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鑄山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六章綏遠戰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六章綏遠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在同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調集大批兵力向解放區進攻,其中,國民黨軍第12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調集所轄主力及收編的偽軍6萬餘人,首先奪佔歸綏(今呼和浩特),接著又連續侵佔了武川、卓資山、陶林、清水河、涼城、集寧、豐鎮、興和、尚義等城鎮及綏東、綏南廣大地區,其新編騎兵第4師、第35、第67、暫編第3軍等部集結於豐鎮至歸綏的平綏路沿線,綏蒙偽軍暫編騎兵第5師、第1旅分別在涼城、陶林等地。並企圖攻佔張家口,控制平綏鐵路(北平至歸綏)全線,妄圖在國共會談中,迫使中國共產黨處於不利地位,並藉此擴充實力。

為反擊國民黨軍的進攻,消滅傅作義主力,收復歸綏,解放綏遠,切實保障以張家口為中心的戰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指示晉察冀和晉綏軍區集結主要兵力,組織綏遠戰役,並指出,這一戰役對我黨在北方的地位和爭取全國和平局面的關係極為重大,必須堅決殲滅傅作義部主力。為達到這一目的,中央軍委於1946年10月22日又指示:“如傅部固守歸綏,則先將包頭、五原、固陽佔領,使傅部絕食突圍,然後殲滅之。如我能迅進,可能速佔歸綏”。27日又進一步強調:“此次作戰,必須達成殲滅傅頑主力之目的,應將我主力運動到傅頑陣地背後去,由西向東打,方可聚殲。”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決心集中晉察冀軍區3個縱隊、晉綏軍區5個旅及地方部隊一部,共14個旅5.3萬餘人的兵力發起綏遠戰役。作戰部署是:以晉察冀部隊由東向西攻擊,首先殲滅隆盛莊、張皋的敵人,爾後各個殲滅豐鎮、集寧間的敵人;晉綏部隊於殲滅涼城、陶林等地之敵後向集寧發展進攻。爾後,兩區繼續協力求殲敵於綏遠東部地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司令 聶榮臻

冀察縱隊(司令 郭天民,轄4、5、6旅)

冀晉縱隊(司令 陳正湘轄10、11、12旅)

冀中縱隊(司令 楊成武轄7、8、9旅)

晉綏軍區野戰軍司令 賀龍政治委員李井泉所轄:358、獨1、獨2、獨3旅,騎兵旅。

國軍部隊 第12戰區司令長官 傅作義二級上將

第35軍軍長 董其武中將 (101、新31、新32師)

暫3軍軍長 孫蘭峰中將 (暫10、暫11、暫17師)

騎4軍軍長 袁慶榮中將 (新騎3、新騎4師)

第67軍軍長 何文鼎中將 (新26師)

東北挺進軍司令 馬占山中將 (新騎5、新騎6師)

賀龍來到山西前線的半個月內,蔣介石一面同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一面調動兵力,沿平綏、同蒲、津浦、平漢等鐵路向各解放區進犯,勾結日偽軍奪佔城市和交通要道。到9月初,在華北,閻錫山出動了7個軍,以主力進佔同蒲路沿線;傅作義出動了4個軍和1個騎兵師,在奪取包頭、歸綏、集寧等城後沿平綏路東進,先頭部隊直指張家口;在華東、中原,蔣介石調動大批部隊,搶佔平漢、津浦路沿線城市,企圖迅速控制戰略要地及交通線,分割解放區,開啟通路以搶佔東北。為了打破蔣介石這一企圖,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在同蒲、平綏、平漢、津浦鐵路沿線,繼續肅清日偽殘餘據點,開闢戰場,爾後集中主力,組織幾個戰役,打擊進犯的國民黨軍,以遲滯敵人前進,鞏固華北、華東解放區,掩護全軍調整部署,特別是在東北的戰略展開,加強中國共產黨在和談中的地位,爭取實現和平。

中共軍委發出關於爭取綏察熱全境的指示,指出:傅作義、奪取歸綏,繼續東進,閻錫山佔太原後向北伸張,在此情況下,我力爭太原已不可能,應集中兵力,鞏固對張家口的佔領。為此,軍委要求晉綏野戰軍除留一部分兵力牽制閻錫山外,主力從太原附近轉移到綏遠境內打擊傅作義。賀龍接到電報後,馬上覆電:由他親自率領晉中地區的5個主力團,立即先行北上,爭取用16天時間,趕到右玉集結。呂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張宗遜、副政委羅貴波留在晉中,執行牽制閻錫山的任務。

賀龍擁護中共中央的決策。他調動晉綏野戰軍的4個主力旅和綏蒙軍區騎兵旅參加綏遠戰役。聶榮臻命令晉察冀軍區3個縱隊9個旅參戰。這個戰役共運用14個旅、5.3萬人。鑑於晉察冀軍區參戰部隊較多,賀龍於10月1日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建議綏遠戰役由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統一指揮。中共中央採納了賀龍的建議。聶、賀商定的綏遠戰役的部署是:晉察冀軍區部隊從東向西進攻,首先殲滅隆盛莊、張辛鎮的敵人,爾後,各個擊破豐鎮、集寧間的敵人;晉綏軍區部隊由南向北進攻,消滅涼城、新堂、天成村之敵後,向集寧方向發展進攻;然後,兩區部隊繼續協力殲敵於綏遠東部地區。

兩個軍區部隊協同進行大兵團作戰,在晉綏部隊還是第一次,如何搞好戰役的協同動作,是賀龍一直思考的問題。在左雲城北廣場召開的動員大會上,他說:“過去,我們同日本鬼子基本上打的是游擊戰,現在要大兵團作戰,打運動戰,兩大區部隊要協同作戰,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問題,大家一定要注意。”他著重指出:“我們的部隊老戰士多,很勇敢,但不要有驕傲情緒。我們這次到綏東去打仗,要尊重地方黨,愛護地方部隊。這一點要講清楚。我軍的戰鬥力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熱愛人民,擁護**,非常重要,沒有這一條不能打勝仗。”他特別強調:“對晉察冀部隊要主動團結。沒有友鄰部隊的配合、支援,怎麼能打好仗呢?我們一定要尊重友鄰部隊,愛護友鄰部隊,團結友鄰部隊,這是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

10月17日,賀龍率領晉綏野戰軍主力北越長城,進軍綏東,行進在高山峻嶺、羊腸小道上。賀龍時年49歲,身患高血壓、膽結石和慢性腸胃炎等疾病,雖然近來沒有大的發作,但是,由於鞍馬勞頓,病痛一直折磨著他。這一點,醫生們最清楚,常常為他的身體情況擔心。可是,賀龍對此卻毫不介意,一路上,餓了,和大家一道啃幹饅頭;渴了,喝一杯清泉水。有說有笑,妙語連珠,令醫生和警衛人員驚嘆不已。

10月18日,綏遠戰役揭幕。晉察冀部隊攻克張皋、隆盛莊;晉綏部隊佔領涼城、陶林,殲敵第三十五軍及暫編騎一旅各一部。傅作義見此情景,急忙收縮兵力,命令部隊迅速向歸綏集中。21日,第六十七軍軍部及所屬新編第二十六師由豐鎮撤到卓資山,第三十二師撤至福生莊、三道營,偽蒙騎五師由新堂撤往六蘇木。賀龍密切注視著敵人的動向。看出了傅作義想把他那已經分開的五指,匆忙握成拳頭的企圖。他想,如果不抓住時機,恰當處置,敵人將很快集中歸綏。這樣一來,不僅不能予以各個殲滅,而且會給戰役發展造成困難。賀龍當機立斷,決定改變東向集寧、豐鎮的計劃,命令在平綏鐵路以南的晉綏部隊揮戈向北,直插卓資山,將敵人攔腰斬斷,造成有利形勢;同時命令已到商都的獨二旅和騎兵旅迅速南下,對卓資山形成包圍

卓資山在歸綏以東75公里處,北靠大青山的灰騰梁,地勢較高,平綏鐵路穿鎮而過,東向集寧,西通歸綏、包頭,一條公路北至陶林,南達涼城,是綏東的一個交通樞紐,歸綏的屏障。傅作義電令第六十七軍軍長何文鼎在此堅守1月,以便他調整部署。在他瞭解到卓資山守敵有逃跑跡象時,馬上指示說,要不失時機地發動攻擊。不要因為我們部隊剛剛趕到,不熟悉情況而喪失時機。你們要一面加速查清敵情,一面部署戰鬥。情況變化了,隨時可以調整,不能按部就班。他說:“速戰,我們才能夠各個擊破增援的敵人,全殲,就會使盤踞歸綏的敵人士氣沮喪,為戰役發展創造條件。你們告訴部隊,要英勇頑強,猛打猛衝,活捉何文鼎!”

24日晚8時,攻擊開始。主攻部隊勇敢機智,迅速佔領了制高點,而後,穿插分割,逐一殲敵。他們充分發揮了夜戰、近戰的特長,戰鬥發展異常迅速。戰鬥打了一夜,賀龍在指揮所裡一夜未眠。5日上午,戰鬥勝利結束,全殲新編二十六師4000餘人,俘虜了中將師長張士智,可惜,在押解途中逃跑了。何文鼎呢?戰鬥剛一打響就偷偷溜走了。然而,最令賀龍遺憾的是由集寧西撤的傅作義集團主力第一〇一師前來增援,雖然遭到了獨一旅的頑強抗擊,但是由於上面指揮不統一,獨二旅未能按時趕到,讓第一〇一師逃到歸綏去了。賀龍後來說:“如果獨二旅趕上來了,我們就打上一〇一師了。一〇一師沒有被殲滅,逃走了,傅作義守歸綏就增加了信心。”

聶、賀決定的圍攻綏的部署是:晉察冀野戰軍的冀察縱隊、冀晉縱隊沿大青山麓向西進擊,肅清平綏路以北之敵,從北面包圍歸綏;冀中縱隊從東面包圍歸綏;晉綏野戰軍主力肅清平綏鐵路以南至大黑河以北之敵,從南面和西面包圍歸綏;晉綏野戰軍的獨一旅、騎兵旅與冀察縱隊騎兵二團組成挺進軍,由王尚榮指揮,沿鐵路西進,截斷歸綏與包頭間的聯絡,相機奪取包頭。賀龍是想傾全力攻下包頭,實現中共中央戰略意圖的。這時,賀龍因長期勞累,膽囊炎復發,又患了重感冒,無法親臨第一線指揮,只能躺在床上關注著戰鬥情況。當他得知攻堅受挫後,反覆思索,感到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攻城,將會消耗自己更多的有生力量,也沒有取勝的把握。這種仗不應再打,因此,他毅然決定停止攻城,撤離包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