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七零之走出大雜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3章 第 133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3章 第 133 章

第133章番外之日異月新

進了五月, 已經是柳絮漫天飛舞的時候了,街道兩邊的花圃都開了,草木蔥蘢, 花香撲鼻,算是一年最好的季節。

住了多少年的新街口四合院傳說要拆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要拆, 反正都這麼傳,就連大柵欄的大雜院也有了訊息。

大雜院裡老街坊都拼著勁兒要把親戚的戶口挪移到自家來, 反正能挪的都要挪,沾一點親的就挪過去,戶口在, 到時候就能多分房子。

多少年了,大家都懂了, 拆遷就能發財了, 老爺子老太太沒什麼掙錢的大門路,全都指望著這個呢。

不過年輕一輩自然有年輕一輩的活頭,小二十年過去了,當年和顧舜華那一波的已經是人到中年,各自也都有了自己的發展, 指望著拆遷是希望老一輩改善下居住條件, 至於發財,倒是不太指望了,誰也不缺這個了。

就任競年顧舜華來說,這幾年任競年公司蒸蒸日上, 集團業務已經做到國外去了,公司市值能數得著中國前幾名,誰還指望那點拆遷錢, 而顧舜華自己,御膳人家現在是名聲越發響亮了,已經開了二十幾家分店,顧舜華自己現在是北京烹飪協會的優秀廚師,是北京總工會授予的北京市業務技術能手,這些年,名氣越發大了,手底下培養的廚師不知道多少,可以說是功成名就。

至於房子,早幾年倒是買下過幾處,光鴉兒衚衕的四合院就得七八處,圍起來能成一大片了,那都是之前別人賤賣時候,一口氣拿下的,也算是一個投資,以後還可以留著給多多當嫁妝。

任競年集團名下也有一塊是投資了房地產,拿過幾塊地皮,反正慢慢地做著。

所以怎麼著,都是不愁房子的。

不過任競年聽說這訊息,還是想著先搬家,搬到了後海附近的四合院,那處敞亮,修得也大,三進的院子,還有停車位,可以安置下保姆司機,日子肯定過得舒坦。

於是這幾天,兩個人都在操心著搬家的事。

現在兩個孩子都大了,外國留學回來了,二十幾歲的年紀,都在任競年公司幹著,不過先從基層做起,多多喜歡研究技術,去了技術研發部,滿滿學的管理,去了銷售部,先鍛鍊著接觸客戶。

兩個孩子已經談了物件,不過暫時還沒結婚,孩子意思是搬家他們操心好了,讓顧舜華出去旅遊幾天,等回來,這家就搬好了。

顧舜華想想覺得也可以,正琢磨著去哪裡玩。

這時候聽到外面街道上有叫賣新蒜的,倒是來了興致,便自己過去看,果然是郊區農民進城賣的,把新鮮的蒜編成辮子掛在三輪車上,滿滿的那麼一車。

顧舜華喜歡新蒜,新蒜有老蒜沒有的嫩脆,恰好這個時候也是黃瓜的季節,老祖宗時候就傳下來的,砸蒜瓣拌黃瓜,再往羊肉面裡一澆,那個味自然好。

如今這種沿街叫賣的已經很少了,買東西都得去農貿市場了,顧舜華便一口氣買了幾掛,讓保姆給掛在廚房廊簷下,乍一看還挺搭配的,有過去那個味兒了。

人有時候就這樣,會因為一點小事激發了興致,其實最近幾年,她已經不怎麼親自下廚了,家裡也有自己的廚師,只有興致來的時候才自己動手。

現在看到這新蒜,便有了興致,過去廚房,自己做一頓飯。

正做著,恰好王新瑞過來了,看到她這樣子,笑道:“顧大師傅竟然還是自己下廚,難得,難得!”

前些年王新瑞遇到了國企員工下崗,那個時候國企都不景氣,她當然也在其中,下崗後剛開始很迷茫,後來便開始做起了咖啡店麵包房,甜點方面也算是借了顧舜華的光,現在生意倒是做得紅火,在北京市已經有四家分店了,將來還指望著能做更大。

王新瑞丈夫倒是沒下崗,現在已經幹到了集團高層的位置,日子過得很舒坦,王新瑞女兒在國外讀書後,就沒回來,看樣子是留國外了。

對於這個,王新瑞兩口子當然多少有些遺憾,不過想想女兒喜歡,也就隨她了。

用王新瑞自己的話說,他們以後不指望女兒了,只能指望親戚朋友互相搭把手,現在還認了多多當乾女兒。

顧舜華笑著道:“要不說你命好,你看你剛過來就趕上了飯門,今天中午留下吃,回頭打電話把建輝也叫來,一起吃得了!”

王新瑞:“行啊,我就蹭你們了!”

說著,拿出手機就要打電話。

現在社會發展快,大家經濟條件也都好,先是大哥p機,之後就都換成手機了,小小的直板手機,一個電話過去那邊就接聽,可真方便。

那邊她愛人正在開會呢,一聽王新瑞召喚,說是顧舜華親自下廚,頓時來了興致,連聲答應著,說等開完會就開車趕過來。

掛上電話,王新瑞便在廚房裡一起打下手,一邊打下手一邊說話:“雷永泉說了,過幾天高俊兒子結婚,咱們提前聚聚,商量下怎麼給高俊兒子慶祝,怎麼也得送一個大禮。”

顧舜華:“嗯,那是應該的,前幾天競年也提這個事呢。”

要說早些年,他們缺煤,高俊沒少幫忙,後來高俊媳婦生病了,來北京看,大家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高俊媳婦需要長期用藥,但是老家那裡醫院沒那種藥,他們北京的朋友就長期託關系幫著高俊媳婦買,買了再寄過去。

高俊家兒子比多多滿滿大一歲,是個挺有出息的孩子,學習挺好的,當年高考考到了清華大學,高俊兩口子算是沒白辛苦。

高俊兩口子送孩子上大學,過來後見到北京的大家夥,差點給大家跪下,說這些年他媳婦的命全靠大家夥幫忙了。

前幾年高俊兒子公費留學生去了美國,讀完了博士回來了,現在在高校當老師,談了一個物件,馬上要結婚了。

而雷永泉自然是發達了,十年前就趁著風潮下海了,有關係有門路的,做房地產,發了大財,任競年集團下的房產公司還是因為他的帶動才投建的呢。

至於常慧,她生下女兒後,讀了在職的碩士博士,現在在中國理工大學已經是副教授了,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很滿意,歸根到底,曾經渴望過的追求過的,都擁有了,也算是圓滿了。

當下兩個人就這麼商量著,很快羊肉面做好了,孩子回來了,任競年也回來了,外面汽車嘟嘟響。

任競年才從汽車走下來,王新瑞愛人也過來了,大家聚在一起,痛快地吃了一頓。

新蒜拌黃瓜,往熱騰騰的羊肉面那麼一澆,就是好吃。

高俊兒子的婚禮是在五月底的一天,那天大家夥都去了,一起給高俊兒子送了大禮。高俊兒媳婦也是研究生畢業,現在在一家外企工作,高薪人士,兩口子倒是挺般配的。

大家夥都替高俊高興,高俊自己也喜得不行了,他當年也是城裡的,不過在兵團結婚生子了,後來也沒辦法回城了,就這麼一直留在了內蒙古,算是融入了其中。

這麼多年,他的後代終於從內蒙古走到了北京城,並且在這裡安家落戶了,想著這個,簡直是眼裡都是淚,這些年的苦熬,不容易,但也知足了。

酒席上,他們這幫昔日的好友自然是一桌,觥籌交錯間,難免說什麼的都有,彼此說起大家的近況,一群人中,現在雷永泉是房地產開發商,顧舜華開飯店,任競年是公司市值驚人,其他人等也都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成就。

就算是下崗的諸如王新瑞,現在開咖啡館日子也不錯。

大家想起過去的苦日子,再想想今天,難免感慨,想著他們這一代人,雖然經歷了上山下鄉,耽誤了一些時候,但是後面得到的機會其實也不錯。

那十年耽誤了不少人,可他們馬上得到了教育機會,這個時候無論是進工廠進機關還是自己幹企業,甚至是出國深造也好,前面沒什麼人,本身人才斷檔了,有的是位置有的是機會,所以他們這一代人,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等到高俊兒子他們那一輩,也還好,趕上了。

可再到後面,坑全都被佔上了,市場經濟了,去企業幹,房子也得自己買了,福利房少了,日子看起來就辛苦了。

當然了,他們也有他們的機會,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吃飽喝足沒捱餓過,長大了接受高等教育,畢業後就是高薪,手機計算機在發展,一切都信息化了,還能上網了。他們在最具創造潛力的青年時代已經享受著二十一世紀的信息化,也將能在時代的浪潮中乘風前行,去體驗去開創那些他們也許沒機會看到的。

一般人吃吃喝喝的,說得來勁,當然也提起過去的種種,喝多了後,難免想起過去種種,最後一起乾杯。

“他們年輕人永遠不會懂的,不會明白我們之間的友情,那是一起經歷過生死的友情,比親人還親呢!”

這話說得大家眼裡都有些溼潤。

是的,時代變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明白那個時代,不明白為什麼可以為了朋友兩肋插刀,不明白都多少年了為什麼彼此都那麼親近。

只有他們自己記得,在那苦寒的荒漠中,他們是怎麼一起熬過來的,那裡的苦寒和激情,讓大家的骨血鍛造在一起,成為了沒有血緣的手足同胞。

王新瑞想起過去,突然來了一句:“豆餅,啊,我最愛吃的豆餅!”

她這一說,常慧眼圈都紅了:“對,我還記得我們那年吃的豆餅,烤著吃,可真好吃!”

顧舜華聽這個,就明白了,看向任競年。

別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王新瑞便笑起來:“當年競年還是排長,他偷豆餅給我們吃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她這一說,大家都笑起來,那年頭,大家好像都偷過豆餅呢。

豆餅那是喂牲口的,但是那個東西也能填飽肚子,餓極了,吃起來可真香。

到了這個時候,真是說什麼的都有,還有人讓飯店上豆餅,說是要吃豆餅!

更有人乾脆唱起了歌,唱的是曾經的老歌《歡迎你啊——-兵團的赤腳醫生》。

“月色朦朧,馬蹄輕輕,晚風傳來陣陣歌聲,歌聲迴盪在草原的夜空,歌聲把牧民的心絃撥動。

啊啊啊————”

婚禮結束後,大家又陪著高俊夫婦說了好一番話,提起來將來種種,其實大家都勸他們乾脆過來北京得了。

“現在也無所謂戶口了,又不像以前都是計劃供應,現在有錢怎麼著都成了!”

大家紛紛贊同,確實時代不同了,以前人都是被戶口被糧食供應拴著,組織關系在一個地方,人根本沒法離開,但是現在不是了,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然而高俊夫婦卻不想,他們說已經習慣了,朋友同事都在內蒙古,不想離開了。

聽到這話,大家想起高俊也是拼命想離開的,二十多年了,能走了,倒是不願意走了。

高俊笑著說:“還真是習慣了,離不開了,就這麼著吧,讓孩子自己在外面闖蕩吧。孩子在北京,由你們幫忙照應,我也放心。”

大家聽著自然都應承著,紛紛表示高俊的兒子就是自己的兒子!

一時又說起等有時間,大家要回去內蒙古,要去看看曾經下鄉的對方,看看他們昔日的生活,高俊頓時來了興致,大家一起商量起來,甚至還開始集資了。

這麼說話時,顧舜華中間去上洗手間,誰知道出去後,恰好看到一個人,看側影,高挑清瘦,倒是有些眼熟。

她沒敢認,便多看了幾眼,那個人恰好回頭,於是便認出來了,果然是陸問樵!

當年陸問樵去德國,本來以為過兩年也就回來了,誰知道竟然一直沒回,就留在德國了,之後果然娶了一個德國金髮碧眼的媳婦,生了兩個混血。

他們過去日本這一批,大家夥時常聚一聚,偶爾間也會說起來陸問樵,於是知道陸問樵的情況,後來大家建了企鵝群,自然把遠在國外的陸問樵也拉進來,還能彼此聊聊天。

顧舜華也和陸問樵是好友,但是也就乾巴巴地打個招呼,多餘的話,隔著網路,隔著那麼多年頭,誰也不多說什麼了。

當然其實也沒什麼可說的。

上個月,陸問樵說他打算回國了,北京飯店邀請他過來,過來後先是按照高級技師的待遇,過兩年後就是行政總廚,他也是想家,便要帶著妻兒回來。

之前大家還說到時候給他擺接風宴,沒想到突然間就看到了,也是驚訝。

陸問樵默了片刻,走上前,笑了:“好久不見,你倒是和以前沒大變化。”

顧舜華忙也笑了:“你也沒什麼變化,什麼時候回來的啊?怎麼也不說一聲?”

陸問樵:“回來後家裡事情太多,便想著過幾天安頓下來再和大家夥說,到時候一起聚聚。”

顧舜華道:“那敢情好,等你安頓好,一起吃飯,到時候把你的愛人還有孩子帶來吧,也讓我們看看,向黎還說呢,說你家是混血兒,肯定特別好看!”

其實是沒什麼話好說的,只好找點話題,不然總覺得有點尷尬。

特別是兩個人加了企鵝後,彼此的沉默和距離讓這一刻更尷尬了,毫無準備遇到了,連該說點什麼話都沒腹稿。

陸問樵聽了,笑了笑,卻是道:“我的妻子和孩子留在德國,暫時不會回來了,我自己先回來。”

顧舜華自然意外,之前說都一起回來的。

陸問樵:“他們習慣了德國的生活,回來不適應,再說孩子也得準備學校演講和考試,沒時間,家裡老人年紀大了,我總不好一直留在國外,也到了盡孝的時候了,所以我就自己先回來了。”

顧舜華點頭:“嗯,說的也是,我們這個時候,老人年紀大了,還是守在身邊比較放心。”

顧全福現在倒是還好,繼續在烹飪學校教學,只不過一週一次課,屬於烹飪學校供著的人物了,但是陳翠月身體卻很不好,年紀大了,也說不上來什麼大毛病,但是各種小毛病不斷,腰椎間盤突出什麼的,心臟也不太好,血壓也高,反正時不時要去醫院。

如果人在外面,老人真出事,不一定能趕上,趕不上的話,小毛病還好,萬一是大毛病,那就後悔一輩子了。

陸問樵:“是,所以我不放心,可是兩頭不可能都顧上,還是回來吧,做人子女,這輩子不能盡孝,就在國外,總覺得不是事,再說其實我也挺想回國的,在國外待膩了。”

顧舜華:“回來也挺好的。”

陸問樵笑著說:“你現在做得不錯,我在國外也聽過你的大名,說起來,我們那一群人,現在就屬你發展最好的了吧。”

顧舜華:“我啊,也就是憑運氣了,反正做什麼都有做什麼的苦頭,一個人執掌這一攤子,挺累心,像你去大飯店做,做的級別高了,多舒坦啊!”

正說著,雷永泉他們喊著合影了,顧舜華就忙和陸問樵說了聲,陸問樵連忙說你先忙吧,於是顧舜華也就先回去了。

坐車回家的時候,任競年問起來,顧舜華便把這事和他說了,任競年:“他妻子竟然沒跟著回來,那估計夫妻感情也一般。”

顧舜華:“那也不關咱們的,人家感情怎麼樣,不好問,反正人家怎麼說,咱就怎麼聽著唄。”

任競年笑看她一眼:“我也沒說什麼啊,就隨口提一句而已。”

顧舜華好笑:“那可不!”

要說當年的事,其實都過去差不多二十年了,人家早就結婚生子了,就算現在感情一般,那可能的原因多了,怎麼著也和自己早沒關係了。

這些年,也見多了,發財的離婚的養小蜜的,甚至包小白臉的也不是沒有,反正夫妻嘛,到了一定年紀,又遇上這坐火箭一樣往上飛昇的好日子,火燒腚坐不住,心裡沒個成算的,幹出什麼事的沒有。

當然了,陸問樵未必因為這個,可他這還是跨國婚姻呢,裡面的道道又不是一般人能說清了,多年前的好友隔著老大一層,更不可能知道裡面底細。

之後顧舜華也就沒多想,誰知道過了兩週,當年一起去日本的這一波朋友到底是聚了一波,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的,喝高了,陸問樵也就提了。

說是確實已經打算離婚了,孩子一人一個,到時候他帶著一個回中國。

為什麼離呢,一個是感情淡漠了,另一個是他想回國,那德國妻子想留在德國,反正誰也不想讓,最後鬧騰起來,乾脆各回各國了。

大家就勸他,還年輕呢,回國再找一個也一樣,你這樣有錢有才有貌的,怕什麼!

陸問樵笑笑:“算了,不想那麼多了,我這些年在外頭,說是安家落戶了,但其實還是覺得自己在那裡是個客人,我想回國,我這個人就是愛國情結重,現在回來了,好好養孩子,孝敬老人,再把工作幹好,我就知足了。”

大家自然贊成,於是開始說起鑽石王老五來,說你就是鑽石王老五,這樣才叫瀟灑呢!

這麼說著,不知道怎麼提起來顧舜華,大家就起鬨,說顧舜華現在出書,已經是作家了,大家都得捧場,還得找她簽名。

顧舜華的書確實出版了,已經兩本了,都是談飲食文化方面的,第一本上市後賣得還可以,第二本才上市,還不知道怎麼樣呢。

她聽了,乾脆道:“你們說我是作家,那我就自稱作家得了,回頭我拿來,簽名了,一人送一本!”

大家都哈哈笑:“行,把你書拿來,放我們飯店門口,沒準還能沾你點才氣呢!”

顧舜華自然應著,反正誇她的話,她照單全收,都不帶謙虛的。

其實大家這些年都還不錯,本來嘛,八十年代就是大師傅了,混到現在,只要身體好的,絕對熬成大師了,不是出去單幹掙大錢,就是在高檔飯店裡被捧著行政總廚,一個個走出去絕對人人都敬著。

只不過和曾經的老朋友聚在一起,說說笑笑的,好像又回到了曾經年輕的時候,開始亂開玩笑罷了。

大家散了的時候,錢向黎和顧舜華同路,錢向黎喝了酒,顧舜華沒喝,便開車送她。

路上,兩個人難免說起陸問樵,錢向黎嘆道:“他其實就是太死心眼了吧,非要回國,現在國外多好,福利好,比國內不知道強多少呢!”

顧舜華:“不是說他家裡老人思想上都比較保守嘛,還是想讓他回來,估計這方面他也不少壓力。”

錢向黎:“據說當初和外國人結婚就和家裡鬧得不痛快,他是一心要娶,家裡沒辦法。”

顧舜華想想當初,也是嘆了聲。

她當然忍不住想,如果她不認識陸問樵,陸問樵是不是就不會去德國了,當然了,這種想法裡難免帶有一種好笑的自戀和自以為是。

其實這個世上,哪有那麼多情深義重,當年的那點好感,早消失在二十年的歲月裡,也許他離開的時候確實有這個想法,但是過幾年也就淡了吧。

至少現在,重逢的他們,也就是客氣地說說家常,多餘的,再沒有一句了。

錢向黎瞥了顧舜華一眼,簡直是把她的心思猜得透透的:“你想得對,又不是你讓他娶德國美女的!當初人家結婚照上,看著挺意氣風發的!”

顧舜華便笑了:“算了算了,別想了,趕明兒咱還得開會呢!”

錢向黎:“嗯,早點回去睡吧。”

明天開會,要討論公司第三十四家分店的開設選址問題,需要操心的事多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番外把那個哥嫂那個人命案寫了。

鴉兒衚衕四合院的梗前一段瘋傳,1套5進院+4套3進院+26車位地庫的超豪華組合!我不能有,但我女主可以有!

另外上一章提到人才流失,文中寫到了男主的二舅舅是庚子賠款留學生,這是當時美國的一個計劃,他們把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回來,要求這些賠款送中國人才去美國留學,那都是精挑細選頂尖人才。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及之前,幾乎你所能想到的絕大多數(幾乎所有)大拿,全都是庚子賠款留學生。

中國自己培養的也不是沒有,那就是歷史縫隙裡漏人了,1949年建國,1952年院校調整修改專業設定(學蘇聯),之後60年代中期你們知道的,所以這個歷史空當自己培養的人才極少極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