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九二章 這次完了(十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九二章 這次完了(十二)

終於解決了被圍蘇軍的第五十一集團軍等部隊,只留下了少數的部隊打掃戰場,隨後主力部隊全面開拔,朝著赤塔前去。

此時的赤塔已經成為了鮮血橫飛的戰場。

赤塔丟失的第一時間,布柳赫爾的命令就下達到了下面的部隊中。下面的部隊也知道情況緊急,對於布柳赫爾的命令完全服從,絲毫不打折扣地執行。

於是赤塔東西兩個方向的蘇軍像發了瘋一樣往赤塔趕。

遠東蘇軍的動作當然沒瞞過中國方面的眼睛。因此張孝準下令空軍全力出動,對向赤塔靠近的蘇軍進行全力打擊。同時下令地面部隊快速支援赤塔。

空軍最先執行了張孝準的命令。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時間,中國東北的空軍就大舉出動,對遠東蘇軍進行狂轟濫炸。

反正對空軍來說,一切蘇軍都是轟炸的物件。

誰叫他們幾乎都像赤塔去呢?

不炸,那不是違反命令嗎?

這是要殺頭的呀!

吃夠了中國空軍苦頭的布柳赫爾這次對己方在遠東的空軍下了嚴令。要求己方的遠東空軍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中國人對己方地面部隊的轟炸。

布柳赫爾知道這次不拼命是不行了。

可即使要拼命也要有一副好身板呀!

遠東蘇軍雖然也裝備了新式飛機,但其/性/能還是和中國空軍的飛機有著不可小視的差距。更何況中國空軍所能得到的及時敵情支援是遠東蘇軍空軍所不具備的。

只要預警機一直在天上飛著,並保持雷達開啟狀態。在雷達有效探測範圍內的一切物體都無所遁形。在這種情況下,蘇軍飛機一進入預警機的機載雷達探測範圍,其行蹤會完全暴/露。預警機就會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己方飛機作戰。

這樣下來,蘇軍空軍完完全全被玩弄於股掌之中而不自知。

在中蘇空軍的交戰中,先是中國的噴氣式戰鬥機發射中距空空導彈,儘可能在遠距離消滅蘇軍飛機,然後才是雙方展開近距離格鬥。

與日軍飛行員一樣,蘇軍飛行員起初也對這種屁/股後面冒煙的東西感到不解。等到被擊中了才發現,這是一種足以要他們命的東西。

這下子,輪到蘇軍飛行員頭疼了。

但蘇軍飛行員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屁/股後面冒煙的東西怎麼還沒擊中己方飛機就炸了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蘇軍飛機爆炸發出的衝擊/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附近中程空空導彈的引導裝置。而爆炸產生的碎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干擾箔條,影響了導彈的制導裝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些因素造成了中程空空導彈在即將命中目標的時候突然發生爆炸。

這時候的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還不是那麼完美,特別是其引導裝置讓科研人員們十分頭疼。為了更好地檢測其實際戰鬥力,少量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被運到前線進行實際測試。

其首次投入實戰能夠取得十分高的效果,一方面是日軍沒有準備,另一方面是預警機的強大支援。另外,其有一定間隔時間發射也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後面發射的導彈不會受到前面導彈爆炸的影響。

儘管蘇軍飛行員想不明白為什麼,但不妨礙他們向上級報告情況。

同時上級又將這些情況告訴蘇聯的科學家。

蘇聯的科學家經過推論得出的結論是,這種屁/股後面冒煙的東西應該是一種制導武器。其制導方式大致是利用無線電引導導彈攻擊被雷達照射的目標。

蘇聯的科學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在沒有看到實物的情況下,只是推測就推測出了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的制導方式。

蘇聯科學家的報告將朱加什維利震得不輕。他沒想到中國人的科技既然已經達到這種程度,居然成功將雷達小型化,裝在了飛機上。並且可以讓雷達引導這種屁/股後面冒煙的東西作戰。要不是這種東西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陷,遠東的飛機再多也不夠中國人打的。

想到這裡朱加什維利冷汗直冒。

這時候朱加什維利的貪婪之心上來了。

“要是蘇聯掌握了這種武器,蘇聯害怕其他國家的空中力量嗎?”朱加什維利如此想到。

因此,朱加什維利透過工農國際對中國工農黨的親蘇派下令,要求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弄到這種“中國沖天炮”(蘇聯對pl(霹靂)—3(三)中程空空導彈的稱呼)的詳細資料,最好還要有實體彈。

朱加什維利的命令就是蘇聯的意志,既然如此,那還不趕快行動呀。

中國工農黨的親蘇派立刻行動起來。

下達完命令的朱加什維利不由地擔心起遠東的局勢來。

赤塔丟了,赤塔以東的部隊要麼選擇突圍,要麼選擇死戰或投降;估計前者的可能/性/要大些。

要是成功突圍了還好,沒成功就意味著遠東地區的大門徹底被中國人開啟了。

朱加什維利不敢想象中國人順著西伯利亞鐵路從東向西打到烏拉爾山的情景。

現在的烏拉爾山地區是蘇聯十分重要的工業中心。

朱加什維利已經感受到了德國全力與蘇作戰的壓力。在戰鬥中,往往傷亡五個蘇軍士兵才能換得一個德國士兵傷亡。就算蘇聯肯用五百萬士兵的傷亡換取一百萬德國士兵的傷亡,但也不可能用五千萬官兵傷亡的代價換取一千萬德軍官兵傷亡。真要是發生了這種事情,蘇聯即使擊敗德國,蘇聯也因為失去了大量青壯年人口,而沉底淪為二流,甚至三流國家,未來三十年內不會恢復。這是朱加什維利不能承擔起的責任。更何況,現在中國人還在遠東鬧事兒。

朱加什維利從遠東的戰報中得出了一個令自己都不相信的結論——平均傷亡二十名遠東蘇軍士兵才能換得一名中國士兵傷亡。這比蘇德交換比高得多了去了。

朱加什維利知道下面的指揮官們喜歡虛報敵我戰損比,這是以前白俄軍隊的通病,到了蘇軍身上更甚了,虛報兩三倍都算輕的。

因此要想知道最真實的敵我戰損比,還是要靠信得過的國家政治保衛局(契卡改組成的,又稱格別烏)。

格別烏是朱加什維利最信任的情報來源。主管格別烏的貝利亞是朱加什維利的忠實走狗。對朱加什維利的命令,貝利亞向來是堅決執行。

經過調查,貝利亞拿出了最真實的德蘇戰損比和中蘇戰損比。

對德國的實力,朱加什維利一直都有清醒的認識。朱加什維利認為,在同等人數且武器裝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德軍實力要比蘇軍實力強很多。等到雙方真的打起來了,朱加什維利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然,怎麼會出現蘇軍大舉壓境,卻被少量德軍抗擊到寸步難進的情況。現在德軍更是反攻到了蘇聯境內。

朱加什維利不止一次要求英美加大在北大西洋的投入,爭取早日反攻歐洲大陸。可是英美都以各種理由推脫掉了。

好在英美還需要蘇聯和德國死磕,英美透過伊朗進入蘇聯的物資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

這些物資雖不能直接變成武器,但還是能為戰爭所用。

糧食、高標號燃油就不多說了,那是蘇聯本身就缺少的東西。鋼鐵蘇聯雖然不缺,但對蘇聯來說還是多多益善的好。鋁材是良好的航空材料,蘇聯可是緊缺得緊。火車的機車頭、各種卡車能夠大大加快蘇聯物資的運送。各種飛機也能彌補蘇聯的損失,增強蘇聯空軍的實力。

對英美,朱加什維利何嘗不是防患於未然呢?

戰前,英美就對蘇聯敵視;戰爭爆發後,要不是蘇聯是唯一能在歐洲大陸上對德國進行大規模牽制的國家,而且英美也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英美沒和德國一起向蘇聯進攻才有鬼。

目前的歐洲大陸上,只剩下德國和蘇聯這兩個龐然大物了。他們死磕的結果決定著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