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收割韭菜從陽神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一章治國之道,何者為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一章治國之道,何者為大?

二月二,龍抬頭。

大乾五十一年的恩科考試之日,天下著小雨,細雨婆娑。

昨晚發生一切似乎沒有在玉京留下任何的痕跡。

趕考的士子們紛紛早起,往著殿試的地點貢院奔走,迎接人生的審判。

舉人一旦考上進士,便是鯉魚躍龍門。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美事在向他們招手。

大乾雖以武立國,卻極重文事,有功名的讀書人皆可免交皇糧,免除徭役,若是考了進士,更是不得了,執掌一方行政大權。

大乾九十九個州,已經有超過一半的總督來自科舉,考慮到大乾立國不過五十年,這一比例可謂相當驚人了。

也正是為此,心學的力量才會如此強大,操控著絕大部分官員的選拔。

如今科舉在即,怎能不讓眾人齊聚一堂,議論紛紛呢?

就連那些主持考試的官員們也在私底下悄悄議論。

“青州的平安,甄家的甄英才,天心學院的李知行,賈家的賈博,精誠學院的龐希文,皆是才俊,不知道誰能奪得魁首。”

“當然是那孝感動天的甄英才,他不僅文採斐然,器宇軒昂,更兼品德高尚,實乃上上之選。”

“向侍郎是在選女婿不成,那甄英才早就被孟大學士看中,只等皇榜揭曉,向侍郎怕是來不及了吧。”

禮部侍郎向弘文聽著同僚調侃,不由得鬧了一場大紅臉,惱羞成怒般斥責道。

“近十年來,科舉狀元皆為心學俊才,這一次科舉,除了他還能有誰,你們莫不是想要那青州……”

說道這裡,向弘文連忙閉嘴,差點說出了那個人的名字。

“不錯,那青州平安,精通術數,生財有道,更是一諾千金,為灰生遺書而散千萬兩白銀,古今罕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等人才,不成狀元,莫不是讓海外諸國笑我大乾不識人才。”

戶部侍郎孫興昌,在一群心學官員之中,直接擺明車架,支援青州平安。

這痴線!

考官們心中暗罵。

這孫興昌來貢院,不過是做做表面工作,以防止楊盤認為所有的主考官都是心學門人,從而偏袒一方,可誰想到他竟然這般不合群。

你只是來做表面工作的,科舉這塊地盤跟你沒關係,不要撈過界了!

其他主考官眼色一使,最擅長辯論的吏部侍郎於松年便出言批判平安。

“我看這青州平安,不過是沽名釣譽,以財貨亂世之徒。”

“昔日子貢贖人,不受金,聖人非之。”

“而今那平安驟獻鉅款,居心叵測,我等萬萬不可對此評價過高。”

所謂子貢贖人,乃是上古傳說中的一個典故,子貢贖還本國奴隸,卻不去領取國家獎勵,建立過高的道德標準,讓聖人對他進行了教育批評。

於松年用這個典故,顯然是要指責平安這等捐獻行為,把道德標準拉得太高,最終導致誰也做不到,等於廢棄了道德。

“爾等吃穿用度,國家開支,哪一樣不要銀子?”

“修身空談,於國無益。”

“若那青州平安願來戶部,於某願做門下走狗。”

那於松年果然是奸猾之徒,反正他來做考官,也是走過場,既然是走過場,那就是不要負責任,直接開噴,為平安造勢。

青州平安眼下是理學與心學鬥爭的籌碼,政治鬥爭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簡單的方法永遠就是,讓對方難受。

這王八蛋是一點體面都不講了,跟瘋狗一樣亂咬。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

其他考官恨得牙癢癢的,準備再次反駁的時候,主考官李神光總算出場了,一出場便呵斥眾人:

“科舉考試在即,國家取士大典,爾等不努力工作,卻在這裡空談?”

“若是考試出了差錯,本官唯爾等是問。”

“是,大人。”聚在一起討論的考官頓時做了鳥獸散,巡視的巡視,檢查的檢查,發卷子的發卷子,整個會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而李神光的表情也極為凝重,此次科舉不同尋常,陛下也曾警告一二,說是真空,無生兩道的餘孽準備興風作浪,還跟雲蒙帝國勾結。

當下玉京算得上危機重重,但朝廷的體面,豈能為這些妖孽。延後國家大典?

除開國家的危難,李神光所代表的心學,也是危機四伏。

宰相大人在這一次科舉過後,便會引咎辭職,而自己將要扛起心學的重任對抗四處撲來的理學大儒。

青州平安將會成為一個標誌,成為理學反攻倒算的標誌。

允許他高中榜眼,探花,但絕不能給他狀元。

就像當年洪玄機一樣。

否則理學受到鼓舞,心學苦心建立的秩序,就要面臨崩塌,到時候樹倒猢猻散,心學還能維持嗎?

“甄英才,不要辜負老夫的期望。”李神光緊握著尚方寶劍,凝視著考場的上空,他彷彿看到了一條黑龍升騰而起,那是青州平安的位置,另外還有一條白龍凌雲直上,那是甄英才的位置。

此次科舉考試的題目很簡單,卻暗藏玄機,李神光之所以事先交給孟知良給了甄英才洩題,便是怕他思路有誤,誤入歧途。

考試題目只有八個字——

“治國之道,何者為大?”

這題有點意思啊。

平安看到題目就忍不住想笑,好像看到了一個狡猾的考官,在背後暗藏殺機。

按照大乾學術界目前最公認,也是認可度最高的說法,治國之道在於名分,其總結者乃是文壇領袖謝文淵,他在自己的成名作《禮書》一文中這樣寫到

“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注1)

因為這文章對於心學士子來說是必修課,就連理學士子對這兩句話也是熟爛於胸。

看著會場的士子們個個面帶喜色,便知道這題目有多簡單了。

但你這樣撰寫文章,考試成績頂多主考官開恩,把你放進三甲。

二甲的名單上註定不會有你。

因為隨便牽一條在大乾生活的狗來做題,它都知道要回答名分。

所以這道題目本質上需要士子們思考三個問題。

問題一,是誰出了這道題?

問題二,他出這道題的目的是什麼?

問題三,他想要什麼樣的答案?

這就需要答題者對於大乾五十一年的朝廷狀況有足夠的瞭解,並預判朝廷下一個動作。

科舉的第一屬性是政治,是朝廷選拔高級官員的考試。

而一名高級官員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政治是否與朝廷(準確一點是皇帝)保持一致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即使士子們在學術方面答得天花亂墜,結果政治不過關,那就直接再見了。

真正的科舉高手,就需要透過這八個字,找到出題人真正的政治意圖,並給出他所需要的正確答案,才能拿到屬於自己的勝利果實。

平安歷經大風大浪,什麼考試沒有見過,這樣的考題推理,對他來說像極了一頓美味的大餐,讓他的大腦開始急速運轉。

“太子舉辦了治國會談,這一次的科舉考題就考了治國之道。”

“可以說這一次的考題必定是在治國會談後修改的。”

“否則為了避嫌,考題也絕不會落在治國之道上。”

“結果考題特意碰瓷了治國會談。”

“能做出這樣決策的人,在大乾只有一個。”

“出題人不是主考官李神光,而是楊盤。”

平安很快就猜到了出題的考官,心中甚至還有幾分想笑。

楊盤竟拿了科舉考試做自己的工具,來賭士子們能否猜中帝王心思,還真是有趣呢。

透過層層的黑霧,看透真相的人,才是這場遊戲的勝利者。

“如果出題人是楊盤的話,一切就變得清晰起來。”

“他故意碰撞治國會談,便是要告訴士子們,他需要一份證據,一把利劍,一把匕首。”

“用作為鬥爭的工具,捅進心學的胸膛。”

“從而幫助他在輿論上鎮壓心學,扶持理學。”

這不是學術討論,是心學與理學政治鬥爭的白熱化。

皇帝親自下場,鼓勵理學士子答題,幹死心學!

“治國之道,何者為大?”

當瞭解楊盤的心思之後,他想要的答案是如此地清晰。

甄英才,你是會站在心學的立場上,還是主動背叛呢?

平安輕笑了兩聲,對於這次科舉最大的對手,他同樣有所瞭解。

甄英才絕對是一個聰明人,無愧於天才之名。

但他不一定能夠如此清楚地猜出楊盤的心思,因為這需要對朝堂的動向有足夠的瞭解與掌握。

或許李神光看到這題目,也會鋌而走險,幫你洩題吧。

“陛下何故太急?”李神光深吸了一口氣,他從看到題目的一瞬間,就想明白了楊盤的心思,在這平平淡淡的八個字中,隱藏著帝王最可怕的心術。

天家最是無情,此話不假。

當年楊盤為了扶持心學,塑造民間文風,排斥武夫,對恩師何等尊崇,每隔幾日便會派人過來噓寒問暖,三天一小賞,五天一恩賜,把李嚴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如今心學做大,眼見著理學願意做狗,便要把心學一腳踢開,踢開也就算了,還要在科舉之上,讓那些真正的聰明人為了官位瘋狂撕咬。

難道自己能眼睜睜地看著無數惡犬為了功名利祿,向著心學撲上來嗎?

不,不能!

我沒有錯!

這都是為了聖道,如果沒有心學,讀書人還怎麼肩道義,正清風?

青州平安一定能猜出聖上的心思,一定會為理學鼓吹,攻伐心學。

我不能讓他得逞!

“恩師放心,我定會弘揚心學,治國非用心學不可。”甄英才對天發誓,倒不是他不想叛變,而是他已經跟心學深深地捆綁在了一起,不可能跳反了。

當前的心學依然強大,若是跳反以後沒有得到楊盤的重視,下場堪憂。

更何況主考官洩了考題,這是何等嚴重的事情,一旦暴露出來,自己怕也要抄家滅族。

所以一定要戰勝青州平安,不能讓他得逞。

這幾日,甄英才無時無刻不再想著,若是平安猜出了楊盤的心思,會用什麼樣的角度來攻擊心學,而自己要在文章之中預先埋好伏筆。

真正的致命一擊,就是猜透對方文章的核心,並完整地否定掉他,甄英才讀了市面上能找到所有關於平安的文章,日夜揣摩,甚至模仿起他在拍賣會上的動作表現。

“你一定會這樣寫的,青州平安。”

“以數帶理,以財論點,來攻擊心學,我會在這裡等你!”

甄英才並非甄家嫡子,乃庶子出身,狀元之位對他來說是登天之梯。

現在他離狀元只差一步之遙!

狀元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

白龍有凌霄之志,直衝雲頂,李神光面露喜色,這樣的文氣,這樣的鬥志,甄英才不愧是心學的一代才俊。

你一定要戰勝青州平安!

“原來如此,你要名利之說埋下伏筆等我,可惜你還是太年輕了。”

“楊盤要讓我攻擊心學,為他張目,我便要如他所願嗎?”

的確,從政治收益上來說,全力攻擊心學,弘揚理學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自己也將得到理學的巨大支援。

但凡事總會走向兩面的,為了獲得理學的支援,過早地與心學全面開戰,對平安是一個好選擇嗎?

當然不是了。

“這一次我偏要將相和,不管你準備了多少伏筆,都會落空。”

“理學要弘揚,心學也要繼承,只有互相促進,學術的道路才不會孤單啊。”

平安頭頂上的黑龍,竟悄然地纏上了白龍,要將那白龍拖入地下。

筆鋒提起,風雲湧動。

“這是什麼變化?”李神光呆呆地望著上空的文氣變化莫測,那黑龍竟然抓住了白龍,要強行攀登雲霄。

但下一秒,李神光已經沒有工夫再去觀望文氣了。

玉京的西區異變突起,黑煙滾滾。

真空、無生兩道為武溫侯準備的巨大火焰,終於還是被點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