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二八章 感謝之旅(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二八章 感謝之旅(八)

由於蘇伊士運河的寬度問題,船隊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成隊形前進。只能一艘接著一艘走,而且走的時候還要拉出極大的間距,以防萬一。

好不容易透過了蘇伊士運河,船隊再次整隊,向法國港口馬賽駛去。

馬賽這個城市有時候比身為法國首都的巴黎還要有名。

為什麼?

因為法國國歌就是《馬賽曲》。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馬賽人積極支持法國大革命。於一七九二年派遣五百名志願兵前往巴黎保衛革命政府;他們高唱著他們的進行曲《馬賽曲》一路從馬賽來到巴黎。這首歌後來成為法國國歌,被稱為《馬賽曲》。

那時候的法國處在內憂外患之中,稍有不慎大革命就會失敗。這時候馬賽人高唱著《馬賽曲》開赴前線,極大的鼓舞了前線士兵們的士氣。這時候法軍戰勝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馬賽(marseille,英文也稱marseilles)是座有著兩千五百年歷史的古城,也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和第三大都會區,還是全世界小資們嚮往之地普羅旺斯的首府。它位於地中海沿岸,原屬於普羅旺斯省(provence)。馬賽是法國最大的海港,同時也是法國海軍在地中海的主要港口之一。馬賽景色秀麗,氣候宜人。他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城市,始建於公元前六世紀,後衰落幾乎絕跡,十世紀再度興起。市區的主要景點包括賈爾德聖母院、伊福島堡、馬賽美術館、古救濟院以及一片蔥綠中的隆尚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引導船的引導下,船隊進入了馬賽港。

如果說德國和西聯的關係排第一的話,那麼法國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二。

當年李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川滇黔桂瓊五省市,一下子成了中國擁有地盤最多的軍閥。依靠著前期和德國人打下的良好關係,德國對當時的西南進行了極大的支援。

恰在此時法國跳出來了,表示法國願意幫助西南發展起來,甚至為此拿出了相應的計劃。

對於法國的攪局行為,李斌很憤怒,但轉念一想又明白了法國人這麼做的原因。法國在中國的廣東、廣西、雲南可是有巨大利益的。

當年的中法戰爭中法國和清朝就在安南(今越南)打了一仗。儘管清朝在戰場上打贏了,但在談判桌上卻輸了。之後雙方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又稱《中法新約》)。

條約內容如下:

一、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

二、在中越邊界保勝以上和諒山以北指定兩處為通商地點,允許法國商人在此居住並設領事;

三、降低中國雲南、廣西同越南邊界的進出口稅率;

四、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商辦;

五、法軍退出臺灣、澎湖。

從此法國侵略勢力開深入雲南和廣西。一九零零年的八國聯軍侵華後,法國的侵略勢力已經滲透進廣東、廣西、雲南三省了。

李斌拿下了這三省,那不就是在斷法國的財路嗎?

法國人能不急嗎?

對法國的“好心幫忙”,李斌只好強忍下來,表示西南政府願意加深和法國政府的友誼,將向法國訂購大量的機器設備,聘請法國技師來華指導工業建設。

法國對西南的識時務很是高興,表示願意派遣專業人員和西南商談相關事宜。最後雙方達成協議,西南以現金和各種農礦產品為支付手段向法國訂購機器設備。

這個苦果李斌不得不吃下,但李斌絕對要讓法國人吃更大的苦果。

這不,接著一戰向法國派遣勞工的機會,李斌趁機安插了部分負有特殊使命的人。他們的任務在於調查瞭解法國工業的現狀,包括工業技術水平、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特別是在戰時緊急狀態下的生產能力。

不得不說他們的工作極有成效,將任務完成了至少七成。

將勞工派遣到法國工作還有一個目的——讓更多的法國男人走上戰場。

一戰期間法國打得苦呀!戰前的正規軍死傷摻重,預備役部隊、民兵也好不到哪兒去。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沒有受過任何訓練的法國人直接被發了槍,然後走上了戰場。

到了凡爾登一役後,法國雖說沒將血流盡,但也好不到哪兒去。

這時候來自西聯的勞工極大地緩解了法國後方生產的壓力,法國終於可以將更多的工人、農民訓練成士兵,然後將他們派上戰場。至於到底有誰能倖存下來,只有上帝知道。

法國政府其實也不想這樣做,但同法國戰敗,被迫割地賠款,淪落為二流國家相比,這些都微不足道。

一戰結束後法國才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傷筋動骨了,死、殘的人數要比後世多多了。後世那句“一戰讓法國戰死了整整一代人。”的話算是徹底成為了真實寫照。

一戰結束後法國還大力表揚了西聯在、勞工在法國的表現,聲稱這是雙方友誼的深厚體現。弄得李斌對此哭笑不得。這算不算是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後來西聯在與德國保持良好關係的同時,也與法國保持著良好關係。

這次出訪到了法國,法國方面表示了極大的熱情。法國總理愛德華·達拉第親自到馬賽迎接。李斌和達拉第見面後先是相互鼓吹了一番,說雙方關係多麼多麼好。然後雙方都表示這將極大的加大雙方的友誼,雙方都會從中得到巨大實惠。

隨後李斌、達拉第和部分隨行的中國商人乘坐專機前往法國首都巴黎,護航艦隊則待在馬賽港和法國海軍進行“友好交流”。至於交流到什麼程度?嘿嘿……那就要看具體情況了。

由於乘坐的是客機,因此飛行的速度並不快。再說了,當時的飛機實在讓人感到頭疼。要保溫,難保溫;要舒適,難舒適;要清淨,難清淨。這樣的後果就是當時的人們除非必要,否則是不會乘坐飛機的。

飛機到達巴黎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休息了一晚上,李斌和法國總統阿爾貝·勒布倫進行了會晤。

兩人的會晤到底談了什麼,在相關檔案上有詳細記載,但就是這“詳細記載”讓後來的史學家們十分不解。因為這記載實在是太詳細了,詳細到當事雙方的語氣、面部表情、姿勢動作都記載在案。要知道,就算是兩國最高領導人進行秘密會談,其記載也不會這麼詳細。而且部分會談內容顯然被人為還改變了,因為上下連線不起來呀!

因此後來的史學家們敢肯定李斌和勒布倫的會談肯定藏有貓膩,甚至時任法國總理的達拉第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他們卻缺少足夠的證據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

因為法國方面儲存的相關資料都毀於戰火,而中國方面儲存的資料卻一直被緊守著,不被公開。史學家們想要得知當時的內容,只能等到這些資料解密了。只不過中國方面什麼時候揭秘這些資料就不是他們所能左右的了。

李斌在法國待了一個星期,就離開了法國巴黎前往法國在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洛裡昂。在洛裡昂李斌將會和船隊匯合,隨後前往英國的朴茨茅斯軍港。

在後世提到法國城市洛裡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喜歡足球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洛裡昂南布列塔尼足球俱樂部(法語:fclorientbretagnesud,法語發音:[l??ryɑ?b??ta?syd]),這是一家位於法國西部布列塔尼洛裡昂的足球俱樂部,為法國足球甲級聯賽的球隊之一,成立於一九二六年。球隊主場“勒·茅斯托瓦球場”(stadedumoustoir)可容納一萬七千人。

洛裡昂足球俱樂部於一九二六年四月二日成立,初時名為footballclublorientais,只是一支業餘球隊參加地區聯賽。在大戰前後球隊奪得多次地區聯賽冠軍。於一九六七年首次加入乙組聯賽並轉為職業球隊,在十年的乙組歲月中成績平平無奇,終於一九七七年降級,更於翌年因財困而一度被清盤。直到1985年球隊才重返乙組,但只能在乙組與丙組之間浮沉,十七年間只有一九七九到一九八一年度在同一組別中連續作賽兩年。於一九九五年升級乙組並再次轉職業後,球隊終於穩定其乙組席位,更於一九九八年獲得首次升級甲組,但組織及財力的差距,只一年便降回乙組。二零零一年再次升級甲級,雖然再於翌年降級,但球隊奪得法國杯(決賽一比零擊敗巴斯蒂亞)及打入聯賽杯決賽(決賽零比三負於波爾多),更獲得歐洲足協盃的參賽資格。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年球隊獲得乙組季軍,再次升級甲組。

在軍事迷眼中洛裡昂是二戰期間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在大西洋海域的主要維修、補給基地。

一九四零年法國戰敗,德法簽訂和平條約,條約中規定:法國大西洋沿岸地區和包括法國首都巴黎在內的眾多領土都將置於德軍的控制之下。洛裡昂作為法國大西洋沿岸城市當然在德軍的控制區內。佔領洛裡昂的德軍也很快發現了洛裡昂巨大的地理價值。

洛裡昂的位置實在是太好了,德國潛艇如果從洛裡昂出發,要比從德國本土出發好上太多了。別的不說,單單就是潛艇自身攜帶的燃料就足以支援潛艇多在海上航行更多時間,潛艇部隊更能有效地打擊英國的海上運輸線。

基於此,德國很快抽調人員、裝置、材料在洛裡昂大興土木。隨著戰爭的繼續進行,洛裡昂最終成為了一個集建造、修理、補給於一身的綜合/性/潛艇基地。

有意思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為了消除從洛裡昂出擊的德國潛艇的威脅,專門開發出了針對德國潛艇基地的代號“高腳櫃”的巨型炸彈。

“高腳櫃”的威力還是有的,只要目標的防護能力小於“高腳櫃”的穿透力,那麼,目標絕對難逃一死。當然了,“高腳櫃”沒有扔到目標頭上,或者稍微差了點的情況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