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真的只是普通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3章 繁榮的海上貿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3章 繁榮的海上貿易

朱允熥就不是個能安穩待在房間裡讀書的人,連著讀了幾個月書,怕是讀快發黴了。

現在好不容易有個機會,當然是得抓住的。

朱允熥出言,朱標倒也沒多言,笑了笑道:“去,雄英也一塊去,正好藉此機會去江南之地瞧瞧其變化。”

朱雄英和朱允熥畢竟是皇孫,他們若出京,單憑朱標怕是做不了主。

朱標既能如此爽快答應,怕已得老朱的首肯了。

“真的?”朱允熥激動跳起,顯得異常激動。

想到陳月也在,帶著些許尷尬,又重新坐了回去。

“那我們即刻就動身?”陳恪問道。

他也想早些過去了,霍根走了這麼久,能給他帶來什麼驚喜他還真相知曉。

“行,走吧,早去早回。”朱標應道。

很快,陳恪領著朱雄英朱允熥趕往了寧波。

到達寧波,霍根的商船已經到了,規模比離開的時候大了很多。

商船多了,人數也多了。

走了數月,霍根並未再見與他初見時的狼狽,也沒有海上顛簸的滄桑,反倒是多了幾分圓潤。

見到陳恪,霍根很激動,飛奔上前,一把擁抱住他,道:“陳,見到你真高興。”

看得出來,是挺高興的。

陳恪推開霍根,問道:“讓你找的東西可否尋到?”

賺多賺少的,陳恪並不是很在乎,他最在乎的還是他交代給霍根的那些東西他有沒有帶回來。

那東西事關國計民生,乃是重中之重。

別看他現在在江南之地大肆發展商業,但誰來不否認農業的重要。

陳恪著急詢問,霍根倒是不慌不忙,道:“陳,你就是太急了。”

正當霍根說著,陳家村出去的幾人便已經把此番出去帶回來的糧種呈了上來。

除了有玉米,土豆,這種高產的作物外,還有些辣椒等佐料。

這些東西在後世乃常見作物,南北幾乎皆有種植。

不需詳細介紹,陳恪也都認識。

瞧到這些東西,陳恪頗為滿意,率先對幾個從陳家村派出去的同族表揚道:“你們辛苦了,此番出去走了數月想必也磨鍊了不少,下次就別去了,我會為你們在我名下產業中尋份差事做。”

海上漂泊,其堅信不言而喻。

若能留下謀份差事,沒人願出去的。

沒想到,出去的時候這些人不願出去,讓他們留下他們反倒不願了。

“族長,出海挺好的,能見不少市面呢,我現在都會和不少地上的土族買東西了。”

“是啊,族長,我們都習慣出海了,就在我們去吧,再換別人,他們還得適應。”

幾人表態,陳恪倒是不勉強了。

他們只要願意就行,反正他們已經熟悉其中流程了,再換個其他人出去,他還不太放心呢。

收到糧種,陳恪直接吩咐陳安九把這些東西交與郭六,由他負責試種推廣。

在各地試種,尋到種植方式,再讓百姓去種植。

如此的話,便可降低普通百姓因對作物不熟悉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說完作物的事情,霍根才搶到了機會,道:“陳,你怎不問問我從大明帶出的那些貨物賺了多少啊?”

霍根能把商隊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賺的肯定不會少。

陳恪並未細問,只道:“陛下要見你,你直接報與陛下吧。”

他知道了這個數字並沒什麼用,最關鍵的是要讓老朱知曉。

陳恪不問了,霍根倒是主動提及道:“淨賺五十萬兩,我花了十萬兩沿途購置了些貨物,剩下的四十萬兩皆都帶回來了。”

四十萬兩加商隊加這些貨物,那絕對賺翻了。

陳恪面色平靜,道:“是嗎?這可真是不少。”

光是這四十萬兩白銀,那可絕對是個不菲的數目。

朱雄英和朱允熥在商船上轉悠了一圈,把各種貨物瞭解了一番,一行人才終於趕回了京師。

一到京師,老朱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親自接見了霍根。

海外貿易之事,唱反調的人雖不明顯了,但私下裡還是有不少反對之聲的。

想要打破這個聲音,還得是以事實來行動。

霍根見禮過後,當即便把此行的收益與老朱做了個彙報。

聽到淨賺四十萬兩這個數目,滿朝文武也是有些發懵的。

“這四十萬兩皆是白銀嗎?”有人問道。

白銀才值錢。

霍根點頭應道:“白銀和黃金都有。”

黃金比白金都值錢。

“那這些便都留在大明了?”有人問道。

這個海外貿易的目的便是要把海外的白銀和黃金帶回來的,當然是要留在大明的。

這個問題霍根做不了主,陳恪則回道:“這是肯定的啊,往後交易還要逐漸利用其起大明寶鈔來,我們與他們買進的時候用大明寶鈔,而他們與我們買進的時候則用白銀和黃金。”

這樣一來,大明可就完全佔據了海外貿易的地位了。

朝堂上,老朱只是讓文武大臣知曉海外貿易收益幾何。

之後,便又單獨見陳恪,詢問詳細建議來。

“陛下,採買之事一併由市舶司負責吧,往大明銷往的東西由他們直接負責核查,務必保證其質量和安全性,不合格且有害於百姓的東西絕對不能進來,另外,出口的東西他們也務必做到嚴格把關,不合格的東西絕對不能出去。”

核查進來的東西,保證其安全與可靠,乃是對百姓的負責。

而核查出去的東西,則是保證海外貿易這條線的長久。

“另外,戶部要制定合理的稅收,與市舶司對進出口貨物進行收稅。”陳恪道。

這條線路運作起來可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既然決定把海外貿易搞起來,這個事情便應該開始做了。

早在陳恪從江南之地回來的時候,老朱便已經吩咐龍江太倉等造船之地,分別對反應迅速,能用於裝炮,以及遠洋等型別的船隻進行了著重研究。

將來遠洋貨輪會遠比霍根當前擁有的要強太多。

***

霍根畢竟是從海外拉來的貨物,有不少商賈想買進再倒手去賣。

也有不少商人看出了朝廷對海外貿易房寬鬆的政策,想從中謀得些利益,想與霍根達成合作的。

霍根現在說來也算是皇商,與誰合作豈能是他自己個說了算的。

所以說,那些商賈想要牟利,還得是自己去想辦法。

當得知,朝廷準允他們自行出海的時候,不少商賈開始躍躍欲試了。

不說全國發達的造船之地,就連一些普通的,也陸續收到了不少商賈的定當。

畢竟,與其豔羨霍根的,自己去賺方才是最實在的。

這些商賈回來也是要交稅的。

至於交稅也不必規定非得是交黃金亦或者是白銀的。

當他們的黃金和白銀多了之後,自然會交這東西的。

而且,當寶鈔的地位提升,他們寧願主動交黃金和白銀,也會把寶鈔留存到自己手裡的。

畢竟,寶鈔這東西攜帶方便,用作貨幣的優勢可比黃金白銀強太多的。

有了這些商賈,也隱約加重了霍根的壓力,霍根必須得比之前加倍努力了。

不然的話,海外巨大的市場可是要落到那些商賈手中了。

即便如此,朝廷此令一出,那些有意從海外大賺一筆的商賈開始頻繁宴請霍根。

他們這些人的用意不用想都能知道,無非就是想請霍根提攜,帶他們一把。

畢竟霍根已經走過一趟了,海外的情況已經瞭解了。

他們若想不走彎路,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尋求霍根幫忙。

幫忙倒是可以,海外那麼大的蛋糕,朝廷一人也吃不下。

可這些商賈一肚子的花花腸子,霍根這種腦子一根筋的還真是防不勝防。

因此,陳恪只能叮囑那兩個已跟隨霍根出過一次海的陳家子弟,隨之跟著霍根。

畢竟霍根一不小心掉到那些商賈的陷阱當中。

當然,霍根現在是朝廷的人,這些商賈也不敢太過分的。

***

霍根回大明後,在大明只待了半個月。

把拉回來貨物賣出去,又購進了些便直接開始了下一輪的航程。

有了這四十萬兩完全可用作寶鈔的準備金了。

以前人們使用寶鈔,一方面是因為寶鈔確實方便,另一方面也是覺著朝廷威信還在。

可因沒準備金,只能用白銀兌換寶鈔,而寶鈔不能兌換白銀,這多少讓他們有些不太確認。

很多人,並不敢一次性兌換太多。

生怕什麼時候,朝廷突然不承認寶鈔的存在。

若真是如此的話,他們怕是立馬就得破產了。

現在自由兌換,他們自是會多使用寶鈔。

畢竟寶鈔沒有磨損不說,還攜帶方便。

自陳恪和湯和在巡備海防的時候消滅了些倭寇,之後又有幾股倭寇出現想靠近大明,皆被水師驅散。

現在新的水師還在訓練當中,一旦這部分水師訓練完成,他們便會於海上巡邏。

不說那些倭寇不敢再登陸,就是大明領海也休要再靠近。

海洋上的物資可比陸地上大太多了,想要掌控海洋上的這些資源,必須得有強大的水師。

要知道現如今很多海洋可多屬無主之地,想要佔據這些地方那必須得鍛造自己強大的水師才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市舶司除了收稅,還會對出入的商船進行嚴格的篩查。

除防止進出口貨物的可靠性外,還要防止那些商賈與海外力量狼狽為奸,侵吞大明固有利益。

而錦衣衛也會在暗地裡篩查每一個商賈在海外所接觸的那些人。

也就是說,海外那些商賈的一舉一動朝廷都會掌握在眼裡的。

在陳恪的建議下,每步步驟都安排的有條不紊。

剩下的也就只能是等出了問題再解決問題了。

陳恪隨時穿越而來,但也只能掌握一些大方向的問題,至於那些細節,他也沒辦法算無遺策的。

只能是什麼時候有了問題再實際解決問題了。

商業上的問題解決後,老朱對霍根帶回的那些秧苗也是很期待的。

畢竟紅薯已帶給他驚喜了,他迫切想要知曉這些東西還能再有什麼優勢。

***

就在大明各方面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陳恪則已開始自行研究起蒸汽汽車來。

既有了蒸汽,自然是要在其他方面也進行一些變革的。

總不能只發展了蒸汽織布機,若只是如此的話,那也有些太過浪費了。

另外,他還想著把蒸汽火車等一併也發展起來。

不過以他現在的能力,也只能止步於蒸汽時代了。

至於電力時代,那就由後人來做了。

說來,他於莊院資助孩子們讀書這個事兒還著實是明智之舉。

這些孩子們會是最先接觸這些東西的人。

經過他們的一次次實踐,他們總歸是會能有突破的。

老朱聽著蔣瓛對各方事情的彙報後,又問道:“陳恪這段時間在幹什麼?”

現在正進行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陳恪的諫言之下完成的。

很多東西都已離不開陳恪,他啞然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臣了。

“聽說他是在弄什麼汽車。”蔣瓛回道。

第一次對老朱的問題,蔣瓛回答的有些結結巴巴。

這也不怪他。

畢竟即便是陳恪當面告訴,蔣瓛他怕也不見的能夠聽懂。

蔣瓛回答的籠統,老朱也有幾分茫然,想了半天,問道:“汽車?他那織布機叫什麼蒸汽織布機,這車難道也與那有關?”

不得不說,老朱倒還真的會聯想。

“應該是吧,臣不是很清楚,好像是說這車做好了後,不用牛馬拉就能行走,且還比馬車更快。”

蔣瓛能瞭解到這個地步也屬不易。

陳恪那些東西很多本就神乎其神的,老朱倒也沒再責怪,只擺手讓蔣瓛多注意那些商賈的情況。

對那些商賈的限制降低了很多,若不把這些人再監管一下的話,他們還不知得再做出些什麼事情來呢。

對此,陳恪若在這裡的話,也是持贊成態度的。

給了那些商賈便利,還得是加強限制才行。

不然的話,市場體制怕是會被擾亂的。

其實對於這個事情,老朱倒是越發堅定了。

在陳恪的見一些,新增了幾項稅收,除了收取迅速些,已有漸漸超越土地稅的架勢了。

像陳恪所言,等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農業稅便可漸漸取消了。

若能把農業稅取消了,那可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大功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