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1章 方案調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1章 方案調整

等李怡炫明白了“模型測試中心”在航空發動機研製中的巨大作用後,保羅.威爾森又開始解釋為什麼要重新設計DG-200的核心機了。

“BOSS,DG-200是參照PW-600發動機設計的,然後PW-600屬於第四代渦扇發動機,它的渦輪前火焰溫度跟美國的第四代軍用發動機F-119一樣都超過了1740攝氏度。這樣的發動機以現在的時空科技水平來說太過逆天了,因此,在參照設計中,我們就不得不對該發動機採用降級設計以符合這個時空的主流。而問題就出現在這裡,我們採用了降級設計措施,但該設計方案並沒有做相關的實驗驗證,雖然核心機在測試中一起正常,可一旦給它套上風扇,它的推力效能完全沒達到要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一代渦扇發動機誕生於五十年代末期,是在渦噴發動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涵道比極低,被人們稱為“連續漏氣”渦噴機,渦輪前溫度剛剛超過1000攝氏度。

第一代渦扇發動機還沒來得及投入商業化使用,很快以斯貝202和TF30為代表的第二代渦扇發動機誕生了,相比第一代發動機,第二代渦扇發動機的火焰溫度被提高到了1100攝氏度以上,後期改進型甚至超過了1250攝氏度。

美國著名的三代戰機F-14所使用的就是第二代渦扇發動機TF-30,該發動機推重比跟斯貝202一樣都只有5.0。

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共和國的飛豹和美國的F-14用的都是同一代的中推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在尺寸重量上都差不多,推力也相當,推重比都是5.0,但斯貝202在穩定可靠性和耐用性以及燃油經濟性上都遠遠高於TF-30,但美國且在該發動機上搞出了一代神機F-14,而我們呢?搞了十多年,花費了無數資金,只勉強搞出個算是二代半的飛豹,想想都讓人無語。

看看我們的周邊國家和地區,不是F-15就是F-16,最不濟也是幻影-2000,拿個二代半的飛豹,一點威懾力都沒有,要是共和國能在國產斯貝發動機上搞出紅色版的熊貓,作戰能力先暫不評論,但這樣飛機一拿出來就足夠唬人,絕對能把周邊國家嚇尿了。

第三代發動機以美國的F-100和F-110為主,誕生於七八十年代,渦輪前溫度不超過1450攝氏度,發動機推重比7-8。

就是因為這個關係,李怡炫跟保羅.威爾森才決定把DG-200的溫度給降下來不超過1500攝氏度,溫度降低了,發動機的推力必然會減小,因此又在該機上又裝了一級壓氣機。

讓大家沒有想到是,就是這一決定,最終導致該發動機的推力完全達不到設計要求。

接過旁邊工作人員遞過來的模型測試報告,李怡炫直接翻到最後一頁,上面明確的寫著,該發動機的預計實際推力只有3.64KN,推力是嚴重不足。

要知道,DG-200可是涵蓋了從推力4—13KN的一個系列的發動機,基本型都推力不足,後面的又該怎麼辦?

“你準備怎麼重新設計核心機?”

保羅.威爾森伸出兩根手指,“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原先設計的核心機不變,只在發動機的低壓渦輪上再安裝一級渦輪就能達到設計要求,但發動機的最高型號的功率肯定達不到13KN了,哪怕是10KN都很夠嗆。第二種方案,就是推翻了重新設計。”

這時,倪文峰不知從哪裡鑽了出來,對李怡炫說道:“重新設計肯定不行,這會嚴重耽誤“空中計程車”的研發進度。以我看不如這樣,我們以10KN為界,重新調整DG-200的推力方案。”

聽到有更好的解決的辦法,李怡炫有點疾病亂投醫的問道:“怎麼調整?”

“把DG-200的設計推力控制在3.64-9.8KN的範圍內,10KN以上再重新設計一個新型號的發動機,叫DG-300怎樣?”倪文峰快速的說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發動機推力不足,倪文峰作為動力系統公司的CEO肯定是第一個知道,當他知道這個訊息後,幾天都沒有睡好覺,最後想來想去就想出了把DG-200給一分為二的方案。

因為DG-200首先要滿足“空中計程車”的要求,而“空中計程車”要求的單臺發動機推力是多少呢?4KN就足夠了,而4KN以上的發動機,“空中計程車”暫時還用不到,因為那是加長版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還有,他仔細分析過“空中計程車”結構設計,發現為了適應高原山區的極端地理氣候條件,設計人員把飛機的結構大梁設計的很粗,粗到幾乎都可以上航母了。

但是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航空公司都需要這麼結實的飛機,有的航空公司自身條件和環境都比較好,航線上的氣候以及機場環境也沒這麼極端,因此,對這些航空公司來說,“空中計程車”就明顯是偏重了,他們需要的是一款比“空中計程車”更加輕盈的飛機以節約油料。

想明白這一點後,倪文峰當且決定把GD-200給一分為二,把DG-200的推力設定在3.64--9.8KN之間,推力超過10KN就設計一臺全新的發動機。

而“空中計程車”也被他一分為二,把該機分成兩個型號,第一個型號就是原方案專門針對特殊地理氣象環境的機場,飛機骨架大,但結實耐用,翅膀可折疊。

第二種方案是空優版,飛機的重量輕,機翼不可摺疊,停靠在一般機場和普通航線使用,這種空優版就不需要推力在4KN的發動機了,3.64KN推力的發動機就夠用了。

為了這個倪文峰還專門找賽弗·達伯沃特溝通了一下,達成一致後就向李怡炫提出這個方案。

空優版的“空中計程車”?這不就是後來的“日蝕”550嗎,它的發動機推力是3.54KN,但不過用的不是PW的發動機,而是國際威廉姆斯集團的EJ-22,推力在3.11-3.68之間的微/型三轉子發動機。

“不過這樣一來,發動機的結構要重新做一下調整了。”沒有多加思考,李怡炫就同意了倪文峰的方案,反正這種設計在歷史上也被證明是成功的,幹嘛不同意呢?

“這不要緊,只要不改核心機我們就好辦的多,無非就是調整壓氣機和低壓渦輪之間的級數。”保羅.威爾森回答道。

連保羅.威爾森也贊同這一方案,那就沒什麼問題了,就把DG-200發動機的推力調整到3.64到9.8KN之間,3.64的推力比EJ-22-2的3.54還要多出0.1KN的推力,讓空優版的“空中計程車”效能變得更好。

“那10KN以上的新發動機什麼時候開始設計?”問道解決之後,保羅.威爾森問起了另外一個問題。

“新發動機先不忙,等以後再說,就算你現在造出來了,你打算給那種飛機用?”10KN以上的發動機,目前還沒有那種飛機能用的上,後世共和國的K-8高教機使用的發動機推力都在15KN以上,10KN李怡炫搜遍了整個記憶,都找不到有那種飛機會用上它。

這種超/輕/型渦扇發動機最大的市場使用者是無人機,用在有人機上的是少之又少。

現在的無人機只停留在無人靶機的水平,再有就是巡航導彈了,這樣航空動力都是屬於軍用型,哪怕是到了21世紀,無人機也多是以軍用為主,德瑪吉這樣企業根本就沒有進入的可能。

至於共和國,李怡炫根本就沒有想過,他們都是什麼尿性,李怡炫是再清楚不過了,讓我們買你的發動機?可以啊,把技術交出來我們就買,到時你是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

不賣,你就丟了這個市場,要知道共和國的無人機市場也是很龐大的,不比美國的小。賣吧,你首先得把技術給交出來,換句話說你跟他們也就是一次性買賣,做了這回就別指望下回了,他們拿到技術後不會自己造?會用你的才怪!在他們眼裡,你不過就是吃殖民地奶水的資本家,他們打骨子裡就不會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