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戰艦狂潮最新章節列表 > 俾斯麥級戰列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納粹德國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高戰艦。同級兩艘:俾斯麥號(bismarck)、提爾皮茨號(tirpit)。

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首相和德意志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1815年-188年)命名,人稱“鐵血宰相“。

提爾皮茨號以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184年-130年)命名,人稱“德國海軍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的德國一直想擺脫\<凡爾賽和約\>的限制。早在13年,德國海軍開始對建造3.5萬噸的戰列艦進行了理論性研究,並對其武備、裝甲和航速進行了可行性論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俾斯麥級戰列艦。在納粹德國宣佈撕毀《凡爾賽和約》之後,135年與英國簽訂《英德海軍協定》。不久,德國海軍開始準備建造俾斯麥級戰列艦。英國曾要求德國將該型艦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噸,但德國以其不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籤字國為由斷然拒絕。開工日期:俾斯麥號136.7.1/提爾皮茨號136.10.30;服役日期:俾斯麥號140.8.4/提爾皮茨號141..5。俾斯麥級艦體受穿越基爾運河水深限制,適度加寬艦體減少吃水,長寬比為6.67∶1,上層建築比較緊湊,提高了艦體的穩定性。由於是德國自1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首次建造純正的戰列艦,為了降低風險,保證研製進度,儘量採用現成的技術,決定採用雙聯裝380毫米口徑艦炮(技術由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上的艦炮而來),主炮塔採用前後對稱呈背負式佈局各佈置兩座(搭載8門主炮)。其主炮理論射速很高,達到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靶存速效能相應降低。其裝甲防護與當時流行的被稱為“重點防護”裝甲防護設計有所不同,沿用“incrementalarmorscheme”的設計模式(稱為“全面防護”),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其主裝甲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佔標準排水量的41.85%。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於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強化,超越同期建造的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140年8月4日正式服役,同年月15日,駛離漢堡前往基爾灣進行首次試航,然後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廠完成最後裝配。141年5月1日,“俾斯麥”號在“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的伴隨下,駛出格丁尼亞港,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壞英國海運航線。然而,它的企圖被英國發現,並遭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隻的圍追堵截。英國海軍調遣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princeofales)攔截。戰鬥中,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還擊傷了威爾士親王號,自身也中彈負傷導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英國隨後傾力調遣皇家海軍艦隻前來圍擊。5月7日,俾斯麥號被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艦載魚雷機(劍魚)打壞船舵,無法操舵。次日趕到的英國艦隊群起圍攻,該艦的上層結構幾乎全被摧毀,但船體仍大致完好,英國巡洋艦向俾斯麥號發射了魚雷,在完全喪失戰鬥力的情況下,為避免該艦遭英軍擄獲,艦長最後下令其自沉於距法國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是俾斯麥級二號艦,加裝了兩座魚雷發射管。“提爾皮茨”號在進行隨後的裝配時,其造船廠——威廉港海軍造船廠,屢遭英國飛機空襲,空襲達104架次,投下大約670噸炸彈。儘管沒有一顆炸彈命中“提爾皮茨”號,但反覆的轟炸卻使它一直拖到141年月5日服役。提爾皮茨號建成以後自從14年一直隱藏在挪威的峽灣中,牽制了盟國大量的海軍兵力,使英國皇家海軍不敢放手在其它作戰方向用兵。英國海空軍動用重型轟炸機、袖珍潛艇、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多次發動襲擊都未能將其擊沉,直到144年11月1日被英國皇家空軍使用重型轟炸機攜帶五千五百公斤的“高腳櫃”重型炸彈炸沉。

標準排水量:俾斯麥號41700噸/提爾皮茨號4300噸;滿載排水量:設計值4400噸/最大500噸。

尺度:長51米/寬36米/型深15米/設計滿載吃水10.米/實際最大吃水10.7米。

動力:1臺高壓鍋爐,3臺蒸汽輪機,設計最大功率138000馬力,實際穩定最大功率150170馬力,實際極速最大功率16306馬力。

航速:30.8節;載油7400噸,續航力:855海里/1節,500海里/16節。

武備:8門雙聯裝380毫米/5倍徑(按英國標準是48倍口徑)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座四聯裝、1座單管0毫米高炮(提爾皮茨號為18座四聯裝、6座單管0毫米高炮)。

裝甲:主側舷裝甲30毫米;雙層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50-8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0毫米(佈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揮塔350毫米;防雷裝甲45毫米。防雷系統設計要求抵禦50公斤tnt**,實際可抵禦300公斤德國hexanite烈性**。裝甲總重17450噸(不含炮塔旋轉部分),艦體結構總重1161噸。

建造材料:艦體結構,st5造船鋼;立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高彈性勻質鋼。

艦載飛機:4架ar-16型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

艦員:17人。全體艦員編入1個分隊,每個分隊180-0人。(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