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真的只是普通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2章 這事兒可不能亂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2章 這事兒可不能亂說

船起航,陳恪與道衍坐於船艙中品著茶。

陳恪問道:“大師去陽曲所謂何事?”

歷史上,洪武十五年馬皇後病逝,老朱遣了些僧人隨京外的藩王去往封地協助諸子為馬皇後超度。

現在,馬皇後被陳恪治好,也絕了道衍與朱棣認識的機會,自也少了幾分靖難的可能。

“貧僧為陽曲受災遇難的百姓做法事超度。”道衍回道。

這些事情雖不是朝廷派遣,但行此事也算是佛法修行的一種,好多僧人都會如此做的。

陳恪笑了笑,恭維著道:“大師慈悲。”

“江寧侯在京中所行的事情貧僧略有耳聞,無論醫學院還是兵仗局,都乃利國利民之大事。”

道衍就不是個專心修行之人,對這些事情自會上心。

“我這也不過是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陳恪說的是謙虛,但話裡話外彷彿都在說,快誇我誇我。

一路上,道衍的話很多,與陳恪聊了一路。

一路上,一句關於佛法的事情都沒說,多說的是一些家國天下以及一些離經叛道謀反者之事。

一路上,陳恪還在想,這廝攛掇朱棣不成了,莫不是想要攛掇他謀反吧?

臨下船的時候,陳恪帶著些許好奇,悄聲問道:“道衍倒是為何一路上多與我說一下離經叛道的謀反者之事?”

既有問題,那當然就要問啊。

陳恪開口,道衍卻丟下了一記白眼,道:“你以為何意?以為貧僧讓你去謀反?”

道衍有謀,智商高,又會察言觀色,能猜出陳恪所思索想並不奇怪,但好歹小聲些啊,雖說著船上都是他的人,但萬一洩露了風聲,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噓噓噓...”陳恪四下張望,連聲喊著。

道衍則一副鄙夷,兩手一攤,道:“有什麼不能說的,就算貧僧讓你去,你敢嗎?”

這都已經把他晾死了?

陳恪欲要反駁,道衍隨之道:“不是貧僧說,你不是坐那位置的人,即便有那個機會,你能坐的長久嗎?”

他怎就不是做那位置的人了,這也就是剛立國,大明還在民心所向之時,但凡在崇禎朝,他怎麼著都得試試的。

“你心中裝的東西太多了,同樣你捨棄不掉的東西也太多,就你這樣的,別說讓你去爭取,就是擺在那裡,你也做不好。”

道衍一番話戳穿了陳恪,也讓他無話可說。

仔細想想,他確實不適合做那個位置,都說皇帝是孤家寡人,就衝著這一點,他寧願不做。

陳恪抬頭看向道衍,笑而不語。

道衍笑了笑,回道:“別看貧僧,貧僧也做不來那事,貧僧最上乘的本事也就是給人做個幕僚而已。”

能做個好幕僚,那也是本事。

也就道衍這種非一般人敢有這個魄力與陳恪商討誰適合皇帝。

道衍既與陳恪討論這些便說明他的鴻鵠之志一直就沒停息過。

這也就是朱棣少了幾分做皇帝的希望,他這才一直在徘徊著,但凡朱棣還有做皇帝的希望,他馬上就得飛奔過去。

***

十幾日之後,水路轉乘陸路後,終於到達陽曲縣。

還未到陽曲的時候,道衍已與陳恪分別,只說返程的時候讓陳恪記得喊他。

之所以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不再與陳恪一塊,其原因還是不想與那些官員打交道。

這些官員陽奉陰違,虛與委蛇者居多,若是可以的話,陳恪呃呃也不願與這些人多做交流的。

陽曲知縣,太原知府,山西布政使聽說陳恪要來的訊息已連續等了幾日了。

因陽曲是太原的附郭之縣,知府衙門,布政使衙門,以及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衙門都在陽曲。

陽曲知縣夾在這些大佬中,自是沒有什麼話語權。

雖說陳恪帶來的這些糧食主要是給陽曲,但接手的還得是布政使衙門。

“糧食一萬,寶鈔兩萬,我已送到,如何調派就由你們自己來了,但要記住一點兒,必須要把每一個銅板,每一粒糧食都用在災民的身上。”陳恪出言道。

寶鈔和糧食是山西,河南,陝西三地同時與朝廷討要的。

既是聯合討要,那如何分配應早就有所打算,因而陳恪只需把這些東西交給一人,至於如何調配,那就看他們三地如何協商了。

陳恪出言,布政使當即吩咐人對寶鈔和糧食進行了驗收。

確定無虞後,才對此做了接收。

糧食給出,陳恪此行的第一件任務便算完成。

第二件任務乃是協助秦王晉王周王賑災,聽他們的吩咐幫他們的忙。

反正陳恪也沒什麼太大的想法,名聲好了也會受氣累。

老朱既想為自家兒子揚名,那他配合著便是。

陳恪隨之問道:“秦王周王也到了吧?”

晉王朱棡封地就在太原,也就秦王朱樉和周王朱橚需千里迢迢的往此趕。

布政使回道:“到了,秦王殿下就宿在晉王殿下府中,周王殿下一直在惠民藥局,跟著那裡的醫者救治傷者,不說是在下了,就是秦王和晉王兩位殿下也很難尋到周王殿下的人影。”

四處救治傷者也沒固定的地方,能尋找起來才怪了。

既朱橚在忙著救治傷者,那他還是先去惠民藥局瞧瞧,反正那裡是他地盤,他也應該瞧瞧那些醫者把惠民藥局做成什麼樣了。

至於朱樉和朱棡,他們有事,他再趕過去便是。

老朱說是讓他幫忙,其實也沒他能幫的著的地方。

人家堂堂王爺,能調動的資源不比他的多。

陳恪放著布政使衙門一早安排的住宿不去,非要去惠民藥局,誰都看不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竟他是太醫院院使,而惠民藥局又直接歸太醫院管轄,去惠民藥局,同樣也屬他的分內之事。

很快,陳恪與布政使等幾個官員分別,直接尋著往惠民藥局而去。

城中房屋密集,損毀程度比城外嚴重許多。

廢墟中零星可看到有人還在廢墟中翻找。

從朝廷接到訊息到募捐,再到陳恪從京中趕來,至少有一個多月時間。

幾乎沒有人會在廢墟中存活一個多月,凡是沒救出來的,到現在基本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了。

陳恪執意要去惠民藥局,布政使遣了個小吏一路陪同。

陳恪自行前往倒是自在,只是現在倒塌的房屋居多,想要尋到惠民藥局著實不易。

“惠民藥局攜醫學院的人自地震過後,便把惠民藥局倒塌的房子騰開,搭建了些簡易帳篷已方便救治傷員,現在城中的不少傷者基本都收納於那裡,另外惠民藥局也遣了醫者去附近村中救治傷者。”

傷員救治,災後防疫都屬醫者的職責。

若要救災自是得先與惠民藥局展開聯絡的。

“這麼說來,惠民藥局自災後表現一直不錯?”陳恪問道。

惠民藥局畢竟是他一力倡導辦的,為弄這個惠民藥局,朝廷投入的銀子比此番救災的還多。

當然是希望其表現能好一些,至少能對得起朝廷的栽培。

“挺好啊,地震後惠民藥局不需任何排程第一時間便騰開地方開始接納傷員,有些醫者自己受傷都還來不及治。”小吏道。

小吏這話至少證明惠民藥局的救災還算及時。

平日表現怎樣暫且不說,災後表現乃是衡量他們是否盡責的一大表現。

“以前也就是聽說過朝廷號令地方搞惠民藥局,可有惠民藥局的沒有幾地,有人病了只能四處尋郎中,好一些的郎中瞧病的人多,差一些又治不了病,現在有了惠民藥局,人們可放心的去瞧,若有病患喝了幾服藥仍舊不見好,惠民藥局的醫者便會會診,商量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

而且以前無法治癒的一些病症,現在透過開刀就能治癒了的,小人爹以前腿走路瘸的厲害,現在開了刀也能行動自足了。”

小吏眼裡揚起的興奮倒不像是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