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9章 有點左右為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9章 有點左右為難

李怡炫還是對老媽不放心,僅過了一天他還是又回到了21世紀,他要好好看看老媽開的那個珠寶店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他首先去了工廠,這是Z市政府專門為鑽石工廠劃出來地工業用地,工廠不是很大不到500名員工,仔細看了他們生產的那些人造鑽石夜明珠,李怡炫松了一口氣。

還好,這些鑽石並不是31世紀所看到那種鑽石珠寶,而是被淘汰不知道多少代的東西,這些東西放到21世紀還是能帶來些轟動的。

但這股熱潮李怡炫分析了一下,也不過就是三五年的潮流,人們就不敢興趣了。風頭過後,一起都會歸於平靜,人們也不在狂熱。

本來嘛,人造金剛石和人造鑽石都不稀奇,很多年前人們就搞出來了,只不過人造鑽石的品質一直達不到珠寶級水平,就算達到了產量也是個問題,所以才一直沒在珠寶消費中流行開來。

而老媽的工廠裡是鑽石生產裝置,正好解決了產量和品質的問題,成本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加上透過改變鑽石晶體結構的排列,讓它具備了晚上發光的能力,才一下在市場上火了起來。

工廠裡生產出的鑽石也沒那麼高階,切割後等級普遍都在K—M級和N—Z級之間,只有不到30%才達到了I—J級。跟31世紀動扎上F級、E級甚至D級的頂尖鑽石相比,差了好遠。

體積也不大,重量基本都在1-2Ct(克拉),甚至還有零點幾Ct的,3Ct以上的極少不到3%。

生產--切割加工--再做成各種首飾,李怡炫大概估算了下,一年也不過5-6千萬美元左右。

那二十幾家店鋪也是跟當地人合開的,讓李怡炫放心了不少。等過幾年市場冷下來之後就好辦了。

剛要離開,看到幾個人在車間裡,一個女人拿這話筒,一個扛著攝影機,剩下的幾個人手裡舉著燈光、閃光板什麼的。

李怡炫碰了碰旁邊一名工人,用手指著那幾人,“那幾人是幹什麼的?”

工人抬起頭向那邊看了看,“哦,那是省裡電視臺的,說是做一下宣傳,市政府聯絡的。”

“怎麼又扯到市政府了,怎麼回事?”

這名工人知道李怡炫是小老闆,耐心解釋道:“我們現在成了市裡的納稅大戶,哪怕在省裡也出了名。市裡想藉著我們好好宣傳一下Z市的經濟建設成果。於是就有了省電視臺來採訪。聽說,光是省裡還不夠,市裡還在積極聯絡央視,希望也選宣傳下我們。”

原來是這麼回事,也好,這樣一來等於在上面掛了號,一般的梟小也不敢來扎刺。

又回到酒坊,向威斯克又交代了幾句,就回到20世紀了。

剛回來,機器人武器專家傑裡夫就向李怡炫彙報道:“BOSS,我們根據你的想法,做了個模型,你要不要看看?”

“好啊。”與傑裡夫來到一個微型加工車間,一支與AS-50極為想象的大狙塑膠模型出現在板臺上面。

傑裡夫,指著模型說道:“我們仔細研究了M82A1和AS-50,最終我們還是決定採用AS-50的方案。原因是,作為一款特戰武器,M82A1的槍管短後坐方式對精度有相當的影響。

槍管短後坐式是槍管後坐行程小於槍機後坐行程的槍管後坐式。擊發後,在火藥燃氣膛底壓力作用下,槍管與槍機保持閉鎖狀態共同後坐自由行程後,槍機開鎖並與槍管解脫,槍機向後運動一小段距離,並帶動其它機構完成自動迴圈動作。利用槍管吸收後坐能量可以減小武器後坐力。

但是槍管的往復運動使得武器結構較為複雜,沉重槍管所引起的撞擊和振動對武器的射擊精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相反,AS-50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採用導氣式(氣吹式)半自動原理更適合狙擊步槍,而槍管後坐式更適合於手槍。槍機我們採用的是偏移式閉鎖槍機,跟AK的槍機是同一種結構,具有良好的抗汙和排汙能力。

為了盡量減少機件運動對射擊精度的影響,我們採用了多齒剛性閉鎖結構及手動方式。

優點是閉鎖牢靠、結構簡單、運動件少(僅擊針為運動件)扳機力小,將機件運動對射擊精度的影響減到最小。缺點是大口徑槍彈的能量較小口徑槍彈的量大幾十倍,所以對槍機壽命以及構件的破損也有較大的影響。

鑑於此,我們對該槍的閉鎖結構由以前M82A1的三齒閉鎖改為多齒閉鎖(6齒),增大槍機與節套的有效接觸面積,使後坐力有效地分散在槍機的受力面上。避免槍機及機匣受損,彌補了由於採用剛性閉鎖所帶來後坐力較大的缺點。另外,為了滿足槍機的強度和鋼性需求,我打算採用GB65特種不鏽鋼。”

“這是一種什麼鋼材。”李怡炫一聽到特種鋼材幾個字,馬上打斷傑裡夫的話,在他的印象裡這種特種鋼材可是很貴的,而且還是不鏽鋼,那就更貴了。

傑裡夫微微一笑,“這種鋼材在31世紀是很常見的鋼材,價格並不貴,一公噸只需幾百元聯邦幣。”

李怡炫眉頭皺了起來,31世紀的鋼材,他心中希望的是儘量用這個時空的鋼材來製造武器,他可不想把武器搞得過於先進。

“用這時空的鋼材不行嗎?”

傑裡夫搖搖頭道:“這時空的鋼材達不到要求。BOSS,這槍機是最核心的結構,其他方面可以改一改,這裡絕對不行。況且GB65鋼還有另外一個優點,那就是加工工件後,再進行滲氮淬火處理,冷卻後從外表上看似金非玉,擁有良好的自潤滑效果。這樣一來,哪怕對槍不怎麼保養,多年以後拿出來也跟新槍一樣。”

李怡炫這下心動了,跟一幫工程師呆了這麼久,知道零件帶自潤滑功能意外著什麼,如果是發動機傳動部件,自潤滑則意味維護成本的減少,滑油系統也能被簡化,從而減輕了發動機重量。不光是如此,它還能夠讓發動機的總體結構變得簡單起來,提高發動機的可靠性外,還能大幅提高發動機的效能。

“這種鋼材可以用來做齒輪、軸承和行星滾柱絲槓嗎?”

傑裡夫一笑,“GB65鋼材是專門用於製作精密零件的鋼材,你說得這些沒有任何的問題。不過……”

“不過什麼?”

“齒輪、軸承和行星滾柱絲槓是三種不同用途的精密零件,若想用GB65來製造它們,必須採用不同的生產工藝,必須針對性的進行工藝設計。”

李怡炫好像聽出了什麼,問道:“怎麼GB65鋼可以變出很多種類型嗎?”

傑裡夫點點頭,“沒錯BOSS。知道235鋼嗎?”見李怡炫點頭表示知道,接著解釋道:“235型鋼採用不同的熱連軋工藝,以此改變它內部的晶像組織結構,就能得到不同用途的鋼材來。而GB65鋼就屬於這種型別。”

李怡炫從座椅上跳了起來,235型鋼他太清楚那是什麼了,這種鋼材我國在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引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把它稱為超級鋼材。被廣泛用於像汽車、船舶、機械、建築、化工、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一句話凡是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領域,你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沒想到今天又遇到了一種超級鋼材,而且這種GB65這種特種不鏽鋼與235型鋼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它更適合於精密機械領域。

沒想到這個想法已提出來,且遭到傑裡夫的反對,“235型鋼不是一種好的搭配,對於GB65來說,235太過於落後了,在我們那裡大家都用TK85型鋼作為超級鋼。這也是一種不鏽鋼。”

聽到傑裡夫這麼一說,李怡炫想了起來,當初他去博物館看到的那幾艘停泊在港口裡的航母,好像就是用這種鋼建造的。

李怡炫搖了搖頭,“太超前了,有比GB65更靠前一點嗎?”

傑裡夫思索了一下,搖搖頭對說道:“沒有了,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其實GB65誕生於22世紀中葉,是種古老的鋼材,在我們那個時空GB65雖然早已退出了主流,但由於它的價格超級的便宜,因此仍然還在使用。”

李怡炫沉默了,在很早以前,他就聽人說過,材料科學是世界上最難進步的科學,全靠長期持續不斷的時間、資金投入,並隨著總體科技水平的進步,而緩慢躑躅前行。

中國歷史上用了上千年,才最終完善了青銅器的冶煉製造,又用了一千多年,鐵器才得以推廣。但直到清朝末期,仍只能小規模煉製少量鋼材,大規模冶煉鋼鐵,仍然困難重重。

這還是在國內,國外也不見得好太多。歐洲直到十八世紀中期以前,鐵的製成還非常困難,價格居高不下。到了十八世紀下半葉,才隨著煤焦化技術和鼓風技術的進步,使得鐵冶煉開始迅速推廣。

又過了差不多100年,才因為空氣吹煉法,使得鐵中的雜質含量越來越少,從而製成了鋼。

可以說,單獨的材料進步,那是不存在的!

材料科學的進步,從來就不是一個可以自我進化的學科,沒有其他學科的支援,材料科學就是空中樓閣。紙面上的理論再好看,也華而不實。材料科學就是隨著整體科技水平的發展,用極為緩慢的速度,一點一點向前龜爬,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和海量資金投入,想發展起一個門類齊全的材料科學,那就是白日做夢!

而材料科學的進步,又反過來推動和制約其他學科的進步。

所以這就是一個相互推動,又相互制約的發展模式。沒有其他學科的進步,材料科學就沒法發展。但沒有材料科學的發展,其他學科進步到一定時期,便會停步不前,必須要停下來等待材料科學跟上來了,才能繼續取得成果。

以刀具為例,刀具材料就是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一步步慢慢進步的。早期的刀具,大都是青銅製造,但沒有青銅冶煉技術的進步,青銅刀具就不可能出現。發展到青銅刀具以後,接下來就又只能漫長的等待,等待冶煉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隨著鐵冶煉在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傳播推廣,人們終於可以從青銅刀具,向更高一級的鐵質刀具發展。而這個時間,依然很漫長,又普通鐵制品,慢慢發展到鋼製品、高碳鋼製品。

從鐵大規模傳播,到第一件鋼製品刀具出現,整整用了30年。到1783年才由法國人率先發明了銑刀;直到十八世紀末的1892年,英國人莫里斯才製成絲錐和板牙;而麻花鑽發明更晚,一直到1822年才有關於麻花鑽的確切記載。

這個時候的刀具,採用的還是高碳鋼,等於是什麼也沒新增,就是在鋼冶煉中,發現了高碳鋼高硬度的物理特性,然後將其運用在了刀具製作上。

爾後又過了差不多半個世紀,到1868年,隨著冶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可以對一些高熔點金屬進行熔鍊製造,於是英國人製成了含鎢的合金鋼。接下來又是漫長的30年時間,由美國人發明了高速鋼。再過30年,德國人發明硬質合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由此可見,金屬材料的進步可以說是相當緩慢的,每前進一步,都是用數十年來集聚爆發技術、醞釀、突破,然後又是下一個輪迴。想要在短短十幾年、幾年的時間,來找到一種特殊配方是可能的,但要將其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則絕對不可能。

——因為它不科學!

找到正確的配方,哪怕運氣好極了,沒有嘗試多少次就碰對了,可也總要幾年吧。進行試生產,不斷投入、失敗、投入、失敗,反覆嘗試無數次,好容易總結出最佳工藝流程沒有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那是不可想象的。工藝總結出來了,裝置廠商還要研究出為了生產這種合金製造,所需要的專門的裝置,等研製出來,再建設專門的廠房,然後組建生產線,這一流程下來,又是好幾年。生產線建成以後,才可以生產製造合金的專用設備。又等到製造裝置安裝到位,這個時候,恭喜你,終於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了。

可這一共用了多少時間?

一系列流程走下來,一個合金配方從發現到投產,哪怕所有的過程都順利無比、一點障礙也沒碰到,少說也要七八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這還只是一個廠,只能小規模少量生產,還做不到讓全社會享受到它的好處。等到其他製造商發現這東西確實好,也來生產,又是好多年過去了。等到這種合金最終大規模推廣開來,二三十年那都算是比較正常的推廣速度了,根本就不能說長。

再算一下,這個過程中為此投入的研發、建設資金,人力、物力消耗,足以讓一個天生樂觀的人也感到絕望。

新材料的技術發展慢的讓人絕望,而一旦某種新材料被普及,則意味著在相當長的時間長河中,被人們使用很多年、很多代人。

再以鑄鐵為例,這種材料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不過由於受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一直到文藝復興才開始慢慢走向成熟,並一直應用到現在,像柴油發動機的缸體依然還在使用鑄鐵。

至於汽油發動機就更不要說了,更是用了整整一個世紀,哪怕在鋁製汽油發動機大行其道的21世紀,鑄鐵汽油發動機也依然沒有消亡,生命力也依然旺盛。

按照這個邏輯,傑裡夫所說的GB65特種合金,相比也是經歷過這麼一個過程吧,哪怕千年以後新的替代材料誕生,也是由於冶煉技術的成熟度、成本、產量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才導致GB65特種不鏽鋼在千年後還依然活躍的原因吧。

想明白了這點,李怡炫最後還是同意了傑裡夫使用這種鋼材,但他擔心他們用了太多過於超前的技術和材料。又鄭重的向他們提醒道:“除了這幾個最關鍵的部件外,其他部件包括槍管在內,必須使用這個時空的材料,所有的加工工藝只能在這個時空的材料基礎上進行。明白了嗎?”

這些機器人工程師都來自於31世紀,他們早就習慣了用31世紀的材料來製造各種東西,如果不以強制命令的方式來限制他們的行為,天知道他們會搞出什麼東西來,到時他敢推出市場嗎?

這不是航空發動機,我們航空動力技術太過於落後,為了在短時間內追趕世界先進潮流,適當放寬一些標準並不為過。

可是槍支,還是最大可能的按照自身的發展規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