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一五章 這巴掌捱得好!(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一五章 這巴掌捱得好!(二)

“中國人的前鋒部隊到哪兒了?”

“他們剛好在西伯利亞鐵路上能夠看到貝加爾湖的地方。”

由於西伯利亞地區的緯度實在是高了點,因此當地的氣候十分寒冷。為了保證西伯利亞鐵路的成功修建,沙俄在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時候就儘可能讓其靠近南方。由於貝加爾湖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也考慮到貝加爾湖的資源實在豐富,沙俄在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時候特意將鐵路的一段靠近貝加爾湖,使得在天氣良好且無樹木遮擋的情況下,乘坐西伯利亞鐵路的乘客可以看到貝加爾湖。而這段鐵路並不長,在地圖上也很容易找到,大概上就在貝加爾湖南端靠東邊的地方。

“也就是說,他們是在龜速前進?”

“是的。”

“那讓我們的前線部隊小心些,小心中國人不按常理出牌。同時讓後方加緊城防工事的建設。”

“是,崔可夫同志。”

這裡的崔可夫的全名是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也就是後世二戰中率軍死守斯大林格勒的那個崔可夫。

說起崔可夫能夠成為伊爾庫茨克蘇軍的最高指揮官那可真的是造化弄人。

這一時空的一九二七年秋,崔可夫和後世一樣,在同樣的時間,懷著同樣的目的來到中國擔任軍事顧問。由此崔可夫學會了流利的中國話。

一九二九年,中國東北軍和蘇聯在東北大打出手,史稱中東路事件。這次事件中,崔可夫負責情報的收集和整理作用,也目睹了蘇軍步兵與坦克部隊協同作戰能力。

時間進入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蘇聯開始組建裝甲機械化部隊。崔可夫由於有底子於是被調到了進修班中進修。

進修一結束,崔可夫還是如後世歷史上那樣擔任了步兵第五軍的軍長,隨後也照常升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博布魯伊斯克叢集司令官。

要說崔可夫的官兒當到這了,也就應該準備率軍和德國死磕了。可是蘇聯在遠東地區被中國胖揍了一頓,弄得朱加什維利十分惱火。於是崔可夫這個在中國擔任過軍事顧問的人也就順利成章地被調到了遠東,歸布柳赫爾指揮。

考慮到崔可夫在戰場上的實戰經驗基本為零,布柳赫爾就讓崔可夫暫時負責情報工作。

這樣一年多下來,崔可夫對中國新政/府和中國復興軍有了更多的瞭解。於是崔可夫打算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上呈布柳赫爾和朱加什維利。可還沒等崔可夫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布柳赫爾就身死了,遠東蘇軍主力也沒了。

那時候遠東的蘇聯軍民可是人心惶惶呀,人們都在希望找個精神依靠,將他們團結起來。

本來,這個人無論如何都不是崔可夫的,但朱加什維利發動的大/清/洗實在是太嚇人了,而且這時候成為遠東蘇軍的最高指揮官那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一個弄不好自己就離死不遠了。

再加上遠東蘇軍的高階指揮官差不多都被中國方面幹掉了,剩下的人中也就只有崔可夫有資歷、有威望、有能力。外加崔可夫在中國和蘇聯的遠東地區待過,又是入得朱加什維利的法眼。所以,無論怎麼看,崔可夫都是遠東蘇軍最高指揮官的最佳人選了。

於是崔可夫不得不趕鴨子上架般承擔起了指揮遠東蘇軍的重任。

初承重任的崔可夫也知道一個弄不好,自己的小命就不保了。因此新官上任的崔可夫很是努力工作。

對崔可夫而言,他的首要任務是讓蘇聯在遠東的民心、軍心安定下來。任何一個國家的民眾在得知守衛一個重要地區的軍隊主力全軍覆沒的訊息後,都會感到震驚和惶恐不安。因此崔可夫肩上的責任不可謂不重。

可崔可夫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誰叫蘇聯遠東地區的位置這麼好呢?打起仗來有些束手束腳呢?

蘇聯的遠東地區很大,但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區,所以不太適合人們居住。由於人口數量的缺少,原本資源豐富的蘇聯遠東地區的開發程度比較低,開發較好的地方就是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地區,其他的地方那是荒無人煙。就算蘇聯不遺餘力加強遠東地區的建設,但底子在那裡,想要飛速發展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蘇聯遠東地區爆發戰爭,遠東蘇軍要麼死守一地或多地,要麼與對手在戰線上全面開打。之所以會出現這兩種情況,其根源還在於蘇聯遠東地區的地域特殊/性。

從地圖上看,蘇聯的遠東地區與中國東北和日本控制下的朝鮮相鄰。以前蘇聯只是擔心日本人的進攻,現在這個物件換成了中國人。原以為不堪一擊的中國人居然分兩次給了蘇聯一個大耳光。尤其是第二個耳光居然將蘇聯的牙齒都打落了,而蘇聯自己也不得不將牙齒和血一起吞進肚子裡。那感覺甭提有多心酸了。

好在現在日本的軍隊主力南下到了太平洋戰場,使得蘇聯不需要考慮和中日同時交手的可能。但如果日本人在朝鮮半島鬧點事情出來,那是蘇聯喜歡看到的。

但問題是,遠東地區的自然條件實在是惡劣,適合人常年居住的地方就那麼幾個,偏偏這些地方還丟得差不多了。這就造成了遠東蘇軍失去了大量重要城市。好在布柳赫爾聰明,提前將遠東地區的很多裝置和人口轉移到了貝加爾湖以西地區,使得遠東蘇軍儘管主力全軍覆沒,但底子還在,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就能形成戰鬥力。

問題是遠東蘇軍有足夠的時間來讓新兵部隊擁有戰鬥力嘛?

答案是沒有!

因為中國方面很清楚“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不趁著遠東蘇軍最虛弱的時機將其滅了,未來的戰鬥中,中國方面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傷亡,要花費多大少的物資。

要不是在先前的戰鬥中,中國方面的物資消耗太多,人員也很疲憊,中國方面早打過去了。哪兒輪到崔可夫安定民心、整軍備戰、

可過去的時光不會回來,中國方面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崔可夫安定民心、整軍備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說崔可夫做的還是不錯的,先是和那些支援自己上位的人達成協議,讓他們權力支援自己;緊接著以雷霆手段鎮壓了那些造謠生事、煽動民心的人,並處以極刑;然後將那些在大/清/洗中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的人給放了出來,根據他們的特長和職務進行安排;最後,在未徵得朱加什維利同意的前提下,宣佈蘇聯遠東地區進行戰爭總動員,蘇聯遠東地區的一切資源優先用於戰爭。

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會有什麼後果,崔可夫心知肚明,特別是安排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人和在未徵得朱加什維利同意的前提下宣佈蘇聯遠東地區進行戰爭總動員,這兩條就足以要了崔可夫的小命。

其實崔可夫也不想的,但中國/軍隊的強大實在是超出崔可夫的想象,崔可夫也是在迫不得已之下才這樣做的。崔可夫明白,不這樣做是死;作了,還有一線生機。

就算朱加什維利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滿,但只要自己打贏了,相信朱加什維利是不會為難一個在艱苦條件下取得勝利的將軍的。最不濟,自己也不會馬上被朱加什維利槍斃。

就這樣,貝加爾湖以西的蘇聯遠東軍民開始大量修築防禦工事,新兵也開始了緊張有序的訓練。

崔可夫知道想要依靠這些新兵在野戰情況下擊敗中國/軍隊,那純粹是痴心妄想。最好的辦法還是等著中國人來進攻,依靠經過加固的城市來和中國人打巷戰。這樣做能夠讓讓新兵直接和中國人在野外作戰更能保護他們,讓他們更快適應戰場。只要撐過了最初的苦日子,剩下的日子就好過多了。