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9章 三人成虎,文人相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9章 三人成虎,文人相輕

在王者大陸重生的董其昌,有一種非常厲害的天賦,那就是複製能力。

凡是他見過的戰鬥技能,他都可以隨手施展出來,雖然運勁訣竅未必完全一樣,但看上去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現在,他用的戰鬥技能,就跟李白的火焰旋風擊差不多,並且將書畫造詣融入其中,似乎威力更大。

當然,在董其昌複製李白的火焰旋風擊之時,李白也在用神識天賦竊取董其昌的書畫造詣,對這個歷史人物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當年的那個“民抄董宦”事件,對董其昌的影響非常大。

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萬曆四十三年(1615)八月,賦閒在家的董其昌,因為強搶民女綠英,納為小妾,再度引起松江民眾公憤。

訊息傳開後,說書界便出現了以此事為藍本的《黑白傳》,並廣為流傳。《黑白傳》第一回,即“白公子夜打陸家莊,黑秀才大鬧龍門裡”。

民眾這種嘲諷譏笑,矛頭顯然直指號思白,且面黑的董其昌。

董其昌因此惱羞成怒。

萬曆四十四年(1616)三月,董其昌從說書人錢二口中,得知《黑白傳》出自松江生員範昶之手,於是命家奴將範昶掠至董宅,並私設公堂,親自審問。

範昶不承認,董其昌便派人對範昶百般凌辱,還強迫其到城隍廟裡向神靈起誓。範昶遭此奇恥大辱,回家後不滿十天,便含恨暴死。

範昶死後,其母馮氏帶著兒媳龔氏及三名女僕,穿著孝服,哭鬧著前去董宅討個說法。

董其昌知道後,先指使家奴砸毀她們乘坐的轎子,後將她們帶入家中閉門毒打。接著,董其昌命人開啟大門,讓圍觀百姓觀賞她們慘遭凌辱後的情形。

董其昌的暴行,使松江百姓義憤填膺。一夜之間,大街小巷佈滿了控訴董其昌“獸宦”、“梟孽”的揭貼文告。當地婦女、兒童間,流傳著“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

徽州、湖廣、川陝、山西等地的客商,也加入到揭發批判董其昌的行列中來,甚至連妓院和遊船上也有這類報紙傳閱,罵他卑鄙下流。

董其昌的惡行,簡直到了“怨聲載道,窮天罄地”的地步。

接受訴狀的官員,既礙於董其昌的聲名和權勢,又害怕眾怒難犯,只好下令拘捕董其昌家奴陳明。不過,官府這種丟卒保車、避重就輕的作為,並不能平息民憤。

於是,情緒激憤的民眾上房揭瓦,將董其昌家中的珍奇玩貨、金玉珠寶席捲一空,隨後將董家數百間園亭臺榭和密室幽房,盡付之一炬。

這就是大快人心的“民抄董宦”事件,出自野史。

當時,董其昌被嚇,避難於蘇州、鎮江、丹陽、吳興等地,一時如喪家之犬。

而另外一個版本,出自正史,說這是亂民焚燬董其昌宅第的行為。

據說,在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華亭(今上海市松江)董其昌的兒子及僕人,毆辱前往董家無理鬧事的生員範啟宋家婦女。

這裡要特別注意幾點:是董其昌的兒子及僕人動手,而對方是無理鬧事。

後來,由於董其昌的仇家煽風點火,松江、上海、青浦等地的一些中下層知識分子和亂民,焚燬董其昌和陳明的房屋,張貼揭紙。

而且,還在兒童婦女中,造謠傳唱“若要柴米強(吳語價廉之意),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最後,董其昌只得逃往歸安,避難數月。

憤怒的群眾,還砸碎董其昌書寫的匾額以洩恨,是為“民抄董宦”。

圍繞這個事件,是“民抄”還是“士抄”的爭論,歷來懸而未決,大多數學者傾向於董其昌是為名所累。

後來,官府捉拿了少數參與此事的暴徒,進行定罪,而董其昌也主張“寬求於民”。

董其昌認為,整個事件的發生,是背後有士人唆使,慫恿當地秀才們造謠中傷,醜化自己的名聲,並鼓動、組織無知小民,抄搶自家宅府。

於是,圍繞“民抄”還是“士抄”的爭論懸而未決,又拖了大半年時間。

最後的審定結果,是在蘇州、常州、鎮江三府會審下作出的。

除將直接參加燒搶董家的一干流氓定為死罪論斬外,松江府華亭縣儒學生員,有五人受到杖懲並革去功名,另有五人受杖懲並降級,三人單受杖懲。

而董其昌的家人陳明,儘管被亂民“先燒陳明房屋”,官府仍然對其“隨行拘責監候”。

而今人卻往往抓住官府對董其昌“奴輩不法,董宦未知也”的處理結果不放,一味無端又沒有根據的認為,是官府庇護了董家。

於是,他們非要刻意將董其昌作為一個橫行鄉裡的大惡霸來樹立而後快。

再者,回到當時的社會階層來定位,董其昌已經屬於社會上層,是屬於得到皇帝保護的“刑不上大夫”的階層。

因此,根據當時社會的特殊性質,董其昌的地位和榮譽,理所當然能換來一些相應的地位,比如妻妾田宅奴僕的數量、範圍,要比平民多,不用繳一些農民要繳的稅。

這樣的特權情況,在華夏已經上演了兩千餘年,而變成一個事實上的“真理”,在當時也是完全合法的,這些老百姓也都是知道的。

但是,他們為何偏偏就獨不容董其昌,甚至非要牽強到說他“膏腴萬頃,輸稅不過三分”的地步呢?

最終的答案,應當是否定的。

清朝初年那些修撰《明史》的學者,根據當時所流傳的史實原委,一眼就看出其中的貓膩,並對真相進行了還原:“督湖廣學政,不徇請囑,為勢家所怨,嗾生儒數百人鼓譟,毀其公署。”

這裡就說明了,董其昌是為另一個特權家族所怨恨,於是這個特權家族唆使一些處於底層而且不得志的知識分子,到董其昌的門前煽動鼓譟,借事尋釁。

最後,特權家族的爪牙和被煽動的老百姓,就夥同燒燬了董其昌的的屋宅。

本身寫本就是未經證實的傳說,自來就有人懷疑“民抄董宦”的真實性,說董其昌是為名所累。歷時近百年,明清兩個朝代的調查結論,相互印證,是一致的。

或許有人會懷疑,修撰《明史》的人,可能因為董其昌的名氣太大,所以儘量為董其昌說好話。

那麼,我們且看修《明史》的經過就知道了。

清朝修史之起,距董其昌所處時代不過幾十年,耆老見證者倘在,取證核實起來非常容易。

而修《明史》的兩大貢獻人萬斯同和王鴻緒,都是治史良才,秉承黃宗羲的衣缽,注重歷史事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康熙、乾隆時期,政治氛圍特別緊張,文字獄搞得很殘酷,這時候的專家們不會因為一個前朝的董其昌去冒政治風險。

況且,董其昌在清朝文字獄時期,也恰好是滿清打擊的物件,他關於“奴酋好殺,遼之怨恨上通於天”的言論,令歷代清帝大為光火。

種種跡象表明,清朝為董其昌粉飾作美的可能性不存在,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改朝換代後的官修《明史》,對董其昌的評價是公允的。

或者,關於“民抄董宦事實”的記載,至少比今人的臆斷更有條件接近於史實。

三人成虎,要毀掉一個人其實很容易,只需刻意撒播未經證實的流言就可以了。

不造謠,不傳謠,尊重歷史事實,不刻意歪曲歷史,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真的非常重要。

當然,不管真相是什麼,如今出現在王者大陸的董其昌,只是一個年輕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