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64 飛虎名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64 飛虎名將

李廣到達唐港時,海抗軍在鮑剛的指揮下打的有聲有色。(/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

要是看看地圖,海抗軍的處境絕對不容樂觀。

唐港的北方,是大片的原野,比較適合野戰。在這個方向上,鮑剛設定了兩條防線,加上唐港本身,算是三條防線。

唐港的西面,是方圓幾十公裡的大山。海抗軍在這座大山中部署了整整一個山地營的兵力。

唐港的西南方向,是一大片的叢林丘陵,二十多公裡寬的防線上,海抗軍也只有一個叢林營的兵力。

而唐港的東方,則是茫茫大海。

乍一看,唐港已經是四面受敵,這也是李廣當初擔憂的原因所在。讀電報,看參謀們在沙盤上分析戰局,很身處戰場的感覺完全不同。十七日凌晨,李廣登陸唐港,立刻就捲入了緊張的戰局之中。身為海抗軍的最高指揮官,李廣上一刻在潛艇上時候,感受是旁觀,這個感覺非常怪異。

儘管對於唐港周圍的戰鬥,具體到班排級的戰鬥,李廣都有所瞭解,也給予了鮑剛很多建議。

當他真正的站在唐港這塊土地上,才從盤觀者變成真正的參與者。簇擁在他周圍的弟兄不再是紙面上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李廣曾經聽過一位老兵所說,戰場上當兵的最怕的不是死,而是當官的丟下他們跑了。國內戰場上固然有為了民族生存捨生忘死的勇士,也有不少身居高位的敗類。某些敗類丟下正在浴血奮戰的弟兄,逃之夭夭,以至於軍心動盪,一潰千里。

古語有:兵是將之威,將是兵之膽。

身為海抗軍的最高指揮官,李廣的到達,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士氣,他要向所有的戰士們表達一個意思--我將和你們一起戰鬥。

兩軍對壘,士氣為先。

登陸之後,李廣直接帶了警衛奔赴前線。

在唐港西方的群山中,海抗軍一個山地營的弟兄正在抵擋日軍一波又一波的進攻。半個多月以來,在這片山區發生的戰鬥多達百餘次。

半個月來,山地營的弟兄表面上看是且戰且退。當日軍一個精銳搜尋聯隊,經過半個多月的艱難掙扎,總算打到阿拉尼山口,這才發現,前面的都是開胃菜。

日軍的搜尋聯隊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至少有一半人都是打慣了仗的老兵。但是在這座大山中,他們遇到的是對手,完全不同。要戰術有戰術,要訓練有訓練,要裝備有裝備。論作戰意志,比起這些自認瘋狂的日本鬼子還要強悍。而且這些對手們的進攻手段設伏手段變化萬千,小鬼子稍不留神就得留下些零碎。

這種打法,鬼子極不適應,小刀子割肉疼的厲害。鬼子想報復,但是對手根本就不給他們拼命的機會。所有的襲擊都是短促激烈,有連排級別的埋伏,也有單兵的冷槍。有時候鬼子想咬住海抗軍的尾巴,但是一個疏忽就再次被打個埋伏。

這一路上鬼子根本就沒有打什麼像樣的仗,被耗的有些神經麻木。等到了阿拉尼山口,日軍指揮官才發現近千兵力已經去了四成。

阿拉尼山口是錫蘭中南部通往東部沿海-唐港的一條重要通道。扭曲的群山中,有三條山路全部在此匯聚。只要能夠佔領阿拉尼山口,那麼,日軍兵鋒就可以直指幾十公裡外的唐港。

茫茫大山中,海抗軍能夠選擇的阻擊陣地不少,雖然阿拉尼山口地形不錯,但是這裡已經是最後可以依託的地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僅僅是這麼一處陣地,對於防守方來說已經相當危險,情形不容樂觀。

但是打仗不是搬教科書,山地營營長佘勁松敢於把陣地選在此處也是有著充分的考慮的。

佘勁松在海抗軍中有點特別。在海抗軍的陸軍中,團一級的三個軍官,有兩個都來自原來華軍的德械師--蘇青和鮑剛,另一個是楊維武,出身特種小隊。

而營級軍官中,比例最高的是廣西人和原華軍軍官。要知道,李廣剛剛起家時就從廣西用鋼鐵“換”了一批保安團。另外在上海時,也救回了幾個德械師的官兵。

相對的來說,這些人素質不錯,而且在海抗軍中時間也長。因此營級軍官幾乎全是這一批老兵。不少人從軍已經有十多年的經歷,加上在海抗軍中多年的軍事理論培養,無論是資格還是指揮水平都是海抗軍的上選。而佘勁松則是徐戰從桐柏山送到海抗軍的一個山村農民,讀過幾天書,但是從未有軍事經歷,更不要說上軍校了。事實上,沙勁松也是唯一的非廣西籍,非德械師出身的營級軍官。

和其他的營級軍官不同,佘勁松今年尚不足二十二歲。在海抗軍所有營級軍官中,除了裝甲營營長秦湛,他是最為年輕的一個。更厲害的是,這個年輕人參加海抗軍只有三年,而且只有在索馬利亞參加過一場戰鬥。這樣單薄的經歷,能成為營長,足以說明其超人的軍事能力。

在整個海抗軍,無論海陸空,以李廣看,能稱得上軍事天才的唯有佘勁松。

但是,佘勁松畢竟年輕,又從無指揮高強度戰爭的經驗,甚至戰場經驗還不如一些老兵。是不是三國的馬謖,戰國的趙括,還需要戰場考驗。

阿拉尼山口扼守要衝,更關鍵的是其地形特別。這裡有著大致平行的四道山樑,四道山樑中間夾著三條山路。

而最外的兩道山樑則向著唐港方向延伸的多一些,彷彿大手護住了內部的兩道山樑。

山樑所夾的三條山路,在阿拉尼山口匯聚成一條路,由此可通往唐港。

如果說長達一個多月的山地戰,展示了佘勁松的戰術能力。在十七日當天發生的戰鬥,則體現了沙勁松的謀略。

在四道山樑上,佘勁松平均佈置了兩個排的兵力,沒有分主次,絲毫不算出奇,甚至顯得有些呆板。

每一個指揮官都不希望打硬仗,硬碰硬的進攻實在對部隊的消耗太大,像進攻對手重兵把守的山樑,幾乎是每一個指揮官都想避免的戰鬥。

但是,被小刀子割肉折磨的yu死yu仙的小鬼子的表現卻非常另類,彷彿撈到了什麼好機會似得,進攻的異常積極。

鬼子們使出了渾身解數,無論是單攻側翼,還是兩翼齊飛,亦或是中央突破,連續打了四天,卻無法攻佔哪怕一座山樑。

在佘勁松呆板的防守面前,小鬼子發現,他們的各種戰術手段通通失效。但是,此刻的情形已經由不得鬼子不繼續打下去了。

四天時間,日軍再次傷亡三百多人。進山時一個搜尋聯隊齊裝滿員,近千號人馬。到了這個時候,只有三百人還能戰鬥。小鬼子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事實上如此慘重的傷亡,日軍指揮官根本就無路可退。如果撤退,不僅官職不保,怕是連小命也難保。

十七日凌晨,正在進攻的日軍驚奇的發現,他們被包圍了。

佘勁松利用四天時間,親自帶領兩個連四百餘人,在大山中攀爬潛行,成功的迂迴到了日軍進攻部隊的後方。

本已經精疲力盡的小鬼子前一刻還在進攻,後一刻就開始驚慌失措,被海抗軍前後夾擊。戰鬥進行到下午,海抗軍取得了徹底勝利。至此,一個精銳的日軍搜尋聯隊被全部消滅。

日軍援兵還在山間跋涉,海抗軍已經打掃戰場,再次固守阿拉尼山口。

此戰是佘勁松的成名之戰,也是山地戰的經典之作。如果只看佘勁松在最後四天的戰鬥,根本不足以說明佘勁松的優秀。

半月以來的戰鬥,每一天都是佘勁松計劃中的一部分,小鬼子一步步落入圈套絲毫不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佘勁松指揮的山地營,在此前的半個多月的戰鬥中,不斷的以小部隊進攻,遲滯日軍的進攻速度,也同時在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更是在消耗日軍的彈藥物資儲備,當然也是為海抗軍在阿拉尼山口構築工事爭取時間。

之所以部隊一直撤退到最後一道防線,就是為了拉長日軍的補給線。上百公裡的山路補給極其困難。相對的來說,小鬼子困難了,海抗軍的補給就輕鬆了。這一環套一環的計劃,表現出佘勁松用兵之縝密。

而遲滯日軍的進軍速度,海抗軍有了足夠的時間構築工事,阿拉尼山口四道山樑上,佘勁松敢於只佈置總共兩個連八個排固守四道山樑,與充足的準備是分不開的。

半個月來,在阿拉尼山口,海抗軍不僅修築了堅固的工事,而且更是配送了大批的彈藥。雖然兵力不多,但是小鬼子想奪下阿拉尼山口卻是痴心妄想。呆板的分部兵力,有呆板的好處,那就是可以面面俱到。反倒體現了佘勁松用兵之穩。而四座山樑能在日軍強攻之下,巍然不動,更是體現了佘勁松的陣地構築水準。

佘勁松親率兩個山地連連續在山中迂迴四日,冒險在山林懸崖中穿行,直至迂迴到日軍後方,卻是體現了他用兵之奇。

此戰,佘勁松以一營兵力正面對敵日軍一個搜尋聯隊(不足千人),雙方兵力幾乎相當。消耗戰中,日軍損失近半兵力。在阿拉尼山口阻擊戰中,日軍再次損失三百餘人。等到了最後,佘勁松奇兵突起,全殲剩餘的三百餘日軍。

此戰打的極為漂亮,半個多月的戰鬥,海抗軍傷亡不足兩百人,全殲日軍一個搜尋聯隊。即使名將也不過如此。

李廣到達阿拉尼山口時,戰鬥剛剛結束。

別看全殲的只是一個搜尋聯隊,但是其意義重大。這是海抗軍第一次全殲日軍聯隊級別的編制。面對山地營的將士,李廣當即宣佈:“佘勁松即日晉升為少校軍銜。”

面對受傷的戰士,李廣宣佈:“弟兄們辛苦了,你們打得很好,打出了我海抗軍的威風。”

行了個軍禮,李廣接著道:“我保證每一個傷員都能得到最好的醫療。請弟兄們安心養傷,兄弟們等你們傷愈歸來,一起殺鬼子。”

對所有參戰的弟兄,李廣大聲宣佈:“全體官兵,每人犒賞一千唐元。第一山地營自今日起號飛虎營。”

這是海抗軍第一個有榮譽稱號的部隊。一時間,歡聲雷動。(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