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文道祖師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一章 度化白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六十一章 度化白彥

皇城講經完畢之時,已是三日之後。

白彥的傷勢已然痊癒,體內內息滾滾如潮,武道修為更上一層樓,只差最後臨門一腳便能踏入真聖之境。

楊子銘與祝明飛先是與甘樂見禮,而後才向白彥道喜。

“恭喜白兄,不日便能踏入真聖之道!”

兩人誠心誠意,並無半分虛偽。

對於武人而言,沒有什麼比踏入真聖更重要。

千元大陸,自武祖以降,天武王之後,真聖便已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若能踏入真聖一境,便是一國,一方勢力之底蘊。

這樣的存在,隨便跺一跺腳,八國也會好生震動一番。

譬如唐國底蘊劉老,黃國底蘊晁皇的皇叔。

這些人都是頂尖的存在,平日裡世人根本無法見到。

白彥聞言卻有些無感,主要是他對武道的追求早已不像當初那般狂熱。

相反,而今他的心中,尚還在堅守的,卻是文道。

較之於武道,他更希望自己能在文道上有所突破。

今日聽聞殷明講經,他心中一些執念已然開始消失,只是尚不清晰,便如同薄霧漸散,其中這個過程最是漫長。

而他也知道,殷明之所以叫自己前來聽講,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自己能夠重拾初心。

甘樂也向白彥道喜,可白彥卻微微拱手道,“甘兄離佛只一步之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此言倒是不假。

而今的甘樂心中佛性漸漸深刻,佛道也逐漸明確。

對於他而言,成佛,只是時間的事。

只是他並不知道成佛究竟意味著什麼。

如同很多和尚一般,佛對他們而言乃是虛妄和不切實際的。

他們雖能秉持心中佛性不斷誦佛,唸佛,不斷參悟佛經。

可是他們並不知曉成佛對於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而佛道中人也不會去強求。

因為他們堅信的,便是一切皆是虛妄,便是佛,也是虛妄。

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何所謂空?何所謂色?

何所謂佛?何所謂沙彌?

心中有佛,自然成佛。

殷明的話音落下,甘樂立時頓悟,對著殷明雙手合十,道出了千元大陸上第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殷明微微點頭,甘樂轉身便朝皇宮深處的行去。

楊子銘與祝明飛見狀,也是躬身退下,偌大的演武場上,只剩下殷明與白彥兩人。

當初在天元城,殷明便已喚醒了白彥的初心。

而今他要做的,乃是讓白彥重拾初心。

無論是蘇堤平原一戰,乃是乾黃城講經,殷明一直都是抱著這個想法。

初心,乃是文道傳承的關鍵。

任何文道中人都不可以忘卻的,便是初心。

“三日講經,不知你聽懂了多少。”

殷明淡淡問到。

他當然知道白彥肯定已然明了不少,甚至有可能已然漸漸響起當初的自己是何等年少。

年少的故事,最是動人。

而動人的故事,最能體現初心。

只是殷明不知道的是,白彥究竟有沒有明白他的用意。

白彥微微躬身,臉上呈現出一派祥和面容,“眾生皆苦,而我等皆悲。”

“以悲入世,方能普渡眾生。”

白彥沒有入佛,可也從《心經》與《華嚴經》中得到不少佛道真諦。

這對於他而言,乃是極好的事。

他本就是一個嗜血之人,身上的血腥味兒足夠掩蓋他原本身上的書香之氣。

這對他而言,對他心中的道而言都是極其危險的。

一旦有朝一日他的血腥味兒濃烈得無法緩釋,那他便會徹底的墜入魔道。

這也是殷明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度化他的原因。

一入魔道深似海,千年修為毀不迭。

白彥是個人才,而且一心向文道。

眼看著他墜入魔道,殷明豈能眼見?

他在天元城刻意喚醒白彥的初心,此次又大講《華嚴經》來洗刷他身上的血腥味兒。

為的便是讓他能夠重新歸於正道。

從剛才白彥的回話來看,他似乎已然明了。

殷明滿意的點頭,笑著道,“普渡眾生並非實際。”

“可卻是一個觸手可及的目標,有待一日你能徹底悟透眾生,那便是文道大成之日。”

普渡眾生說起來都不現實。

可正是因為不現實,所以才要堅持。

倘若以為不現實就放棄,那世間苦難如何化解?

白彥追求文道也是一般,倘若他因為心向文道而遭受百般折磨就放棄,那此刻的他還是當初的白彥麼?

他十兇之名響徹八國,引得世人憎恨。

若因為如此他就放棄追求文道,那此刻的白彥還有如何心道?

那些原本看起來不現實,不實際的東西,往往便是需要堅持的東西。

越是堅持,越有動力。

越是堅持,越發得道。

普渡眾生乃佛家之言,可在文道之中,卻也不是獨此一家。

類似之談,數不勝數。

白彥能夠從佛理之中參悟出自己的道,那便是他的福緣。

白彥對著殷明再度一拜,“弟子謹遵夫子教誨。”

從此刻起,白彥再不是十兇白彥。

而是一個為弘揚文道,鑽研文道不懈努力的,但卻能夠拿捏分寸的白彥!

眾生相,平等相。

宇黃一戰,牽連無數無辜百姓。

白彥親眼得見,在聽殷明講解《華嚴經》之時,心中愧疚猶如泉湧。

而今正視自己初心,他卻又放下了。

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

他所能做的,只是在更加漫長的未來裡不斷的推行與弘揚文道,以此來安定八國。

而也只有如此,他的內心方得安寧。

於是,黃國之事徹底落下帷幕。

不久之後,晁皇將皇宮修建成寺廟,其中立了一尊佛像。

那佛像的樣貌與殷明有五分相似。

旁人問及,為何如此?

晁皇與甘樂的回答是,“夫子乃萬道之首。”

而在寺廟建成,佛像鼎立之際,殷明早已與楊子銘等人一道到了宇國。

宇國內亂,凌望魚深陷困境,殷明豈能坐視不理。

再加上靈越皇已然宣佈支援無為而治,殷明自當前往。

只是在途中,殷明便已然感受到了宇國國內尖銳的矛盾衝突,遠比他所想象的還要厲害。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