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返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章 返鄉

光緒二年,袁世凱守孝三年的期限一到,袁保恆便讓袁世凱回鄉參加今年的鄉試。在京城被三個老夫子和兩個叔叔監督了一年多的袁世凱終於擺脫了束縛,他只帶了兩個隨扈便匆匆往陳州趕。分別一年多的武猛與文增瑞得知袁世凱要回來的訊息,早已經在路口等候,三人見面自然非常高興。

看著等候多時的文、武二人,袁世凱甩鞍下馬激動的道:“文兄、武兄,你們可好!”

兩人齊聲道:“謝謝少爺掛念,我們一切都好!”

袁世凱看看文增瑞道:“文兄,你怎麼還叫我少爺。你現在可是我姐夫,叫我世凱吧。”

文增瑞不好意思的道:“世……凱,我叫習慣了,一下子改不過口來。”

武猛道:“呵呵,少爺,你可不知道,文兄跟二姐幾乎天天膩在一起,每次到上海公幹還要帶著……”

文增瑞連忙打斷道:“你也好不到哪裡去,剛成婚就天天躲在屋裡不出來。”

武猛今年已經二十三,而文增瑞二十一,兩人先後都已經成婚。看著兩個手下都還沉浸在新婚的幸福裡,袁世凱也替他們高興:“武兄,實在是對不住了,你大喜之日我沒能回來。等你貴子降生之時小弟一定備一份大禮,所以你要努力啊!”

文增瑞打趣道:“哈哈,世凱你不知道,武兄一直在努力呢!”

武猛被二人一陣取笑,臉漲的象個西紅柿:“謝謝少爺!”

三人調侃一陣後袁世凱問道:“文兄,上海那邊開展得如何了?”

聽到袁世凱談到正事,文增瑞立刻收起了玩笑話回答道:“馬格裡先生給我們訂的兩艘運船已經到達,現在開始跑一些航路了。修理廠如今正在建設中,相信年底可以竣工。馬格裡先生還打通了兩江總督沈葆禎的關係,讓我們能與福建船務局簽訂一些合作的合約,其中包括今後購買他們生產的輪船配件的條款。還有那些前幾年派到國外的學生們現在有一部分已經回來了,馬先生都把他們安排在了船廠。”(福建船政局於1866年由時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楨創辦,後沈又組建了福建、南洋兩支水師,1874年升任兩江總督。)

聽到護國學堂的學生回國,袁世凱連忙問道:“他們怎麼樣?”

“這次這幫孩子基本上學的都是船舶製造和操控,因此他們都能適應我們的需要,比那些國內的工匠們好用得多。不過有三個在國外被洋人打死,還有兩個不願意回來的……”

袁世凱道:“怎麼?他們現在只是工匠?”

文增瑞道:“是啊,他們在國外都是只作工匠啊?有什麼不妥嗎?”

他哪裡知道袁世凱對這些學子們的期望,袁世凱要的可不是什麼工匠,他要的是真正能夠有創新能力的技術人才。聽了文增瑞的話,袁世凱有些沮喪,看來他要好好的跟馬格裡談談這些孩子留學的事情了:“馬格裡先生可好?”

文增瑞答道:“雖然被革職,但馬格裡先生現在在船務公司幹得很開心,他多次提起你。最近聽說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了‘滇案’(作品相關中有介紹)有請他重新出山的打算,並且已經派人與馬格裡先生聯絡了。”

雖然袁世凱這一年多生活在京城,不過李鴻章的名字是如今京城官場裡出現最為頻繁的。幾年來李鴻章先是平捻有功,後又解了天津教案,從兩廣總督一下升為直隸總督,後又旋兼任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加授武英殿大學士。李鴻章一手創辦的淮軍陸續被清廷派防直隸、山東、江蘇、廣西、廣東、臺灣各地,成為充當國防軍角色的常備軍;而以他為領袖,由淮軍將領、幕僚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僚組成的淮系集團,成為當下實力最強的一個洋務派集團。所以說李鴻章是如今朝中第一重臣一點也不為過。

袁世凱聽到李鴻章要請馬格裡出山便問道:“那老師是怎麼想的?”

文增瑞答道:“老師還在考慮中,現在朝廷還沒有正式下達命令。我相信過兩天馬格裡先生就會給你寫信談及此事了。”

袁世凱道:“也罷,老師雖是美國人,但是常常以大清之臣自居。我想他會有所決定的,只要他開心就好。”

文增瑞頓了頓用試探的口吻問道:“世凱,你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你……你就不關心馬麗小姐的近況?”

聽到馬麗的名字,袁世凱明顯不那麼自然。這段日子,他每天被管得死死的,與馬麗的通訊變得非常少。雖然馬麗的來信依然深情款款,但是畢竟兩人有三年沒有見面了。袁世凱道:“她近況如何?”

文增瑞道:“馬麗小姐去年已經去了美國,聽馬格裡先生說她在那邊學習什麼通商之術,想來是為了將來給你作幫手而做準備,而且她給船務公司的兩艘船起名‘凱麗一號’和‘凱麗二號’看來她對世凱還是念念不忘……”

袁世凱苦笑搖搖頭,然後問道:“武兄,你的護國演武堂辦得怎麼樣了?”

袁世凱知道自己的班底除了這些技術人才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軍事人才。武愷曾經跟隨袁甲三參加過戰鬥,具有不少的戰場經驗,因此袁世凱才著武猛父子在家鄉項城開辦了護國演武堂,專門培養一些今後能夠領兵打仗的人才。項城在清末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寨,全縣東西寬7o裡,南北長11o裡,地勢低窪,有穎水穿縣而過,雨季常常泛濫成災,使得項城縣向有“澤國”之稱。連年的洪水泛濫使得這個河南小縣貧困不堪,當地貧困農民常常為求生存而結夥搶糧“吃大戶”,大戶們為求自保,紛紛練團護院,與農民常年械鬥不休,養成了項城百姓的“獷悍之習”與“鬥狙之風”。大概是受到了鄉風的影響,這裡的孩子自小性格強悍,尚武輕文,所以在這裡成立演武堂最合適不過。

武猛答道:“少爺放心,自去年起父親與我就開始籌辦這演武堂。至今已經有一百餘孤兒進入演武堂,相信不出五年,他們都可以成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啊,過些日子等科考結束,我們一同到項城去看看,我也好久沒有見到武叔叔了,他還好嗎?”

武猛道:“多謝少爺掛念,我父親身體好得很,現在每頓飯前還要喝半斤白酒。”

“哈哈……那就好,等我考取了功名我們一同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