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債王到資本王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價下的艱難抉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價下的艱難抉擇

今日開盤價與往日有所不同,三隻股票出現了分化。

英倫通訊依舊是大幅高開,開盤價182.77元,比昨日收盤價170.66元高開12.11元,漲幅百分之七點零九。

英倫公用也是高開,但是幅度非常有點,開盤價167.56元。

這個開盤價僅比昨日收盤價166.32元上漲1.24元,與往日大相徑庭。

至於英倫置業的開盤價也不是很高,開在162.61元,比昨日上漲1.80元。

那些持有英倫通訊的投資者,心裡當然高興,又上漲了十多元,手裡的財富繼續升值。

至於那些持有英倫公用、英倫置業的投資者,顯然有點小小失望。

都是英倫系股票,為毛我手裡的股票漲幅那麼小?

其實這與沈度持有籌碼不一樣所致。

昨日沈度所持英倫通訊籌碼已經清空,今日開盤失去了最大的空方,大幅高開也是必然。

另外兩隻股票就不一樣了。

今日大機率屬於最後舉牌,除非約翰遜繼續作死。

對於沈度而言,行情到了收尾階段,儘早清空剩下的那點籌碼是最明智的選擇。

所以,哪怕是開盤階段,章文翰也不會放棄出貨。

正是章文翰大筆賣出股票,才壓制了英倫公用和英倫通訊兩隻股票的開盤價。

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

英倫通訊賣壓比較輕,按照往日的規律,股價原本應該急速上衝。

但是,其他兩隻股票的開盤價影響了投資者的心境。

在股票市場中,同一板塊都具有牽制性,英倫通訊不可能拉開距離太多。

除非盤中有大資金操控。

沈度都已經完成了套現,他怎麼可能操控股價呀?

所以,英倫通訊只是維持小幅度上漲,比橫盤強那麼一點點而已。

反觀英倫公用、英倫置業兩隻股票就不一樣了,上漲態勢明顯。

也就是說,英倫通訊具備往上牽引的作用。

也是,英倫通訊大幅高開,英倫公用、英倫置業就有了上漲空間,至少也要往上靠一靠吧。

但是,這種牽引力畢竟有限。

畢竟連最低價股英倫置業都已經是160元之上的價位,股價越是上漲,追漲盤越少。

也可以說,市場大多數持股者保持觀望態勢,盤中賣壓比較輕。

否則股價就不是上漲,而是往下走了。

道理很簡單,沈度出清了籌碼,市場投資者並不清楚。

收購戰走到今天,畢竟雙方還在搏殺,無論是英倫公用還是英倫通訊,亨通地產財團僅比英倫投資控股多那麼百分之一股份。

今日這種局面,相比昨日差了點,但是,想象力還是存在的。

難道說就沒有投資者清倉離場嗎?

當然有,而且天天都會有清倉離場的投資者。

資本市場千姿百態,不可能一個步調,整齊劃一。

什麼時候整齊劃一,一個步調呢?

如果今日有大利空消息,你看看還有沒有人膽敢入場買入,全都清一色的拋售股票。

半小時之後,英倫公用終於衝上170元大關。

可惜沒有在這個價位上站穩,又回到170下方維持橫盤走勢。

而英倫置業則站穩165元之後,也跟隨英倫公用進入橫盤走勢。

橫盤走勢的盤面語言,表明多空雙方達成平衡狀態。

也可以解讀為大多數投資者持觀望態度。

股價不在繼續上衝,也同樣抑制了投資者入場買入的積極性,量能開始萎縮。

一小時剛剛過去,章文翰大舒一口氣,坐直了身體。

“老闆,幸不辱使命,所有的籌碼已經清空,此次行動大獲全勝。”

畢竟只剩下一點尾巴,章文翰趁著開盤時多方力量稍微大一些,快速清理剩餘籌碼。

其實這也是造成橫盤走勢的主要原因,雖然籌碼不多,畢竟壓制了股價繼續走高。

之所以花費一個多小時時間,章文翰也要根據買盤多寡而有節制地拋售股票。

橫盤可以,但不能下跌。

一旦造成股價下跌走勢,必定打擊多方人氣,更不利於出貨。

作為盤面的操控者,章文翰很清晰地感覺出今日多方量能與上一個交易日相比差多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除了股價越走越高之外,最重要的是消息面變化。

昨日收購與反收購雙方持股數量相同,這種均衡最具有想象空間。

但是,今日亨通地產財團佔據優勢,多了那麼百分之一的份額。

現在留給投資者的想象力,只剩下約翰遜家族會不會花巨資反擊。如果反擊,行情還會持續,如果約翰遜不反擊,收購戰已經畫上句號。

誰都清楚高價位意味著什麼。

約翰遜家族想要超越亨通地產財團,就必須增持百分之二股份。

這還不是一隻股票,約翰遜家族要在英倫公用和英倫通訊兩隻股票上同時增持百分之二股份。

別小看百分之二股份,又是百億資金,約翰遜家族能不能拿出來,投資者心裡沒有底。

所以,今日持觀望態度的投資者多了起來。

沈度這傢伙很壞,今日舉牌的兩隻股票僅比英倫投資控股多百分之一份額。

你說約翰遜該如何選擇?

如果繼續增持,如此高價位實在耗不起。

不增持吧,就差那麼一點點,讓人心裡很不舍。

不錯,沈度就是想折騰對手。

如果約翰遜家族敢玩,沈度就會陪他們玩下去。

幾十億資金放在沈度眼裡不算什麼,可是放在約翰遜一邊可就要命了,債務越來越多,背不動了。

嘿嘿,別告訴我債多不壓人。

因為舉牌而消耗籌碼,對沈度一方來說,這是必要的代價,只不過多掙一點錢和少賺一點錢的問題。

沈度也留了一點後手,雪度投資公司還有那麼點股票。

約翰遜若繼續增持股票,盤面上會有反應,若不增持的話,章文翰也會及時清理掉。

既然雙方都已經亮出了牌,靜態看,亨通地產財團已經控制了英倫公用、英倫通訊,進而也掌控了英倫置業。

那麼,約翰遜又該如何應對呢?

至少到現在為止,約翰遜還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昨日一切還在掌握之中,至少英倫通訊還是安全的,也就保證了英倫置業還在英倫投資控股控制之下。

為了安全起見,約翰遜還增持了百分之二的英倫置業股份。

站在約翰遜角度看,約翰遜家族這邊都這樣困難,他覺不相信亨通地產財團能在如此高價位下繼續舉牌。

這就是約翰遜的悲哀,他根本不瞭解沈度,錯估了對手。

反觀沈度,既然已經賺大錢了,更要將英倫置業、英倫通訊和英倫公用三家公司拿到手。

因為他更不缺錢了,也絕不可能半途而廢。

籌碼都是提前準備好了的,更何況他還有少量股票沒有出清,為了製造利好訊息也要繼續舉牌。

約翰遜沒想到的是,如此高價位雪度投資公司一次性舉牌百分之三股份,超越了百分之一份額,打了約翰遜一個措手不及。

從盤前開始,約翰遜一直在與家族商討對策,是不是繼續頑抗到底。

問題在於,到了這步田地,除了往外掏錢之外,約翰遜家族似乎再也沒有任何解決辦法。

所以,約翰遜家族那邊亂了套。

這事兒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事情,需要一番爭論。

大機率講,燒錢的行動真的很難持續下去。

南港這邊開市,英倫島大概是夜晚,一段時間以來,約翰遜家族主要成員幾乎沒有睡一個好覺,被沈度折騰的好慘。

不能好好休息還不算什麼,關鍵是約翰遜家族遇到了大麻煩。

在初期,這件事情還沒有引起約翰遜家族多大關注。

至少他們認為華商財團才是大麻煩。

但是,隨著事態一步步發展,約翰遜家族越陷越深,陷入泥潭拔不出腿來了。

單論融資規模,已經相當大了,如果保住英倫系一切都還好說。

問題是形勢的發展越來越不妙,這種強撐似乎沒有盡頭。

今天的消息面一亮相,約翰遜家族一片哀鴻。

英倫公用、英倫通訊以及英倫置業三家公司都丟了,儘管亨通地產財團超越數量不大,在英倫通訊、英倫公用這兩家公司上僅多了百分之一份額。

但是,就這百分之一份額,約翰遜家族也難以扭轉。

家族告誡約翰遜不要盲動,此事還需商議一下。

這件事情已經不再僅限於英倫公用三家公司的問題,約翰遜家族與華商財團至今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所以,華商財團一邊還是一個變數。

最要命的事情是,怕就怕一旦弄不好,整個英倫系連同英倫投資控股也要保不住。

現在亨通地產財團差不多已經拿下這三家公司,難道華商財團看不到嗎?

雖然匯銀控股掐住了李半城的球球。

但是,南港不僅僅只有匯銀控股一家銀行,如果撇開匯銀控股,華商財團從另一個渠道解決了資金問題,英倫投資控股真是唾手可得。

所以,約翰遜家族害怕了,他們要好好權衡利弊。

華商財團被人陰了,心裡惱怒也是必然。

說不好聽的話,這一次收購行動虧大了。

在這之前,無論是李半城亦或是其他幾個,與匯銀控股的關係還算不錯,合作相當愉快。

李半城旗下的和黃,不也是靠匯銀控股沈弼相助拿到手的嘛。

問題是到了今天這種狀態,英國佬已經不從經濟上看問題,看的是政治正確。

原來的四大洋行,和黃被李半城拿走了。

今天英倫系遭遇到滑鐵盧,在南港地面上只剩下匯銀控股和臺古集團,華商勢力的崛起,已經威脅到英佬在南港的地位。

站在匯銀控股的角度,幫助約翰遜家族站住腳,約等於幫助自己。

形勢逼人,英國佬顧不上太多,華商財團這個虧吃定了。

同樣是收購行動,為何華商財團弄成今天這把模樣,而亨通地產財團則大獲全勝?

儘管華商財團六家公司,實力很強大。

但是,華商財團是以實業為主,合計起來市值不小,卻大多是賬面上的數字。

真正握在手裡的錢並不是很多。

經營實業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否則企業轉不動。

任何一個富豪,手裡都不會有大把的現金,難道要把錢放在銀行裡面吃利息嗎?

有實業就可以抵押,從銀行獲得必要的資金。

沈度與華商財團完全兩個樣子。

亨通地產財團成員,除了亨通地產公司屬於實業,深度投資公司、雪度投資公司雖然成立不久,卻都是以投資為主。

說到底是玩錢的,手裡幾乎沒有實業。

沈度也不過是有了點錢才開始發展實業,而且還是剛剛起步。

所以,他手裡全都是現金資產。

另一個區別在於,沈度收購英倫系,說到底也不過是製造題材而已。

真正目的還是玩錢。

收購英倫系三家公司只不過摟草打兔子,屬於順手的事情。

而華商財團屬於純粹收購,壓根就沒有想到套利這回事兒。

性質不同,華商財團若想套利,從銀行貸款其實更危險。

謹慎的李半城不可能幹這種事情。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個時期的李半城還沒有到巔峰時期,實力差了點。

最大的區別還在於,沈度從年前就開始佈局,趁著英倫系四家公司公佈年報,股價因業績暴雷而狂跌,在最低價區間完成建倉行動。

沈度這個成本極低,甚至幾次盤中套利,已經覆蓋了他所介入成本。

華商財團則是臨時起意,在英倫投資控股創出了新低之後,感覺收購過來很划算。

不錯,華商財團介入的價位並不是很高。

但是,架不住有人從中搗亂,攪混了水。

皇甫賢達、上官武再加上約翰遜,三大勢力明爭暗鬥,華商財團想在低價位建倉,其實已經無望。

巧妙之處就在於,華商財團自認為盤中大資金是約翰遜實施反收購。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合理。

華商財團建倉英倫投資控股,約翰遜又不是傻子,總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吧?

站在華商財團的角度,約翰遜懷疑對手動機不純,出手反制非常正常。

所以李半城們一本正經地與盤中對手周旋,股價節節攀升,也得到了合理解釋。

如此看來,華商財團的失敗,不僅有匯銀控股插手的原因,還有沈度暗中搗亂有著莫大關係。

沈度搗亂,其實也很正常。

在英倫投資控股這件事情上,沈度與華商財團本來就是競爭者。

從一開始沈度的計劃就是針對英倫投資控股。

華商財團看到了英倫系的命門所在,沈度當然也能看清楚。

如果沒有華商財團從中插手,沈度收購英倫系四家上市公司,要簡單的多。

而現在的結果,沈度只能拿下三家公司,英倫投資控股這家公司是不要想了。

所謂你壞我的事情,我也壞你的事情,咱倆誰也不說誰,相互扯平了。

但是,真的扯平了嗎?

實際上,沈度利用了華商財團收購英倫投資控股這個大好時機,實施一場大規模套利。

不說皇甫洛雪等其他人,光是沈度自己就在英倫投資控股上套利千億。

千億啊,這是多大一筆財富!

如果李半城他們知曉這樣的結果,估計要吐血三升。

別忘了華商財團可是在匯銀控股那邊有相當一筆數量的貸款,收購行動失敗,這筆買賣老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