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徐州之戰(26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徐州之戰(261)

劉瀾知道,什麼所謂的譴責和聲討無濟於事,你永遠不可能和猛獸講道理,如果有用,陶謙早成功了,哪裡還用得著向田楷求援,但聲討曹操,最少可以最大程度減輕劉瀾此時因丟失徐州城所帶來的父母影響。

“夫君打算親自攥寫檄文?”對這些趙雨可不太瞭解,但他卻知道平日裡雖然一些文書都是由徐庶帶刀,而如今軍師不在,也只有夫君親自書寫了,要知道他的文筆也是相當好的。

劉瀾搖了搖頭,道:“這封書信可不能由我來寫,我心目中比較合適的人選是張紘,由他來寫最合適不過了。”

“張紘?”趙雨愣了一下,這位先生他當然清楚,畢竟他乃是將軍府的正議校尉。與長史張昭可以算的上是文官之首了,可就是這樣一個身份地位的人物,卻會讓人忽略他的存在,與張昭比起來,好像將軍府裡從來也沒有這麼一號人,可到了關鍵時候呢,卻有發現好像哪裡也卻不來他。

如果讓劉瀾來評價張昭,那他一定屬於工兵型別,平日裡看起來不顯山不漏水,可有可無沒什麼存在感,可真到關鍵時刻,才會知道他的重要性,他就是這樣的一號人物,對於內政他沒張昭優秀,對於軍事又比不上徐庶,可看起來他沒什麼特別優秀的地方,反而還很平庸,可越是這樣的人呢,反而成為那種萬金油的存在了。

他啥都精通,哪裡有事情如果沒人的話,那他就派上了用場,而在這一點,他比起別人來說,那就算是真正的特長了,就好像一些在內政方面有些建樹的官員,和張昭一比那就太平庸了,所以他不可能取代張昭的位置,就只能在下面先幹著甚至是等待機會,天長日久,可能一輩子也就渾渾噩噩過去了,而這些事情張昭不會,哪裡需要就能去哪裡,哪裡缺劉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所以劉瀾才會有張紘不可或缺的評價,甚至當著眾人的面說出如今的秣陵城缺了誰都行,就是不能缺張紘,可見他在劉瀾心目中有著無人可以替代的作用,但除了這些方面,真正讓劉瀾都自愧不如的卻是他的文筆,劉瀾雖然精通筆墨,可與張紘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奧,忘了,小巫見大巫的原型,張紘可不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嘛,而官渡之戰,把曹操罵了一個狗血噴頭的陳琳,不就是那座小巫嘛,既然秣陵有大巫坐鎮,他到真的有些期待張紘這份聲討檄文會寫出什麼花來。

畢竟這可是能讓陳琳說出和張紘比就是小巫見大巫的男人啊,劉瀾選擇他,可是等著見到一篇千古奇文的打算的,而這些趙雨肯定是不可能知道了。

~~~~~~

不數日,一篇聲討曹操的檄文從秣陵傳開,書中直言曹操之惡,當然更關鍵的還是解釋了棄徐州城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他劉瀾不想守城,致百姓死活不顧,而是自顧不暇,在財狼虎豹的利爪之下,他只能被迫撤退。

檄文將劉瀾撇了個乾乾淨淨,而把所有的一切都算在了曹操身上,大罵他是宦黨之後,挾天子自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父不臣,不得不說能被陳琳稱為大巫,這文筆自不用說,而文人要罵人的話,從頭到尾居然看不到一個髒字,那感覺好像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優美華貴,只不過卻是在罵人。

這份檄文至於對軍心民心的影響有多大暫時看不出來,可卻著實是讓曹操變成了筷子手,劉瀾反倒成了受到三大諸侯同時來攻擊無辜可憐之人,讓人同情他的遭遇,也理解他被迫放棄徐州城的原因,如果能夠戰勝強敵,誰又會退呢,而且還是主動退出徐州城這樣的大縣。

張紘的檄文讓劉瀾佔據了制高點,一瞬間因為這篇檄文,不僅是徐州百姓,可能整個天下都在罵著曹操殘忍,劉瀾都已經放棄了徐州城了,你居然為洩私憤而殺人,這簡直不可饒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果以前曹操殺人是打著為父報仇的名義,不少人也許會覺得這都是因為陶謙殺了人家的老父親,雖然手段殘忍,但其情可恕,可這一回就不一樣了,是無緣無故,為此甚至連兗州豫州的百姓都在發著牢騷,覺得曹操的舉動有些下作了。

事態變化讓李典怒不可遏,他散發執劍前去拜見曹操,一間屋,滿眼通紅跪倒在了階下,悔不當初道:“是末將魯莽,才讓劉瀾如此詆譭曹公,末將甘願一死,為曹公洗脫汙名?”

曹操默默端了一杯酒,走下階來到他的面前,將他扶起,並將酒樽交到他的手中,道:“這事錯不在你,就算沒有這檔子事,劉瀾也照樣會對我大家汙衊,你就算是現在自刎,也不可能改變眼下的局面,不過有些話我還是要說,首先你畢竟年輕,年輕人嗎當然氣盛,你為戰死的兵卒報仇,我能理解,但你已經及冠了,我希望你能變得再成熟些,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不要就憑著一腔怒火,在適當的時候多去考慮一下該不該做,做了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成長。”

李典仰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吐著酒氣,他是聰明機靈的小子,有些事情一點就通,更何況曹操已經說得如此直白,再說了,他曹操還怕這些詆譭,從他迎接獻帝那天起,這世上對他的詆譭少過嗎,如果聽這些,他還活不活了,何況他本身就出生在爭議的家庭,宦官的祖父,從小就揹著宦黨的招牌,被歧視家常便飯,早就習以為常了,這一點他和袁紹一樣,這也是二人能成為少年好友的原因。

一個是不受待見的庶子,一個是宦黨之後,可想二人得多不受人待見,所以也養成了二人特立獨行的性格,尤其是曹操,他才不會在乎世人的看法,就算被詆譭,也不去解釋,用行動證明一切。

最初曹操用這樣的方式確實收穫極大,畢竟當時皇室和貴族宗親來到許都,曹操解釋過多,可能還真會出現反效果,可他不解釋呢,反倒對團結這些勢力起到了穩定的關鍵作用,當然之後他不解釋那也不行了,畢竟還是要和這些老家夥們把關係處理好,不能後院失火。

而今日說白了其實是一個道理,還不是為了籠絡人心,只不過這一回變成了他的心腹愛將,也許曹操可能不會想這麼多,但他寧肯揹負罵名,也袒護李典的表現,絕對讓他感激涕零,如果這時候曹操真的處置了他,反而會適得其反,不僅輿論不可能扭轉,反而還讓部將和士卒們寒心。

曹操好生安撫著李典,直到天色變暗,他這才告辭而去,李典對曹操的忠心是不用懷疑的李家幾代人在這十年間全都為曹家賣命,就憑這一點,他就一輩子認準了他,不然今日也不會親自來請死。

可就如曹操所言,死這個字,在李典這個年紀,不當回事,但到了他這個年紀,兒孫滿堂,再提這個字,可就沒那麼輕鬆了,他想死,說白了很容易,可是誰會成為獲益者呢,不是他曹操也不是死者李典,是劉瀾。

如果曹操的幾句話讓李典幡然醒悟的話,那麼現在這番話才讓他徹底明白了什麼才是不同巧渡看待問題,為何主公要讓他在遇到問題時要多去想想,就好像現在曹公所說的這番話,他如果冷靜思考,也不是想不到,只是他沒有這個習慣罷了。

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別忘了曹操終歸不是李典的父親,不可能親手培養他成材,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很多時候還是要靠他自己。

對於李典的上限,曹操看不到,可他最終能到達哪一步,還是看他個人,這一點曹操和劉瀾有著相似之處,只不過那時候所處的環節狀態都不一樣,劉瀾可以放手讓關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任何事情,哪怕出錯了也無妨,因為當時劉瀾不怕失敗,也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但現在他的情況和曹操一樣,容不得失敗,所以用人都是用現成的,能者居之,沒有實力,就靠後,讓有實力的人來。

他不可能像當初劉瀾等待關羽成長那般給李典足夠寬裕的時間,所以他能悟到多少,就看他自己了,如果他虛心一點,其實遍地都是老師,但能學到些什麼,把學來的轉為自己的,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曹操既然都已經說了,他的上限很高,也就是曹操是把他看做夏侯惇的接班人,最少是未來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來用的,但最後如果他還是這樣的魯莽衝動不計後果的話,那可能就真的不會再給他太多的機會了。

其實在曹營之中,這類的將領還有很多,最少他比較看重的還有很多人,尤其是滿寵,他其實已經表現出了高人一籌的軍事水平,如果有可能,曹操是肯定會給他更多的機會,而這件事也在計劃之中。

除了這些之外,曹操對夏侯淵也比較滿意,雖然他失敗了,但一場勝負是起不到多大的意義的,可是他對於解決徐州信鴿的事情上,卻讓曹操大加讚賞,甚至因為這件事劉瀾認定夏侯淵這是戴罪立功,居然不罰不賞,不像李典,一年的俸祿都被罰做給予私曲將士家屬的安葬費和撫恤金了。

次日一早,徐州城隨著曹操的抵達開始逐漸恢復了些許生機,雖然已經不復從前那般熱鬧,但最少街道上尤其是市集裡出現了行人和商販,當然對於出現在這裡的百姓來說,他們更為關係的還是徐州之戰,而在私下裡交談最多的還是劉瀾什麼時候能夠打回徐州來。

這是百姓唯一的焦點,給出的答案有很多,但卻永遠也給不出正確的答案來,就算他們之間有人把徐州局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也一樣,因為眼下這個局面,誰來了也破不了。

這可不是危言損聽,幾名格外健談的長者說著自己的分析,如果劉瀾有能力那他就不會跑去呂縣了,如果徐州能守住的話劉瀾又怎麼可能放棄徐州城。

看明白了這些事情,一切也就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只是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是劉瀾按兵不動,說實話他不動是有一定道理的,實力不濟嗎,現在所有百姓幾乎都知曉了,畢竟劉瀾內衛的效率還是蠻高的,不說一夜之間天下皆知,但附近的郡縣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劉瀾是因為實力不濟不出兵的話,那麼曹操為何也按兵不動,這說明了什麼?他這是又想著生什麼么蛾子呢?這樣的事情遇到的多了,也就沒人再去多想了。

他們更關心的還是劉瀾,曹**活不會有人過問,當然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罵曹操的聲音一個接一個響起,曹操好像一夜之間從至高無上的司空、車騎將軍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天下各郡都是在罵曹操的,這種待遇,還是他頭一次遇到。

現在傳得越來越模糊了,甚至都會把所有的一切都怪罪到了他自己的身上,如果不是他的命令,二人就不可能被擊斃,這完全是他自己的責任。

徐州城一天天開始恢復生機,而李典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風波點,人們好像更願意拿他為突破口來談論徐州之戰的所有事情,而隨著市集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大軍迫切想要知曉的訊息。

而人越來越多的後果,就是吸引來了衙役,衙役對他麼可就沒有那麼多的忌憚了,直接就把喊得最兇的那些人全都上了枷鎖帶走離開,一下子整個市集都變得安靜起來,沒有人再敢去議論紛紛,能活著才是關鍵。

至於徐州之戰誰勝誰負,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反正都是交皇糧,交給劉瀾是交,交給曹操也是交,命才是最主要的,他們可不想被帶走的那幾人,最後可能連出打牢裡走出來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