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六十二章 皇太極的冒死一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六十二章 皇太極的冒死一搏

紅衣大炮威力強悍至斯,連在高臺上見過城裡頭慘狀的明軍將士都不免心驚肉跳——要知道這僅僅只是十門紅衣大炮,要是有一百門豈不是能把整座城池都轟的灰飛煙滅?

城裡的韃子兵、蒙古兵、西域兵更是心驚膽顫,彷彿看到了末日來臨。這種強大無比的心裡震懾,是其他任何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城內,莽古爾泰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面對明軍的強大炮火,包括豪格、阿濟格在內的將領都要求即刻帶兵與明軍決一死戰,即便戰死,也要比這麼窩囊死要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城裡的八旗旗民更是義憤填膺,現在他們連家園都沒有了,活著也沒指望了,倒不如與明軍拼了!

莽古爾泰很清楚,秦書淮炮轟阿什牛錄,最大的目的就是逼他出城交戰。

可是現在出城和找死有什麼區別?你以為城外那六萬明軍,還是幾年前的六萬明軍?那是六萬匹狼!

小不忍則亂大謀,足夠理性的莽古爾泰決不會在這時候出城!

他並不擔心,因為糧倉裡的糧食他早在幾天前就已經全部搬到另一處秘密的地窖了,這些糧食足夠他支撐一個月,手中有糧心裡慌什麼?

而且他還有更大的計劃!

到了晚上,秦書淮下令停止炮轟,然後又派人將勸降書扔上城頭。

這次除了勸降,他還提議明軍可以後退一裡,允許城內的老弱婦孺出城,由明軍妥善安置。

再次釋放善意,做出不想斬盡殺絕的姿態。

但是城內的滿人怎麼可能相信?想都不想直接拒絕了這個提議。

於是第二天,明軍炮兵再次轟城!

又是轟了一天!

這下,阿什牛錄就真的基本被夷平了!

城內所有旗民都只敢呆在地窖,根本不敢出來。

莽古爾泰依舊堅守不出。

於此同時,在開城。

趙率教的五萬大軍也已順利抵達。

守衛開城的正是從前方撤下來的多爾袞。

趙率教和秦書淮採取了同樣的策略,先是拿五門紅衣大炮轟城,轟了整整一天,轟得城內火光衝天,濃煙滾滾。

到了晚上,趙率教下令攻城。

他選擇攻城,一是因為開城的城牆相對較低,趙率教覺得應該能拿下。二是因為他想儘快佔領開城,這樣明軍就完全掌握了主動——只要佔領開城,黃臺吉西逃蒙古之路就被堵死,他要麼往北去蠻荒之地過冬,要麼往東去跳海。

所以開城的戰略意義極大,趙率教必然要儘快拿下。

沒想到開城守軍的抵抗意志極為頑強,而且裝備極好,從火銃、弓箭、火炮到火油、瀝青甚至霹靂雷都有——韃子的霹靂雷無法批量生產,但不代表一點沒有。

明軍在夜幕的掩護下,呈三個梯次輪番進攻。

足足打了一個時辰,明軍才攻下城南一小段城牆。

正當趙率教要往那添兵時,忽然馬哨來報,在北邊發現大股韃子騎兵,正往這殺來!

趙率教早有準備,立即派了八千搶盾兵組拒馬陣,拉到北邊去阻攔騎兵。

可是當對方騎兵抵達時,他才藉著照明彈的強光發現,那是茫茫多的一片騎兵!

目測數量至少在一萬五左右!

他震驚了。

按照預計,他認為韃子現在能抽出來的騎兵,頂多不超過五千。

為什麼?

之前兩場戰役,至少已經殲滅了近兩萬韃子騎兵,按照明軍的設想,韃子最多還剩下八千到一萬的騎兵撐死了。

而這些騎兵,總不可能全部集中在開城一處來用吧?皇太極就不在瀋陽配點騎兵?就不在阿什牛錄配點騎兵?

明軍,顯然低估了皇太極反擊的決心,也低估了韃子的騎兵數量。

開戰前韃子有三萬八千騎兵,眼下要剩下一萬八,這一萬八裡頭,除了三千拱衛瀋陽,其他騎兵全在這裡了。

至於阿什牛錄?一個騎兵都沒有!

這是莽古爾泰提出的戰略。

他領四萬兵守阿什牛錄,拖住秦書淮的大軍。

其餘兵力,則全部集中進攻相對較弱的趙率教部!

為了達成這個戰略,他幾乎抽空了其他地方的兵馬——現在黃泥窪堡幾乎是空城,也就五千廝卒裝模作樣地站在城頭,裡頭的精兵早已調到了開城附近。

甚至禁軍當中,也調去了一萬五!

現在集中在開城附近的韃子精銳,達到了五萬兩千人,其中一萬五是精銳騎兵!

而拱衛京畿瀋陽的精銳,滿打滿算也只有萬把人!

不得不說,皇太極在賭。

他賭秦書淮不敢孤軍深入,他賭趙率教一定會不惜代價拿下戰略重城開城,他也在賭這最後的八旗精銳,能一舉擊潰趙率教部,然後揮師東進,解除阿什牛錄之圍!

他不得不賭。

因為一旦秦書淮突破第二道防線,就能把沈陽城圍的死死的,就算他有幾萬禁軍又如何?

且說大股的韃子騎兵抵達之後,立即分成數股,有的從外沿繞過明軍拒馬陣,有的則試圖從拒馬陣之間的空隙穿過。

八千明軍搶盾兵,自然不可能擋住一萬五的騎兵!

而明軍這邊,只有五千騎兵。

趙率教毫不猶豫地全部派了出去,去阻擋對方騎兵。

雙方在城外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於此同時,開城的城門也開啟了,大批韃子從裡頭衝了出來。

開城的兵馬有四萬之多,其中一半以上是純正的八旗兵。

這麼一來,明軍頓時陷入了裡應外合的包夾之中。

若論野戰,現在明軍是不怵韃子的。

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明軍著實吃了一驚,加上因為攻城,各部本來就分散在城池四周,一時間要想組織起集團性的反擊不太可能,只有憑各部自行組織抵抗。

這麼一來,這仗就難打了。

更何況韃子的一萬五精騎不是吃素的,在明軍反騎兵力量不足的情況,其肆虐起來簡直就是收割機器。

一個又一個明軍士兵倒下,這是北伐以來,明軍遭遇的最激烈的進攻。

趙率教這等老將,看局勢是何等的一針見血,一看這陣勢就知道,今天是拿不下開城了,甚至能不能活著回去都難說!

於是他立即發信號:全部向西,往秦書淮所部突圍!

應該說,到這時皇太極已經賭對了一半!

因為另一半,還得看莽古爾泰能不能守住阿什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