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0章 模型測試中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0章 模型測試中心

DG-200的核心機距離首次試車已經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了,第二次試車都要進入尾聲了,現在保羅.威爾森告訴他,核心機的可能要全部推翻重新設計,李怡炫如何不大驚失色?

“你們不是告訴我核心機的測試很順利嗎,為什麼要重新設計核心機?”

保羅.威爾森沉默了,他不知道該怎麼向李怡炫交代,過了很久才對李怡炫說道:“BOSS,在這裡說不清楚,你跟我來一趟就知道了。”

兩人離開公司行政大樓,坐上電瓶車來到了發動機研發中心,讓李怡炫奇怪的是,保羅.威爾森並沒有吩咐司機往設計大樓去,而是直接從設計大樓門前駛過,在一間佔地只有800平米的廠房前停了下來。

李怡炫沒有急著下車,而是抬頭看了下廠房,只見上面寫著“模型測試中心”。

“模型測試中心?這是什麼地方?”李怡炫奇怪的問道,南丫島上什麼時候有了這麼個東西了,而且還是專門用來做模型測試的。

“BOSS,這是你同意建的,難道你忘了?”

李怡炫更奇怪了,“我同意建的,什麼時候的事,我怎麼不記得了。”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我們需要新建一批實驗室,模型測試中心就包括在裡面。”

保羅.威爾森這麼一說,李怡炫終於想起來了,沒錯,這個中心的確是他同意建的,當時送過來等他審批的實驗室有十幾個,有超臨界機翼實驗室、進氣道實驗室、專門用來實驗飛控系統的鐵鳥架實驗平臺和靜力實驗車間等,而模型測試中心就是眾多等著再建實驗室裡一種,當時李怡炫只是簡單的看了看,見沒有超過今年的投資預算於是就批了,過後他就忘了,沒想到今天保羅.威爾森居然把他帶到這裡來。

難道核心機要推到重來,跟這個中心有關?

帶著疑惑,李怡炫跟著保羅.威爾森走進了模型測試中心。

五月份的香港已經很熱了,一進入房間就感到一股清涼,讓李怡炫因炎熱的天氣和不好的訊息帶到的燥熱感覺好了不少。

從房間裡擺放的各種儀器來看,這是一間監控室,透過巨大的落地窗有機玻璃,能清晰的看到監控室外面的測試平臺,想來這應該就是保羅.威爾森說的模型測試區了。

監控室裡有十幾名研發人員,李怡炫進來後,他們只是看了一眼就繼續盯著眼前的電腦屏幕,沒有一個人上前跟他打招呼。

李怡炫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而是輕微的點了點頭,認為這才是研發人員應該有的樣子。

在監控室看了一會,保羅.威爾森把李怡炫帶進了模型測試區。

剛一進去,李怡炫就看到一個巨大的玻璃水槽,水槽的玻璃的很厚,大概有2.5公分左右,讓李怡炫驚奇的是,這個玻璃水槽的透明度非常高,甚至比21世紀的藍寶石級玻璃都還要高出很多。

“BOSS,這是鑽石級玻璃,是從31世紀買來的。”保羅.威爾森見李怡炫一直盯著水槽玻璃看,於是就出言解釋道。

怪不得透明度這麼高,“這麼大的玻璃,價格一定很貴吧?”

“總共花了五千萬聯邦幣。”

果然,李怡炫心裡說道。

“這麼大的水槽是幹什麼用的?”

“它是用來測試模型的,有了他設計人員就能很直觀的看到正在研發的發動機有哪些設計缺陷。”

見李怡炫不明白,保羅.威爾森解釋道:“我從頭到尾給你解釋一遍吧。”接著保羅.威爾森用手一指,“BOSS,你看那邊是什麼?”

順氣保羅.威爾森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個1:1DG200渦扇發動機模型被放在一個臺架上,整臺發動機模型從裡到外都是用透明的樹脂材料製作的,裡面的零配件被看得一清二楚,而且這些零件同樣是用透明樹脂按照真實零件1:1複製的,大到發動機的葉片和葉盤,小到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都被看得清清楚楚。

很快李怡炫就看出這臺透明樹脂發動機模型的不同了,“這是用高精密的熱塑擠壓成型3D印表機打出來的!”

一旁的保羅.威爾森點點頭道:“你猜的沒錯,這臺發動機模型就是用熱塑擠壓成型的3D印表機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列印出來的,然後再把這些零件模型給組裝起來,就變成你現在所看到的一臺完整的1:1發動機模型。”

“在研製一款新發動機或者新核心機以前,都要做大量的相關基礎性實驗和理論資料測算,接著以這些實驗資料建立一個我們要研發的數學模型,然後我們再根據這個數學模型和測得的實驗資料來設計新發動機。但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要面臨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就是他無法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設計是否正確,或者說設計的產品是否存在設計缺陷,特別是那些隱形缺陷。

為了找出設計上缺陷,傳統的做法是對產品原型進行大量的測試,然後在一點點的改進,知道缺陷全部消除為止。可這種方法費時費力時間長不說,投入的成本也是不可想象的。

雖然後來有了電腦,有了3DCDA這樣的鋪助設計軟體,甚至新產品的計算機圖形渲染哪怕是十分的精緻,但任然不及手握一個新產品的3D模型來的真切。通常在電腦屏幕看到一個新產品設計的時候,設計缺陷在不會很明顯;但當一個物理概念模型可以很真實地看到並觸控到的時候,設計缺陷就變得很明顯了。

因此,在新產品的設計中,設計人員都會按照設計圖紙先製造一個或數個不同比例的新產品模型,以找出設計上的缺陷,然後再改進設計。但是傳統的模型制作方法非常的浪費時間,而且對模型制作人員的要求也是極高,要知道頂尖的模型制作人員一直都是稀缺資源,想要聘請他們花費的資金可不少,而且你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請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3D印表機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切。3D印表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它可以大大的加快“概念模型”的建立速度,然後以物理的形態展示出來,便於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提前進行觀察和處理。

透過快速建立概念模型,3D列印還改善了設計者和客戶之間的交流,使得新產品的設計程序被大大的加快,同時還可以創造出更好的產品。

除了概念設計階段外,3D列印還被用於建立“驗證模型”或者是“功能原型”。BOSS,你現在所看到的,就是DG200渦扇發動機的“驗證模型”。

至於功能原型,就是當新產品設計過程中需要檢查產品不同部分的狀態、適合度和功能性時,就需要功能原型。傳統上,這種原型只能由熟練的工藝師使用老道理密集型的車間技術建立。因此,為了生產大量的產品原型而花費幾個星期和成千上萬的資金情況並不少見。”

聽到這裡,李怡炫好像明白了,“這麼說,兩個多月前我們試車的那臺核心機,就是一臺功能原型,對嗎?”

保羅.威爾森點了點頭,“沒錯,就是這樣。”接著他又繼續說道,“相比之下,使用3D列印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製作完成功能模型,並且所花的成本只是傳統方法的一個零頭。”

這一下李怡炫終於明白了這個所謂的“模型測試中心”是做什麼用的了,在首臺渦扇發動機原型機被做出來之前,圖紙上的發動機首先要經過“模型測試中心”的檢測,直到發動機的設計沒有缺陷之後,才可以進入發動機的試製階段。

顯然,保羅.威爾森說的核心機要重新設計,肯定是DG200的概念模型在測試中出了問題,需要重新對核心機進行設計。

那為什麼在試製核心機以前就沒有發現呢?這是因為DG200發動機專案始於去年,那時候“模型測試中心”還沒有呢,等今年建成以後,研發人員把模型放到裡面一做測試,設計缺陷就全暴露出來了。

那麼這測試是怎麼做的呢?看到那個巨大的玻璃水槽沒,發動機的設計缺陷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1:1的發動機模型,它上面的每一個零件都是用3D印表機一個個列印出來的,把這些零件組成完整的發動機模型後,就放到水槽裡做相關的功能試驗。

由於發動機模型是由透明樹脂製造的,因此它不能像真正的發動機那樣進行點火,因此就需要一臺傳動機來帶動它運轉,好方便設計人員觀察。

為什麼要用水槽?因為水槽跟空氣一樣都屬於流體,空氣是摸不著、看不見的,但水且是實質的,可以方便觀察。

裝在傳動機上的模型發動機被放進水槽後,傳動機帶動模型發動機運轉起來,由於模型和水也是透明的,這時候就要向水槽內注入一股密度大於水的顏色液體。

液體因吸力的作用被模型發動機的葉片給吸進發動機的內部,這樣一來,在監控室的設計人員就能清楚的看到“氣流”在發動機內部的走向,通過觀察顏色液體在模型發動機內部的執行走向,設計師就能很直觀的知道,渦扇發動機的各種設計缺陷。

但這種觀察只能發現比較明顯的缺陷,一些隱藏的缺陷則無法發現,這時該怎麼辦?

這時就該超級計算機上場了,在水槽的各個方向安裝上高畫質數字的超高速攝影機,發動機內部氣流的一切運行狀況都被攝影機給忠實的記錄下來,然後再把圖形傳輸給超級計算機,超級計算機再把這些圖形解成數字信號,然後再對照發動機數字模型進行分析計算,設計人員就能很清楚的知道,該發動機有沒有達到設計要求,隱藏的缺陷在哪裡,最後再一一的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而傳統的原型機試車,就很難找到發動機的設計缺陷,發動機一旦出現問題,需要長時間的一一排查、一一分析,浪費金錢不說,更浪費時間。

所以說,有了發動機“模型測試中心”,發動機工程研發難度和研發週期,將會大大縮短,而且透過“模型測試中心”檢驗過後的新發動機,無論在效能還是在可靠性以及耐用性上,將比沒有經過“模型測試中心”檢驗的發動機要好得多。至少你無需擔心新發動機會有什麼設計缺陷,即使是有也非常小,不會產生致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