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零四章 衛士級輕型護衛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零四章 衛士級輕型護衛艦

無論是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還是正名級驅逐艦,或者是真實級護衛艦,他們都是作為與敵方海軍進行艦隊決戰的主力艦而存在的。因此基本排除了抽調到後方對商船隊進行護航的可能。如果敵方輕型戰艦或潛艇在這時候對無保護的商船隊進行攻擊,商船隊的處境無疑是很危險的。

因此就必須有一種輕型戰艦隨行護航任務。

這就是後來的衛士級輕型護衛艦。

由於該級艦隻承擔起護航任務,因此海軍要求其排水量可以不大,兩千噸左右就夠了,裝載的武器數量也可以不多,但是卻必須同時滿足防空、反潛、反艦的需求。

這下子,中國艦船研究人員是徹底將鼻子都氣歪了——“你們海軍不要太過分了。先前的真實級護衛艦我們能夠弄出來,那還是很多武器裝備都出來了的結果。現在你們還要我們研製一種兩千噸級的輕型護衛艦。你們是不是認為我們這些人都是神仙呀?”

其實海軍還真的將中國艦船研究人員當成神仙了。他們認為,既然難度更大的真實級護衛艦都弄得出來,那麼排水量少了兩千噸的輕型護衛艦自然也弄得出來。

也許是知道自己對這款輕型護衛艦的要求太高,海軍也說了,只要盡力就好,弄不出來也沒關係。

得,既然海軍都這麼說了,那麼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

考慮到這款輕型護衛艦是為商船隊護航而誕生的,因此其武器裝備必須適合商船隊的需要。

商船隊在海上遇到的危險主要來自於敵方的水面戰艦和潛艇,天空的威脅反而小得多。因此其裝備的武器必須重點突出反艦和反潛,防空反而是次要的。

這樣一想,中國艦船傳研究人員有了主意。

反艦方面就用yj—4(四)反艦導彈,那玩意兒便宜,重量又輕,威力也不錯,帶個八枚不是問題。

由於艦載雷達對海面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也才四十公裡,天氣惡劣的情況下,最大探測距離更近。這容易讓敵方裝備有大口徑艦炮的戰艦快速接近,搶佔先機,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有了yj—4(四)反艦導彈,那就不怕敵方戰艦想要近距離“拼刺刀”了。

反潛方面就用八聯裝的反潛導彈和三聯裝三百二十四毫米輕型魚雷發射器。這玩意兒反正都要大規模裝備,裝在這款輕型護衛艦上也不嫌多。

武器裝備大量量產的好處不但有利於節約成本,還有利於戰時的臨時排程。

節約成本就不多說了。任何人賣東西的時候都知道只要自己買的東西多,賣方都會主動降低部分價格。

戰時的臨時排程說白了就是將一處的武器裝備、物資彈藥調運到另一處去。

戰爭期間,各種武器裝備、物資彈藥的消耗量是十分巨大的。除了作戰、訓練的正常消耗,敵方透過各種手段的破壞也會造成巨大消耗。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敵方大規模襲擊己方的軍需產品生產地,其次才是敵方打擊己方的後勤運輸線。

敵方大規模襲擊己方的軍需產品生產地的結果有兩個,要麼己方成功保衛了軍需生產地,讓敵方的行動破產;要麼敵方成功達到了目的。後者會直接造成己方軍需生產不能滿足需求,間接降低己方的戰爭實力。

後世的二戰中,英美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就是明證。

而敵方對己方後勤運輸線的打擊會造成己方生產的軍需物資不能及時、及量地到達前線,滿足前線部隊的需求。

後世的二戰中,美軍對航行在日本本土至東南亞地區的日本商船的襲擊就是明證。

由此可見打擊敵方軍需生產地和後勤運輸線有多麼重要。

考慮到護航的危險/性,護航戰艦也有受損的可能。為了快速維修,在不同戰艦上裝備相同的武器就十分有必要了。

反潛導彈和輕型魚雷的裝備也讓敵方潛艇發動偷襲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如果敵方潛艇真要這樣做,那就送它去餵魚吧。相信它們會後悔的。

如果敵方潛艇被迫浮出水面。那就用七十六毫米高平兩用炮招待。相信目前的潛艇還抵擋不了七十六毫米高平兩用炮在近距離內的射擊。

西聯曾經的試驗表明七十六毫米高平兩用炮的威力足以和國外一百零五毫米左右口徑的火炮相當。

也許有的人要問了:“為什麼潛艇浮出水面後不繼續用魚雷攻擊,反而要用火炮攻擊呢?”

答案很簡單,魚雷造價是炮彈造價的幾倍。能夠用少量廉價炮彈就能完成的任務,何必要用價格昂貴的魚雷呢?

防空方面還是由七十六毫米高平兩用炮和六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機炮擔當。

考慮到商船被擊沉後,對船員的搜救,該級艦還是配備了一架zfq—1(一)反潛直升機及相應的機庫、起降平臺。

等到李斌看到這級艦的時候很是感覺熟悉,但就是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回去叫艾琳幫忙找找,結果卻發現該級艦和後世中國的053(零五三)h3(三)(北約代號江衛ii級)型護衛艦和以其為藍本設計的f—22(二二)p護衛艦很像。

這裡說的“像”不是指戰艦的外形像,而是指艦載武器裝備的佈局像。

按照李斌自己的看法,該級艦的總體布局完全就是以前者為主體的綜合。

佈局上,該級艦大部分都和前者相差不大,但在直升機機庫與戰艦煙囪之間,該級艦的佈局反而與後者相似,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兩座三聯裝三百二十四毫米魚雷發射器。

反潛方面雖有反潛導彈,但反潛導彈的數量畢竟有限,有點輕型反潛魚雷也能放心不少。

於是該級艦就這樣誕生了。

在具體的武器裝備上那基本上就是一個大換裝。

原型的一座一百毫米雙管主炮被換成了單管一座七十六毫米高平兩用炮。

原型的一座hhg(海紅旗)—7(七)近程防空導彈被換成了一座八聯裝反潛導彈。

原型的兩座四聯裝鷹擊—82(八二)(又稱c—802(八零二))反艦導彈被換成了兩座四聯裝yj—4(四)反艦導彈。

原型的四座雙管三十七毫米自動防空炮被換成了四座六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機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原型沒有的輕型反潛魚雷也被加裝了兩座三聯裝三百二十四毫米魚雷發射器。

原型搭載的z(直)—9(九)c反潛直升機也被換成了一架zfq—1(一)反潛直升機。

原型的六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沒被換掉,仍在主炮前方。

也許有的人認為該級艦的防空火力薄弱,不能有效抵擋來自空中的威脅。

實際上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該級艦的目的只是為商船隊護航,而商船隊一般航行在己方制空權、制海權控制範圍內。在這一範圍內,敵方的空中力量很難進入,能夠進入的主要是潛艇。因此加強一下反潛無可厚非。

就算該級艦要到前線去,海軍也會派出主力水面戰艦護航。

就算海軍不派出主力水面戰艦護航,該級艦完全可以將反潛導彈及其相應的發射裝置換成這就是旌旗—3(三)艦載防空導彈及其相應的發射裝置。這樣做,防空能力能不增強嗎?

戰後,裝備有防空導彈的該級艦大賣特賣,迅速成為了一些國家海軍的主力水面戰艦。

究其原因還在於該艦便宜,戰鬥力夠強,中國生產的數量又多。

戰後,中國海軍削減規模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由此必定會淘汰部分戰艦。衛士級輕型護衛艦由於其任務是為商船隊護航,而戰後的世界裡能夠威脅中國商船的人/為/因素要比戰時少很多,衛士級輕型護衛艦的裁撤是必可避免的。而且中國也希望透過軍.火貿易加深一下與世界各國的聯絡。

這樣一來,完全就是郎有情妾有意,不“勾搭在一起”都沒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