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7章 新的時代來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7章 新的時代來臨

這個計劃要想實施,就必須滿足一個關鍵性的條件,那就是獲得INTEL公司關於X86處理器的專利授權,沒有這個東西李怡炫的一切計劃都只是空談。

可現在的問題是Intel居然獅子大開口,專利授權費超過了6000萬美元,而且這種授權還不是一次性的,德瑪吉每生產一塊X86的相容處理器,還得向INTEL公司支付2%的利潤,這樣苛刻的條件怎麼可能答應。

談判陷入僵局,李怡炫很多計劃自然是無法展開,向西蒙尼詢問了與Intel公司的整個談判過程後,給李怡炫感覺是Intel是想讓他知難而退。

歷史上Intel雖然首創了CPU慨念,但他們的主要業務是存儲器晶片上,可隨著日本半導體技術的崛起,在國際上市場上到處攻城略地,給INTEL公司的存儲器業務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從歷史上看,超不多就是在這個時候,Intel開始了艱難的轉型,逐步放棄存儲器市場,全力發展CPU。

既然決定了發展CPU,德瑪吉這個時候跑來提出想要獲得X86處理器的相容授權,對方肯定是不答應,這意味著雙方以後是競爭對手。

這個時候李怡炫面臨著兩個選擇,要嘛拋開INTEL自己單幹,CPU不相容就不相容,要嘛就放棄這塊市場,專心工控領域,現在德瑪吉已經在工控CPU市場已經站穩了腳跟,而且還小有成就,只要在給他幾年時間,德瑪吉肯定會是國際工控CPU市場的老大。

但還沒戰就放棄,顯然不符合李怡炫的性格,思來想去李怡炫覺得INTEL公司還是不要轉型的好,CPU可以作為INTEL的副業,但主業還是在存儲器市場。

如何讓INTEL回到他的主業上來呢?只能在存儲器上想辦法,一個讓INTEL無法拒絕的存儲器,於是快閃記憶體技術被李怡炫給提前20年拿出來了。

相比於傳統的RAM存儲器,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即斷電資料也不會丟失,而且使用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隨時擦寫裡面的資料,而資料也不用擔心會丟失,資料可以永久性的儲存。

而且快閃記憶體的應用領域也廣泛,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可以開發出SSD固態硬碟、隨身碟、CF卡、**卡、SD/MMC卡、記憶棒、XD卡、MS卡、TF卡、PCIe等存儲卡,還可以開發出全新的計算機記憶體,比如DDR記憶體或者是EEC伺服器記憶體,甚至你把快閃記憶體閹割一下,把它變為只讀存儲器也可以。

顯然相比於現在的EPROM和EEROM存儲器來說,快閃記憶體更有未來,拿這個與INTETL交換,對方肯定不會拒絕。

為什麼李怡炫給自己留著?快閃記憶體這麼大一塊市場,德瑪吉一個人吃的下來嗎,到時迫於壓力,早晚也得把快閃記憶體技術給公佈出去,與其這樣還不如現在就把這項技術拿出來,與對方交換自己需要的專利來獲得更大的好處。

果然,當西蒙尼把快閃記憶體技術展示給Intel看得時候,對方是完全瘋了,既想要獲得這項技術,多少錢都願意,於是又提起了先前的話題,想要快閃記憶體技術可以,拿東西來換。

於是雙方又重新坐下來,很快就達成了專利互換協議,德瑪吉順利拿到X86處理器的全部技術專利,包括原始碼。

獲得X86專利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得實施第二步,拿著快閃記憶體技術專利繼續與別的公司交換。

李怡炫的第二個目標是IBM,找它是因為IBM手裡握著硬碟的技術標準,1956,IBM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硬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然後又過了兩年,1968年,IBM又提出了“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標準,從而奠定了硬碟的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硬碟存儲技術,可李怡炫發現不管SSD硬碟怎麼搞,都繞不開IBM的“溫徹斯特“標準。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狀況是有原因的,要知道歷史上固態硬碟技術真正成熟起來,開始用於商業應用是在2006年,那個時候機械硬碟早已是大行其道,人們不可能為了一個固態硬碟,在電腦主板上去另外加一個介面和相關的軟硬件的支援,這會增加電腦的成本。

因此要想把固態硬碟推廣出去,就只能採用機械硬碟的標準來製造固態硬碟,因為只有這樣電腦才會認識它。

由於固態硬碟是按照機械硬碟的標準來製作的,這就造成德瑪吉提出的固態硬碟技術都是在IBM的“溫徹斯特“標準框框之內,除非李怡炫重新搞一個標準出來,否則你無法繞開。

可是重新搞個硬碟標準又談何容易,李怡炫去31世紀查了一下,發現無論是現在的機械硬碟,還是31世紀未來的光子硬碟、量子硬碟也好,都是基於IBM的“溫徹斯特“標準發展起來的,一句話你更本就無法繞過去。

於是又用快閃記憶體專利換了IBM的“溫徹斯特“硬碟技術發展標準。

反正已經換了兩個了,也不怕與第三個和第四個交換。

第三個是StorageTek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國有企業,成立於1934年,成立之初就專門從事軍用雷達技術的研究,後來被美國的雷神公司收購,李怡炫找他是為了StorageTek公司手裡的固態硬碟的驅動器技術。

因為StorageTek公司也對固態硬碟做過研究,並在1970年,StorageTek公司就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固態硬盤驅動器,因此李怡炫要把固態硬碟給出來,也繞不開StorageTek公司。

可讓李怡炫沒想到的是,StorageTek公司對快閃記憶體技術並不感興趣,因為StorageTek公司在雷達研究上遇到了資金困難,他們要的是錢不是技術,而且StorageTek公司也不打算進入存儲器領域,於是德瑪吉最後花了五百萬美元獲得了固態硬碟的驅動器專利。

第四個是德州儀器公司,這家公司也是國際著名的存儲器供應商,從它手裡李怡炫獲得了夢寐以求的DSP專利。

DSP又叫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基帶晶片,有了這項專利德瑪吉未來就可以正大光明的進入國際移動通訊市場。

第五家公司是施樂,他手裡擁有計算機的圖形操作界面技術,像後來的蘋果IO和微軟的Windows都是基於這個技術發展起來的。

當初蘋果搞出了自己的圖形操控系統後,還與施樂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最後雙方已庭外和解告終。

如果沒有施樂的圖形操作專利,李怡炫可不會認為自己未來能打贏官司,也不像蘋果公司一樣與施樂達成庭外和解,因為他是中國人,在白人至上的國度裡,李怡炫面臨的最後結果,不是輸了官司繳納鉅額罰款,要嘛每年就向施樂公司繳納鉅額的專利使用費,完全是被它宰,因此圖形專利是無論如何都要獲得的。

在美國轉了一圈下來,有關個人電腦所有的基礎技術專利全都拿到了手,現在李怡炫要開始設計自己的個人電腦。

當李怡炫回到香港時,遠在大洋彼岸的德瑪吉北美分公司給他發來了一份傳真,就在李怡炫剛上飛機的時候,蘋果公司釋出了他們的AppleII電腦。

看到這份傳真,李怡炫有一股見證的歷史的感覺,一個嶄新的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