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國劇宗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9章 遠赴瀛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9章 遠赴瀛洲

第二天一早,天橋劇場排練室。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聽到沈月樓的清麗典雅的唱段,旁邊的崑曲演員立刻鼓掌叫起了好。

等一遍戲詞順下來,於震飛等人也紛紛對沈月樓的戲曲功底大加讚賞。

……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小小樹藤,是我家,啦啦啦啦。

叮噹當咚咚噹噹,小樹藤,叮噹當咚咚噹噹。

是我家,啦啦啦啦。

葫蘆娃,葫蘆娃,七個娃。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個娃。

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叮噹當咚咚噹噹,葫蘆娃,叮噹當咚咚噹噹。

本領大,啦啦啦啦。

葫蘆娃,葫蘆娃,本領大。”

最近,一首頗為洗腦的兒歌闖進了華夏少年兒童的世界,與之一起風靡的,還有《葫蘆兄弟》這部動畫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哇,大娃好厲害啊。”

“二娃快去救爺爺。”

……

時間匆匆如流水,轉瞬一個半月時間過去,終於到了華夏戲曲文化交流團前往瀛洲的日子。

上了飛機,把眾人都安排好,沈月樓也見到了此行外交學院給自己配備隨行翻譯官。

“沈老闆好,我是您此行的翻譯章京,請多多指教。”

說起翻譯,其實沈月樓的東瀛話並不差,只是與瀛洲文藝圈那些名流大家交流的時候,或許會遇到一些喜歡賣弄學識的人,還是帶著翻譯更好。

抬頭看了章京一眼,只見她二十三四歲的樣子,穿一身黑色職業套裝,脖子上系著一條黑白碎花圍巾,明眸皓齒,長相秀麗,留著一頭齊腮的短髮,臉上化了淡妝,看起來冷豔絕俗,卻又不失莊重大氣。

“章小姐好,到了瀛洲,與瀛洲人士的交流翻譯工作就仰仗您了。”

“這本來就是章京應該做的。”

……

一下飛機,眾人就看到瀛洲機場門口所掛的“歡迎華夏戲曲文化交流團來瀛洲交流”的橫幅。

前來接機的,大多是瀛洲文藝圈的官方人員,還有少部分在瀛華人,至於瀛洲本土的普通民眾則少有來觀摩的。

與官方代表握手交談許久,眾人便跟著去了官方給安排的住所。

今天接風洗塵,明天就要正式演出了。

養精蓄銳一晚上,第二天,沈月樓便帶領戲曲文化交流團的成員去往帝國劇場等待演出。

此次演出方式是與瀛洲歌舞伎演員同臺奏藝。

看著瀛洲演員們演出的那幾齣傳統劇目,沈月樓也在欣賞並從中汲取養分。

“感謝松本和尾幸老師的精彩表演,有請沈月樓沈先生帶領的華夏戲曲文化交流團為大家帶來一出京劇《穆桂英掛帥》。”

大幕緩緩拉開,陳慶魁飾演的寇準和兩名旗官龍套直接走上了舞臺。

臺下瀛洲觀眾對京劇大多一知半解,但看到這種新形式還是挺新奇的。

“打道進宮。”

陳慶魁與兩名旗官同走圓場,走完一個圓場。

兩名旗官白了一句來到宮門,陳慶魁再白道:“擊動景陽鍾。”

聽到一聲鐘響,李月芳飾演的周王在簾內喊了一聲“擺駕”,臺上便出現了六人。

周王,大太監和四名小太監。

“飛觴醉月方遣興,

景陽鍾斷管絃聲。”

李月芳唱完兩句西皮散板,旁邊的大太監白道:“何人擊動景陽鍾?”

“寇準求見萬歲。”

等到二人在戲臺上見了面,臺下部分懂得華夏語的瀛洲觀眾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西夏國造反,兵犯中原,已經奪下了三城。

正當周王一籌莫展之時,陳慶魁飾演的寇準唱了一段西皮原板:“休忘楊家干城將,

精忠報國血戰沙場。

汗馬功勞他人享,

佘太君這才辭朝返故鄉。

只要是萬歲真誠頒詔往,

金鼓聲定喚起她的報國心腸。”

李月芳飾演的周王點頭應下,二人便一起下了場。

第二場一開始,孫曉棠飾演的佘太君先唱了一句西皮搖板:“我楊家保宋朝曾經百戰。”

唱完一句西皮搖板,孫曉棠立刻換上了一段西皮流水板:“血戰疆場把敵殲。

老令公兩狼山前身遭難,

最可嘆,眾孩兒,一個一個血戰沙場把身捐,才保得了大宋錦江山。

到如今清冷冷金鼓聲斷。”

臺下大部分瀛洲觀眾雖然聽不懂孫曉棠所唱戲詞的意思,但音樂是相同的。

聽到這麼奇妙悅耳的老旦西皮流水,他們立刻瘋狂拍起了手。

“這個聲音好好聽的,要是能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好了。”

“看他們都穿著古裝,應該是華夏古代的故事。”

“沒想到蒼老的聲音也能唱得這麼有味道。”

……

後面,李月鑫的小生和周月香的花旦唱腔也都給瀛洲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

沈月樓作為主角,一直到第五場才上。

只見他一身青衣,精緻的頭面,穿得正是蘭玖爺贈給他的那套蘭筱幽先生的行頭。

看到沈月樓這個大美人登場,臺下觀眾立刻瘋狂鼓起了掌。

“太美了,華夏竟有如此美人,比坂冬先生還要美一些。”

“聽說這是此次戲曲文化交流團的團長,在華夏也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

“色相是夠了,就是不知道唱得怎麼樣?”

……

“小兒女探軍情尚無音信,畫堂內獨自個暗地沉吟。

怕只怕眾奸臣又來尋釁,損折我楊家將累代英名。”

西皮散板一出,臺下又是一陣鬨堂的掌聲。

相較於老旦和小生以及老生的腔調,青衣腔調的接受度還要更高一些,臺下許多從未聽過華夏京劇的觀眾一聽到沈月樓的青衣腔調,立馬就被其中展現出來的魅力給迷住了。

再之後,舞臺上的戲還在繼續演著,臺下觀眾的目光卻總是追逐著沈月樓,並期待他能再次唱一段青衣腔調,就是只說話白也十分動聽。

幾分推辭,沈月樓不由唱起了一段西皮二六板:“非是我臨國難袖手不問,見帥印又勾起多少前情。楊家將捨身忘家把社稷定,凱歌還人受恩寵我添新墳。慶昇平朝堂裡群小爭進,烽煙起卻又把元帥印送到楊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