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7章 外科聖手華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7章 外科聖手華佗

李白將“本草藥王”李時珍的技能和相關資訊竊取到手之後,不再跟他糾纏,而是踏著閃現疾風步,瞬間出現在“外科聖手”華佗的跟前。

在王者大陸重生的華佗,用兩把銀光閃閃的手術刀,既可以當作匕首使用,又可以當作飛刀使用。

他的身法飄忽如鬼魅,來無影去無蹤,走的是刺客路線,攻擊速度和移動速度都超快。

李白用金光罩護體,左手施展寒冰吸星掌,右手施展火焰旋風擊,既與華佗保持一定的距離,又不讓對方離開自己的攻擊範圍,趁機用神識天賦竊取對方的技能和相關資訊。

根據華夏歷史的記載,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字元化,一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少年時他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

又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名為“五禽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後因不服曹操徵召被殺,所著醫書《青囊書》已佚。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神醫華佗共有兩次出場。

當關雲長在襄陽之戰,為魏軍毒箭所傷時,華佗不請自來,在觀察了關羽的傷口後,他說:毒已至骨,需用刀刮骨。

關羽回答:任汝醫治。

於是,華佗開始在血流盈盆中挖肉刮骨,悉悉有聲,旁邊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掩面失色;而關羽卻是神態自若,雖然汗流如注,卻依然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談笑奕棋至華佗手術完畢。

華佗也果真是手到病除。

為此,關羽很高興地送給了華佗百兩黃金的“大紅包”,華佗卻堅決不收,於是留下了“華佗手術不收禮”的千古美談。

如果說上一次出場,頗有幾分“浪漫”,那麼華佗的另一次出場,卻顯得有幾分“悲壯”,因為這次他丟了自己的性命。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死華佗呢?

《三國演義》對此的解釋,可謂深入人心。在該書的第七十八回中,羅貫中詳細描寫了曹操殺華佗的經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據說,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後便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

後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星夜將華佗請來,為他看病。

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藥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按: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以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藉機殺他,為關羽報仇,於是命令左右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神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

有人說,華佗原本是“士人”,入仕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標,從醫僅是“業餘愛好”。

在華夏古代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學而優則仕”,是眾多讀書人的信條。

華佗所生活的東漢時期,社會上讀書做官的熱潮已經達到頂點,公卿大多數是熟悉經術者。

漢順帝時,太學生多達三萬人,學儒讀經成為社會風尚,而醫藥技術雖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卻為士大夫所輕視,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名醫棄醫從政的例子很多。

這種社會風尚,不能不對華佗有所影響。

據《三國志》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帶遊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有學者認為,入仕做官是華佗的人生目標,從醫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但是,該書還記載,沛國相陳薦舉華佗為孝廉,太尉黃琬徵辟他做官,他都不去。

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華佗才氣大,頗為自負,認為陳、黃琬薦舉的官職都不大,不肯為之。二是當時他已經迷戀上醫學,不願為此小官而拋棄所喜好的醫學。

有人說,走上從醫道路後,華佗深以為恥,經常後悔,時刻等待入仕為官的機遇。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該書的《方技傳》中寫道,“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一語道破了華佗走上從醫道路以後的心態。

在行醫的過程中,華佗深深感到醫生地位的低下。他的醫術是高明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請他看病的高官權貴,也越來越多。

在跟這些高官權貴的接觸過程中,華佗的失落感更加強烈,性格也變得乖戾了,難以與人相處。因此,范曄在《後漢書》中毫不客氣的說他“為人性惡,難得意”。

在後悔和自責的同時,他在等待入仕為官的機遇再度降臨。

曹操請華佗為他治療“頭風”頑症,華佗用針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國志》對此的記載是,“佗針鬲,隨手而差。”

後來,隨著政務和軍務的日益繁忙,曹操的“頭風”病加重了,於是他想讓華佗專門為他治療“頭風”病。

華佗說:“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

意思是說,你的病在短期內很難徹底治好,即使長期治療,也只能苟延歲月。

曹操的病,果真那麼嚴重了?

據中醫界人士講,“頭風”病確實比較頑固,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想要徹底治癒,確實很困難,華佗雖為神醫,也未必有治癒的良策。

但是,如果說即使“恆事攻治”,也只能苟延歲月,死期將近,就未免危言聳聽了,很明顯有要挾的成分在內。

有學者認為,華佗正是想利用這個為曹操治病的機會,以醫術為手段,要挾曹操給他官爵。

曹操後來說,“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說,華佗能治好這病,他為我治病,想藉此抬高自己的身價。

這說明,曹操當時是明白華佗的言外之意的,但他並沒有立即滿足華佗的要求。

於是,華佗便以收到家書,想回家小住幾天為藉口,請假回家,到家後又託辭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對曹操進行再度要挾。

曹操依照漢律,以“欺騙罪”和“不從徵召罪”,判處華佗死刑,華佗服罪伏誅。

據《三國志》記載,華佗回家後,曹操曾經多次寫信催他回來,還曾命令郡縣官員將華佗遣送回來,但是華佗還是不肯回來。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檢視,如果華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賜給四十斛小豆,並放寬期限;如果華佗說謊,就拘捕押送他回來。

於是華佗就被交付許縣監獄,審訊後本人認罪。

荀替華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將華佗處死了。

那麼,曹操殺華佗,是不是一時意氣用事呢?判處華佗死刑,有法律依據麼?

曹操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在歷史上以“動以王法從事”著稱。無論是理政,還是治軍,乃至齊家、誡子,曹操都以漢律為基本準則。

有學者認為,依照漢律的規定,華佗犯了兩宗罪:一是欺騙罪,二是不從徵召罪,主要是後者。

漢律中有“大不敬”罪,對“虧禮廢節”之犯者要處以重刑,《漢書》便載有“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的案例。

“大不敬”的具體內容比較多,其中“徵召不到,大不敬”適用於華佗所犯之罪。

不管真相如何,誰也無法抹殺華佗在醫學方面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