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七九章 因為我們是教導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七九章 因為我們是教導師

霍青看著眼前的敵我態勢圖,不由地頭疼。

因為被圍蘇軍完全擺了一副鐵桶陣,當起了縮頭烏龜。要打碎烏龜殼,沒有鐵榔頭是不行的。好在教導師的鐵榔頭很多、很足,不然還真的沒辦法。

“具體的情況你們都知道了,廢話我也不多說了。這次我們一定要單獨吃掉蘇軍第十七集團軍。我已經將海口誇下來了,我可不想日後別人說什麼‘教導師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門面貨’之類的話。”

“師長,你放心,我們絕不給教導師丟臉。要是我們教導師不能單獨吃掉蘇軍第十七集團軍,那我們也沒臉在教導師裡混下去了。因為我們是教導師。”

“說得好。因為我們是教導師,所以我們才要這樣做。不然就對不起教導師這一中國戰力第一強部隊的稱號。”

很快教導師全師上下全部行動起來,開始獨/立圍殲蘇軍第十七集團軍。

首先動手的教導師部隊是教導師的火箭炮部隊和車載火炮、自行火炮部隊。

以往的火炮都是牽引式的,由騾馬或者車輛牽引到目的地,然後開始戰前準備。

自行式火炮是坦克等履帶車輛出現後的產物。自行式火炮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快速到達目的地,戰前準備的時間要比牽引式火炮短很多。而且可以在開炮後的第一時間撤退,防止遭到敵方的炮火反擊。

可是自行式火炮的缺點在於會佔用坦克、裝甲車的生產數量。在全面戰爭中,坦克的重要性要高於自行火炮。而且自行火炮的防護能力只是與裝甲車相當而已。無法替代坦克在陸軍裝備中的絕對主力地位。

為了進一步提高牽引式火炮的機動力,中國火炮研究人員想到了將火炮直接放到車上。而他們的努力成果就是目前中國陸軍廣泛列裝的pch—39(三九)一百零五毫米車載加農榴彈混合炮,pch—40(四零)一百二十五毫米車載加農榴彈混合炮,pcl—40(四零)一百五十五毫米車載榴彈炮。

這些車載火炮雖然在中蘇遠東衝突前已經研製出來了,但都配屬在教導師和近衛團中,其他部隊還沒來得及配備。而教導師和近衛團並沒有參與到之前的中蘇遠東衝突中。中蘇遠東衝突後,這種車載火炮被廣泛下發下去。

因此這次圍殲蘇軍第一、第十六、第十七集團軍的戰鬥才是這些車載火炮第一次亮相在世人面前。

車載榴彈炮和車載加農榴彈混合炮,說白了,就是將火炮放在運輸卡車後部的一種運輸卡車變型車。

雖然車載式火炮的機動力大大提升了,但防護力還是和牽引式火炮差不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呀。誰叫卡車的防護能力就那樣呢?!可怎麼說,也比牽引式火炮的防護能力好吧?!

教導師下手比較狠,第一次炮擊就將第一道防線的蘇軍防禦工事犁了個遍。第二次炮擊將第二道防線的蘇軍防禦工事也給犁了個遍。隨後教導師沒動了,靜等空軍表演。

本來霍青是打算在三次炮擊後就讓部隊發起進攻的,可是李斌直接發來電文要求參與圍殲被圍蘇軍的中國復興軍部隊立刻暫停進攻,等待空軍轟炸機將炸彈投下後再發起進攻。

霍青知道李斌不是無的放矢,李斌這樣做肯定有它的道理。

等到空軍的轟炸機飛到被圍蘇軍上空了,霍青才知道李斌為什麼會這樣做了。

因為飛到被圍蘇軍上空的轟炸機是中國空軍目前最先進的fhz—10(十)戰略轟炸機。

f代表飛行器,hz代表轟炸。

fhz—10(十)戰略轟炸機實際上就是後世美國的b—52(五二)同溫層堡壘式戰略轟炸機。

其實李斌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出現的是後世美國的b—52(五二)同溫層堡壘式戰略轟炸機,而不是後世蘇聯的tu(圖)—95(九五)熊式戰略轟炸機呢?

事實上當年西聯的轟炸機研究人員將fhz—6(六)轟炸機研製出來後就投入到了新式大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上來了。

他們最初的方案是搭載四臺大馬力氣冷式活塞發動機的轟炸機。其最初稿紙和美國的b—29(二九)轟炸機相似。

後來當噴氣式發動機研制成功後,他們想到了將噴氣式發動機作為新式戰略轟炸機的發動機。

由於後來噴氣式發動機的種類多了起來,他們選擇的餘地也就跟著多了。最終他們選擇了技術成熟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和渦輪螺旋槳式發動機作為新式戰略轟炸機的動力裝置。

由於這兩種噴氣式發動機在外型上的差距,他們設計製造出了兩種不同型別的戰略轟炸機。一種是外形酷似後世美國b—52(五二)同溫層堡壘式戰略轟炸機,但該機卻只有四具發動機,代號msz—88(八八)。另一種是外形酷似後世蘇聯的tu(圖)—95(九五)熊式戰略轟炸機,代號msz—163(一六三)。

在最初的評比中msz—163(一六三)的表現要比msz—88(八八)好很多。這是因為msz—88(八八)裝備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產生的動力要比msz—163(一六三)裝備的渦輪螺旋槳式發動機低。

這就造成了該機在載彈量、航程、航速等關於戰略轟炸機最重要指標的地方低。

看到這樣下去不行,msz—88(八八)的研究組員們決定放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改用渦輪風扇式發動機。

他們相信渦輪風扇式發動機是未來的主流發動機。儘管現在的渦輪風扇式發動機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其發展的前景是十分良好的。可是當時/性/能可靠的渦輪風扇式發動機存在著推力小的缺點。當時西聯最先進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最大推力也才四十千牛多點的樣子,但也足夠了。

最終換裝並增加了四個新式渦輪風扇發動機的msz—88(八八)在各項表現上終於能夠和msz—163(一六三)相抗衡。

而msz—88(八八)能夠在最後擊敗msz—163(一六三),成為新時代中國空軍戰略轟炸機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其升級潛力。

msz—88(八八)和msz—163(一六三)兩者在長度,寬度等方面相差無幾。但由於msz—88(八八)是將發動機以兩個並聯的方式下掛在飛機機翼下,而msz—163(一六三)將發動機和飛機機翼緊聯在一起。在戰時狀態下,前者比後者更容易更換發動機並檢修。而且前者的巨大外形保證了其擁有巨大的內部體積,在改進後要比後者擁有更大的起飛重量,裝載重量更大、長度更長、寬度更寬的武器。

於是msz—88(八八)最終勝出,並獲得了fhz—10(十)戰略轟炸機的稱呼。

至於原因還是因為該機是一種劃時代的戰略轟炸機,繼續按照以往誕生一種自動承接上一機種番號的做法實在是一種侮辱。

fhz—10(十)戰略轟炸機的綜合戰力相當於後世美國b—52(五二)的c型。所有的fhz—10(十)戰略轟炸機都是中國最高指揮部直屬的。

當然了,其用於自衛的尾部炮塔裝備也變成了三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機炮和相應的火控系統。

這次fhz—10(十)戰略轟炸機是來執行地毯式轟炸任務來了。

反正李斌下令一定要以全軍陣亡的方式消滅被圍蘇軍。既然如此,大規模的轟炸和炮擊是不可避免的。

炮擊容易遭到敵方的炮火反擊,大規模地毯式轟炸就沒這麼容易遭到打擊了。因為中國空軍牢牢掌握著制空權,這讓蘇軍飛機想飛到中國/軍隊的頭頂上扔炸彈或者打幾槍都困難。

地毯式轟炸指像在地板上鋪地毯一樣地使用大量的無制導炸彈覆蓋轟炸某一地域,殺傷和摧毀該地域的人員、裝備當地毯式轟炸的目標為人口或工業聚集區時,意在達成打擊對方的士氣和戰爭潛力這一戰略目的

這時候還沒有形成地毯式轟炸的概念。因為參戰各國要麼沒有可執行地毯式轟炸的大型轟炸機,要麼沒有能夠為執行地毯式轟炸任務的大型轟炸機提供支援的基地。更重要的是工業實力、工業資源必須雄厚,不然光是大型轟炸機消耗的油料彈藥就足以讓一個國家破產。

後世的二戰主要參戰國中,中國是沒有大中型轟炸機,所以才沒有進行地毯式轟炸(美國利用中國空軍機場對日本進行地毯式轟炸,不能算到中國頭上)。

法國敗亡的時間早,沒機會進行地毯式轟炸。

德意日蘇的地毯式轟炸大多由中型轟炸機進行。

英美是因為有了大型轟炸機和英倫三島,還有強大的工業實力、豐富的工業資源(主要是美國)才能對德國進行地毯式轟炸。這一炸,直接導致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下降,弄得德軍士兵到最後缺少武器彈藥,戰鬥力打折不少。

考慮到fhz—10(十)戰略轟炸機在數量上的不足,中國空軍將現役僅有的兩種大型活塞式轟炸機——fhz—5(五)轟炸機和fhz—6(六)轟炸機也給弄了過來,和fhz—10(十)戰略轟炸機一起執行轟炸任務。

為了更好地執行地毯式轟炸任務,參與轟炸的fhz—10(十)戰略轟炸機,fhz—5(五)轟炸機和fhz—6(六)轟炸機按照每枚炸彈間隔五米的方式投彈,投下的炸彈均為五百公斤級的那種。在這種投彈方式下,相信很少有人能活下來。

雖說這樣做消耗大,但卻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將被圍蘇軍全部殺/死,而不是還留下活著的人當俘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飛到被圍蘇軍上空的轟炸機群按照規定的轟炸方式丟下了炸彈。隨後拍拍屁/股走人……呃,不對,應該是走機了。

中國空軍當然知道fhz—10(十)戰略轟炸機,fhz—5(五)轟炸機和fhz—6(六)轟炸機的投彈方式,能夠命中那些防御能力強的,敵方工事的機率,到底有多少。因此在fhz—10(十)戰略轟炸機投彈後,專職精確打擊的fgj—6(六)攻擊機飛到了被圍蘇軍上空,對那些已經查明的敵方重點防禦的工事進行俯衝投彈。

中國空軍的轟炸終於結束了,倖存下來的蘇軍沒有急著出來,他們害怕這時候中國人的炮擊接踵而至。

可是中國人的炮擊沒有接踵而至,接踵而至的是中國人的地面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