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九零章 這次完了(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九零章 這次完了(十)

經過激烈的戰鬥,被圍蘇軍的突圍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

對被圍蘇軍來說,他們傾其全力的突圍被中國方面挫敗了,也意味著他們距離死亡不遠了。而對第五十一集團軍等參與圍殲作戰的官兵來說,他們終於可以去享受更大的盛宴了。

“讓部隊不要休息,直接衝過去,我們一定要儘快結束戰鬥。我們時間不多了。”拿著最新的情報,張孝準淡淡說道。

“可是這樣做會讓我軍的傷亡很大。”

“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顧忌著傷亡。如果我們不能將這些被圍的蘇軍徹底殲滅,那些部隊就會被一直拖在那裡。你能想象,其他部隊面臨的壓力嗎?”

“這……”提出反對意見的參謀語塞了。

儘管中國復興軍的戰鬥力很強,但是其有一個致命缺陷——人數。

現在的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口,中國新政/府也不知道。原因在於新政/府成立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全國人口普查工作。而且新政/府的最優先任務是進行國家經濟建設,為日後的戰爭做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會費大量物資,抽調大量人員進行費時費力的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儘管新政/府不知道中國人口數量的具體數字,但新政/府保守估計全國人口總數超過四億八千萬。

按照工業國家一比十的軍民比例,中國可以擁有四千八百萬職業軍人。這些軍人的存在,在戰時狀態下不會影響中國的經濟。

可是,現在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而且還是一個有很多人都不能吃飽飯的農業國。

在國土面積、資源、環境、人口數量等方面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農業國的國家財政收入相對工業國來說是十分少的,這也是為什麼農業國可以養的職業士兵數量要比工業國少很多的重要原因。

現在的中國/軍隊(此處僅指陸軍)是按照原西聯軍陸軍一線野戰部隊的標準組建的。西聯軍的一線野戰部隊由於其消耗是衛戍部隊的許多倍,西聯軍在正式對日作戰前也只有第五軍、第六軍、第七軍、第八軍、第九軍、第十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第十四軍、教導師、近衛第五至第七團是按照一線野戰部隊的標準組建的。剩下的那些都是衛戍部隊。其中第八軍、第九軍、第十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第十四軍都是戰前一年擴編出來的。

如果中國真的擁有四千八百萬職業軍人,中國連戰爭都可以不打了,直接宣告破產算了。

而且農業國所能提供的兵員素質和工業國不可混為一談。

一般來說,工業國的國民能夠長期食用富含營養的食物,而農業國的國民只能長期食用營養物質相對缺乏的食物。這造成了工業國國民的身體素質要高於農業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在戰場上則表現為工業國士兵的身體更為強壯一些,在長途行軍方面表現更為明顯。

抗戰期間的日軍能夠追著中國/軍隊打,就日軍方面的原因來說,日軍長途奔襲後仍有戰鬥力就說明了日軍的身體素質的確很好。

西聯軍的兵員都是在西聯轄區內招募的西聯平民。西聯轄區內的平民百姓,雖談不上頓頓有肉吃,但也談得上三天一次豬肉,五天一次魚或雞鴨鵝之類的家禽,時間再長點會有牛羊肉吃(西聯政/府無條件免費發放的)。

西聯政/府無條件免費向轄區民眾發放肉制品是西聯畜牧業、養殖業發展的產物。

西聯最初的畜牧業、養殖業是為了滿足西聯軍方和教育部門的需要(主要是士兵作訓期間和學生在校期間的營養保證)。在產量大增的前提下,西聯逐步向民間開放了購買許可。等到產量達到一定程度,西聯政府作出決定——向轄區內的民眾無條件免費發放肉制品。

這樣做不但能消耗一定的產量,還能拉攏人心。何樂而不為呢?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西聯轄區民眾的身體素質才這樣高。

現代的研究表明,人們日常食用的肉類產品的營養含量是,牛羊肉大於豬肉,豬肉大於雞鴨鵝等家禽,家禽大於魚。(此處僅指普通百姓日常食用的肉類產品,那些富翁日常食用的肉類產品不算在內。)

在這樣的條件下,西聯轄區平民的身體素質不好才怪了。

當西聯平民成為西聯軍士兵後,其日常飲食標準一般來說是,早餐為大米粥加肉包子之類的東西,中餐和晚餐為四菜一湯,兩葷兩素。

可以說,他們基本上是每天都有豬肉,三天一次魚或者家禽(一般在週三和週六),一週一次牛羊肉(一般在週末)。

在野外駐訓和演習期間,吃的就變成了就地取材,有啥吃啥。

運氣好的吃肉罐頭,兔子、野雞、魚、蛇、鳥等山區獵人常吃的野生動物;運氣不好的就吃壓縮餅乾,老鼠、蝙蝠、松鼠這些沒味道或者下不去嘴的東西。

可以說,原西聯軍士兵的身體素質在當下的中國算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是放在世界上算也是排名靠前的。

西國黨掌權後,全國/軍隊整編為中國復興軍。按照整編的要求,很多非西聯軍的士兵因為身體素質的原因被裁撤,或者被扔到身體素質提高中心去提高身體素質。

這樣一來,整編後的全國/軍隊總數由抗戰結束後的近五百五十萬(注一),變成了不到兩百三十萬,其中近半數都是原西聯軍。由此可以想象,非西聯軍士兵的身體素質到底怎樣。

全國/軍隊整編完成後,新政/府沒有立刻大規模擴軍。因為一旦大規模擴軍,勢必造成巨大的財政壓力。這對未來的建設不利。

中國新政/府打算在一九四零年後才開始逐步擴軍的,軍隊的最終人數被定在不得少於八百萬,多於一千萬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後世的二戰期間,德美蘇三國的兵力總數都接近甚至超過一千萬人,英日兩國的兵力總數至少維持在五百萬人以上。

現在的二戰比後世的二戰更為慘烈,相應的各主要參戰國家的軍隊數量肯定要比後世同期多。

中國新政/府可沒傻到,靠著不到兩百三十萬人的總兵力就能做到,在與蘇聯死磕的同時,還能有餘力出擊其它方向。因此軍隊的擴編勢在必行。

根據西國黨參謀們的預計,想要在擊敗蘇聯的同時還能出擊其它方向,在正式出兵前,中國/軍隊總數至少也要有四百萬人,其中近一半,也就是兩百萬人要放到東北;剩下的一半中,又有一半,也就是一百萬人才能放到南方;最後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一百萬人將承擔起國土守備的任務。

東北地區北鄰蘇聯遠東地區,東鄰朝鮮半島。

這兩個地方,前者處在蘇聯的控制之中,後者處在日本的控制之中。偏偏這兩個國家還和中國是死仇,中國和日蘇一開戰,東北地區肯定首當其衝。

東北地區資源豐富,是中國新政/府決定傾力打造的重工業基地。這樣一個重工業基地被毀或者丟失,意味著什麼,中國方面肯定心知肚明。

在必須由中國掌握的地區中,東南亞、西太平洋一帶是重中之重。

東南亞地區毗鄰擁有中國最發達工業的中國西南地區。而偏偏這一地區先是控制在英法等西方殖民國家手中,現在又控制在日本手中。中國想要將其拿下,完全控制在自己手裡,兵力少了肯定不行。

西太平洋地區是中國未來的海上門戶所在地。而中國正東方面臨著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美國。

後世的美國為了包圍中國,遏制中國的崛起,在亞太地區構築了一條反“c”型包圍圈。更不要說現在的美國更是雄心勃勃地想要當世界霸主,對於一切威脅其霸主地位的潛在對手都是會無條件下黑手的。

李斌可不會忘記,後世的二戰中,美國可是怎麼坑盟友的。

一百萬人守備國內要地應該差不多了,這一百萬人的任務是防守國內要地、鎮/壓可能出現的暴/亂。

李斌可不想看到前線打得火熱的時候,後方出現大動盪。

正因如此,中國方面勢必需要更多的兵員。但按照新標準徵收兵員顯然是讓招兵部門頭疼的事情。

這不,符合新標準的兵員在整個中國只有原西聯老轄區最多,其他的地方較少。可西聯老轄區的年輕人都是經過高等教育的,讓這些人去當兵實在是有些浪費呀。

可是軍隊的擴充不是說擴充就擴充的,一名新兵想要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老兵,除了必要的訓練,還需要戰火的洗禮。

而現在的情況只能表明,最好的戰火洗禮的地方就是蘇聯。因此新兵在完成基本訓練後,都會被派到東北,感受一下什麼叫做戰火。免得真上了戰場了,還腿腳痠軟,走不動道。

到了現在,也就是一九四二年年初的時候,中國復興軍總數已經有近三百萬人了。其中近四成,也就是一百二十萬人左右都在東北。這一百二十萬人中又有八十萬負責對蘇作戰,剩下的四十萬負責對日作戰(朝鮮半島方向)。

儘管中日之間達成了秘密協議,但是中國方面對日本很不放心。因為日本人是出了名的狡猾、愛佔便宜、野心巨大。

注一:本時空的抗戰結束後,西聯軍海陸空三軍大約有一百二十萬人。東國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有大約三百八十萬人,工農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大約有五十萬人。以上人數僅指正規軍,不算保安團、民兵什麼的。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西國黨主要是因為不想擴軍;東國黨主要是因為前期消耗太大,補充不及時,後方財政緊張;工農黨主要是因為自身底子太薄,想大規模擴軍都擴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