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五一章 寢食難安的英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五一章 寢食難安的英國

德國磨刀霍霍的聲音英國也聽見了,法國是一日三驚,英國可是寢食難安。

一戰讓英國損失慘重,好在英國的底子很厚,依靠大量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斷地輸血,遭受重創的英國終於恢復了過來。

面對戰後德國那咄咄逼人的造艦行動,英國儘管囊中羞澀,但也不得不咬牙堅持。

與德國不同,一戰前的海軍軍備競賽中,英國建造了大量主力艦,而這些主力艦在與德國海軍交火中戰沉較多。因此英國主力艦隊的戰艦大多都是服役沒多久的新艦,再用個一二十年完全沒問題。

有鑑於一戰期間英國主力艦數量的不足,英國又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英國決定適當加強英聯邦國家的海上力量。

英聯邦前身是大英帝國,主要是英國在近三百年的海外擴張過程中所佔領的殖民地,帝國觀念早在一八三九年已改變,當年德拉姆公爵呈交了主張授予英屬加拿大殖民地自治權的《德拉姆報告》,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自由和平等的國家組成志願聯盟的構想才被採用,一九二六年的“帝國會議”做出了如下決議:大英帝國的各自治領地地位平等,彼此的內政和外交完全獨立;共同效忠於英王,皆為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一九三一年的《威斯敏斯特法令》批准此決議生效;該法令被認為是英聯邦的根基。之後英聯邦逐步取代了大英帝國。

儘管一戰讓英國的海上權威遭到了極大挑戰,可英國還是沒有失去海上霸權(至少明面上如此)。一戰後的英國不但要應對來自北海對岸的德國海上威脅,還要應對來自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挑戰。為了應對越來越嚴峻的海上形勢,英國決定加強加拿大、澳大利亞的海上力量。

現有的英聯邦成員國只有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五國。

這五國中英國對加拿大、澳大利亞的控制力度要比其他兩個國家高,因此英國主要加強的就是這兩個國家的海上力量。

在英國的計劃中,這兩個國家的海上力量是英國皇家海軍十分重要的助力和補充。

加拿大海軍在必要時可以作為英國海軍本土艦隊的補充,直接加入到對德作戰中來,參與兩國海軍的決戰和對德國的海上封鎖。澳大利亞海軍則可以和駐紮在新加坡的英國遠東艦隊一起抵擋來自日本的威脅,保護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甚至可以為印度提供保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了這樣兩支強有力的助力,其實力肯定不小。

英國將自己服役不久,且經過戰火洗禮的剩餘四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全部賣給了加拿大。

在當時英國已經服役的戰列艦中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擁有最高的航速和巨大的續航力(也許用最大行程更好理解)。一旦開戰,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完全可以憑藉高航速橫渡大西洋,在到達英國本土前只要補充一下油料就可以直接投入戰鬥。

加拿大海軍海軍獲得了這些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後連名字都沒有改,直接讓其進入加拿大海軍服役。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巡洋艦、驅逐艦、潛艇。

和加拿大的情況類似,澳大利亞海軍獲得了倖存至戰後的所有四艘戰列巡洋艦,和大量巡洋艦、驅逐艦、潛艇。

在中國異軍突起前太平洋上是三家角逐,分別是美日英三國。

其中日本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畢竟日本可以集全國之力爭霸太平洋。

美國其次,美國的重心一直都是在歐洲,大西洋艦隊就是為歐洲戰事準備的。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太平洋艦隊的投入肯定要少。

英國最差,這是因為英國的實力大幅下滑,已經無力與美日在太平洋上爭霸。這次將大量戰艦賣給澳大利亞,一方面是賺澳大利亞的錢,另一方面是為澳大利亞留下足夠的自我保衛能力。日本實在讓人擔心不已呀。

英國將經過戰火洗禮的戰艦賣了,當然不是心血來潮,二十深思熟慮的結果。經過戰火洗禮的主力艦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損傷,即使修復了損傷,但損傷還是存在,只不過不那麼明顯而已。與其抱著這些不知道出什麼問題的主力艦,倒不如將其賣了,造新的。

賣了當家的主力艦,當然要造新的了,否則整個國家的海軍發展會有斷層出現。

為了能夠壓制德國在一戰期間建造的巴伐利亞及戰列艦,和抗衡德國新造的約克級戰列艦。英國建造了納爾遜級戰列艦,有意思的是本時空的納爾遜級戰列艦和後世的納爾遜級戰列艦完全是兩碼事。

本時空的納爾遜級戰列艦一共造了六艘,該艦裝備了三座三聯裝十四英寸(約合三百五十六毫米)主炮,八座雙聯裝五點二五英寸(約合一百三十三毫米)高平兩用副炮,中小口徑火炮則為六座八聯裝兩磅炮(四十點五毫米口徑)。除此之外還有兩架水上飛機。

嚴格的來說這一時空的納爾遜級戰列艦在主炮火力上沒有德國同級別戰列艦的火力強,其中原因還在於英國沒有開發出令英國海軍滿意的十六英寸(約合四百零六毫米)主炮,只好用十四英寸的主炮臨時湊數。等到真正令英國海軍滿意的十六英寸開發出來了,再換裝。好在早的時候預留了很多的排水量,不然還真的裝不下。

後來為了補充納爾遜級戰列艦數量上的不足,英國又開工建造了六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嚴格的來說本時空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和後世的獅級戰列艦沒有多少區別,只不過排水量相對少了很多。主炮口徑終於達到了十六英寸,也就是說英國海軍終於獲得了符合自己需求的十六英寸主炮。

英國是一個擁有廣闊殖民地國家,為了保證英國的海岸線,英國新建了四艘胡德級戰列巡洋艦。和後世的胡德級戰列巡洋艦相比,本時空的胡德級戰列巡洋艦在滿載排水量上可沒有後世的那麼恐怖,後世的那艘滿載排水量達到了四萬八千噸(一九三一年)。可以說在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出現前,那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戰艦。

胡德級戰列巡洋艦裝備了四座雙聯裝十五英寸(約合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六座雙聯裝五點二五英寸高平兩用副炮,中小口徑火炮則為六座八聯裝兩磅炮(四十點五毫米口徑)。可以將其看做是納爾遜級戰列艦在火力上的強化版本。

英國作為航母的誕生地,在一戰結束後並沒有重視航母的發展。直到德國新建了格拉夫·齊柏林級航母,英國才發現德國人在航母這一塊兒上又趕上來了。

於是英國開始了自己的航母計劃。

有鑑於一戰期間英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被擊沉多艘的結果,英國將航母的防護能力提高到了首位。

英國將該級艦命名為皇家方舟級,該級艦標準排水量兩萬三千噸,滿載三萬噸。由於該艦將防護放到了首位,因此該級艦擁有遠超同型別航母的水平裝甲防護能力,但載機量只有七十八架。在防空火力上只是裝備了大量的八聯裝兩磅炮。

英國人認為在己方龐大戰列艦護航的情況下地方水面戰艦是不可能接近己方航母的。

實際上英國人的想法也沒錯,可是英國人顯然忘記了為航母裝備七十五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來增加航母的防空能力。

兩磅炮的威力是夠了,但靈活度實在是太差了。

當時間進入到一九四一年英國的神經猛然繃緊,英國知道開戰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