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穿到古代當名士最新章節列表 > 79、第 79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9、第 79 章

三月十八日一早,呂閣老等人便託著六部九卿公推的十二份佳卷送到了天子面前。

雖說拿到御前的卷子不少, 但其擺位也是有講究的, 四位閣老挑出的三甲卷放在首列, 剩下的作備選——

前朝就有因考生名字不好、原卷字跡不好、卷中內容不得上意、或天子擔憂殿試中有人作弊等緣故而從二甲中另挑人補上的。後來內閣便留下定例, 將二甲最優的卷子一併送入文華殿, 若他們定下的一甲三人不合聖心, 立刻就可從餘卷中挑出補上。

桓閣老看著放在上首的卷子心裡就發疼,只盼著天子瞧不上宋時這篇策問——瞧不上這個人是不可能了, 畢竟他考中會元後天子曾親口問過他是不是會印書的宋時, 還要他為諸王印書。

但若他的卷子寫得不合上意呢?

譬如這個放棄固守主動出擊之論, 他們大鄭人擅長守城而不擅馬戰, 若棄己之長而擊人之長, 難免在出戰時受損不是?還有從河南運糧支援邊關這段, 依陛下這些年扣著周王的親事找國庫要銀子的行事看來, 說不定會嫌棄這調配法有損國庫收入?

不是他一定盼著宋時不好,只要他能考在二甲三甲, 淹沒在這三百零五名進士裡便夠了。畢竟會試成績不如最後這殿試的要緊, 就是得了會元也容易叫人忘記。而每三年都有三百餘名新進士湧入朝中, 過上幾科,一個前科進士也就漸歸於寂,他家令孫女退親入宮、攀附皇家之事自然就無人提起了。

可疑似宋時的卷子被首輔擺到最上頭……這一科就可能叫作“宋時榜”了。

被他家退婚的宋時越出色,他們桓家這名聲自然越差。就算他自己拋得下老臉,他孫女將來就不怕被人指指戳戳?

他滿腹愁事卻無人可訴,說出去還要怕人背地裡笑他, 只能暗地裡責怪馬尚書——他怎麼不揀別人,偏偏揀了他外孫媳婦的前未婚夫的卷子,還將它誇上天呢?

他偏又是兵部尚書,論兵食策,還有誰比他更有權威的?若非他如此大力誇這策問,說不得呂首輔便把這卷子落到二甲了!

然而他心裡再埋怨也沒用,呂首輔已拿起了那份卷子進讀。

“臣對:臣聞臣聞人君之治天下也,必安攘兼舉……”低沉有力、微帶江西口音的聲音迴盪在殿中,將文中所上的內修外攘之策一一念來。

天子聽到選任宿將、修整兵備時還不怎地,但聽到據城待戰不如出城接戰一段,尤其是避敵、擾敵、擊敵、追亡之策時,眼中頓時放出光彩。待這一卷讀罷,他的指尖在桌上輕敲了幾下,嘆了一聲:“是真知兵之人。這一卷,先生們可謂得人了。”

天子這一言,重重地擊碎了桓閣老最後的期盼。

他只能暗暗希望後面還有更得聖心的卷子,然而三甲卷讀罷,天子便直接擺了手:“這一科先生輩選得得當,後面的便不必再讀了,便叫拆了彌封,送去廊下填榜吧。”

呂閣老領著四位首輔躬身謝恩,當場拆了彌封,念出榜首三人姓名籍貫:“一甲第一名,北直隸保定府清苑縣宋時;一甲第二名,山東省臨朐縣馬愉;一甲第三名,福建省龍溪縣謝璉。”

竟然是宋時!

果然是宋時!

眾人想的一樣,心裡的感受卻不一樣。別人多覺得他已連中兩元,才名在外,又得過聖上誇過他印書之法,這回狀元也不在意外。而桓侍郎卻是早認出了他的卷子,想壓低名次而不能動手,最終眼睜睜地看著他——

不止!他還親手寫了“皆宜措諸行事”“安攘大計而蔚然自著”“可稱為俊傑”之語,親手將他送到了狀元之位上。

三甲已定,剩下的卷子便要拿去側殿加緊拆封填榜,制傳臚帖子,由禮部官員將中試舉子召入禮部演禮。三月十九日一早,本科“宋時榜”的中試舉子就要上朝陛見,傳制唱名,從此才算真正成了進士。

貢士們都到國子監領了新制的藍袍烏紗進士服,在榜首宋時的帶領下站到皇極殿北側,依考試名次列班站好。

文武百官都依次序在殿裡站班,都察院諸官自然也都在其中。宋時進殿後還拿眼角餘光找了找他師兄,不過這麼莊嚴的場所,他也不敢找得太明顯,好在給事中站在最前頭,除了閣老、部堂諸官就是他們。

桓小師兄雖是新近升上去的,位置也極醒目,他沒找幾下便找著了人,抬眼看去,卻見他師兄正光明正大地看著他——

滿朝文武都正看著他們這些新舉子,桓凌這舉動也不太引人注目。宋時收斂目光,垂目看向腳尖前那塊金磚,嘴角卻微微往上挑起,露出一個坦蕩的自信的笑容。

春風得意的狀元郎,自該有這樣的笑容。

主持會試的張次輔看著這位得意門生,真是怎麼看怎麼愛,只恨不能立刻叫他上來見座師,隔著一位的桓四輔卻看不下去他這笑容,也看不下去孫子那不分內外、一心向著他的模樣,將臉轉向了御座方向。

大殿東側已設下長案,今科殿試的皇榜便在案上——外人還不知道名次如何,他們這些舉子其實已先知道了,甚至還演了半日的禮,就為在御前順順當當地完成這場大典。

雖是已經在禮部演習過,但今日殿上有文武百官侍班,擺了全副御駕鹵簿,還能親見御顏,不少人已緊張得臉上失色,汗水淋漓了。

宋時也有種穿到古裝劇的感覺,彷彿下一秒就要有個太監揮著淨鞭連抽三下,然後朝他們高喊一聲:“跪~~~~”

然而大鄭朝不讓太監弄這些禮儀,都是鴻臚寺官員導御駕上殿,贊禮官引導舉人向上四拜。而後傳制官奏請傳制,將放著皇榜的御案放在丹墀御道中,稱“有制”。

宋時拎起下襬,從容帶領三百零五名中試舉子跪向丹墀前。

傳制官展開皇榜,高聲念道:“新泰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北直隸清苑縣宋時——”

這一聲喊出,殿中竟隱隱有回聲迴盪。

就是參觀過故宮無數回,參加過各地清代民俗活動的宋時,也不由自主生出了一點神聖的感覺。就好像無數攝像鏡頭推到他臉前,億萬觀眾正看著他這輝煌的,為現代人爭光的一刻。

他神容肅穆,隨著序班官的引領出班前跪,微微低頭,不直視天顏。

不低頭也沒用,皇上坐在丹墀御道上頭,他的臉得仰九十度才夠得著御顏。不過天子對他倒似格外看重,問了一聲:“今年的狀元,該是三元及第吧?”

宋時在臺下答道:“正是,臣是新泰二十二年福建鄉試榜首,今年會試、殿試亦兩魁天下。”

三元及第,兩魁天下,百年來僅此一人,天下讀書人要爭著羨豔的榮耀。

宋時雖然是平平淡淡地說出這話,這些頭銜本身的份量卻壓在這裡,讓他的話格外有力,也映得他這個人身上若有光彩浮動。

新泰帝看著他這般神姿,也破例多問了一句:“狀元今年幾歲?”

宋時鎮定自若地答道:“臣是新泰二年生人,今年二十有二。”

新泰帝含笑誇道:“果然少年俊異。”

只這一句,已是以往那些狀元都撈不著的特殊榮耀了。他們這些進士撒在全國範圍內難得,但這紫禁城中卻是隨便拉一個官人就是進士,有多麼稀罕?

能叫天子看入眼,記在心上的,才是真正的難得之士。

他退回本班之後,堂上文武的視線還有不少落在他身上的,以至第二位上堂的馬榜眼出班行禮時都有點兒被冷落的感覺。

他回班之後,謝探花緊跟著站上前去。一甲三人皆是出班前跪,單獨拜見天子,而後面的舉子便不再出班,只在班內跪下。

雖然這些人淹沒在進士班中,不似前三看著這麼醒目,天子亦是一般看重,若有聽著名字、籍貫耳熟的也要問他們父輩是誰。被點到的舉子之榮耀不輸頭甲三人,心中的敬畏緊張也不輸,竟有的緊張到險些忘記自己叫什麼,答不上天子的問話。

天子對這些新進士倒十分寬和,只是笑笑便叫他們退回班中。

三百零五名進士一一陛見後,隨樂再拜四拜,便是最令天下人沸騰的張皇榜了。

禮部執事官捧黃榜從奉天門出,鼓樂前引,進士後隨。禮部官員在左安門外張掛皇榜後,順天府便牽來駿馬,令從人在後方撐上傘蓋,張鼓樂在前引路,大張旗鼓地送進士歸第。

他身後的榜眼、探花和二三甲進士自然也要打馬遊街,享受人生中最榮耀的一刻。只是後面的人再沒有儀仗相隨,唯有他這狀元被儀從眾星捧月般捧在當中。

即在寬廣的長安街上、三百餘名同樣意氣風發的新進士當中,他也是最奪人目光的一個。一條長街上圍觀進士的人泰半都被他吸引住,追著他的馬往前趕,兩側道邊、樓上還有閨秀向他扔手帕、荷包、首飾、水果之類……

幸虧他從小下基層練出了一身好身法,將這些暗器都躲過去了,一個都沒砸中!

宋時撣撣乾乾淨淨的進士袍,滿心得意地打馬遊街,時不時向兩側人群招手致意,偶爾還回望一下同年們被各種小東西砸中,掛得一身亮晃晃的慘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年們從後頭看著他這真正“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姿態,也不知是該笑他不解風情,還是該讚歎他身後不凡,竟能將滿天扔來的東西躲得乾乾淨淨。

與這群感想複雜的書生不同,周王聽到新狀元之名倒覺著十分欣喜,從內書房散學後便直奔重華宮,進了內殿便匆匆對王妃說:“元娘,你可知今科狀元是誰?”

桓王妃握著手中書卷,緩緩抬起頭,神色一貫是周王喜愛的淡遠,嘴角卻微微抿著,彷彿不大願意聽到這名字。

周王沒能仔細品鑑她的神情,只興奮地說:“正是咱們知道的那個宋時!他今科可是連中三元!我朝自立國以來,這還是第二位□□,不知是怎樣才德出眾的名士。我若非不方便在宮裡接見外臣,倒想把他召進來問問了。好在聽說他和舅兄交情極好,回頭本王倒要出宮看看……”

他只顧著自家激動,竟沒注意到王妃臉上的出塵清孤中,漸漸摻上了一絲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