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霸業徐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袁術稱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二章 袁術稱帝

大殿內,一陣陣冷風從門外吹進來,吹的陶應忍不住地裹了裹身上的衣服。這山風的確凌冽了些,旁邊孫邵依舊與袁術使者爭辯著什麼,陶應嘆了口氣對使者說道:“袁公稱帝,我乃漢臣,因此不便表態,袁公封我為徐州牧的美意,我也心領了。”

見陶應似乎有所動搖,孫邵在旁勸到:“此時稱帝不得人心,漢室雖然勢衰,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主公徐州之地千里沃土,易攻難守,千萬不可為袁術爪牙。”

陶應點了點頭又安慰旁邊的孫邵道:“孫先生放心,我已經在徐州下達了三年修養生息的命令,自然不會再惹刀兵。以後不管是誰稱帝,我都不支援,亦不反對。只要不來攻打我徐州之地,皆可以做朋友,做生意都可!”

陶應說完,使者臉上漏出了笑容。雖然沒有將二公子拉到到袁術的麾下,但是現在至少少了一個敵人!

大殿內,陶應與使者商談深久,為了能夠解決徐州資金不足的情況,同時穩固自己的大後方,陶應覺得留著袁術這個沒用的皇帝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能制約住曹操跟呂布,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此在使者面前,陶應便表達出來了自己諸多的親善之面,甚至陶應還給使者賜宴,親自相陪。

收下了袁術送來的黃金之後,作為回禮,陶應更是大方的不得了。聽說造紙學堂已經研究出來了一種新款的紙張,紙張白而柔順,遠非蔡倫之脈傳下了的紙張優良上百倍。為了將自己改良的紙張銷售到揚州去,陶應便令造紙學堂連夜生產,要生產一箱子紙張送給袁術作為回禮。

想到自己現在已經發明了陶陵一代炮,但是研製二代炮以及蒸汽船需要的蒸汽機和戰炮需要的更多的錢和煤炭以及鋼材,陶應便將火炮學堂的師生招來,然後選派了一名火炮手學生,又挑選了一枚火炮以及一箱火藥送給了袁術。

陶陵鎮外,將使者送到前去淮南的官道上,使者望著陶應送的禮物有些不解。

陶應指著身後的紙張說道:“先生回去之後,將紙張送給袁公,旁邊有一小箱紙張,是對先生的小意思。若先生用的舒適的話,便可向同僚多多推薦,我準備不日便在淮南開設徐州商行,到時候還往先生光顧!”

使者忙稽首道謝,陶應又領使者來到一輛拉著火炮的馬車旁對使者說道:“這是我徐州最新研製出來的火炮,這種火炮可以架設在城牆之上,若敵人來攻,可以用這箱子裡的火藥轟炸他們。到時候敵人自然畏懼這神靈之力,自然退兵也!”

“火炮?小某不才,這便是二公子博物志中所描述的可以攻城亦可以守城的火炮嗎?”

使者說完,陶應都有些驚訝,沒想到這使者居然看過自己編寫的《博物志》!這本書自己可是剛寫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雖然知道彭城幾家印刷廠和幾座抄書院都在趕著抄,然後運往各州去賣,卻不想不到一個月間,這淮南便有人觀看了這本書。

《博物志》一共分為三卷,第一卷為火炮卷,是陶應介紹自己剛研製出來的火炮的,還有蒸汽火炮戰艦。目前自己就出版了這一卷,這一卷還是因為陶應想了近兩個月時間才做出來的決定,那就是學後世的美國,自己生產先進裝備,然後再將這些裝備賣給打仗的鄰居,掙了錢之後,再研發更厲害的裝備,到時候自己就是軍事大國了!

任何時候民生與軍事都不能兼顧,更何況現在三年陶應又發展教育,發展農業,發展城市建設,又要發展軍事,這錢需要的太大,光靠種地那點稅收,當真不夠塞牙縫的!

“對,正是我書中所描述的那般,這火炮雖是一代炮,但是不管是攻城還是守城皆會令敵人膽戰心驚!先生回去可以讓袁公實驗一番,我已派炮手一名前去幫助。若袁公喜歡,可遣留學生到我彭城炮兵學堂前來學習使用炮彈之法,也可以購買更多的火炮放在壽春城上,到時候總是有百萬之兵亦不怕也!”

使者聽完,驚喜萬分。沒想到陶應居然將博物志中的火炮造了出來,到時候自己將這個先給袁術作為登基大禮,袁術高興之下,自己豈不要發達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連串的感謝之後,使者便押著紙張和火炮朝壽春而去。

197年的一月,這是個多事的季節。探子從兗州發來戰報,曹操親自領兵攻打駐紮在南陽的張繡,兵馬剛到南陽,張繡便投降了曹操。

投降之後,張繡日日相約曹操飲酒,在軍營之中,曹操窺見了張繡嫂嫂,人妻曹的老毛病又犯了,便將張繡嫂嫂掠到自己的大營日,日日與她交歡,這事被張繡知道後,道曹操欺自己太甚,於是在賈詡的策劃下,張繡便伏擊了曹操。

最後的結果便是人妻曹丟了自己的猛將典韋,又丟了自己的長子曹昂,大敗而歸。

得知這個訊息後,陶應突然又想到了一個掙錢的好消息,這個世界資訊傳遞的特別慢,有的一月份發生的事情,很多地方一年後才知道,自己為何不發明電話呢?但是電話需要電,似乎自己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未成功,如何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

既然電話不行,那為何不印製報紙呢?

隨著自己政策的推行,徐州百姓很快就會漸漸的富裕起來。到時候隨著各種工廠的建立,老百姓便會更加有錢了,有錢了,大家便都能看的起報紙了!

想到這裡,陶應便決定在彭城成立第一家報社,取名為彭城月報社。彭城月報社建立在文壇之上最富盛名的彭城大學堂,也就是現在的孔融學堂旁邊。

為了省錢,陶應更是僱傭了很多在文壇上極富盛名的學者擔任編輯和主編。彭城月報在陶應的策劃之下一共分為四卷,一月出一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