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席捲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70章 五十年計劃(求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70章 五十年計劃(求月票)

後世緬甸邊上是孟加拉國,但這邊的孟加拉蘇丹國在1576年被強盛一時的莫臥兒帝國帝國(印度)吞併。

此時大夥發現,這個莫臥兒帝國非常強盛,面積很大,不比以前的大明小。

現在這會,莫臥兒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

而南亞次大陸包括後世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甚至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所以現在的莫臥兒帝國也非常大,且具有侵略性。

丁毅的想法是,先打下泰國和緬甸,讓國土與莫臥兒帝國相連,然後與莫臥兒帝國開戰,打敗莫臥兒帝國後,逼其往波斯方向去。

現在的波斯(伊朗)是處於薩法維帝國時期,也是一個很強盛的王朝。

可以說整個亞洲地區,現在就是薩法維帝國和莫臥兒帝國兩個強大的帝國能勉強和大乾一戰。

因為這兩個帝國無論人口還是面積或資源,都非常強大。

丁毅只要滅了這兩個帝國,兵鋒進入中東,中東肥美的石油,都將進入大乾的口袋。

丁毅這時坐了下去,朗聲對諸臣說:“咱們漢人有個習慣,歷來都是如此。”

“前朝的皇帝定製的戰略,到了新皇帝上任,立馬就要改變。”

“新皇們通常都在想,如果按前朝皇帝制訂的幹好了,這是前朝皇帝的功勞,如果按我的新制訂幹了,這是我的功勞。”

“不但是在皇朝中,在各部,各司,各局,都是如此,所有的漢人,都想證明自己,從不遵守制定的規章制度,這就是所謂的人治。”

眾大臣中有很多人若有所思,仔細想想,皇帝說的很有道理。

中國講究新官上任三把火,每個當權者上臺,總要乾點奇怪的事證明自己,並推翻前面所有的一切,來證明自己的偉大。

當然,丁毅也是這麼幹的,而且幹的很徹底,但幹的很成功。

“咱們今天就要制定一個五十年計劃,一百年計劃,計劃定了之後,後面的皇帝也不能更改。”

“從上到下,皆是如此,朕要在大乾法典中加入新法典,當地官員集體制定的地方發展規範,建設規劃,不得隨意的更改,需要所有人員的同意,反覆的論證。”

“根據實際情況才能更變。”

“後任者擅自更換前任的規劃,下面的官員可以彈劾他。”

沒多久大乾就制定了新法,各地主官和各部門負責人制定的重要計劃,替任的官員不能擅自更改,更改要得到上級部門的核實,和下面所有官員的同意。

“今天,朕與諸位,制定大乾第一個五十年計劃,和一百年計劃,諸臣當與朕同心協力,一百年不變。”

丁毅的五十年計劃分為五步,五個十年,第一個十年攻取暹羅和東籲王國,並進行移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徹底佔領和鞏固一個新地區,必須要移民,移走對方的貴族商人,移入大乾的國民替代,毀滅對方的文字和習慣,全部學習漢語用漢字。

這個過程是需要緩慢而有序的進行,畢竟這個時代移民還是很麻煩。

第一個十年徹底鞏固佔領的暹羅、東籲王國和東南亞全部地方。

第二個十年往莫臥兒帝國攻擊,統治和佔領莫臥兒帝國。

第三個十年往薩法維帝國攻擊,統治和佔領薩法維帝國。

第四個十年往後世中東地區,統治和佔領中東。

第五個十年進一步征服亞洲其他地區。

丁毅最終的目標,是五十年內,佔領全部亞洲。

“朕估算過,國內這種和平環境下,人口增長極快。”

“五十年後,咱們的人口最少有希望再翻一翻。”

“朕要把數千萬子民移民到亞洲各處,徹底,永遠的佔領這些地方,真正做到,凡日月所照,皆為乾土。”

眾大臣被丁毅的想法深深給震驚了。

大夥看著地面上巨大的模型,想像著幾十年後,紅線圈內所有的地方都歸屬大乾,這是何等激動人心的事。

“這事要幹成了,諸臣與朕,都將成為開創歷史的人物,都將被後世記在史書中,千萬年的流傳。”

丁毅最喜歡用這句話鼓動別人,古代人偏偏就吃這套,大家都想被記入史書,千古流傳。

百年計劃就不用說了,佔領全部的亞洲之後,往西南可打非洲,往西北可攻歐洲,大乾的兵鋒,將讓整個世界瑟瑟發抖。

當然,丁毅又道,朕說了要限制君權,以後這樣影響國運的大事,並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諸位臣工可以投票,二十三位內閣(陳千花暫代稅務部),有三分之一反對,這事朕就不幹,而且將來要寫入大乾法典。

丁毅敢這麼說,其實之前都已經和某些人溝通好了。

果然,現場紛紛表態,支援皇帝陛下。

連前明很多官員也支援。

看到了巨大的世界地圖,看到了大乾所佔據的肥沃土地,想著那些地方,源源不斷的各種黃金和白銀,還有大量的礦產,所有人都會心動。

他們的薪水,他們的年終獎,都將在這些地方產生。

最後全體內閣一致同意了丁毅的計劃。

仁德五年,丁毅制定了五十年計劃和一百年計劃,並將交與內閣各部努力完善。

戶部、財政部、海外安全部等各部,要評估將來動用的兵力,人力,物力,財力。

每打下一個地方,如何移民,移哪個省的,哪個縣的?走水路還是陸路?

如何安置移民?

每一年移多少人?給什麼補貼?

如何征服當地人?

整個大乾的各個機構轉動起來,為丁毅的五十年,一百年計劃完善和輔助。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開打,大乾這個國家機器能有效轉運,不會手忙腳亂。

五十年計劃和百年計劃被寫入大乾法典,後世帝王不得擅自更改。

朝廷即將對暹羅和東籲王國兩國用兵,兵部等相關部門也飛快運轉起來。

半個月不到,方案就送到內閣和丁毅面前,按大乾法典,大夥一起探討,研究,三分之二透過,就可行。

按大乾的法律,身為皇帝,有一票否決制,但沒有一票強行通過制。

這是丁毅限制皇權的第一步,也深得諸內閣大臣的贊同。

而皇帝的一票否決制也不是隨便弄的,按大乾法律,每年只有兩次,終身最多只有六次。

所以皇帝想否決議案,就得好好考慮,用在什麼時候。

這次的用兵方案,是兵部,海軍司令部,陸軍司令部,海外安全部等一起研究決定。

在大乾的兵部,海軍司令部,和陸軍司令部這三者關係是很奇怪的。

有權調動兵馬打仗的,是海軍司令部,和陸軍司令部。

但所有軍將的升遷由兵部決定,後勤供給,武器彈藥也是兵部準備。

這就很好的限制了各部兵頭的權力,總兵想提拔屬下,必須要得到兵部的認定,而且在大乾,你山東總兵提拔的人,必然要調往江蘇總兵處。

你江蘇總兵想提拔的人,可能會調到福建總兵處。

從而確保在每任總兵麾下,都不是他自己提拔的心腹親信。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後面也沒有的創舉。

歷史各朝,軍方主官提拔的人都還會在自己麾下效力。

後世除非到軍一級,大部分都是在本區自己部下。

而丁毅這邊,每個省有幾個總兵,隊長以上就往其他總兵處調,千總以上就要出省。

按後世來說,提拔排長就要調到其他軍級單位,提拔團長就要跨軍區交流。

經過各部的研究,他們提議動用廣西和雲南的兵馬打暹羅和東籲王國,少量用安南的兵馬。

合計廣西和雲南馬步五萬,安南一萬海軍,加輔兵兩萬,共八萬人,號稱二十萬。

各部的理由是,安南那邊剛打完新馬,需要休整,且當地還有反抗的力量,需要平定。

暹羅南部可以由海軍攻擊,東面由廣西和雲南的馬步軍進入。

不幾日,其們各部也有方案送過來。

仁德五年準備運民兩萬過去,主要由雲南土司人口,加貴州土司人口。

仁德六年運移漢人,移民三萬,從湖南和福廣三地移。

最後經過估算,大概要動員十萬兵馬(連輔兵在內),耗軍費五百萬以上。

當然,現在大乾有錢,軍費算不了什麼。

丁毅看過後,覺的沒什麼問題,交內閣討論後透過。

這時他道:“還是老規矩,每攻佔一城,把所有官員和富人全部遷走(財富全部拿走就不說了,大夥心知肚明)”

“組織當地百姓修路,幹活,別讓他們閒下來,人一旦閒下來,就會想其他的事情。”

“有敢反抗的,格殺勿論,前期只有兇狠的手段,才能鎮住他們。”

丁毅吩咐了幾句,有人提問:“統兵大將為誰?”

此次出戰馬步海三軍十萬,總兵是不夠了,必須得總兵官級別。

兵部尚書道,就近原則吧。

就近的話,就是西南總兵官何良武。

何良武駐守過日本,是很穩的一個將領,就算打不贏,也不容易輸,何況丁毅根本不相信會輸。

最後一致透過,西南總兵何良武為統兵大將。

另調楚雄總兵朱雄、昆明總兵艾能奇、大理總兵吳朝忠麾下各一萬精兵。

南寧總兵何大平手下一萬精兵,加何良武本部一萬,共五萬步騎,另徵雲南兩萬輔兵跟隨。

方案即定,朝廷的旨意開始往涉及到的各省發去。

準備移民的準備移民,準備糧草的準備糧草,準備兵馬的準備兵馬,各司其職,大乾的國家機器,有序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