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九一章 這次完了(十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九一章 這次完了(十一)

就這樣,參與圍殲被圍蘇軍的中國復興軍部隊全都收到了張孝準的新命令。命令中,張孝準嚴令參與圍殲作戰的部隊務必在一天內解決全部殘敵,隨後立刻北上支援守衛赤塔的部隊。

其實,參與圍殲作戰的部隊也想早點解決對手,好早點去找遠東蘇軍主力的麻煩。可奈何自己的牙口不像教導師那樣硬,對手也很強大,只好慢慢磨。這一磨就磨了這麼多天。

現在的對手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強大了,這時候不動手更待何時?

於是,第五十一集團軍等部隊動手了。

對於真刀真槍的幹一場,蘇軍是持歡迎態度的。以前中國/軍隊老是利用自己的火力優勢,將己方火力壓制得死死的。真要發動大規模進攻了,不是包圍就是最後的攻擊。你說蘇軍能不怨恨嗎?

但話又說回來了,也就是在這時候,中蘇雙方的地面部隊才會在視線內看到對方被己方擊斃、擊傷。

“衝過去,和中國人攪在一起。這樣一來他們的火力優勢就無法發揮了。到時候就該輪到我們拼刺刀了。”蘇軍指揮官下達著自己的命令。

中國/軍隊長期依賴火炮、飛機等重武器,讓蘇軍指揮官形成了一個錯誤認知——中國/軍隊雖然擁有高射速的自動武器,但自身的戰鬥力,特別是近距離格鬥能力並不強。

其實也難怪蘇軍指揮官這樣想。自火藥武器成為戰場主宰以來,在弱勢一方的眼中,敵軍的強大在於其強大的火力,而與之相對的,敵軍的近距離格鬥能力並不強。

事實上,這個定理也不算錯。

後世的二戰中,美軍的近戰格鬥能力也不怎麼強大(相對於當時二戰主要交戰國的軍隊來說)。美軍能在近戰中頻頻取勝,往往依靠的是其裝備的大量自動武器。其自動武器的高射速讓對手難以接近。這就造成了美軍的對手就算想要肉搏,都必須付出沉重代價。

二戰中,日軍想和美軍拼刺刀,結果往往是被美軍的子彈、炮彈,打死、炸死在衝鋒的路上。除非日軍士兵事先藏好,靜等美軍士兵到來。只不過這樣做,反而容易被美軍用成噸成噸的炸彈、炮彈炸得死無全屍。因為美軍喜歡對懷疑的目標進行大規模炮擊和轟炸。

哎,沒辦法,誰叫人家炮彈、炸彈多的如土豆一樣呢!不用就是在拿自己的小命和死神玩遊戲,輸不起呀!

等到中蘇雙方的士兵近距離交手了,蘇軍指揮官才發現,和中國人打肉搏戰,完全是蠢到極點的主意。

因為中國人的子彈往往會在蘇軍士兵露頭的一瞬間打過來;要死沒打中,會有手榴彈或者槍榴彈飛過來,完成子彈沒能完成的任務。有些蘇軍士兵僥倖衝到了中國士兵面前,也被中國士兵從身後抽出的手槍當場擊斃。更可氣的是,一些蘇軍士兵面對的是槍中無彈、槍上有刺刀的中國士兵,這些蘇軍士兵心想:這次終於可以堂堂正正打一場了。可誰知道,才三兩下功夫,這些士兵就稀裡糊塗地去見馬/克/思了。他們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死的。

蘇軍士兵被中國士兵用刺刀擊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西聯陸軍早就意識到近距離拼刺在自動武器大量裝備後還是有用武之地的。因此西聯軍士兵普遍進行國拼刺訓練,特別是用手中的自動、半自動步槍和手持長槍(指類似於長矛的那種古代就有的槍,不是現在所說的裝備有長刺刀的步槍)、大刀、裝備有長刺刀的現代步槍之間進行的拼刺。

自動、半自動步槍本身就比較短(相對於現在世界各國普遍裝備的步槍而言),就算加上刺刀也長不到哪兒去。

因此,自動、半自動步槍的拼刺更注重技巧。經過不斷地摸索,適合自動、半自動步槍的拼刺方式最終出現。這就是為什麼,即使面對拼刺,中國復興軍的士兵也能應對自如的原因。

蘇軍指揮官想要和中國復興軍玩肉搏的做法,不但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自身的損失加劇。這對後來蘇軍的堅守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看到的命令不但沒使中國士兵的攻勢放緩,反而造成己方大批士兵的陣亡。蘇軍指揮官死的心都有了。但他還知道事情輕重緩急。這時候還是趕緊轉入防禦吧。

於是蘇軍士兵沒有像先前那樣,如一個個氣泡從戰壕、隱蔽所中冒出來,反而再次當起了縮頭烏龜。只不過這次,他們是縮頭烏龜也當不成了。

因為,中國士兵的攻勢實在是太猛烈了。遠了就用八十五毫米無後坐力炮、八十五毫米迫擊炮射擊,近了就用四零火。同時隨行的步兵戰車也用車載的一百零五毫米主炮和二十五毫米機關炮提供火力支援。多管齊下之下,蘇軍士兵被打得哭爹喊娘,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對於這些被圍蘇軍,中國方面還是很重視的。因為他們都是遠東蘇軍的精銳部隊。既然是精銳部隊,那自然有兩把刷子。這不,一支連級中國/軍隊遇到了一個防禦力很堅固的蘇軍工事。

對於這種防禦力堅固的工事,一般來說,中國士兵只是將其圍起來,防止敵人逃脫。

對付這種防禦力堅固的工事,還是重火力比較靠譜一點。

至於那些,防禦力不強的工事,那就用四零火、八十五毫米無後坐力炮來解決。如果四零火、八十五毫米無後坐力炮都無法解決,那就真的只能用一百零五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抵近射擊了。

但是這支連級部隊的無線電員說,這是被圍蘇軍的總指揮部所在。

這下,輪到這當連長的迷糊了,心說:這不應該呀。這指揮部不是應該建立在安全的地方嗎?怎麼會在距離前線這麼近的地方?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

蘇軍第一集團軍的司令員看到中國方面的攻勢實在是猛了點。因此他主動到前線視察來了。可誰曾想到,這一來剛好趕上中國炮兵發射的一次長時間急速射。等到想要回去了,才發現,中國士兵已經上來了。這下是想走都走不了了。既然走不了了,那就就地死戰吧。

於是他就將這裡臨時作為自己的指揮部。同時利用還未被炸斷電話線的電話,告知了蘇軍第一集團軍的參謀長這裡的情況。同時還告訴蘇軍第一集團軍的參謀長,日後被圍的蘇軍全都由他指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就是這道命令讓這支連級部隊的無線電員判定這是蘇軍的總指揮部。

無線電員的一般任務是聯絡上下級,這次他上戰場也是履行自己的職務。為了保持通訊暢通,他可是十分在意通訊頻率。也不知什麼時候,無線電臺突然跳頻了,跳到了和蘇軍第一集團軍司令員通訊的頻率上。

這位無線電源的俄語是個二把刀,屬於基本不靠譜的那種。可是他還是明銳地聽出了“第一集團軍”、“總參謀長”、“指揮”等關鍵俄語字眼。因此他才會向自己的連長報告。

不管怎麼說,這位連長還是向上級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得知訊息的上級還是很懷疑的,但要是真的,那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再加上蘇軍第一集團軍的司令員所在的位置恰好可以作為炮兵觀察哨。因此上級專門調了三輛三二式坦克和兩輛pcl—40(四零)一百五十五毫米車載榴彈炮過來。反正是近距離直瞄射擊,pcl—40(四零)一百五十五毫米車載榴彈炮足夠了,不必讓自行火炮來冒險。

至於三二式坦克則是護衛,天知道萬一這真是蘇軍總指揮部,裡面會不會有坦克鑽出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呀!

pcl—40(四零)一百五十五毫米車載榴彈炮在近距離內用穿甲內爆彈對這個疑似指揮所進行射擊所取得的效果非常好,第一次射擊就擊穿了其外面的混泥土防禦牆。接下來的幾次射擊,更是將這個防禦工事的外圍打得粉碎。於是四零火、八十五毫米無後坐力炮接連登場,向防禦工事內部瘋狂射擊。

穿甲內爆彈實際上是穿甲彈和高爆彈的結合體。

目前對付敵方堅固防禦工事最有效的武器是高爆彈,但是高爆彈如果沒打中或者炸中地方,那是很費彈藥的。

因此軍隊需要一種能夠起到一擊必重傷甚至完全摧毀的新式彈藥。

穿甲內爆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研製出來的。

穿甲彈對防禦力堅固的目標有很好的穿透效果,但是其爆炸威力就不能讓人接受了。

戰爭期間,往往有穿甲彈擊穿了敵方的坦克等裝甲車輛,但因其爆炸威力小,只殺傷了成員,沒對裝甲車輛內部造成多大傷害。使得敵方可以快速對其修理,讓其儘快投入戰場。

而結合了穿甲彈和高爆彈兩者優點的穿甲內爆彈,在擊穿目標後能夠爆發出很大的衝擊波,從而對目標內部造成重大傷害。就算沒能擊穿目標,這震動和爆炸也夠目標喝一壺的。

但是穿甲內爆彈的造價實在是高了點,因此其沒有大規模裝備。而且在某些技術上面也有難點,目前只能在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徑以上彈藥上利用。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徑以下的穿甲內爆彈還是等一等吧。

穿甲內爆彈研制成功後,其最初的名稱是穿甲高爆彈。但是這樣就很明顯地表明了其特點,對保密工作不利。因此才有了現在這個名稱。

不管防禦工事修得多麼堅固。只要超出了其防御能力,防禦工事還是會垮塌的。

這不,經受不斷打擊的防禦工事最終成為了一片廢墟。

既然成為了廢墟,剩下的就是挖掘工作了。透過挖掘,蘇軍第一集團軍司令員的遺體被挖了出來。

當時,中國方面根本就沒想到蘇軍第一集團軍的司令員就這麼死了。圍殲作戰結束時也只是將其化為了失蹤人員。後來,中國方面也是透過其軍服上的標誌才判定其最終是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