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95 橫空出世印度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95 橫空出世印度洋

列種少校帶隊的印度洋號航母是十月二十五日到達馬達加斯加的。www.tsxsw.com這艘航母,對於李廣來說算的上是砸上了血本,海抗軍在這幾年中有幾次經濟困難與這艘航母的投入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三年多以來,這艘戰艦本身的投資是一次次追加,隨著物價攀升,隨著裝置的升級,以至於當初預計的一千萬美金投入根本就不夠,到了舾裝完成竟然翻了快一倍,總投資額達到了近兩千萬美金。而後期的訓練和戰機配置,更是耗費的巨大的人力物力。

僅僅一個數字,就知道航母這個吞金獸的恐怖。在八個月的飛行員訓練中,消耗汽油量竟然達到了八千多噸,佔了海抗軍所有空軍十月以前一半的消耗。

而且,這艘戰艦能夠造成,與李廣提前做材料儲備有著極大關係。要是現在的美國政策,船用鋼板都很難購買的,更不要說某些大型的型鋼了。至於裝甲鋼板,絕對是休想。

即便如此巨大的投入,對於這艘航母,李廣即滿意又忐忑。

滿意的是,這艘航母比起自由龍號航母來說要正規的多,很多配置尤其是外形都達到了李廣的要求。忐忑的是,這艘航母仍然是當初的烏龍船廠設計師羅伯特一干人操刀設計的。

當初羅伯特一群美國設計師因為美國的經濟蕭條,被李廣招聘到了烏龍船廠。得益於西班牙人拉莫先生弄來的圖紙,比葫蘆畫瓢設計了潛艇。

後來更是設計了低檔次的鳥糞船和皮卡號驅逐艦。再後來又設計了自由輪。不管怎麼說,這幾種艦船除了效能,倒是也沒有出什麼大問題。

對於艦船沒有什麼研究的李廣,因此也就相信了這幫設計師的水平,竟然把設計航母的重任交給了羅伯特這群人。

再後來,美國摩根財團接手了烏龍船廠的管理。羅伯特這幫設計師的水平立刻露出了馬腳。人家摩根財團根本看不上這種檔次的設計師。其設計的大肚子天狗級驅逐艦更是被摩根財團挖來的高階設計師恥笑。

李廣這才感覺到事態嚴重,但是大筆的投資已經撒了出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好硬著頭皮幹了下去。

羅伯特後來也臉紅的承認,當初就是看上了高達三萬多美金的設計費用。

美國人求職,無論是二戰還是後世,有一個通病,會一點就敢吹精通。這個羅伯特僅僅是在美國建造某艘航母時,擔綱一個小角色,資歷和經驗知識水平都嚴重不足。不過仍然是忽悠住了李廣,以至於李廣找了這麼個半瓶子水的設計團隊。

曾經有一個階段,印度洋號航母的程序非常不理想。要知道李廣定下印度洋號航母投資的時候,是三九年年底看到了德國的袖珍戰列艦之後就確定的。但是在四零年,海抗軍從敦刻爾克之行回到烏拉圭時,工程進度極其緩慢,羅伯特等人進行的工作只是在訂購鍋爐和某些零部件,以及設計製造某些零碎的船上附屬建築。

李廣那裡知道:羅伯特這幫工程師們,接了這麼個大活,半年時間都沒有能確定船體的諸多重要引數,更提不上結構設計了。幸虧在歐洲之行,海抗軍搞到了當時名字還叫敦刻爾克號的法國戰列艦,這一下子,羅伯特同學終於有了山寨的目標。

因此,海抗軍這艘印度洋號航母,如果不看上層建築的話,其實就是大西洋號戰列艦的翻版。

山寨設計師羅伯特,其實幾乎是照搬了大西洋號的艦體設計。只是航母要求船體要長,羅伯特簡單的加強了龍骨和某些主體結構的材料,把大西洋號拉長了二三十米,就成了印度洋號航母船體。

然後拼湊上李廣所說的航母外飄造型,風艏首,斜甲板和滑躍式起飛甲板,就成了現在的印度洋號航母。

航母設計可是一門綜合學科,這個年代的航母雖然沒有二十一世紀那麼尖端,也絕對是一個國家技術水平的象徵。這樣山寨加拼湊出來的戰艦能不能用,可是一個嚴重問題。李廣的忐忑就在於此。

當初自由龍號航母,海況稍微差點就無法起飛降落戰機,幸虧幾次航行和戰鬥沒有遇到特別差的海況,要不然用不著打仗,說不定就自沉了。最後在中途島海戰中被一枚航空魚雷炸斷了龍骨,幾乎是造船界的笑話。不過自由龍號航母戰功卓著,倒是掩蓋了一二。

應該說,海抗軍還是幸運的,尤其是在設計製造印度洋號航母這件事情上。

在二戰前的世界上,艦船設計水平最高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然後是法國。而美國和義大利日本基本上處於同一層次,至於德國相對的就更差一點點,蘇聯那乾脆就不用提了。美國的造艦水平其實也是在二戰中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得益於美英兩國的協作,英國艦船設計師們在戰爭中大批的為美國效力。

法國人有一項技術相當先進,甚至在戰後也遙遙領先,那就是航母的橫搖減搖系統。後世的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只是一艘四萬噸的小型航母,但是橫搖的標準比起美國十萬噸級的航母還要高的多。(船越小,橫搖越不好控制。)

航母有六個自由度的搖動,都會對戰機的起飛降落造成影響。而橫搖正是其中很關鍵的一個標準。而在大西洋號戰列艦上,法國人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液壓減搖鰭裝置。雖然不是後世的計算機控制,但是思路非常正確,設計師們採用了依靠陀螺儀機械控制的方式。

僅此一點,被羅伯特一幹設計師全部照抄,就使得這艘航母的橫搖大幅度降低,航母的適航性提高許多。

再加上,海抗軍一貫無奈的笨方法,動力系統採用民用鍋爐,笨重無比,船體下方沉重,也有助於穩定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結果,這艘山寨加拼湊的航母,竟然在使用中發現適航性的確還可以,至少比起自由龍號航母要好上許多。

戰艦的另一項指標,抗魚雷效能。印度洋號幾乎是照抄了大西洋號戰列艦的雙層船底,三層防雷隔壁。不過裝甲當然比不過戰列艦,防炮效能稍差。

這艘戰艦最值得稱道的是其抗沉效能。除了六百多個水密艙設計,還有航母的外飄造型。外飄造型(二十一世紀航母基本上都是這樣的造型,航母下窄上寬)的航母,外飄部分都是密閉艙室,毫無疑問是增加了更多浮力。由於採用了這樣的造型,航母一旦受傷傾斜,能夠極大的避免傾覆。

要說羅伯特一干人純粹山寨,也不完全對。至少有一項設計,這些設計師還是費了心機的,那就是艦島設計。

由於印度洋號航母的鍋爐動力不大,但是數量太多,笨重無比,動力系統佈局龐大,排煙系統全部綜合在一起極為困難,設計師們把艦島煙囪合體,設計了兩個艦島。位於航母右後側的艦島成為了航空指揮艦島。

雙艦島設計,看似古怪,但是卻解決了李廣失誤的一個問題。他一貫要求小艦島,艦島僅僅不到五米寬度,一個艦島部署上百人的航母指揮系統,的確不夠。

看看印度洋號航母的基本參數吧:

標準排水量29200噸,滿載排水量34000噸。艦長(全長)259米,飛行甲板長269米;艦寬28.35米,飛行甲板寬29.26米,最寬處四十五米;平均吃水7米。機庫長174米、寬21米、高5.4米。

推進裝置:十二臺鍋爐,八萬匹馬力,加上四臺大型柴油機,總動力達到十萬三千多匹馬力。續航力15000海里/15節,最高速度三十節。

裝甲

水線裝甲帶厚63毫米-101毫米,飛行甲板裝甲76毫米,機庫甲板裝甲厚38毫米,主甲板裝甲厚為38毫米。

防空武器,共計一百二十八門各種口徑高炮……

艦載機:各種艦載機七十二架。如果在甲板上部署戰機的話,可以達到一百多架。

編制人數,本來計劃為一千五百餘人。由於在中途島海戰中,海抗軍發現高炮炮手,尤其是輔助炮手數量嚴重不足,影響防空火力的輸出連續性。再加上電信員的配置增加,所以人員編制總數達到兩千四百五十人。

和美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對比一下,就知道缺陷所在。

兩款航母的排水量和載機量都差不多。印度洋號只有美國埃塞克斯級航母動力的三分之二強一些,但是動力系統卻重了近兩千噸。動力小,最高速度也當然不如埃塞克斯級航母了。而且附加的一個極大缺陷就是燃油的攜帶量,只有三千多噸。這個數字只是埃塞克斯級的一半。雖然印度洋號航母,巡航使用的是柴油機動力,對燃油的消耗量小,但是卻無法保證航母編隊航行中為其他戰艦充當補給艦。遠航作戰的話,少不了一艘油輪跟隨,而油輪不可能速度達到三十節,實在是嚴重的限制了艦隊的整體機動性能。而機動性能偏偏是航母最大的優勢。

但是,印度洋號航母也有李廣值得驕傲的所在。這艘航母已經具備了航母在二戰之後的最重要的三項改進技術。

第一項,斜甲板佈置。這一項使得航母可以同時釋放戰機和回收戰機。假如中途島海戰,日本採用斜甲板航母,那麼南雲忠一就不會糾結是先放飛戰機還是先回收戰機了,也就不會出現後面的悲劇。

第二項,滑躍式起飛甲板。這樣的起飛方式,不僅能縮短戰機的起飛滑行距離,還能夠使戰機起飛時增加載彈量或者載油量。

第三項。菲涅爾透鏡助降系統。其原理很簡單,海抗軍製造的也水平不高。但是在斜甲板前方部署五排定向定角度的彩色光線,形成五個階梯,照射向船尾。很簡單的就可以使得降落的戰機飛行員掌握自己的飛行姿態,也能更好的調整飛行姿態,從而安全著艦。

海軍飛行員訓練,有兩個階段失事率最高。第一,放單飛的階段。第二著艦訓練階段。著艦訓練,有的飛行員只需要三兩天就能熟練自如,但是大部分飛行員卻需要兩個月左右。而且這個階段,飛行員傷亡和戰機的損毀比例極高。當初海抗軍自由龍號航母訓練飛行員,那一批是海抗軍最精銳的幾十名飛行員,硬是摔了近十架戰機,犧牲一名飛行員,數名飛行員受傷。代價之高,令人咋舌。

但是在採用了這套助降系統之後,一百多名飛行員,而且是遠不如當初自由龍號航母飛行員素質的一百多人。在著艦訓練階段,僅僅摔了六七架戰機,幾名飛行員受傷,無一人犧牲。

而美軍和日軍在著艦訓練階段,摔飛機簡直如同家常便飯,訓練出一百名飛行員摔個三二十架飛機幾乎是正常狀況,死傷也是極為正常的現象。英國航母在二戰中,飛行員一直使用笨重緩慢老式的雙翼魚雷機,其實就與著艦訓練的傷亡比例有關,沒有人捨得拿著精銳的飛行員去適應新型戰機的。而且歐戰剛剛爆發的階段,英國飛行員的傷亡實在慘重,根本就找不到足夠的精銳飛行員。再加上,英國對付的是沒有航母的德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使用先進但是操作難度更高的艦載戰機沒有太大必要。所以,二戰中英軍航母的戰鬥力其實是遠遠不如美軍和日軍的。

使用了這三項超時代技術,海抗軍的印度洋號航母就有了保密的必要。這玩意,美國人一看就會,絕對不能輕易的讓美軍知道。之所以印度洋號航母在石像島完成最後的舾裝,其實就是不想讓美國人無償的得到這項技術。

在大唐島東海岸,距離大唐島南端大約有三百公裡左右有一個大大的內海。方位上算大唐島是東北,而中國的渤海也是位於大陸的東北,所以這個面積不到渤海一半的內海也被海唐國命名為小渤海,其周邊幾個海港小城也被分別命名為旅順,天津,青島。

不過在四二年,小渤海周邊荒蕪,更是被海唐國嚴禁外國人靠近,保密效果相當好。因此成為印度洋號航母的錨地,後來更是成為海抗軍海軍第一特混編隊的基地。

另外,珊瑚海海戰中,海抗軍軍官們提出的混凝土飛行甲板方案沒有成功,在航母的堆積實驗中,發現堆積兩三千噸的物資之後,這艘航母的適航性會大幅度下降。因此這個異想天開的主意夭折。

李廣回大唐島,一則為了海軍第一特混編隊的成軍編制。二來,海抗軍下一步的作戰計劃需要和政府方面做一探討。

(求票票了,求票票了。本月月票數量嚴重不足,很臉紅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