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六二章 快看,那帶有火焰的東西到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六二章 快看,那帶有火焰的東西到底

“這就是傳說中的fzd—12(十二)戰鬥機嗎?”

“是的。”

“給我講講這戰鬥機好嗎?”

“怎麼你想知道?”

“嘿嘿嘿……”

“好吧。fzd—12(十二)戰鬥機,是西國黨實現國家統一前就秘密研發的一款噴氣式戰鬥機。該機最初是為了彌補fzd—10(十)戰鬥機和fzd—11(十一)戰鬥機的缺陷而研發的。等到該機研發成功,海空軍都十分滿意,想要將其作為制式裝備。可最終海軍不得不放棄了該機。”

“等等,海軍為什麼會放棄該機?”

“你先讓我把話說完行不?”

“呃,好的。你說。”

“該機翼展八點九八米,機長十四點三米,機高四點九米,主輪距二點五四米,前主輪距四點九四米。”

某些人是否感覺這飛機的長高寬很熟悉?

實際上,李斌本人在看到這款飛機時也十分吃驚。他沒想到在讓那麼多後世武器提前誕生後,這款被譽為第三世界貧窮國家空軍首選的梟龍戰鬥機居然也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空的梟龍戰鬥機不是後世的那種大規模裝備的梟龍,而是類似於梟龍的一號原型機。

後世大規模裝備的梟龍,其進氣道有鼓起的部分;而梟龍的一號原型機,其進氣道很平直,更重要的是該機翼根前緣沒有一對大邊條。

什麼?你問翼根前緣的大邊條是什麼?

好吧,解釋一下吧。

你去找一張美國f—15(十五)戰鬥機和f—18(十八)戰鬥機早期型號的照片對比一下吧。你會發現f—18(十八)戰鬥機在機翼與機身連接處前方,靠近座艙的位置會有一片多出來的小薄面。這片小薄片就是所謂的翼根前緣大邊條。

“該機的正常起飛重量為九點五噸,最大起飛重量為十二點三,最大載彈量為二點八噸。由一臺渦輪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沒寫錯)。武器裝備上,該機有一門二十五毫米雙管炮,備彈兩百發。飛機下有七個外掛點,兩個位於翼尖,四個位於機翼下,一個位於機腹。可以掛載中國目前新研製出來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和近程紅外線制導空對空格鬥導彈,至於第三代反艦導彈的掛載還在試驗中。最大航程兩千一百公裡,作戰半徑七百公里(三分之一航程計算),限制過載六g。”

受限於這一時空,中國自身科技力量的不足,梟龍戰鬥機在航程、載彈量這些關係到戰鬥機作戰效能的關鍵指數上有所下降。好在這種下降在可以允許的範圍內,不然海空軍絕對不會採購。

fzd—12(十二)戰鬥機的改進計劃,在fzd—13(十三)戰鬥機和fzd—14(十四)戰鬥機研製出來後就被提上了日程。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改進計劃就是為該機換裝一臺新研製出來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只不過這樣改的話,那就意味著不得不對該機進行重新設計。因為新研製出來的發動機要比原發動機長一些。

前面已經說過了,fzd—10(十)戰鬥機實際上就是後世蘇聯的米格—17(十七)戰鬥機,fzd—11(十一)戰鬥機實際上就是後世美國的f—80(八零)戰鬥機。

這兩款戰鬥機在最初出現的時候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李斌對未來的噴氣式戰鬥機的要求是必須徹底壓制已有的活塞式戰鬥機和即將出現的噴氣式戰鬥機。顯然,這兩款戰鬥機達不到李斌的要求。

因此新式噴氣式戰鬥機的研製就被納入了計劃。

對新式噴氣式戰鬥機,不但李斌保留了上述要求,還要求新式戰鬥機必須配備縮小後的雷達用於引導空空導彈,甚至是空艦導彈作戰。

以上要求決定了新式噴氣式戰鬥機的研製絕對會困難重重。好在先前的噴氣式戰鬥機研製為這款戰鬥機的研製打下了一些基礎,不然還真的不好辦。

根據噴氣式戰鬥機的實際需求,新式戰鬥機的研究組決定新戰機的機翼不再是平直機翼,而是帶有後掠角的機翼。

如果只是簡單的帶有後掠角的機翼那倒不那麼麻煩,畢竟fzd—10(十)戰鬥機就是帶有後掠角機翼的。直接拿過來用不就行了?

實際上新戰鬥機的研發小組還真的是直接來過來用的。可用了之後他們才發現,這直接拿過來用也不行呀!因為機翼提供的升力不足呀。

新戰鬥機的研發小組也不是傻子,知道飛機的升力和飛機機翼面積成正比關係。他們認為增大機翼面積有益於增加飛機升力。

機翼面積經過不斷增加,最後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既然要搭載雷達,那麼飛機的進氣道就不能是在飛機機頭,而應該在飛機的兩側或者其他部位。

為此新戰鬥機的研發小組甚至呼叫了一架fzd—11(十一)戰鬥機,在安裝了雷達後進行實際飛行試驗。

經過試驗,他們不但明確了自己的想法,還有了更深的體會。

第一,對噴氣式飛機來說,在飛機座艙後部是油箱和發動機的情況下,飛機的機頭是空置的,其空間大小足以放下雷達。

第二,雷達發射的雷達波對人體是有害的,要是讓雷達位於飛行員的後面,那無異於實在暗中謀殺飛行員。

第三,飛機的機頭最好不要用圓形,而應該用尖形。這樣做有利於飛機劃開前方的空氣,變相提升了飛機的速度。

第四,兩側進氣是十分可取的方式,但空氣從機身兩側進入發動機對飛機發動機和機體本身的影響還不明,需要進一步進行探索。

新戰鬥機的研發小組並不知道他們第四點的得出在未來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們最初只是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而當他們深入研究後才發現裡面別有洞天,甚至未來飛機進氣口的設計都受到影響。

既然要掛載空空導彈甚至空艦導彈,那麼新式戰鬥機的下掛點就不能少。在考慮到飛機發動機的推力,飛機機翼面積,以及飛機需要掛載裝備的實際重量情況下,新式戰鬥機有了七個下掛點。

位於翼尖的兩個固定掛載近程空空導彈。

位於機翼下的四個都可以中近程空空導彈、副油箱、炸彈,但只有靠近飛機機身的兩個可以掛載反艦導彈。因為反艦導彈的重量問題導致了它必須靠近飛機機身掛載,反艦導彈的掛載處太靠近飛機機翼的翼尖,會導致飛機機翼整體受損。這對飛機的使用壽命有絕對影響。

位於機腹的一個一般來說掛載副油箱,但也可掛載中程空空導彈、炸彈、反艦導彈。

“你剛才說,這款飛機搭載了導彈,那不就是說……”

“是的,這款飛機搭載了新式的雷達,這款雷達是小型化的結果。只不過這款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為五十公裡,對於最大射程為二十五公里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來說,足以完成引導任務。”

“現在你能告訴我海軍為什麼放棄這款戰鬥機了嗎?”

“海軍要求這款戰鬥機必須成為航母的艦載機,可實際改裝表明,這款飛機不具備上艦條件。可能再過幾十年後,這款飛機能夠成為艦載機吧……”

“剛下來的命令,張司令要我們立刻起飛迎戰。”突如其來的命令打斷了兩人的聊天。

“我先走了。”先前詳細敘述的人留下這句話,跑向了機庫。

“喂,我等你回來在和我詳細說說。”留下的那人大聲喊道。

“見識一下這個人的一舉一動。”

“你懷疑他……”

“沒錯。”

很快滿載起飛的fzd—12(十二)戰鬥機伴隨著發動機的隆隆聲升上了天空。

“鷹巢呼叫小鷹,鷹巢呼叫小鷹。聽到請回答,聽到請回答。”

“小鷹收到,小鷹收到。請指示。”

“日軍轟炸機、戰鬥機混編機群在你們正前方八十公里處,你們的任務是儘可能使用空空導彈擊落日機,打亂日機編隊,為後續戰鬥機編隊的突入創造條件。”

“小鷹明白。”

“我是小鷹一號,大家剛才都收到情報了吧。廢話我也不多說了,我命令機群在收到我的通報後全機開機,在距離敵機二十公裡處開始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直至該型導彈全部發射完。隨後和其他戰鬥機一起衝入日軍機群,展開格鬥戰。都聽明白了嗎?”

“明白。”

中國這款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實際上就是後世美國的aim—7(七)麻雀空空導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總的來說,這款導彈綜合戰力相當於後世的aim—7(七)e—2(二)型。

儘管這款導彈還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用來對付活塞式戰鬥機和最初出現的噴氣式戰鬥機足夠了。再說了,這款導彈自從研製出來,也一直在改進呀。

中國方面最初將其稱為dkk—3(三)導彈,意即空對空導彈三型,可是考慮到以後導彈的命名要是都這樣做的話,難免有詞不達意的時候。因此就想出了用代號作為空空導彈代稱的方法。在代號的選擇上,李斌很無恥地盜用了後世中國對空空導彈的代稱——霹靂。

於是這款導彈被正式命名為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

這次出擊執行的是短距空中攔截任務,因此每架fzd—12(十二)戰鬥機都攜帶了三枚中程空空導彈,四枚近程空空導彈。

“各機雷達開機,鎖定目標。”

“明白。”

在後世,雷達誕生初期是能夠鎖定目標的,但當多部雷達同時鎖定目標時,這些雷達不會相互通氣,告訴自己的同伴,自己已經鎖定目標了。等到能夠告訴自己的同伴,自己已經鎖定目標了,那都是後來技術進步的成果。

這一時空為了讓機載雷達能夠知道自己已經鎖定目標,防止一個目標被多個機載雷達同時鎖定,造成空空導彈的浪費,西聯早就開始研發戰術數據鏈,但當戰術數據鏈真的能夠用於實戰,那還是一九四一年後的事情了。

目前中國裝備有導彈的水面戰艦、潛艇、噴氣式飛機都裝備了戰術數據鏈。

中國派往東北的fzd—12(十二)戰鬥機也裝備了戰術數據鏈。很不幸,日本的飛機成為了檢驗戰術數據鏈真實戰鬥力的磨刀石。

有了戰術數據鏈,機群的資訊交流速度大幅上升,機群也不用害怕在鎖定目標時出現不同雷達鎖定同一目標的情況。

鎖定完成的機群,開始了等待,等待著日機進入二十公裡的預定射擊距離。

二十公裡的距離轉瞬即到。

“各機開火。”

“嗖”的一聲,掛在機翼下方的一枚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首先被發射出去。

此時此刻日軍機群還不知道他們即將大禍臨頭。

在中日戰爭中日軍吃夠了西聯飛機的苦頭,為此日本一方面開發新式戰鬥機,一方面也加大了對飛機的探測力度。在當時最好的探測方法就是雷達。

日本自己還是有些底子的,在得到德國技術援助後,日本成功開發了自己的第一款雷達。解決了部分問題後,這款雷達擔負起了臨時值班的任務。

隨後日本有陸陸續續製造了許多雷達。這些雷達都被部署在要地,執行對空警戒任務。

朝鮮作為日本最初的殖民地和最大的勞動力來源地。為了包圍朝鮮,日本將其中數部雷達部署到了朝鮮,監視中國空軍在東北的活動。

於是朝著朝鮮半島飛行的fzd—12(十二)戰鬥機就被日軍雷達發現了。

於是日軍空中機群得到了中國空軍戰鬥機起飛迎敵的警告。

於是日軍空中機群做好了空戰準備。

“轟”的一聲,日軍機群中數架飛機突然發生了爆炸。

“怎麼回事?飛機怎麼會無緣無故地爆炸?”

“我也不知道。”

“快看,那帶有火焰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說時遲,那時快。那帶有火焰的東西直接撞到了一架飛機上,隨後這架飛機化成了美麗煙火。

此時日軍飛行員心中的震撼不能用語言來描述。只是一個帶有火焰的東西就報銷了一架飛機。要是大日本帝國擁有這種東西,大日本帝國肯定無敵於天下。可惜這東西不是大日本帝國所有的,而是支那人所有的。

為什麼日本人會這麼想呢?

因為這東西的飛來方向是從支那機群那個方向飛來的。

經過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的打擊,日軍空中機群原本有上百架飛機,可現在只剩下了不到四十架。

可以說被發射出去的一百零八枚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每一枚都擊落了近一架日軍飛機。

噴氣式戰鬥機出現後,鑑於其強大的戰鬥力,中國空軍更改了噴氣式戰鬥機的編制。

噴氣式戰鬥機的最大編制為聯隊,每個聯隊直接下轄三個中隊,每個中隊十二架飛機。也就是說一個噴氣式戰鬥機聯隊有三十六架飛機。(注意,以上僅為空軍編制)

這次的出動攔截日軍機群的fzd—12(十二)戰鬥機恰好是一個聯隊的規模,這樣算下來,總共攜帶了一百零八枚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

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的命中率本來是不高的,這次之所以有這麼高,還要多虧日軍機群保持密集編隊,堅定地朝著一個方向飛行,另外預警機也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