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8章 書畫大家董其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8章 書畫大家董其昌

李白使用大招青蓮劍歌,唱著管道升的《我儂詞》,擊退趙孟之後,繼續施展火焰旋風擊,將主要精力放在董其昌的身上。

這次,他將那一絲從李隆基身上竊取的真龍烈焰,融入自身孕育出來的本命真火中,再藉助火焰旋風擊施展出來,威力倍增。

董其昌將自己在書畫方面的造詣,融入戰鬥技能中,沉著應戰,一時間倒也能跟李白鬥個旗鼓相當。

根據華夏歷史的記載,趙孟和董其昌都是書畫界的泰斗人物,對華夏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趙孟為元代人,董其昌為明代人,兩人的諡號都為“文敏”。

在繪畫方面,趙孟擅長的型別很多,可謂是全才。比如,山水、花鳥、人物等各個領域,無一不擅長精通。

在書法方面,他對楷書、行書、草書、小篆等都很擅長,筆法工整圓潤,被稱為“趙體”。

雖然趙孟一生坎坷不順,但他留下的書畫作品,有極高的研習價值。

董其昌也是書畫界的全才,在前人書法和繪畫的基礎上,另闢蹊徑,自成一派,其作品更添幾分秀氣飄逸之美。

後人也常常將趙孟與董其昌這兩位大師對比,有人說,董其昌內心是服趙孟的。

後來,董其昌也寫了《千字文》,寫完後,自己便和趙孟所寫的《千字文》進行對比。他認為,趙孟勤學苦練,自然比自己熟練,但是自己寫得秀美、飄逸,字形好看。

董其昌和趙孟在書畫方面各有千秋,他們的作品留存於世,深得後人的喜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除此之外,這兩位書畫界的大人物,也開闢了書畫技巧,為華夏藝術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董其昌,生於嘉靖三十四年,卒於崇禎九年,享年八十二歲。

在繪畫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萬鍾”的美稱;在書法方面,集各家之長於一身,使自身的書法有超越前人之勢,在華夏的書法歷史長河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董其昌家境貧寒,一心想從政,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於是,他一面苦讀,一面臨摹各大書法家的作品。

其中,《臨聖教序》便是他臨摹的作品之一。他在褚遂良和王羲之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自己的書法技巧,使得《臨聖教序》多添了幾分飄逸秀美之氣。

除此之外,董其昌運用擅長的繪畫技巧,精心設計美觀的字形樣式,看起來卷面整潔有序,蒼勁有力,並且呈現出淡然飄逸之美。

董其昌在而立之年後,進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順,在朝廷裡幾進幾齣。於是,他更是收集唐宋元等書法大家的作品,進行專研學習,讓自己在書法方面的技藝逐日提升。

後來,因為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他乾脆辭官回鄉,努力提高自己的書畫技藝。

期間,他專心研究學習前人的書畫經驗,並自發組織坊間的書畫愛好者,和當地的文人墨客、書法愛好者一起,研討書法的博大精深。

他還大量臨摹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大家的名作,從中獲得創作靈感,開創自己的書法之美。有了日積月累的臨摹創作經驗,他的書法技藝日漸精湛。

而《臨聖教序》,歷經褚遂良和王羲之兩位大師的版本之後,董其昌書寫的這一版本,也深得後人的喜愛。

譬如,康熙皇帝曾經大讚董其昌的《臨聖教序》有本色之美。

在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特別推崇董其昌的書法,閒暇之餘進行大量的描摹。

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論,成為文人畫的創作指導核心,對後世的書畫發展影響頗深。

在書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金沙帖》等,流傳於世;他所繪的《晝錦堂圖》、《疏林遠岫圖》等,仍被珍藏於各博物館。

董其昌去世後,後人常去董其昌墓、董其昌故居,瞻仰這位書畫大師。

………………

董其昌以書畫聞名於世,是一個以藝術成就卓立於華夏文化史上的巔峰人物。

然而有人說,畫筆如椽的董其昌,始終未能畫好他自己。

惟妙惟肖,絕非高層次的畫家所追求的目標;栩栩傳神,才是藝術家為之奮鬥的最高要求。

人都有兩面,如果只畫其光鮮的一面,而迴避其陰暗的一面,那只不過是月份牌的美人像;如果只畫其陰暗的一面,而抹煞其光鮮的一面,那就只能說是漫畫。

有人認為,當下知道董其昌字畫者很多,知道此人其實挺糟糕者很少。有史以來,華夏文人最兩面性者,莫過於他。

明代後期,萬曆、泰昌、天啟、崇禎諸朝,始終貫穿著閹宦及其附庸官僚控制朝政,與東林黨人反控制的激烈鬥爭,有時甚至是相當血腥的廝殺。

而且,自視為清流的東林黨人,不僅與閹宦勢不兩立,甚至與非清流的文人也是形同水火。

一方面,董其昌得維持道德文章的面孔,得保證藝術巔峰的地位,得擁有學問人品的清譽,得受到知識階層的認可。

而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察言觀色,窺測方向,投其所好,隨風轉舵,不得不為變色龍,為應聲蟲,為馬屁精,為山孫子。

在這種大環境下,董其昌遊轉於勾心鬥角的局面中,竟然如魚得水,自由自在。

他混跡於爾虞我詐的環境裡,迴旋從容,立不敗之地,與那些唱紅臉的、黑臉的,甚至花臉的各式各樣的人物,交往,交際,交流,交好……

常在河邊站,竟能不溼鞋,一團和氣,一路春風,能不叫人既羨而妒麼?

當他風頭最勁時,談禪解文,讀碑作畫,花前題字,月下吟詩,可以形容為京師第一忙人。那時,要是有報紙,有電視,他絕對是頭版頭條的新聞人物。

他既是鐵桿東林黨人王元翰、創黨前輩趙南星的座上客,經常請益,差點把門檻踩破。

他又是東林人士所看不上眼的李贄、公安三袁、陶望齡、陳繼儒等人的老朋友,來往密切,吃喝玩樂,高談闊論。

他既是首席閣臣周延儒的知音,得其庇護,又是大學士葉向高的知己,受到垂青,能夠不分蘭蕕,走動兩府,正邪通吃,皆表忠心。

他不但出力支援為人所鄙視的阮大鋮,為其奔赴說項,甚至對內廷有實力、有頭臉的宦官,也斷不了聯絡巴結,趨迎邀好……

總而言之,其騎牆左右之得心應手,其人前人後之兩面三刀,其八面玲瓏之奔走討好,及其書畫墨寶的凌厲攻勢,可謂無堅不摧,無攻不克,無求不應,無往而不利。

尤其他身段靈活,進止得當,有可為時京師活動,無可為時作畫賣錢,有險情時回鄉避風,有壓力時逃遁江湖……官越做越大,錢越撈越多,這都是他為其同時代人所詬病的地方。

所以,才會有人說,到了萬曆四十四年三月,年屆花甲的董其昌,終於藏掖不住。他那兩面性之陰暗骯髒一面,全面顯露,遂鬧出“民抄董宦”這件驚動東南半壁的特大醜聞來。

如今,董其昌已在王者大陸重生,只是個看上去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跟吳道子、顧愷之和趙孟是隊友,實力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