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鑄山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七章張家口戰役(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七章張家口戰役(一)

在大同集寧戰役,傅作義以絕對劣勢兵力,採用圍魏救趙戰術,擊敗佔絕對優勢華北野戰軍,重創華北野戰軍,在戰略上形成主動,與佔領承德的國軍,從東西兩線形成對張家口夾擊之勢,張家口形勢嚴重。

張家口是中共方面所奪取的唯一省會城市,稱為第二紅都,是當時晉察冀軍區首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華北、東北、察綏戰略要衝,是聯絡以上三地咽喉之地,為平綏鐵路樞紐,北通外蒙庫倫,西北通蘇聯烏里雅蘇臺,東北通熱河,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價值。陝甘寧邊區幹部去東北,和蘇聯方面保持鐵路交通,獲得外援,張家口也是唯一必經之道。因此是國共兩黨必爭之地,國軍方面在集寧會戰結束後,即開始準備進攻張家口。

中共方面對張家口戰守,卻有不同意見,以聶榮臻為首的晉察冀軍區,在集寧會戰失敗後,因兵力受到很大損傷,且處於被東西兩線夾擊的不利態勢,已無心堅守張家口.

抗戰結束後,晉察冀總兵力為32萬人,但大同集寧會戰失敗,大同集寧損失部分人員後,仍應有20萬人左右,對國軍十二戰區2萬多人小部隊,及十一戰區5萬人的兵力,兩者相加,不過7萬多進攻兵力,仍佔有絕對優勢。竟然不戰就要跑,理所當然引起軍委不滿。由於軍委表了態,聶等人只好全力準備迎戰,在進攻重點的判斷上,華北野戰軍認為,傅的實力小,且在集寧會戰中損失不小,因此國軍進攻重點一定在東線,因此在內心深處,仍有看不起傅軍的輕敵觀念。

他們估計西線只是輔助進攻方向,並在時間和方向上都作了錯誤的判斷。時間上,認為只有在東線國軍,佔領懷來後,傅軍才可能出動;方向上認為,上次傅軍是沿鐵路線出動,這次也一定走鐵路,並且這條路線,與東線國軍可在最短距離內在柴溝堡會師,不可能捨近求遠,走山路,因此深信不疑。

根據這個判斷,即東線國軍是主要進攻方向,進攻線路沿東線平綏鐵路東段至康莊、懷來地區。因此在兵力配備上,將主力置與東線,準備打殲滅戰,1縱全部三個旅、2縱主力兩個旅、3縱7旅、4縱10旅、獨立第5旅及大量民兵均配置於東線懷來、延慶地區。

將4縱一個旅及晉綏軍區主力配置於面對大同鐵路線的柴溝堡、天鎮、陽高一線。嚴陣以待弱小的傅軍。教導旅和軍區警衛團位於張家口作機動部隊。晉察冀軍區第七軍分區部隊位於張北擔任警戒任務,另派六個旅,深入東線敵後,從側翼打擊東線進攻之敵。

這麼一個配備,從一般軍事常識說來,應該是無可挑剔的。但問題是,面對的是無論戰略、戰術都不同凡響的傅作義,這個戰略安排就有點南轅北轍了。以兩萬人弱勢兵力,進攻強敵預有準備的阻擊,其結果往往就是頭破血流,損兵折將,國軍往往就打這種仗,但傅作義再次顯示了其不同凡響,他採用了戰史上有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妙計,聲東擊西,徹底隱蔽了進攻方向,在接到蔣的任命前,傅已做了大量和充分準備工作,為了把戲演的逼真,給共軍造成充分錯覺,九月下旬以來,傅派出一團人乘火車偽裝成主力,在裝甲車掩護下,每天白天從大同開往陽高,晚上原車返回大同,連日往返,作出大兵團運動的姿態,並由十二戰區司令長官部派員先到大同打前站,號房子,徵購糧秣,揚言大軍在大同集結,傅作義本人將親到大同坐鎮指揮進攻。這樣解放軍堅信不疑傅之主攻方向在大同、陽高,柴溝堡一線。

實際上傅軍主力集結於集寧地區,避實擊虛,將要上演現代史上,最大的、聲東擊西波瀾壯闊之進軍。1946年9月29日,東線戰役展開,國軍16軍,94軍和53軍各一部開始猛攻,與晉察冀軍區主力,在東線展開激戰,因為解放軍預有準備,集中了主力,國軍並不佔優勢,所以進展緩慢,並有兩個團一個營的部隊的相當損失,經10多天激戰,東線國軍被阻擋在懷來以東地區。

眼看東線戰事不順利,蔣故伎重演,將張家口劃歸十二戰區管轄,因此早已在等待作準備的傅軍立刻出動,直撲張家口,摘取中心城市張家口。傅軍主力部隊集結在集寧,由傅之頭號得力干將——暫三軍軍長董其武指揮,指揮暫三軍之暫11師楊維垣部、35軍之101師郭景雲部、新31師安春山部,(安春山和郭景雲一向是傅手上兩張王牌,在歷次戰役中充當主力,)為了彌補兵力不足,傅特將其輕易不太動用的王牌——十二戰區司令長官部的機械化部隊配屬董部,以增強戰鬥力。

機械化部隊指揮官靳書科,共轄有以下部隊:

1、 輜重兵汽車第一團團長魏志國。

2、 美式105毫米**炮營,營長李炳星。

3、 戰防炮兵一個營,營長樊春槐。

4、十二戰區長官部坦克大隊;隊長靳書科兼,共有中型坦克2個連,(每連有日式97式中型坦克12輛)連長分別為王滋榮、田知新。

5、 小型坦克一個連,日式輕型95式12輛,連長劉建業。

6、 汽車兵一個團,團長姚毓斌。

7、 一個鐵甲車大隊,隊長李修天。

以上精銳主力部隊,共2萬餘人集結於集寧玫瑰營子一帶,準備出動,其戰略指導方針為“奇襲的手段,強攻的準備,”做好兩手準備,即準備奇襲收效,也準備強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35軍軍長魯英麟率該軍32師李銘鼎部和暫17師朱大純既作為佯攻部隊,位於大同、豐鎮,又作為二線部隊,準備增援董其武主力。主攻方向,出人意料地不走鐵路,不經大同,而由集寧玫瑰營子出發,繞由長城外荒蕪,渺無人煙之地,向張家口以北草原山區,由西繞到北向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後方直搗空虛的張北方向,殺向張家口兵力薄弱的後門。這樣一來由東向西守在柴溝堡一線的四縱和晉綏軍區主力,就形同虛設,白白浪費,不起任何作用了。

1946年10月8日,傅部發揮騎兵之優勢性,以劉春方騎4師騎兵為先鋒,,把守在柴溝堡一線華北4縱晉綏主力撇在一旁。騎兵指揮孫蘭峰率劉春方騎4師,鄂友三騎12旅,由集寧玫瑰營子至尚義之間出發,所有騎兵倒穿棉衣,馬蹄裹布,先越過草原,隨即穿山溝直撲南壕塹,大青溝並順利佔領,前鋒劉春方部一面進行,一面封鎖消息,在進軍途中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一律扣留由部隊收容,跟隨部隊前進,以免洩露訊息,10月9日下午2時許,已突進到距張北縣城5公里處,進行偵察,準備進攻。

在張北擔任警戒的第七軍分區部隊,誤以為是小股敵人串擾,即派兩個騎兵團繞路出發,圍殲該敵,張北只留一個連和兩個警衛排駐守,恰巧鄭維山此時派了警衛團長李金石帶一個營去張北縣城警戒,正碰上了戰鬥。

再說騎4師發覺城內守軍並無戒備,劉春方即派出精銳騎兵一個團,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一氣衝至城牆根下。馬上由西南和西北城角爬上城牆,城內守軍毫無防備,倉促應戰,仍英勇戰鬥,傅軍氣勢旺盛,揮舞馬刀和***,進行近戰、白刃戰,守軍邊打邊向城內撤退。鄭維山得知敵主力進攻張北縣城訊息,立刻命令警衛團主力,乘汽車急赴張北增援。由於沿途遭敵機轟炸、掃射而遲滯了時間,到達張北時,傅之大部隊已陸續到達,雙方在張北城內展開激烈巷戰,經過3個多小時戰鬥,守軍傷亡慘重,無力抵抗突然襲擊,向崇禮方向撤走,9日下午五點多,騎四師佔領張北縣城。10月10日,12戰區長官部政治部付主任周鈞率領隨軍工作隊進入張北縣進行接收。

張北縣城只是前哨戰,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狼窩溝,張北縣城失守訊息傳到張家口,聶覺得形勢嚴重,主力全在東線,雖已下急令抽調回來,但一時難以趕回,張家口空虛,,聶立即派剛參加集寧戰役經過整補的李湘教導旅,火速趕到位於張北與張家口之間的天險狼窩溝一線抗擊敵人,教導旅在集寧戰役中受創,經過休整,補充大量地方武裝,剛回到張家口。

狼窩溝之戰是張家口戰役關鍵之戰,決定張家口存亡,也是過去所有資料都一筆略過,因此本文著重描寫狼窩溝之戰及以後佔領張家口情況。 

狼窩溝是(陰山)野狐嶺最險要一段隘口,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敵,距張家口25公里,分大、小狼窩溝兩個村莊,是張北到張家口必經要道。蘇蒙聯軍進軍張家口,曾在狼窩溝與日軍激戰過。唐與契丹在狼窩溝發生過大戰。成吉思汗與金兵在狼窩溝進行過大決戰。已故的張北縣付縣長曾有名詩紀念野狐嶺、狼窩溝:“野狐勝地古今傳,路險山高雲漢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