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真的只是普通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1章 貧僧道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1章 貧僧道衍

人帶進後,宋池等人當即戰戰兢兢叩地見禮,驚呼求饒。

先不說貪汙如何,光是包花船一項,那都是大罪。

對這些人,老朱沒什麼印象,有的人怕是見都沒見過,也不顧這些人的求饒,只反覆唸誦了幾遍幾人供職的衙門,隨之厲聲招呼道:“錦衣衛,給咱查,查他們到底貪汙了多少?”

錦衣衛那可不是什麼好地方,他們當初自報家門,一方面是想與陳恪攀交情,一方面也是怕被送到錦衣衛。

倒是沒成想,輾轉反覆最終還是被投到了錦衣衛。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說是他們踏上花船了,其實自他們貪汙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有此準備的。

錦衣衛領命離開,倒也沒有人再計較陳恪聲勢浩大的募捐。

誰再此嘰嘰歪歪,與宋池那幾個貪腐之人牽扯上可就不甚好了。

沒人計較,陳恪卻是主動出言,道:“陛下,那些商賈還是有善心的,臣昨日已募捐到了兩萬三千餘兩,另外還有一萬五千兩半月之內差不多也能到賬,至於五千石糧食,臣即日起便吩咐人去採購,半月之內也應能全部到位。”

僅僅一夜時間,就能籌集起三萬八千兩著實不簡單。

聽到這個數字,眾人竊竊私語。

老朱也許是因宋池等人之事心情不佳,黑著臉問道:“戶部籌集起多少了?”

一萬兩對整個戶部來講其實是並不算太多,但那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都有用處的,總不能為了賑災而挪用軍費吧?

因而,這一萬兩必須得是暫時不用的。

聽到老朱喊戶部,王時出列,小心翼翼道:“三千兩,糧食夠了。”

衛所中有軍屯,糧食不需朝廷大量提供,而且現在正趕上各地的秋糧剛下來,無關新糧和陳糧,各官倉總是能調集起一些陳糧來的。

王時開口,老朱也沒做表態,直接起身離開。

自個兒有多少家底,老朱是清楚的。

之前財政上沒什麼太大壓力,那是因為寶鈔製造上沒什麼限制,什麼時候需要了,什麼時候便弄上一些。不管不顧,只用朝廷信用做保證。

當下是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時間久了勢必是會給後世之君帶來麻煩的。

其實不說到後世之君之時了,就是到洪武後期,有人寧願以物易物都不願使用寶鈔了。

因為寶鈔貶值太快,收了寶鈔,沒等花出去就得折損一半。

老朱打下江山是本著千秋萬代的,凡自己考慮到的事情,即便再難也勢必是要解決了。

老朱離開,李德喜便宣佈了退朝。

***

半月之後,陳恪和戶部籌集的銀兩糧食皆以到位。

錢糧是到位了,但總歸得有人押送才行。

一大早,老朱便把陳恪喊了過去,道:“你帶著兩萬寶鈔和一萬石糧食去一趟陽曲。”

籌集錢糧的事情本就不是他的責任,他費勁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湊集起來不算,這怎又讓他去陽曲了。

真不是他不願去,他身兼多職,又不是沒事可幹,而且朝中也不是無人可用,並非非得要他去啊。

陳恪正要拒絕,老朱隨之又道:“從陽曲回來去巡視海防吧。”

為何要突然巡視海防?難不成老朱對海上貿易之事妥協了?

這事兒做成也不是非他一人收益,聽老朱這話的意思,好像只為了他一人似的。

陳恪稍稍愣神,隨後仔細想想,還是去一趟吧,反正他負責的太醫院,兵仗局以及大明第一醫學院現在也都在正軌中,他離開些時日倒也沒什麼太大影響。

去陽曲瞧瞧賑災情況,再去海上走上一圈。

海上貿易之事若真能做成,絕對可強國富民的。

有了這個契機,說不準數百年後屈辱歷史也可不用再發生。

當然,老朱開口,即便他不主動同意,老朱也會強迫著他同意的。

陳恪欣然應允,回道:“遵旨,臣即刻便動身。”

陳恪答應後,老朱隨之又道:“此番陽曲受災最重,秦王周王聯合晉王為陽曲捐了些棉衣禦寒,咱應允秦週二王攜這些棉衣送往陽曲,並著他二人以及周王協助陽曲當地官員賑濟災民,你此番前去看他們有何需要也幫著些忙,儘可能的協陽曲百姓完成災後自救,定要在入冬之前解決了禦寒之所,切勿發生因凍死傷之事。”

秦晉周王是老朱除朱標朱棣最年長的兒子,這些人皆可領兵獨佔一方,竟把三人同時安排在小小的陽曲,沒必要吧?

“咱倒是沒想到,他們三個在災後能竟能主動統籌捐獻棉衣,既有這個善心,就讓他們在陽曲實打實的做些事情吧。”老朱隨之解釋了陳恪的疑問。

老朱這麼說,陳恪倒是明白了,老朱他這麼做完全是想給兒子一個表現的機會。

身為王爺,親自參與救災,對自己名聲那是有極大好處的。

要知道,秦王和晉王兩人在封地的名聲可並不怎麼好。

對此,老朱也是有所耳聞的。

也就是老朱這人護犢子,但凡他們二人不是姓朱,早就被老朱懲處了。

現如今自家兒子好不容易願做些好事,老朱自不會剝奪他們這個機會。

聽了老朱的安排,陳恪應道:“是,臣明白,臣會協助秦王晉王周王做好賑濟之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凡他們想表現,只派個粥也就行了。

從老朱那裡出來,陳恪去兵仗局,太醫院,大明第一醫學院安頓了一番後,隨之便押著一萬石糧草沿水路趕往陽曲。

一切準備妥當,帶著十幾個護衛以及陳安九踏上了船。

才剛準備收甲板,兩個和尚站於岸邊,招呼道:“請等一下,閣下是去陽曲吧?可否稍貧僧一程?”

他們這又不是遊山玩水,是有正事幹的,即便能坐得下,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搭這個順風船的。

“我們是去陽曲,但不方便。”陳安九直接冷聲拒絕。

陳安九拒絕,陳恪也沒鬆口。

既沒答應,那些護衛便加緊手中動作,準備收了甲板。

但那兩個和尚竟絲毫不客氣,其中年紀略大,略胖一些的和尚直接跳上甲板,道:“別這麼小氣嗎?貧僧又佔不了你多少地兒。”

這是佔多少地兒的事兒嗎?

即便不佔多少地兒,那也得人主家願意啊。

大和尚跳上船,小和尚緊隨其後。

“喂,你們兩個怎上來了,不跟你們說了嗎,我們不方便。”

陳安九催促著,大有一副把他們趕下去的架勢。

他們是有正是幹的,哪能再搭一個無關緊要之人。

那大和尚也不搭理陳安九,只拿出自己的僧牒,道:“施主是擔心貧僧是惡人吧?施主儘管放心,貧僧道衍,掛職天界寺,這是貧僧的僧牒。”

聽到道衍二字,陳恪攔住了還要拒絕的陳安九。

道衍的大名如雷貫耳,凡是知曉些明朝歷史,就不會不知道衍。

就是這位道衍大師,送了朱棣一頂白帽子,攛掇著朱棣造反,硬生生協助朱棣從藩王做到了皇帝。

最關鍵的是,這位道衍大師在靖難成功後,拒絕了朱棣的全部封賞,依舊吃齋念佛做著普通僧人。

“道衍大師,俗家姓姚諱廣孝?”陳恪問道。

想確定此道衍就是彼道衍,還是得仔細確定一下的。

“你知道貧僧?”道衍問道。

道衍精通儒釋道三家,即便現在,也是有些名氣的。

“略有耳聞。”陳恪道。

之後,陳恪也不再往下趕人,直接吩咐了開船。

反正船也能坐下,稍既確定道衍非歹人,捎一程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