過分!竟然趁王七郎服喪期間奪權!無恥!”

謝道韞靜靜地觀察著王獻之,月光淡淡,落在王獻之的身上,為這小人增添了柔色。

司馬晞也覺得惱怒,他沉聲詢問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這幾日在朝堂上跟會稽王撕逼,好幾次司馬晞差點忍不住想動手打這個弟弟!他忍了又忍,沒想到會稽王竟然會找褚裒幫忙!褚裒一出手,就直接奪了王獻之的權!

昨日下朝後,司馬晞氣得跑去會稽王府,狠狠地罵了會稽王一頓。

昨日司馬道生屁顛屁顛的跟著司馬晞去了會稽王府,聽司馬晞教訓會稽王。看到會稽王被人辱罵,他心裡覺得爽歪歪,在一旁笑得開心。

會稽王氣得想當場揍兒子,卻被司馬晞護著。司馬晞甚至放出了狠話威脅會稽王。若是你敢打司馬道生,那我就打你!

父親教訓兒子,司馬晞管不了。但是他作為會稽王的兄長,可以揍弟弟!

會稽王被這兩人氣暈了。今日沒有上朝。

今日在朝堂上,褚裒與褚太后父女組團,對抗桓溫與武陵王等人。小皇帝被外公跟母親警告了,不敢再隨意的在朝堂上表態。

褚裒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堪比當年的庾亮!有太后支援褚裒,武陵王與桓溫等人頓時覺得壓力很大。

今日司馬道生氣得在朝堂上噴了髒話,然後被褚裒當眾批評無禮。褚裒甚至向太後提議,將司馬道生調到儀曹學習禮儀!

要不是桓溫攔住了司馬道生,司馬道生真的會衝過去跟褚裒打架!

總之,這兩日大家在朝堂上受了不少氣。褚裒上朝後,這老家夥懟起人來,一個頂十!還有褚太后的支援,這讓大家壓力很大!

王獻之靜靜地聽完,他緩緩開口詢問道:“褚衛將軍,是個什麼樣的人?”

見王獻之稱褚裒為衛將軍,司馬道生不悅的反駁道:“他不過是暫代你的職位!等王七郎除服後,自然要奪回衛將軍的職權!”

見司馬道生對褚裒有這麼大的怒火,於是,王獻之改口稱道:“褚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桓溫開口回答王獻之:“先君曾評價其皮裡春秋。”

桓溫之父告訴過桓溫,褚裒此人,面上雖然不言,但是內心的想法很多!外人看不出這人的心思!

“皮裡春秋?”王獻之愕然。

桓溫解釋道:“其話少,但心思多,旁人無法窺探他內心。”

王獻之沉默。歷史上,東晉多次北伐,但是大多數戰役都失敗了。唯有祖約與桓溫,還有謝安能大勝!

這個褚裒,目前聽聞了趙王病重的訊息,想要伺機北伐。而褚太后是支援她父親的。有了褚太后的支援,褚裒在朝堂上說話很有影響力。現在就連小皇帝都不敢支援桓溫等人了。

好一會兒,王獻之才開口說話。他告訴眾人:“諸位勿憂,且等我會會此人。”

一直沉默的郗超緩緩出聲言道:“你如今服喪,與他見面不妥。再而言之,若是與他會面後,你二人議論到政務,他過後彈劾你,又該如何?”

“總要見一面,我才知道對方如何。”王獻之想瞭解褚裒這個人的心思。只有知道對方想要什麼,王獻之才能攻下對方。

謝道韞低聲開口言道:“聽聞,丹陽尹登門拜訪了褚先生。第二日,褚先生上朝。”

衛將軍府一直在留意會稽王府的動靜。會稽王登門拜訪褚裒,結果面色惱怒的離開了褚家。說明當時會稽王定然沒有說服褚裒。過後,劉惔登門拜訪褚裒。第二天,褚裒就上朝了!必定是劉惔說服了褚裒!

王肅之默默地瞟了眼謝道韞,奈何謝道韞坐的位置月光照不到,一片漆黑,他沒有看清楚謝道韞的模樣。

聽到此話,司馬道生惱怒的說道:“這個劉真長,壞我等好事!改日我命人揍他一頓!”

王獻之搖頭,徐徐言道:“世子冷靜。我與丹陽尹素有交往,不如我先見丹陽尹,打探清楚情況後,再考慮要不要與褚先生見面。”

桓溫點頭,他覺得這樣比較謹慎。劉惔與王獻之私下關係不錯,哪怕王獻之在服喪期間與他討論政事,劉惔也不會在朝堂上彈劾王獻之。

郗超也點頭贊同此舉。

謝道韞緩緩點頭。

武陵王跟著點頭。

司馬道生重重一哼,他衝王獻之說道:“若是劉真長欺負你,王七郎告訴本世子!本世子定會幫你出氣!”

王獻之對司馬道生笑了笑,輕聲回應道:“多謝世子。近段時日,還請世子在朝堂上注意禮節,切勿讓褚先生與會稽王找到理由調任你。”

司馬道生現在任都水使者,是都水臺的老大。修建運河,由都水臺負責。王獻之可不想讓司馬道生失了這個職位。

司馬道生面色不悅的說道:“那本世子就為了王七郎,暫且忍一忍!”

與眾人談完事,王獻之與王肅之離開了逍遙山莊。回到王家宗塾,從暗道回到了王家。

王彪之守在密室裡等著,見王獻之與王肅之回來了,他先讓王肅之離開,然後向王獻之詢問情況。

王獻之把今晚商談的事情告訴了王彪之,並且向王彪之請教:“叔父以為,褚先生此人如何?”

王彪之思量片刻,開口告訴王獻之:“此人效忠晉室,有心收復山河。”

得知這一點,王獻之心裡有了一個方向,他笑著說道:“多謝叔父!”

王彪之提醒道:“與劉真長見面時,還需小心!切勿讓人抓到把柄!”

王獻之這個衛將軍,得來太容易,眾人都不當回事。如今褚裒重回朝堂,直接奪了衛將軍的職權。在這種敏感時期,若是王獻之遭人彈劾,這衛將軍日後就跟王獻之沒關係了!褚裒就直接從暫代衛將軍,變成了正式任衛將軍!

“我知曉。”王獻之面色認真的點頭。

回去後,王獻之躺在榻上,又琢磨了一番。

會稽王被氣得肝疼,在府上躺了好幾日,才上朝議事。

見會稽王上朝了,司馬道生心裡不開心。

在朝堂上撕逼完,下朝之後,司馬道生給司馬晞出了個餿主意。

於是,武陵王司馬晞帶著司馬道生直接去了會稽王府。東拉西扯,故意找話罵會稽王。

會稽王休養了幾日,他的身體才剛剛緩過來。被司馬晞這麼一罵,再加上被司馬道生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樣氣到了。會稽王再次被這兩人氣暈,又臥榻休養了好幾日,上不了朝。

“孽子!小人!”

會稽王每日躺在榻上,一想到武陵王與司馬道生,就氣得吃不下飯。

劉惔前來會稽王府探病,說了一些話勸會稽王。

隨後,劉惔主動約王獻之見面。

王獻之正打算約劉惔見面,沒想到劉惔先約他了。

王獻之思索了一番,忍痛從寶貝當中挑出了一幅戴逵的畫作,帶著戴逵的畫作去見劉惔。

王羲之知道小兒子最近在忙什麼,他沒有阻止。殷浩來尋過王羲之幾次,讓王羲之勸王獻之主動放棄衛將軍這個職位。都被王羲之以服喪為藉口,拒絕為殷浩辦事。

殷浩無奈,他拿王羲之沒辦法,只能繼續盯緊徵西大將軍府。

王羲之對殷浩此人越發失望,甚至冒出了與殷浩絕交的心思。

王羲之去尋王獻之,發現小兒子不在。他思量了一下,轉而去找王徽之。

自從王胡之去世後,王徽之已經有一段時日沒有碰打火夾了。他特別手癢。想燙髮的時候,王徽之就拿起筆練字。以練字來打發時間。

聽到木履走動的聲音,王徽之放下筆,抬眼望向屋門。

王羲之走進來,見王徽之放下了筆,他溫聲言道:“五郎心中有事。”

若是認真投入到一件事情當中,必定會全神貫注,不會分心。而王徽之聽到動靜,就放下了筆。說明他心不在焉,沒有專心書寫。

抬眼看向王羲之,王徽之語氣隨意的開口問道:“阿耶尋我有事?”

王羲之頷首,他走過來,脫鞋入席間,先拿起案上的紙,欣賞王徽之的書法。

過了一會兒,王羲之點評道:“五郎下筆越發肆意不拘了。”

王徽之漫不經心的點頭,對王羲之說道:“阿耶有事直言。”

王羲之放下紙,緩緩言道:“若你對友人失望,當如何對待?”

王徽之挑眉問道:“阿耶可是厭惡了殷刺史?殷刺史此人,本就非良友。謝叔父與劉叔父二人曾言過,此人不過是嘴巴厲害了一些,非大才之人。”

殷浩以清談出名,走隱士路線,靠這兩點來宣傳自己的名聲,引起朝廷對他的關注。謝安與劉惔都覺得殷浩心思多,才華少。

王羲之喟嘆一聲,他目光複雜的望向軒窗外面。

王徽之告訴王羲之:“阿耶此時離開他,為時不晚。”

“若此時離開,恐怕眾人皆知,我與他交惡了。”王羲之糾結。總歸朋友一場,王羲之不想鬧得這麼難堪。

王徽之反問王羲之:“阿耶顧忌他的顏面,他可有顧忌阿耶的顏面?此人多次讓阿耶做小人行徑,刺探官奴等人的動靜。他不曾顧忌阿耶與官奴的父子關系,為何阿耶還要顧忌他的感受?”

王羲之沉默,藏於袖間的雙手,握成了拳頭。

王徽之懶洋洋的說道:“善惡是非,阿耶自有判斷,我就不幫阿耶做決斷了。”

說完,王徽之拿起筆繼續練字。

王羲之目光複雜的看了眼王徽之,他再次喟嘆,轉身穿鞋離開了王徽之的屋子。

作者有話要說:  司馬道生:皇伯父,我二人一道去氣惡父,讓他上不了朝。

司馬晞:妙哉妙哉!

會稽王(吐血):汝等小人!

感謝:

讀者“楚煙”,灌溉營養液+12019-09-29 20:24:26

讀者“銀魚不是魚”,灌溉營養液+52019-09-29 20:17:46

讀者“仰望明月”,灌溉營養液+202019-09-29 13:19:12

讀者“月色正濃”,灌溉營養液+702019-09-29 00:34:55

讀者“流年”,灌溉營養液+302019-09-28 22:20:52

讀者“年飛過海”,灌溉營養液+12019-09-28 21:32:57

讀者“任性的孫悟空”,灌溉營養液+12019-09-28 21:22:51

讀者“追逐正義的腦殘粉”,灌溉營養液+12019-09-28 21:14:18

嗷嗷嗷~蟹蟹各位爸爸!好多營養液,開森(/≧▽≦)/

ps:歷史上,348年趙王臥病,東晉本打算趁機北伐,其中王胡之就被派出征,他在半道上去世了。因為主角改變了歷史,阻止了348年的北伐,所以王胡之就拖到了現在才去世。

褚裒(pou第二聲)歷史上,他曾經不顧朝廷命令,擅自率兵北伐。當時邊境有好幾萬百姓想要依附晉國,還有幾百家有實力的世家相聚起兵,與褚裒取得聯絡。褚裒派人接應這些人時,被趙國打敗。

然後褚裒退兵,與此同時黃河以北大亂,二十幾萬晉國遺民想渡江。因為褚裒退兵了,接應不了這些百姓。最後這些百姓孤立無援,都死了。每次讀到這一段史料的時候,我都會覺得毛骨悚然,四肢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