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零一章 新艦之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零一章 新艦之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

航空母艦的戰鬥力來源於其艦載機、飛行甲板完好程度、航母本身儲備的機載彈藥數量和飛機用燃料等相關方面。

以上三者缺少了任何一個,航母的戰鬥力都會大打折扣。

為了保護航空母艦,護衛艦只是必須的。

當導彈武器出現後,西聯曾經對其進行過十分嚴格的測試。

最終西聯海軍決定製造以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水面戰艦。既然如此肯定要圍繞著導彈製造軍艦,制定戰術。

裝備有導彈的水面戰艦進入西聯海軍服役後,西聯海軍曾利用其做了一次聯合演習。

演習的最終結果表明,即使以後西聯海軍的所有水面戰艦都裝備大量的導彈,在敵方飛機自殺式攻擊下還是有可能損失慘重。而且十年內敵方有可能製造出亞音速的反艦導彈。到那時水面戰艦的壓力更大。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攜帶有反艦導彈的導彈敵方飛機接近己方水面戰艦前將其擊落。

該任務就交給了艦載機部隊。而艦載機部隊在敵機大舉來襲時,不可能做到將企圖接近己方水面戰艦的敵機全部擊落。這時候就要靠己方水面戰艦自己了。

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就是這一思想的產物。

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最初就是作為己方航空母艦最重要的守護者誕生的。

按照這一想法,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必須裝備大量的防空導彈,作為航母戰鬥群最主要的防空火力。

針對這一想法,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只裝備了一種防空導彈,也就是奮進級巡洋艦裝備的那種最大射程五十公裡的防空導彈。

當然了,既然是航母戰鬥群最主要的防空火力,該級艦的防空火力自然也不差,有三部類似於後世前蘇聯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上的m—22(二二)颶風防空導彈單臂發射架,呈前二(位於主炮和艦橋之間)後一(位於艦尾)佈置在該級艦上。

三部導彈發射架配備了的防空導彈導彈數量是不同的,前兩部更配備二十四枚,後一部配備三十六枚。

戰時的狀況下,軍艦一般來說會用艦首對敵,但保不準敵軍會從背後冒出來。這時候部署在艦尾的防空導彈就是對敵的第一道屏障。

按照艾琳的說法,這款最大射程五十公裡的防空導彈實際戰鬥力介於後世美軍的標準—1(一)艦載防空導彈和標準—2(二)艦載防空導彈之間。

後世美軍的標準—1(一)艦載防空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七十四公里,標準—2(二)艦載防空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一百七十公里。

中國的科技實力可沒有達到後世標準—2(二)艦載防空導彈誕生時候的程度,但超過標準—1(一)艦載防空導彈誕生時候一定程度還是真的。

最重要的是該型防空導彈在必要時可以作為反艦導彈使用。

在導彈誕生之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導彈要想成功擊中目標,就必須依靠引導。其最主要的引導方式是紅外引導和無線電引導。

紅外線引導主要用於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無線電引導在防空導彈、空空導彈方面應用的比較多。

該型防空導彈也是用無線電引導的。

在該型防空導彈誕生之初的一次實彈射擊中,己方戰艦發射的一枚該型導彈沒有擊中“敵機”,反而打中了友艦。後來的調查顯示該型導彈的引導裝置有問題。在一定的海拔高度,該型防空導彈對目標的識別能力不好,容易受到海面或地面突起物的影響。經過技術攻關這個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

而解決這個難題的科研人員也不禁想到,用防空導彈打海面或地面目標是否可行?

經過一次又一次失敗,他們真的做到了用防空導彈打擊海面目標。只要導彈引導得好做到這點並不難。可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這製造費用也實在是太高了點。他們最終將這個皮球踢給了李斌。

李斌想了想還是決定少部分生產一批特意裝在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上,以期增強該級艦的反艦能力。

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說白了是一款以防空為主要任務的巡洋艦,在反艦、反潛作戰方面有恨得的缺陷。同時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在必要時還必須承擔起追擊敵艦的責任。沒有數量充足的反艦導彈怎麼行?

就這樣,少量生產出來的集防空和反艦功能於一體的防空導彈終於生產並裝備在了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上。這讓該級艦的反艦能力大增。

後來中國/軍方將這款防空導彈稱為旌旗—1(一)防空導彈,而那種集防空和反艦功能於一體的被稱為旌旗—1(一)j。這裡的“j”本意為反艦型,但後來為了迷惑有心人士,“j”被解釋為艦載型。

防空導彈的數量畢竟有限,為了彌補導彈數量的不足,該級艦依然保留了一門一百二十五毫米高平兩用主炮。該炮位於艦首,全自動換裝填彈藥,其操作人員在cic(bat/information/center意即戰鬥信息中心)裡。在必要時,比如戰艦的動力裝置受損無法為戰艦提供大量電力的情況下,也可讓操炮員進入炮塔內部,進行手動操作。

為了應對能夠用肉眼看到的敵方戰機,該級艦還在戰艦的不同位置佈置了五座六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機炮負責。其中兩座位於艦橋兩側,兩座位於直升機機庫前方的兩側,一座位於直升機機庫頂端。

六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機炮實際上就是後世前蘇聯的ak—630(六三零)近防炮。只不過,這一時空中國在電子技術上的成就實在是不敢和後世比,只好用二十五毫米炮代替三十毫米炮,這多出來的空間就被用來裝電子設備了。

好在這樣做的效果還不錯,海軍很滿意,陸軍更是以其為原型研發出了自己的野戰近防炮。

在反艦方面該級艦裝備了兩座四聯裝yj—3(三)反艦導彈。

自從第二代反艦導彈研制成功後,反艦導彈研製人員備受鼓舞,但在第三代反艦導彈的具體研製上,他們出現了分歧。

一部分人認為,未來的反艦導彈應該具備射程遠(最少二百五十公里的最大射程)、速度快(巡航速度至少達到一馬赫,末端攻擊速度兩馬赫)、智慧度高(在發射出去後能自動尋找目標)等優點。

另一部分人認為,未來的反艦導彈應該具備重量輕(彈體總重不超過一千公斤)、最大速度為高亞音速、最大為射程一百公裡出頭、能夠從多種發射平臺上發射。

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只好分開單幹。

前者的最終成果就是彈長九點四米,直徑零點七八米,巡航速度零點九馬赫,最大速度一點五馬赫,最大射程二百八十公里,彈重四千公斤,裝藥量為一百五十公斤塑化膠基藥的yj—3(三)反艦導彈。

中國海軍反艦導彈的研製是秘密進行的,即使裝備部隊後也沒在大眾面前露過臉,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代號沒有正式名稱。

現在中國海軍即將走向遠洋,自然要有正式名稱了。

出於惡趣味,李斌將中國的所有反艦導彈統稱為“鷹擊”。

由於中國海軍已經研製出了兩代反艦導彈,因此裝備在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上的這種反艦導彈就被命名為鷹擊叄,在對外表達時就寫成yj—3(三)。yj是“鷹擊”兩字的漢語拼音縮寫。

由於yj—3(三)反艦導彈的巨大體積,將其放在艦首位置實在是不合適,這會嚴重影響艦首的防空導彈發射。只好將其放在直升機機庫兩側,而且放置的方式還是導彈出口朝艦尾方向。

這麼辦法,都是無奈之舉啊!

為了加強水面戰艦的反潛能力,中國海軍的水面戰艦一般都會配備一架zfq—1(一)反潛直升機。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也不例外,也配備了一架該型反潛直升機。

有了反潛直升機,中國海軍的軍艦設計人員還不感到滿足,認為應該裝備反潛魚雷用於進一步增加反潛能力。但在軍艦空間差不多都被裝滿的情況下,這種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在該級艦建成之前,該級艦還是加裝了兩部早已研制成功的反潛火箭發射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兩部反潛火箭發射器的主要目的是攔截有可能命中該級艦的敵方魚雷。

當下世界各國的魚雷大多是直航式魚雷,為了保證命中,在魚雷發射時大多數戰艦都會選擇一次就將魚雷發射管裡的魚雷全部打空;戰機則呈一條線飛行,然後投下魚雷。敵方的軍艦和戰機希望以此形成一個魚雷網。只要敵軍戰艦在這魚雷網裡,那絕對逃不過被擊中的命運。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能夠引爆敵方魚雷的反潛火箭發射器就是其剋星武器了,不裝備都對不起人啊。

在裝上了數量眾多的各式導彈後,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一萬零五百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一萬五千噸。

這樣一艘戰艦在海上強國眼中勉強算得上是重巡洋艦,但其實際戰鬥力卻足以讓戰列艦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