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最新章節列表 > 291 全面敗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91 全面敗退

不過也正是因為麾下士兵瞬間跑光,使魏延沒有來得及做出更進一步的過份舉動。

這讓諸葛亮心下稍慰。

此前,為確保計劃能夠騙過司馬懿,不露任何破綻,諸葛亮一開始並沒有將實情告知魏延。所以魏延不遵將令其實是情有可原的。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蜀漢急缺大將,上次把王平一擼到底後,諸葛亮因此嘆氣了很久;這次如果也把魏延一擼到底,那蜀漢真的就沒什麼大將了。

更何況,馬謖很久之前就曾特意提到過魏延的問題,說魏延孤傲主要是軍中地位太高所致,適當降職打壓一下,再委派到一個強勢些的主將麾下當副將,磨一磨性子,以後就會好用很多。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諸葛亮才最終決定不告訴魏延“假死”之事,籍此來敲打敲打他。

畢竟,玉不琢不成器,刀不磨不鋒利。

斟酌許久,諸葛亮轉過身來,嚴肅地看著魏延:“來人,魏延不遵軍令,擅權自專;拖下去,重打四十軍棍。另官降三級,降為副將,剋日到馬謖帳下聽用!”

魏延暗暗松了口氣,連忙拱手謝恩,任由士兵們將他拖下去暴打。

剛才,他一度認為諸葛亮會處死他,沒想到處罰這麼輕。

丞相心裡還是有我的……魏延一邊捱打,一邊如是想著。

諸葛亮很清楚,這件事往大了說,是奪權;往小了說,是私人恩怨,根本牽涉不到造反與否的問題。

位於隴山大營的馬謖自然也清楚這一點,原時空裡魏延結局會那麼慘,全是楊儀借爭權之事公報私仇。楊儀也最終因為擅殺大將,最終被劉禪處死。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三敗俱傷的結果。楊儀沒贏,魏延也沒贏,蜀漢損失了兩個人才。

馬謖剛來這個時代時,也曾深恨楊儀背後搞小動作,鄙視王平固執如牛,不屑魏延傲氣沖天,想著有朝一日自己掌了權,非把這三個傢伙狠狠收拾一番不可。

但是真正坐到諸葛亮之下第一人的位子上後。暮然回首,馬謖忽然覺得,以前那些耿耿於懷的恩怨,其實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尤其是上次收拾完王平之後,他並未獲得預期中的快感,反而有些空虛,寂寞.....

就像韓信功成名就之後,對待曾經給他胯下之辱的人,不但一笑了之,還給其封了個官。

是韓信不能報仇嗎?當然不是!

一個強者踩死螞蟻,能獲得的快感太少了,反而會因此把鞋子弄髒。

久攻蕭關不下,馬謖轉而又回到了渭水南岸的蜀軍大營,打算和諸葛亮一起圍毆司馬懿,迫使他放棄蕭關,退往長安。

然後,再一點點兒把司馬懿徹底趕出關中地區。

回到蜀軍大營以後,馬謖立刻派遣了百十個眼頭靈活的斥候,沿著魏軍大營和渭水兩岸來回探視,察看魏軍的動靜。

很快,斥候來報:魏軍營中的秩序遠不如之前齊整,士卒無精打采,士氣低迷,開始出現混亂的前兆。

馬謖“丞相,漕運糧道已斷,看來這一次魏軍堅持不了多久了。”

諸葛亮滿意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從第一次北伐到現在,四年多時間,他終於第一次感覺到,魏國不如蜀漢。

這一切的起源,都因為四年多前那次街亭任命。

諸葛亮將指揮權重新交給馬謖,傳令吩咐各部部將嚴守已經佔據的城池,不得擅自出動,然後揮了揮鵝毛扇子,躺回到床鋪上,閉目睡去。

有馬謖在,他很放心。

所以,他要睡養生覺了。

現在蜀軍不需要進攻,只要坐等魏軍頂不住撤退,就可以尾隨在後一頓勐擊,而後順勢收復長安以西。

兩個勢均力敵的高手對決,最好的策略不是把對方一下子逼入絕境,而是一點點蠶食對方的領土,城池,以一個持續高壓的態勢,逐漸達到己方的戰略目標。

也就是俗稱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因為在高壓態勢壓迫下,敵方內部就會出現矛盾,分歧。一旦這個分歧無法解決,就會內部分裂。

正如馬謖預料到的那樣,斷絕了漕運糧道的魏軍確實陷入了險境。士兵們神色不安的圍在司馬懿的帥帳外,期望大都督能夠力挽狂瀾,帶他們走出困境。

司馬懿也正在思索這個問題。漕運被截斷後,一向成竹在胸的他也有些沒底了起來。

蜀軍軍中有一種奇怪的木船,每船能乘坐十來個士兵,木船兩側有木輪,士兵們坐在船裡,以腳踩踏而行,快如飛蝗。與此同時,士兵空出來的雙手持弓搭箭,但見岸上魏兵來阻攔,就嗶嗶嗶亂射一通。

這飛舟跑的又快,又靈活,魏軍的船隻根本追不上,也跑不掉。

通常,每次魏軍運糧船一出現,就會有十來只蜀軍飛舟極速趕來,繞著運糧船一頓亂射。等船上魏兵死的差不多了,糧船也就歸了蜀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實在是搶不了糧船,那麼蜀兵就開始放箭,施行“得不到就毀掉”的策略。

魏國的漕運糧道就是這樣被斷了的。

司馬懿並不知道這是馬謖準備了說好的“黑科技”,只以為是愛搞小發明的諸葛亮又一傑作,苦思冥想幾天無果後,他已經心生退意。

但在他之前,次子司馬昭已經建議撤軍,既然水陸兩條糧道已斷,那麼趁士氣尚存的時候撤回長安,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為將者,當順勢而為,勢在我則進,勢不在我則避。

聽到這句話,司馬懿深感欣慰。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可獨立掌軍,次子司馬昭對戰場形勢也有著如此敏銳的洞察力,真不枉他的殷殷栽培。倘若魏國能挺過眼前這個難關,這天下以後必將有司馬家一席之地。

不過,司馬昭接下來的話迅速讓司馬懿的欣慰打了折扣,“父親,那蕭關怎麼辦?就任由蜀軍佔領,然後我們再把關中之地盡數相讓?”

司馬懿沒好氣的瞥了司馬昭一眼,轉頭對夏侯霸三將吩咐道:“傳我將令,令司馬師徐徐撤出蕭關,自渭水北岸,退往長安!”

隨著司馬懿這個“全面撤軍”命令的下達,魏蜀之間長達五年的關西爭奪戰,以魏國全線敗退而逐漸進入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