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喜劇大爆炸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教你當導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章:教你當導演

拍戲該怎麼拍?

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拿這個問題問國內導演,恐怕就會得到這個答案,但更多的還是“複雜”“撓頭”“去死”“逗人玩訥”。

在開心看來,拍攝的流程問題就是最簡單的,“一開始,然後,再然後……”甚至可以去參考小學勞動課本《如何折紙鶴》。

就像折紙鶴一樣,雖然簡單,卻也有多道摺疊過程。

從最開始的準備到第一個鏡頭喊“action”並非一蹴而就,這其中需要經歷多重步驟。

“中央車站”第一組鏡頭,就是中年的阿朵在中央門汽車站裡替來來往往的人寫書信,背後是一群群來來往往的行人,永遠都是急匆匆各行各事。鏡頭前,卻有一個個客人坐下,用豐富的表情或開心、或沮喪、或傷心、或憎恨的說著自己的話。

斯琴高媧飾演的阿朵就是那個記錄者,手中的圓珠筆不斷寫字,機械的寫字,一成不變……

就這一小段內容,短短的幾分鐘戲份,也是充滿著故事的。

開心明白自己的優、劣勢所在,不管理論知識多麼豐富,對初次執掌導筒的菜鳥導演而言,是沒有機會能親自感悟消化多少經驗的。

所以開心堅決按照程式來,不搞特殊化,在學會跑之前得先學會走路。

也許會和你想的不一樣,最開始的步驟不是佈置、不是打燈,而是走戲。這是導演和演員的工作。

這時候,所有的人都應該在現場,熟悉這個片段的劇情,熟悉每一句臺詞。這樣,攝影才能抓到更好的角度,錄音才知道話筒在哪裡才能跟著演員,不漏掉每一句話。

其次,碼位。

初次演戲的演員,在開機後會不知道該怎麼走動,怎麼去面對鏡頭,開心必須教會他們這些。大概在演員走了兩次之後,表演的方式固定了,他再調整一些細節。然後就需要由場工或者攝影助理開始貼地標,也就是通常說的碼位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碼的具體位置,是演員表演開始,結束,和中間停頓的各個點。具體方法是用大力膠貼在演員站著位置的兩腳之間。這樣做的好處,第一是幫助演員控制節奏,第二是協助演員做到不同次的表演基本相同,方便不同機位剪輯;第三是攝影組跟焦(跟焦是什麼,不解釋)。

也許經驗豐富的演員不需要這個,可在這部電影裡,這種笨拙的方法是再合適不過。

第三步,定構圖走起。

現在越來越多的故事片已經不畫分鏡頭劇本了(好吧,是除了廣告都不畫了),這時候就是攝影指導發功的時候——當然了,攝影指導要麼請好的,再請不來大師之前,開心覺得還是自己兼任比較放心。

早早定下構圖,燈光師才能打光,道具組才能佈置場景,因為他們看到的影像,是監視器裡看到的那種經過攝影機加工的影象,和人眼不一樣。

按圖索驥。

如果是運動鏡頭,則定構圖需要定兩次,即起幅和落幅度。

任何在定構圖之前要燈光組打光的攝影都是耍流氓:“給你打,給你打,打好了穿幫怎麼辦,你負責呀?重新給你挪嗎,你誰呀你?”笨重的燈光、錄音裝置,零碎的都能裝了一大車廂。這玩意兒體力不好的,還真玩不起來。如果沒有合適的配合,就會愈發顯得場面混亂。

在香港,燈光師有“燈爺”之稱,有句行話叫“得罪誰也別得罪燈爺”,萬一他打光的時候給你暗淡一點,到時候成片黑乎乎一片,絕對讓你哭都沒地方哭。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開心覺得,這也跟香港絕大多數電影沒有規範化的提前構圖有關,在那個追求效率的年代,連劇本都是現寫,如何能讓燈光師好好工作呢。

而在這個時候,演員就可以休息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光替。

這不是只有拍攝明星時候需要注意的,不管多小的劇組,這時候都不應該讓演員站在畫面中作為打光的參考,因為演員的情緒很容易被身邊大呼小叫忙來忙去的燈光師傅們影響,而且長時間站立,演員會麻木,不利於表演。長時間被燈光烤,會有些呆滯,也會不停要補妝。

光替,就是身高和演員差不多,身材類似,穿著同樣顏色衣服(不同也行,但是別差太多)的,隨便啥人……

搞清楚了構圖意思之後,才是打光和佈景的階段。

打光之前,燈光師應該是一直站在監視器前面的,根據攝影師定好的畫面,開始進行光線造型。

但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活,要注意的是,燈光師一定要兼顧到這個鏡頭裡所有可能涵蓋的演員排程,走動、表演,防止不接戲;在故事片拍攝中,一定遵循同一內容從全景到特寫的拍法;在拍攝同一場景時,如單機拍攝正反打,一定要先把一個光位下所有的機位拍完。否則即便記再準確,都很難在補拍同一位置上的鏡頭時做到燈光完全一致不穿幫;主光方向,光比,一定要固定,要測量好並且記錄資料,防止穿幫……

其次擺放細節道具,也是需要開心或者攝影師趙小鼎去親自去指揮的。某些細小的道具,如《盜夢空間》中的陀螺,往往都是鏡頭語言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導演要擺放進去,是為了敘事服務的。而攝影師要放的,則是為了畫面好看的。

一個合格的道具師,在放好之後都會迅速用照相機拍下照片,包括這個東西,拜訪的角度,和周圍道具的關係,其目的,還是為了接戲、不穿幫。

這個也完成無誤,才輪到演員調整化妝、服裝。

這裡說的調整,可不只是換一套衣服,而是演員臉上有沒有反光的點?需要不需要補粉?演員的衣服上有沒有多餘的髒東西,需要不需要粘下線頭等等。

演員也OK了,好,導演舉起導筒喊:“錄音話筒員就位!”

這個需要強勁臂力的職業開始上場了。而專業話筒員,在走戲的時候也應該跟在現場,先試試錄一個樣。讓錄音師知道每句話的輕重,每個細節,哪裡要避免,哪裡要錄清楚。

這個時候就是正式上位啦~如果是運動鏡頭,還要和攝影師溝通下,最好大家一起走一下,看看運動過程中有沒有穿幫。

大喇叭繼續喊話:“各部門的最後檢查!”

燈光組看看這個演員夠不夠美。

道具組檢查下有沒有東西沒擺好。

攝影組最後檢查有沒有穿幫。

“……現場所有人固定不要動。”

現場所有人,無關的人能離開現場最好離開,到監視器前面才能看到結果。不能離開的,迅速站定,最好蹲下,免得擋光,或者影子移動造成穿幫。

開心迅速下令:“攝影開機(Rollcamera)!”

操作機器的趙小鼎腦袋縮在攝像機鏡筒後面,頭也不抬,回喊:“開機(Rolling)!”

“……聲音開機(Rollsound)!”

場記小夥兒開始舉著板子對在攝影機前面,報場號、鏡號、次數、打板:“第一場,一鏡頭,第一次……”

這才輪到那一聲激動人心的“Action!”

“哐~!”

——正式開拍。

不同的職務喊不同的話:錄音開機錄音師喊:開機(Rollsound/Soundspeed/Rolling),攝像機開機攝像指導喊:開機(Camerarolling)導演喊:開始(Action)。

拍攝完第一個鏡頭之後,還需要回放。

以上的全部流程,都需要經過三次配合,起幅,落幅,和運動過程。

開心堅持程式走,是有他的道理的。

他一直認為,中國的劇組之所以會有工作上的摩擦,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沒按照這個流程走。其實少了任何一個步奏,都會造成其他部門的慌亂。

一個鏡頭拍攝沒有效率,總是存在紕漏,才是拍的慢的原因,細節做好浪費的那些時間,根本就不算浪費。

(抱歉:小區停了一天電,晚上才來電。熱昏頭了,這一天都不知道怎麼過的。更新來的這麼晚,實在抱歉!今天多更點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