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8章 雷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8章 雷達

航電研發中心為德瑪吉研製的這套軍用航電系統,跟發達國家的軍用航電系統最大的區別就是非常的便宜,在設計上大量採用了後世成熟的經過檢驗的PC技術。

這些技術成本都很低廉,每種裝置單獨的拿出來看,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紙面資料可謂平平,可一旦把他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系統,爆發出來的威力就不可小看了。就像蘇聯的米格-25一樣,每個裝置都很老,不但老而且還落後,可就是這麼落後的東西,且讓西方國家感到恐慌,對它簡直是束手無策。

這套技術叫做系統集成技術,起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各種在效能上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裝置,透過巧妙的結合,把裝置的效能潛力進行最大程度挖潛。

這項技術是蘇聯獨有的,蘇聯解體之後,系統集成技術也就流到了西方,並促進了西方新一代航電技術的發展。

可以說,德瑪吉的這套航電系統,可以看成是集東西方航電技術的大成,上面所有華而不實的東西一律去掉,所有昂貴的電子設備,效能看起來不錯,實際用起來完全是渣的東西都統統拋棄,只留下有用的東西。最後經過美化的外觀藝術設計,讓整套系統看起非常的時髦,非常的高大上。

不過這套軍用航電也不是沒有缺陷,那就是火控雷達的要求很高,李怡炫坐在模擬駕駛艙裡簡單的測試了一下,認為如果要把這套系統的效能百分之百發揮出來,除非採用相控陣雷達,至於三代多普勒雷達,在技術上除非是達到了末代雷達的水平。

看來任何東西啊,都是有利又有弊,滿足了你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自然就會減弱。

除此之外,這套航電系統還有另外一個缺點,這個缺點是由70年代的電子硬體技術決定的,那就是目前德瑪吉這套系統只能用在像F-16、幻影2000、FC-1梟龍戰機等輕/型/飛/機上,大型機和中型機目前還做不到。

“這套系統對雷達的要求太高了,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雷達能達到這麼高的要求,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有的,”說完,保羅.威爾森帶著李怡炫來到了另外一邊,一臺小直徑的多普勒雷達被放在鋼架上。

只看了一眼,李怡炫就知道該雷達是個什麼結構了。往復式機械結構與旋轉臺並用的混合式雷達。

目前,無論東西方,戰機火控雷達的結構基本上採用的都是機械臂結構,也就是把雷達前端的天線圓盤裝在像人手一樣的機械臂上,像一個人的手腕那樣上、下、左、右這麼搖動,以獲取空中、地面甚至海上的資訊。

這種結構有很大的缺點,缺點是,結構復雜、體積龐大,雷達掃射面很窄;在實際空中,敵方飛機只需做幾個特有的機動動作,就能從雷達的顯示頻幕上消失掉;或者是利用自身較高的機動性,在空中進行快速的小半徑高速轉彎,只要超出機械臂的最大偏轉角度,雷達就捕捉不到目標了。

正是由於機械臂結構盲區太大,於是人們又提出了旋轉式結構,相比機械臂,旋轉式在結構上就要簡單很多,雷達的體積可以做得相對較小,維護也比較方便。F-22和F/A-18E/F超級大黃蜂上面,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的就是這種結構。

旋轉臺結構,雖然讓雷達變得簡單起來,可它的掃描盲區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為了獲得更廣的掃描範圍,人們就把雷達前端的收發天線做成一個斜面,工作時天線這麼一旋轉,上、下、左、右就全都照顧到了,還能獲得更大的探測視野。最典型的代表就是F/A-18E/F超級大黃蜂和歐洲颱風的火控雷達,採用的就是這種斜面設計。也是西方第四代有源相控陣雷達普遍採用的結構。

旋轉臺有缺點沒有?有,那就是雖然斜面天線設計,提高了雷達的掃描寬度,但雷達的前方最大探測距離且變短了。

因為它的天線是斜面的,無論偏向那個方位,都不能正面前方,就好比一個人不是用眼睛正看前方,而是用眼睛的餘光斜著看前方,自然就看不遠了。

這就非常好解釋,F-22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效能如此地吊炸天,但它的最大探測距離只有200KM的原因了,因為他對前方的目標是斜著看得的,這肯定就看不遠。

想象F-14裝配的AN/AWG-9脈衝多普勒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277KM,你就知道這兩種雷達結構的區別在哪裡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以這麼說,機械臂雖然結構復雜,目標探測的寬度也有限,但它的探測距離比旋轉臺結構要遠了不少。

如何同時兼顧距離和範圍,俄羅斯人想出了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把機械臂和旋轉臺相結合,形成特有的複式結構,也叫雙軸式機械鋪助結構。SU-35標配的IRBIS-E(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就是這一結構的典型代表。

所謂複式結構,就是先把天線安裝在往復式擺動的機械臂上,而後在把整個裝置安裝在旋轉基座上面。

這種方法,在結構上雖然比旋轉臺結構稍顯複雜了一點,但比機械臂結構來說,該結構要簡化了不少,而帶來的優點且是無與倫比的。

當要看前方的目標時,天線只需正對就行了,解決了旋轉臺看不遠的問題;當要看側方的時候,而且角度很大,超出了機械臂的最大擺渡角時,旋轉臺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天線一偏,再這麼一轉,就形成了旋轉臺天線特有的斜面角,很好解決了機械臂天線的掃描盲區問題,而且它比旋轉臺看的範圍還要更加廣闊。

因為旋轉臺為照顧正面的視野,天線的斜面角不敢設計的過大,大了就會造成嚴重的視角差,看遠處目標的距離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造成近視眼現象。

這麼一來,旋轉臺視角雖然比機械臂看得更廣,可看得範圍並沒有增加多少,反而還損失了距離。

而往復式結構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能看得更遠,同時也能看得更廣。這也是為什麼雪豹-E作為無源相控陣雷達,明明比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技術上是差了一等級,特別是在半導體技術上,更是差了幾十條街的情況下,且比西方所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要看得更遠,看得更廣的根本原因所在。

老毛子發明的這種結構,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哪怕是專門黑俄羅斯的西方媒體,也都集體失聲;至於大天朝,閉嘴!這裡沒你說話的份,站一邊涼快去!

一句話,這樣的設計簡直是絕了。

擺在李怡炫面前的這款多普勒雷達,就是採用的老毛子的複式結構設計。

更絕的是,他們還對雷達天線做了個修型,加了一條相控陣雷達才有的邊框,讓整個雷達無論是從哪個方向上看,都看起是一個相控陣雷達,外觀上就是一個縮小版的雪豹-E,可它偏偏是一臺多普勒。

“距離和角度分別是多少?”

保羅.威爾森回答道:“該雷達的直徑,與F-16裝配的AN/APG-66脈衝多譜勒雷達的直徑相同,但它的最大探測距離高達150KM,最大視野探測角度高達173°,具有溫度的目標指向功能。無論戰機在空中做出何種機動動作,雷達天線會像釘子一樣,牢牢的盯著目標,除非你是背向目標。

對於低空小目標,比如巡航飛彈,以及射來的空空導彈和地空導彈,擁有良好的探測、捕獲和鎖定能力,它的分辨能力也很強,採用的X波段,能夠有效排除來自地面和海面上的雜波。”

這是典型的三代的末代雷達了,三代雷達到了這一階段,已經是到了頂了,在怎麼開發,也就這種水平。相控陣才是德瑪吉未來的發展方向。

“定型了嗎?”

“這就是定型後的雷達,”保羅.威爾森拍了拍雷達的框體,“一個月前就作完了所有的測試,所有指標全部滿足要求。”

李怡炫大手一揮,“很好,告訴他們注意保密,這個東西在以後會有大用,日後我們在北方能取得什麼樣的地位,它可是關鍵。”

說完一轉頭,之間站在則後方的程霞雙眼僅僅的盯著眼前的這塊雷達,剛才保羅.威爾森的話她是一字不漏的聽了進去,眼睛放著光的看著眼前的這款雷達,對周圍的發生的事物是充耳不聞。

保羅.威爾森做了個口型:她不會是間諜吧。

李怡炫搖了搖頭,北方才不會用她當間諜呢,以李怡炫目前的成績和地位,還不值得他們派出這麼高階別的間諜。

再者說了,這間諜也是人,你能保證不會變節?所以說,他們想要監控李怡炫,根本就用不著派什麼間諜,用其他方法一樣可以得到李怡炫的行蹤。

李怡炫用手拍了拍程霞,“呃,呃,呃,”見她醒了過來,“看傻了你都,一個雷達而已,有這麼好看嗎?走吧,有客人來了。”

說完三人就離開了航電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