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襲三屯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襲三屯營

經過兩天兩夜的急行軍,武林聯軍進入豐潤。

秦書淮的目的,是直撲永平,殲滅駐守永平的建奴部隊。從情報上顯示,永平目前駐守了八千韃子兵,六萬多武林聯軍拿下永平應該不是問題。

而拿下永平之後,他會再撲遷安。

他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認定韃子攻遷安、永平的這兩萬人,就是為了徵糧的!既然韃子缺糧,那麼他自然要打斷他們的糧源!

如果皇太極沒了糧,自然無法再圍遵化城!至於袁崇煥缺糧,秦書淮認為,遵化是個大城,即便再缺糧,蒐羅蒐羅再撐個七八天是沒有問題的!袁崇煥要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那算他白研究那麼多年的守城戰術了。

況且,奪回遷安和永平後,他又可以威脅駐紮在三屯營附近的三萬建奴大軍,可謂一箭雙鵰!

但是他不知道,在此時,皇太極在謀臣范文程的建議下,正摩拳擦掌,準備開戰一場打破僵局的大戰。

崇禎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夜,皇太極之子豪格與大將阿濟格率領兩萬大軍,悄悄地從遵化趕到了三屯營。

此時,三屯營由關寧軍大將祖大壽和三屯營總兵馬世龍共同鎮守。因為袁崇煥已經全權接管了薊鎮的防禦,因此祖大壽帶領一萬關寧軍、一萬大同軍到了三屯營之後,就以袁崇煥的手令,接管三屯營。

馬世龍雖然心裡不舒服,但是仍以大局為重,將指揮權交了出來。

三屯營作為軍事重鎮,自戚繼光以來,屢次擴建。不過到了後期,因為經費緊張,很多擴建的計劃就中止了。現在的三屯營牆高十米,呈四方形,不過四面城牆每面大概只有二里不到長(約800米左右)。城池不算大,但還算堅固。

祖大壽在接手三屯營後,在城內留了四萬五千兵馬,另外兩萬五千兵馬則讓馬世龍率領,駐紮在離城外僅五里之遙的景忠山上,以方便內外相應。

面對駐紮在三屯營附近的三萬韃子大軍,祖大壽沒有多少擔憂,現在三屯營糧草充足、兵械火藥滿編,他認為區區三萬韃子兵要想攻下三屯營,難於登天!

不過即便如此,作為經驗豐富的大將,他依然做了充足的準備,不放過每一個防守的細節。而且,在他的帶動下,城內的士兵士氣高昂。

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二十六日拂曉,三屯營遭到了建奴三萬大軍的猛烈進攻!

由濟爾哈朗、多爾袞率領的三萬左翼軍,同時從三屯營的東、南、西、北四面發動進攻!由於三屯營的城牆僅八百米,所以他們以八百人為一個梯次,以十個梯次為一輪,循環往復,延綿不絕地發動不停歇攻勢!

與上一次建奴入牆相比,這次他們的準備更加充分。這體現在他們製作的攻城工具更加豐富,以及對明軍的守城方式更加瞭如指掌上。

他們也效仿明軍,製作了大量的甲車、弓手高臺甚至火油槍。在高達十三四米的高臺上,不但有十幾名弓手,而且還有一到兩名火油槍操控手。他們使用的火油槍不是簡單的竹筒,而是被稱作“水龍”的一種工具,它的原理和農村村民取井水用的壓水機相似,就是將水放在一個大桶裡,然後透過槓桿一抬一壓,將水抽出來並且噴射出去。不過,他們的桶中放的是火油。

火油被噴射到城牆上後,弓箭兵立馬換成了引燃的肩頭,一箭射去,城頭立即引燃一片,密集而立的明軍士兵立即陷入了熊熊烈火之中,他們四處翻滾、哀嚎,更有“火人”紛紛從城牆上跳下,而韃子兵卻看得哈哈大笑。

明軍守將一看,立即命令所有弓手換成火箭,全力朝高臺射擊!帶火的箭頭立即如雨點一般朝韃子弓手高臺射去,弓手高臺本來就是用木頭製成,易燃。不過若是沒有助燃劑,光靠火箭想引燃它也是不易。不過,韃子在高臺上存了大量火油,而且在噴射的過程中,免不了會有很多火油濺出來灑在高臺上。

這麼一來,很快輪到韃子兵自嘗苦果了!

幾輪火箭齊射之後,韃子的弓手高臺損失了近一半,一個又一個的韃子兵身上燃著熊熊烈火從高臺上跌落下來,猶如火球墜地,分外壯觀!

這下,輪到明軍士兵大肆發笑了!

然而,隨著明軍弓手的轉移目標,地面攻城的韃子兵壓力頓減,他們沿著雲梯,飛快地爬上了城牆。

最先爬上城頭的,多為韃子的巴牙拉兵。這些兵個個身手矯健,且身穿三層厚甲,戰鬥力極為強悍。這次南征,皇太極把全國僅有的三千巴牙拉兵全部都帶出來了!

猛烈的進攻下,官軍的每面城牆上都有數小段的區域失守!不過,城牆上大都是關寧軍,他們對守城很有心得,雖然失守了數段城牆,但是依然控制了局面,沒有讓失守區域進一步擴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雙方陷入了僵持戰。

祖大壽指揮若定,一面繼續往城牆上添兵,一面算著時間,耐心地等待馬世龍來援!

馬世龍就在城南五里之外的景忠山上,根本不需要派人去通報,他就能看到韃子攻城。

按照約定,當韃子攻城之時,馬世龍立即率兵到城下衝擊韃子陣營,於此同時祖大壽也會派出城內騎兵相助,依託城頭的炮火、火銃和箭矢,足以瓦解韃子的攻勢。

景忠山上,馬世龍自然看到了城外的烽火,和潮水般的韃子兵。

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點了一萬五千人馬,親自率領大軍衝下山去。而剩下的一萬人馬則留守山中。景忠山已經被打造成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山寨,和三屯營互為犄角,所以只要馬世龍攪亂了韃子的進攻,他不必入城,只需退回景忠山即可,因而山中自然要留人防守。

馬世龍將人馬分成了兩股,一股由他自己率領,去救援南門,而另一股則有副將王守安率領,去就東門!

大軍下山之後,按照既定路線立即開往南、北兩門。

在出發之前,馬世龍在山頂,透過矇矇亮的天色中已經觀察過正在進攻的韃子兵了。目測三萬人全部都圍在三屯營周圍,所以不擔心有埋伏。

五里的路程很短,預計大軍不出一刻鍾就能趕到。

當他們沿寬敞的土道快速行進,並且前鋒營裡三屯營南城牆僅二里之遠時,忽然四周喊殺聲大作,無數韃子兵從草叢、山腳、樹林中湧了出來!

除了這些,從更遠的地方,還有大批的韃子騎兵殺過來!

馬世龍怎麼也沒想明白,這些韃子兵是從哪冒出來的!

他唯一確定的是,自己中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