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九十九章 遇張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九十九章 遇張合

張頜愁雲暗淡地:“先州牧韓馥對儁乂有知遇之恩,不想卻被奸人算計,將牧守之位讓與袁紹,儁乂不得已率軍投歸了他。Ww W.』X S⒉②2.”道這裡,張頜哀嘆一聲,顯得極為無奈:“這些兄弟本都是同儁乂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儁乂當時也沒有他法,只得被迫而為!”

著伸手指向遠處的本部人馬,又道:“誰又能想到公孫北平此時南下?聽聞訊息後袁紹心憂如焚,急招眾將商議,廳內田豐獻計道:“‘公孫瓚勞師遠徵,乃是要與主公爭奪冀州之地,如此他定不會行以戰養戰之法,而主公卻又新佔冀州,此時正是人心浮動之際,絕不可擅離鄴城,只需以逸待勞即可。而公孫瓚既然不會以戰養戰,而我軍又會與其在鄴城相爭,勢必公孫瓚補給便會困難,而我們便可趁此良機,遣一偏師襲擾其糧道,到時主公親率大軍與之相抗,公孫瓚焉有不敗之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瀾與眾人對望一眼,想到後果的幾人臉色皆是微微一變,感嘆著田豐此計果然是抓準了公孫瓚的七寸。至此劉瀾已信了張郃三分,看向他,道:“那麼他們選中襲擾糧道的將領,就是張將軍了?”

張頜苦笑一聲,一副身不由己的樣子攤著手,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是能推脫末將又如何會來,不過在此處遇到劉使君卻有些出乎意料!”

劉瀾戚戚焉,還好知曉了袁紹詭計,不然這一仗公孫瓚還真危險了,解嘲地笑道:“是啊,就是讓劉某想破了腦袋也不會想到在此處能與張將軍相遇,其實我們此行哪裡是什麼偏師,只不過是從此過路罷了,概因前些日子與無極縣令有些誤會,來到此地誤以為乃是追兵,不得已才痛下殺手。不想卻是儁乂,早知如此的話到可省了不少麻煩。”

“原來如此。只是劉使君又怎會與無極縣有了嫌隙?”

劉瀾擺擺手,不願過多解釋,道:“也沒什麼。只是一些不值一提的誤會罷了!”接著又問道:“只是不知袁紹選擇的襲擾地是哪?”

“河間!”

劉瀾頭,心想這就對了,畢竟張頜本是河間人,對那裡的地形要比其餘的將領更為熟悉,看來他並沒有騙自己?可他為何會和盤出?難不成是他有意要離開袁紹?雖然他對張頜並不太熟悉。只知道他最後投降了曹操,並且成為了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但既然他日後能投靠曹操,這時候為什麼就不能投靠公孫瓚或者是自己呢?

想到此處,話鋒一轉,皺眉道:“張將軍能將如此隱晦的事情告知,若是讓本初知曉,只怕……”

張頜無所謂,道:“這種事情不結果都一樣,若是沒有遇到劉將軍自是另當他論。但已相遇,此事也再難相瞞了!”

劉瀾和甄儼對望了一眼,相對於更為信任的張飛與許褚,他現在更相信甄儼,畢竟前者只是一莽之夫,陣仗之事也許還能提意見,可論起心機來就遠比不上甄儼了,雖然他還未及弱冠,但他的才智卻越同齡人,見他微微額。心中略寬,示意眾人都坐了下來。

眾人席地而坐,劉瀾尚未開口,便聽甄儼開始向張頜問起了他此行更為具體的計劃。而張頜也是有條有理的講敘著關於田豐事前的安排,他的極為詳細,使劉瀾最後的一絲不信任也徹底拋棄了。

張頜見他眉頭微蹙,料想他是百分百的信了自己,道:“既然劉使君皆已知曉,張某便就此告辭了!”

劉瀾抬頭看向張頜。心中雖然疑惑,但仍然微笑,道:“既然張將軍如實告知在下,再前往河間亦是無用?若是被袁紹知曉反而會惹來殺身之禍,既然如此,儁乂何不隨我離去?”

張頜搖頭嘆道:“不是儁乂不願跟隨劉將軍,可若就此離去,袁紹定不會放過家中老父,此次前往河間,儁乂便待將軍踏平冀州之後便攜老父一同來投公孫北平。其次,若是此時儁乂就此離去,袁紹必會另派他人,到時反而不美!有此二,儁乂認為此時隨劉將軍離去倒不如前往河間更為妥當!”

劉瀾聽他的頭頭是道,深以為然道:“儁乂所言在理。”

張頜大喜過望,想不到一番言辭居然真的動了劉瀾,趁熱打鐵,道:“劉使君,張將軍,還有二位,今日之事,切不可在他人面前提及,當然公孫北平除外。”

意味深長地看向三人,道:“待日後儁乂前來投效時,還望劉縣君提攜!”

“儁乂嚴重了,日後劉某絕對不會虧待儁乂的!”

張頜繼續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在此與劉使君拜別了!後會有期。”

一旁的甄儼眼見劉瀾就要同意,心念一動,暗道不好,若他此番言語只是託詞,為的是順利離開,再來掩殺自己一眾,豈不是凶多吉少?靠近劉瀾對其低聲耳語道出了心中所想。

“這?”

劉瀾心中立時也擔心起來,但並沒有亂了方寸,此時他早已不是未經世事的‘童鞋‘,經歷的事情已經使他喜怒不形於色,特意將嗓音拔高了三度,道:‘張頜將軍豈是那等言而不信的人,他即如此,定是真的,你又怎敢相疑儁乂,來人那……”

“主公,不可!”

“劉使君,切務動怒!”

劉瀾驟然向張頜瞧去,果見他一臉坦蕩,神色間對甄儼更是十分關心,深怕甄儼會因為自己一怒之下而受到懲處,心中徹底打消了顧慮,接著道:“既然儁乂求情,我便先記下,若下次再犯,定然不饒!”

甄儼忍不住道:“我,我只是……”

劉瀾怒道:“大膽!還敢狡辯,翼德將他拉下去!”

被張飛拉下去後,劉瀾啐了一口,臉上從陰沉變作依依不捨,道“此子年齡幼,有冒犯之處,儁乂切勿與他計較……”

張頜搖頭道:“劉使君,句不中聽的話。此子也是的老實話,他也是替劉將軍您著想,德然公切不可怪罪他……”

劉瀾本來也沒有要真的懲處甄儼,只是做給張頜看的。歸根結底還是在試探他罷了,見他回答的滴水不漏,鼻中卻裝模作樣地哼了一聲,道:“既然儁乂求情,那我便適當懲處。但他懷疑儁乂,我卻不得不懲罰,以儆效尤。”

張頜不再求情,反而充滿感激地謝他:“多謝劉使君垂憐!那儁乂便就此拜別。”

劉瀾強裝笑臉,道:“那好,儁乂我等就此拜別!”

張頜雖知劉瀾不再懷疑,但轉念一想卻也怕他未必真的消除顧慮,又道:“儁乂送上將軍一程!”

他的表態出乎了劉瀾的想象,向他凝視片刻,暗道他這是要徹底打消自己的顧慮啊!笑道:“難道我還不信儁乂嗎?休得再言!”

張頜拒絕道:“劉使君不可。還望莫要拒絕儁乂的拳拳之心!”

他話都道這份上了劉瀾也不好再什麼,勉強接受道:“既然儁乂如此堅持,只怕是儁乂不來,也不會走的安心,那好吧!”

~~~~~~~~~~~~~~~~~~~~~~~~~~~~~~~~~~~~~~~~~~

送走張頜的劉瀾急忙眾人道:“不可在此過多停留!我們要加緊趕路。”

三人皆是一愕,尤其是甄儼更是出聲問道:“主公是覺得張頜所言不可信?”

劉瀾搖頭道:“我也不敢保證,但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三人聞聽此言,都是下意識地“啊”出聲來,張飛又驚又怒,罵道:“俺便覺得這直娘賊不是好人。之前主公就不該放他!一刀結果了便是!”

劉瀾笑道:“還好翼德沒有魯莽,不然可真就壞了大事!”

轉頭看向甄儼,道:“你如何看?”

甄儼猶豫不決,道:“有些不好。只是不知他有何目的!”

劉瀾思慮半晌,方才道:“是啊,他若是沒有棄袁之心,此般作為又是何苦?”

許褚囁嚅道:“也許是主公多慮了,未必不是張頜在待價而沽!”

劉瀾瞳孔收縮之際,卻是回頭看了眼張頜離去的方向。自言自語,道:“也許真是在待價而沽?”看向三人,又道:“我劉瀾非是猜忌之人,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也許我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我卻不得不如此,畢竟我要為諸位兄弟的安危著想。因此,立即轉告眾位兄弟,不能就此休息,我們這幾日要連日連夜的趕路,直到安全為止。”

話鋒一轉,劉瀾又道:“同時派人盯著他,若他有一絲異動,我等便知他是何居心了!”

眾人一聽此言,齊唱一聲諾。

~~~~~~~~~~~~~~~~~~~~~~~~~~~~~~~~~~~~~~~~~

“司徒,這封信?”王虎叉手低頭站在王允身前,恭敬的道。

“你便親自去送一趟吧!”

王允並沒有去看信中內容,嘆息一聲,將信交到了王虎手中,道:“路上心,關東那邊現在也不消停!”

“諾,司徒,人這就前往!”王虎接信告辭後,轉身離開了王允書房.

~~~~~~~

終於將李鴻雁勸回去了!離磐河不遠的山道上,正有一位少年為擺脫了一位難纏的少女而高興,眼前少年二十多歲年紀,身穿白袍,只是白袍因為反覆沖洗而有些褶皺,但這並不能掩蓋少年的風采,他騎著一頭高大的白馬,沿山道緩緩而上,山道沒有樹木,有的只是稀疏的花草,從遠處觀望,光禿禿的並不是什麼遊覽的好去處。

山勢不高,不陡也不偏,十分易攀,只是在進入此處山道後騎馬少年彷彿突然受到了山勢的影響遽然減緩了馬,開始悠閒地走著、攀登著,彷彿數月來所有的緊要事,都隨風飄逝一般。

少年腰懸長劍,手握長槍,不出的風度翩翩,只是他的臉上卻佈滿了風塵之色,想來也是趕路已久。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從無極而來的趙雲,他沿路打探公孫瓚所在中軍,不想每每碰到的只是偏師,此時的趙雲一顆心都在劉瀾身上,若再次參軍就只會投效到劉瀾軍前,讓他去公孫瓚帳下效命,心中一萬個不情願。

從無極縣沿途打探一路而來,不想卻趕到了磐河地界,而這數月間,冀州也徹底變成了硝煙彌漫的戰場,但想象中的難民暴亂並沒有生,先是因為袁紹初入冀州人心不穩,公孫瓚大軍所到之處皆是望風而降,若有一城稍加抵抗,趙雲也不會如此頻頻撲空,與公孫瓚中軍失之交臂。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郡縣都會繳械投降,也有些大城池靠著城堅糧多而固守,但他們卻又從不會主動迎擊,遇到這樣一時難以攻下,又不迎擊的城池,公孫瓚的策略便是派出很少的部隊看守,並沒有去強行攻取。

他知自己遠道而來,補給困難,既然是勞師遠徵,那自然是力求與袁紹戰,只要這些郡守不出城迎敵或者騷擾自己的補給線,他便不會去強攻這些城池,他知道,這些郡守是在看事態的展,只要自己將袁紹趕出冀州或者消滅,那這些郡守自然會不攻而降,這一切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但公孫瓚又如何才能確定哪些郡守是抱著此般想法,哪些郡守是在虛與委蛇?趁自己大軍遠走後襲擾補給線呢?這自然難不倒公孫瓚和他的手下諸將。

就拿大軍路過河間國治所樂成縣來,在公孫瓚中軍未抵達樂成和離開樂成南下後,公孫瓚皆派出過一隊隊的斥候,當這些斥候從城門飛馳而過時,樂成縣內的郡國兵竟然連一枝羽箭也不敢放,對於如此沒有反抗卻又拒不投降的城池,公孫瓚選擇了繞城而走,只留下為數不多的士卒監視,並不時派出軍卒試探。

而河間相對於這些試探的軍卒,自然不會去得罪,只要他們不是來強攻他樂成縣城,他自然不會去主動招惹,而那些斥候則更加不會去管,他也怕一個不好惹來了大軍,那時吃苦的還是自己,甚至還有可能使自己丟了命,好在樂成存糧充足,所以樂成縣令只是緊閉著城門,根本不去管外面的事。

聽袁紹和公孫瓚在界橋想抗,此時也不知開戰了沒有。趙雲低頭想著,卻已是翻越了此座山頭,看著山下景緻,心道我沿路打探,並未有德然公的訊息,想必德然公並不在軍中,也不知該不該繼續前往公孫瓚軍前!

突然勒馬不前,躊躇道我是改道先去平原尋劉縣君?還是先往公孫瓚處?”正出神間,忽聽得山下樹叢中傳出一陣聲響,只聽一人笑道:“公孫瓚,下馬受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