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2章 牽線搭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2章 牽線搭橋

李怡炫在新買的別墅中住了下來,按照中國的傳統,喬遷新居是要請客的,因此李怡炫也藉著這個機會,向德瑪吉的第三方授權商和供應商發出了邀請,甚至連英特爾和AMD公司的總裁都在邀請之列,在自己的新家舉行了一場商業味道極濃新品發佈會。

來的人裡面還有各大報社的記者,既然是新品釋出,當然離不開媒體的宣傳了,只不過這是些記者並不是一般的媒體記者,他們都是來自專業電子刊物的記者,名氣雖然沒有大眾媒體來的大,規模也不大,在資金財力上也沒有一般媒體雄厚,可在計算機業界且是響噹噹。

選擇他們,是李怡炫和眾多的德瑪吉高層精心思考後的結果,這些專業媒體雖然不像大眾媒體那樣被普通人所熟知,但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們不會為了新聞炒作而胡說八道,更不會為了增加報紙的銷量,挑起民粹故意抹美國境外的公司。

實事求是,專業精神,才是專業媒體生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像大眾媒體那樣,問一下令人哭笑不得的幼稚問題。

新品發佈會跟以前一樣,以餐酒會的形式舉行,這能讓大家都能放鬆。

晚上,李怡炫見人都來的差不多了,就向負責這場酒會的司儀主持示意,酒會可以開始了。

吃喝隨意,開心就好。這是李怡炫辦酒會的目的。但是來參加這場酒會的人都很注意自己的身份,沒有誰會在酒會上大聲的喧譁,他們都不約而同的把這場酒會當成了拓展生意圈子的場所。

酒會上,很多人都是有目的與人交往,特別是來自港臺的商人,更是不辭疲勞的積極穿梭在白人之間。

剛開始,那些白人還與禮貌的打著招呼,但是很快雙方就打的火熱了。

“你好,我是來自香港的陸氏企業,我們公司是專業做電子產品代工的,德瑪吉的PC電腦就是由我們公司代工的,如果你們有生產上的煩惱,我們可以為你提供相關的服務。”

這是香港陸氏企業的老闆陸擎天,他一句話就把幾個白人的目光吸引了過來。站在臺上的李怡炫一看就知道,這幾個白人正是德瑪吉授權的第三方PC兼容機廠商。

李怡炫忍不住一笑,悄聲說道:“眼睛夠毒的,這幾個也正為生產的事情發愁呢。”

陸擎天接觸的不是別人,而是羅森計算機公司的創始人大衛.羅森,這家公司是所有第三方兼容機廠商中發展的最好也是最快的,也的德瑪吉最看好的公司之一。

果然,陸擎天的話,讓大衛.羅森的雙眼立時就亮了,因為他正在為生產事情發愁呢,羅森電腦公司雖然發展的很快,但現在羅森公司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電腦的產量跟不上,很多原本屬於他們的訂單,都被其他公司搶走了。

買地皮、建廠房、新的生產線和員工的招募以及培訓,都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解決的,更何況它還涉及龐大的資金。

這對剛剛成立還不到半年的羅森公司來說,僅是資金一項,就讓他們頭痛很久了。

想要解決資金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融資,但融資有一個壞處,那些風投公司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在儘可能的壓低羅森公司的市值,同時還要求儘可能多的股份,更要命的是,他們還要參與到羅森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當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說第一條和第二條還能讓人想得通,畢竟風投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他們也要賺錢,但第三條,大衛.羅森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這哪裡是融資啊,分明是想鵲巢鳩佔好吧。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一旦把他們給引進來,那些風投公司肯定會利用他們龐大的財力,對公司現有的管理層進行分化瓦解,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大衛.羅森架空,最後被淨身出戶,重新回到以前的窮光蛋生活。

這是七八十年代,美國風投公司最普遍的做法,這種壟斷一切自己吃獨食而不給人留條活路的行為,早已深深地植入到了企業的文化基因當中。

別說是大衛.羅森,哪怕是一百多年前GE公司的創始人托馬斯.愛迪生在創業的初期,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連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也是一樣,哪怕是希拉里.H.埃裡森也同樣遇到,不過他們比較幸運,成功化解了風投公司向他們伸出的魔爪,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可能有人要問了,是誰這麼缺德,想出這麼一個損招。哼哼,想出這麼一出損招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20世紀初的鋼鐵大王卡耐基。

安德魯.卡耐基,美國2最著名鋼鐵大王,出生於1835年,19世紀的世界首富,哪怕是他死後的很多年裡,都沒有誰的財富會超過他,包括跟他同一個時代的摩根和洛克菲勒也不行。至於比爾.蓋茨就更不行了,那是後來的,更是炒出來的世界首富知道嗎,而安德魯.卡耐基可是實實在在地世界首富。

據傳,安德魯.卡耐基的資產,相當於大清王朝30年的財政收入的總和。什麼是世界首富,這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哪怕是歐洲最著名的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比不過他。

別看他們家是開銀行的,但裡面絕大部分錢都不是他們家的,屬於他們自己的錢非常非常的少。銀行嘛,都是這樣。

也就是這位世界首富,想出了這麼一個損招,負責他也不會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聚集起這麼龐大的財富。

他是把托馬斯壟斷實質化的人之一,在前人寡頭壟斷資本家的基礎上,安德魯.卡耐基更是把托馬斯壟斷玩到了極致,像摩根財團、洛克菲勒財團、芝加哥財團等,當時美國最著名的幾大壟斷財團,也不過是他的學生。

至於更後來的,像IBM、DEC,哪怕是微軟和蘋果,也不過是拾前人牙惠而已。

不過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在安德魯.卡耐基死後沒多久,西奧.羅斯福上臺,頒佈反壟斷法,至此,美國的壟斷資本走到了盡頭。

西方不行了,托馬斯壟思想開始東進,到了俄國和亞洲,托馬斯壟斷又以兩種新的面貌出現,一種是財閥壟斷模式,以日本和韓國為代表,一種是國家資本壟斷,以蘇聯和共和國為代表。

到今天,西方世界雖熱壟斷資本在也不付當年的盛況,但他的餘毒依然還在,像風投公司就是這餘毒之一。

現今的風投公司,無論是在企業組織構架上,還是在人員的管理模式上,哪怕是經營作風,跟當年的卡耐基創辦的投資基金是完全的一模一樣。

美國的創業者不喜歡風投,特別是那些成功創業者,風投更是不受他們的待見,但企業發展所遇到的資金問題,又是任何一家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因此,又不得不接受他們的盤剝。

然後,我們就看到,一家原本發展的很好的企業,一家很有活力的企業,在接受了風投之後,很快就陷入無休止的內耗當中。到最後,不是創始人被淨身出戶,就是風投黯然出局。而企業也被折騰的滿目蒼夷,徹底失去了以前的活力。

這種結果簡直就是兩敗俱傷。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有人就提出了天使投資這一慨念。

天使投資也是風險投資,只不過他與傳統的風險投資最大的不同在於,天使投資不會把企業的創始人給淨身出戶,我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只要你把公司經營的好,讓我賺錢,賺大錢,我就沒有必要把創始人趕走。

只要你能賺錢,企業還是你說了算,你想怎麼折騰都行,而你一旦不能讓企業賺錢了,他們就是另外一幅嘴臉了,趕你出去。當年的喬幫主就是這樣被趕走的。

不過好在,喬幫主沒有像他的前輩那樣,被風投資本淨身出戶,而是好聚好散,他們億高於市價的三成,收購了喬幫主持有的蘋果股份。這也是天使投資自誕生以後,在美國廣受歡迎的原因。

那麼,天使投資有沒有找過羅森電腦公司呢?當然有了,德瑪吉旗下的風投公司,就給大衛.羅森提供最早的發展資金,但羅森電腦發展的太快,資金很快就不夠用了,可德瑪吉又不可能無限的提供資金給他。

如果繼續投,那麼公司的股權結構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羅森電腦就成了德瑪吉的下屬企業了,大衛.羅森所做的一切,也不過是為德瑪吉打工。

這是大衛.羅森不可接受的,而李怡炫更不能接受,說好的扶持第三方,結果扶持成自己的下屬企業,這還得了。這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壟斷嗎。

因此,大衛.羅森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只能另外去找。但結果都不能令他滿意,對方把他的公司市場壓得太低了,這哪裡是天使投資,簡直是在趁火打劫。

有的更過分,提出要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完全是回到了當初。

感覺有點走投無路的大衛.羅森又不得不求助於德瑪吉。

下面的人接到大衛.羅森的申請後,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畢竟這與德瑪吉的發展戰略是相違背的,於是就把這個難題一層層往上,最後送到李怡炫那。

李怡炫知道後,只淡淡的問了一句話,“所有的第三方授權企業都這樣嗎?”

下面的人回答道:“絕大部分都這樣,只有極少數的企業需要融資,比如說陸氏吧,他是做電視機起家的,後來又開了銀行,資金完全可以自己籌措,不需要向別人融資。”

手下的話讓李怡炫開啟了思路,這個時空代工雖以出現,但還沒有出現一家專業的代工公司,從陸氏的種種表現來看,他們很願意做一家專業的代工企業,如果代工企業能與第三方兼容機廠商之間建立一種合作關係,那麼像羅森電腦這樣的小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資金將不再是最大的問題。

代工企業專心的做代工,品牌企業就專心的搞產品的設計開發和銷售渠道的建設,資金壓力大大緩解。

與港臺多家代工企業取得聯系,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做一家專業的代工企業後,於是李怡炫就利用自己喬遷新居的機會,給雙方搭了一座合作的橋樑。

效果也是出奇的好,來自港臺的廠商是提前就做好了準備,加上又給德瑪吉做個代工,這份履歷成了他們最耀眼的資本,更關鍵的是,港臺的人工成本比美國要低廉很多,自然的,他們的代工報價也比美國同類報價要低不少,這讓那些整機兼容機廠商們可是喜出望外。

但很快,他們就開始懷疑了,報價這麼低,產品的質量能不能保證。

陸擎天等人把幾個白人的表情看在眼裡,知道他們心裡的想法,笑著道:“我知道報價這麼低,大家會有疑慮。這樣吧,你們先不忙給我答覆,我邀請你們到我的公司考察,考察之後再說好嗎?你們來回的機票錢由我們出。”

有這種好事,幾個白人當然是不乾白不幹,就當是去香港免費旅遊了,如果真如他們所宣傳的那樣,把代工的單子給他們也未嘗不可,自己還省去了工廠的建設費用,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雙方達成了初步的協議,雖然離正式交易還比較遠,但雙方已是喜笑顏開。

看到這一幕,李怡炫知道港臺的幾家企業為了拿到這筆訂單,可以說是用了吃奶的力氣,籤合同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